把小学办“小”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规模决定效益”的理念涌进了小学校园。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所所3000多人、4000多人,甚至5000多人的小学。这样的学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把小学办“小”。
  1.“小”规模
  一所小学,如果学生人数超过了3000人,需要的建筑面积、活动场地等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能够超过3000人的小学,绝大多数是比较有名气的小学,至少在当地是有名气的。而这样的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的,规划的地盘就比较有限。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该做课间操了,星期三、星期五,一、三、五年级学生行动,星期二、星期四,二、四、六年级学生行动,因为如果全校学生同时出动,是没有地方站的;到了午休时,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教室里看看书,不能出去活动,因为人多,怕拥挤出事,学生被“圈养”了起来。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要使学生每天的活动与锻炼时间充足,就须缩小学校规模。现在,很多小学在做宣传时,经常以自己的学生数多而自豪,虽不知,这大规模下掩盖的是学生的牺牲。小规模小学的时代不到来,中国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2.“小”班额
  在我们中西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村校或非常偏远的乡镇中心小学,一般是三、四个学生一个班,更有几个学生一个班的。在县城小学或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小学,一个班70多人算少的,80多人大众化,90多人的班级也不少见。这样的大班额,教学的效果有谁能够保证?笔者曾经跟踪观察了3个大班额班级,在近一学期的观察中发现,每个班都有30%左右的学生从没在课堂上发过言,教师也没有予以关注,也关注不了。大班额也直接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大部分精力与时间都花在了批改作业上,而花在备课的时间与精力明显减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让大班额化解为小班额,教师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学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个性化地发展。我这里说的小班额,并不是很“小”,一般50人左右。像沿海发达地区二三十人的小班,在我们中西部地区,现在还不现实。
  3.“小”研究
  现在的小学教科研也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任何一所小学,都在追求国家级、省市级的课题,而对县级课题很少在意,校级课题基本不做。有的学校,就算有了课题,也就一个开题会,一个结题会,所以有的地方管结题会为“追悼会”。还有聪明的学校连“追悼会”也懒得开,这样,他的课题就永远活着,上级评估学校时,这一块就不会扣分。教科研一旦被功利化,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我不反对有条件的小学进行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但我们小学更多的时候需要进行小课题研究,搞小研究,这些研究内容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这样的“小”研究,既实际,又实用,教师能不感到幸福吗?
  4.“小”家子气
  “不差钱”是一句流行语了,当下,这句流行语用在我们有些学校也不为过。很多小学,可以说是财大气粗,做什么都是大手笔。有个别小学,为了宣传自己,不惜耗巨资拍宣传片、做专题报道等。做宣传,无可厚非,但像这样做宣传,笔者不赞同。我们的小学应该学会“小”家子气:要思考,“不差钱”,差什么?教育从“小“处抓起,教学在“小”处着力,研究从“小”处着手……在功利化面前很“小家子气”,在实实在在的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事情上很“大家子气”。只要我的学校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一批批优秀的教师、一批批优秀的成果……还需要那样“大家子气”的宣传吗?
  既然是“小”学,就把它办“小”吧!
  作者单位分别系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开县汉丰第六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伴随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西汉时儒家对音乐美学《礼记·乐记》提出“太平时期的音乐开心并且安详,这种情况是政治通达、人民和谐的表现,时代动荡的音乐悲伤哀怨愤怒,这种情况说明政治动乱。故而,音乐于社会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的[1]。本文以民国时期2首艺术歌曲为例,通过主旋律与钢琴伴奏,分析其和声,阐述不同时期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关 键 词: 民国;音乐;社会;关系  一、音乐艺术与社会关
教师的理想是培养适应社会具有创造力的人,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创造才能,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往无前的直面竞争的勇气。”①当今社会资讯发达、信息多元,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冲击力极大,学生学习渠道也是多样的。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重在“导”,引领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汲取有益于自己发展的营养,提高能力,健全人格;引领学生遇到问题要分析问题想办法解
近年来,宁夏中卫市以“民生”为坐标定位教育发展新思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以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使教育真正成为推动该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王自强。  记者:近年来,中卫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请您首先跟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自强:
每逢新学期伊始,学校都会增添一些年轻的新面孔。每每与我交流,他们提及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怎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好教师?我认为,一个好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责任心又叫责任感,是自觉做好分内事的一种心态,即忠于职守。工作勤恳,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教师的分内事是指教书育人,不仅教书还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天平已严重失衡。人们对教师责任心的评价不断
自学是实施“先学后教”的前提,也是最难突破的关卡。学生的自学程度决定了课堂展示的效果。教师要实现课堂的精彩纷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良好的自学策略不仅要能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还要能为课堂展示提供良好的范本,即自学的步骤就是课堂展示的程序。这样,学生的展示就会更有目标和方向,课堂主体意识就会更加明确。笔者根据课堂展示基本程序中的检测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品读关键词句、拓展感悟提升、领悟表达
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以学生成长为根本,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不仅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还能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情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谐的文化环境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集体
一、初备——初备案    一是每学期开学前,校级督学带领本学科教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以小学教学(六年为一个整体)、初中教学或高中教学(三年为一个整体),研读《新课标》,研究学情,介绍各学部教材特点,将《新课标》中抽象的要求落实到教材的具体章节或文本中。  二是各学科组长带领本组教师进一步研究本学部学情,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并将初备案的编写任务合理分配,落实到人,
2007年,广西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庄严承诺。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广西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启动教育改革发展“双十”工程,不断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并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专项教育年”破解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立志、成长的关键时期,而思想品德课作为“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育人功能的独特性更是不可替代。“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价值追求所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名校,以“仁爱求真”为校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即崇尚仁爱、倡导求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所有工作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2008年,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士文主持开展了扬州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