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3.0,来得早了些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销3.0,来得早了些
  书名:《营销革命3.0》
  作者:[美]菲利普·科特勒
  [印度尼西亚]何麻温·卡塔加雅、伊万·塞蒂亚万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如果你看到《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一书,千万别又担心——还3.0呢,营销革命1.0、2.0我都不清楚是咋回事呢。
  不打紧。即便你不知道营销界到底有没有过革命,也不知道从1.0到3.0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还不知道该书的作者之一菲利普一科特勒是何许人也,这都不影响你从零开始、像张白纸般地去接受一个新观念:营销不再是简单地推销、兜售了,而是应当让消费者参与价值的创造,识别与满足他们最深层次的渴望和担忧。
  原来,世界公认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把营销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营销1.0时代,即“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它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销售,一种关于说服的艺术,而且往往是卖方的市场,此营销的基本逻辑是,我们公司有这个和那个,你要不要,一旦错过别无他家。营销2.0时代,即“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这时企业追求与顾客建立紧密联系,不但继续提供产品使用功能,更要关注消费者内在的情感诉求,它的做法通常是,通过移情、换位、共鸣来想象客户真正要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去迎合、去实现、去满足。现在则是第三阶段,营销3.0时代,这时“人文中心主义”占据主导,营销者不再仅仅把顾客视为消费的人,而是他们看作具有独立思想、心灵和精神的完整的人类个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它的企业责任感息息相关。
  在同行还在沉迷于琐碎销售技巧的时候,科特勒第一个搭建了营销作为一门学问的知识体系;当人们热衷于市场细分竞争的时候,也是科特勒,他提出了水平营销;还有在人们高谈阔论情感营销、事件营销、口碑营销的时候,又是科特勒,他来了一次超越、革新,创造性地提出了“营销3.0”——这一理念试图引导人们从狭隘地“利润”观升华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信仰和价值依归。它似乎从营销学的视角来告诉人们通往“自我实现”这一马斯洛需求最高境界的路径。
  单就观点的理想化和超前性而言,科特勒的营销30显然又再一次地走在了业界前列。它的贡献在于,既站在新一代消费者立场提出了信息时代下营销的新方向和新方法,也基于专家的角色对营销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反思。正如科特勒指出,在当前经济震荡、气候变化和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数字化媒介和社会化媒体等新兴事物兴起,消费者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区间日益缩小,营销也不是靠连蒙带骗还带哄地进行了,也就是说,时代赋予营销以新的使命,那便是放宽宏观的视野,将自身的关注点上升到整个人类社会。
  哲学的思辨注定了《营销革命3.0》会成为一本前瞻之作,它的积极意义毋需再多言。
  
  书名:《无价》
  
  作者:[美]威廉·庞德斯通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为什么百老汇剧场里价格越高的位置卖得越火?为什么100万美元带来的愉悦感,400万美元才能让它翻倍?为什么议价时,一定要抢先报价,而且一定要“狮子大开口”?
  在本书中,畅销书作家威廉·庞德斯通揭示了价值的隐性心理学。在心理学实验里,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公平价格”,反而受到无意识、不理性、政治等不正确因素的强烈影响。营销专家们很快就把这些发现应用了起来。“价格顾问”建议零售商怎样说服顾客多付钱或少付钱,谈判教练也提供类似的建议帮商务人士谈成交易。全新的价格心理学要求商家设计价签、菜谱、返款优惠等。
  
  书名:《挑战》
  
  作者:崔自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用三年时间,用心谱写了《挑战》一书。本书通过对易定胜这样一个平凡人物的成长历程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像易定胜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是如何用行为践行“为自己、为家人、为企业、为国家、为民族争气”的人生理想。
  此书不仅给初踏入营销战线的年轻人以勇气和方向,也给摸爬滚打在营销硝烟中的勇士们以鼓励和帮助,相信这本书不同于其他营销策略书籍,而是写给中国九千万营销将士的营销实战小说,更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适合各个层面的人去研读。
  
  书名:《魔法趣味销售学》
  
  作者:[美]张志文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什么是销售人员的终身课题?
  如何做到对每一个产品都能精细到形象地介绍,如何对每一个疑问都能通俗到位地讲解,如何对每一次失败都能汲取经验百折不挠,如何对每一天的自己都有细致的提升规划……
  《魔鬼趣味销售学》以活跃趣味的风格,全面地论述了在销售商品的全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销售方法和技巧,活学活用销售理论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此书不仅适合作为广大销售人员必备读物,而且它还可以作为企业和商品流通领域、关心商品销路的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其他文献
“天价酒”事件首先影响到的是人们的团购心理,进而影响到的是人们的团购行为,最终会因为团购心理和团购行为的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团购模式。    “网络特工”无处不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须臾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各种即时沟通工具和网络交流技术诞生并迅速风靡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几乎已经小到只有一行字、一句话,所有消息的传播,也许就
期刊
编者按    为了解决生存危机,当前食品企业普遍采取简单涨价的应对方式,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陷入泥潭,因为产品涨价难以消化企业整体经营链条中经营要素全面上涨的压力。  简单的涨价,或者说为了涨价而涨价,不是所有食品企业解决生存危机的出路。涨价只能是一种手段,涨价的背后必须有系统地运营体系作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深究靠什么支撑。  随着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采购、人工、物流等综合经营要素的全面
期刊
业绩“虚胖”  “这一结果在会上炸开了锅!”  2011年12月28日,西凤酒公司召开董事会,公布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经审计,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但企业累计亏损超过4.2亿元。  而此前,西凤酒的母公司西凤集团在上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集团公布的销售收入30.25亿元,利润1.55亿元。  “集团收入的90%以上都来自西凤酒公司,其下属的纸箱厂、酒店等其他实体
期刊
很多情况是,市场机会往往是小企业发现的,最大效益却是大企业赚取的。面对巨头的“强盗策略”,中小食品企业何以自保?    “我们的产品是我们潜心研究了很久的成果,没想到刚上市不久,就遭遇了别人的模仿抄袭”。  ——这是不少中小食品企业的一个困惑。  据笔者统计汇总,遭遇这种困惑的企业在具体表现上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抄袭企业成果的是比自己更小的企业;第二种,抄袭企业成果的是与自己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第
期刊
中国酒在世代传承中形成了独特而珍贵的酒文化。保护好这些酒文化遗存和遗产,弘扬中国老字号精神,对于中国白酒企业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回到现实,我们不无忧虑的看到,目前整个白酒行业的美誉度不高,与暴利、酒驾、腐败等这些不良词语的联系,引发了许多人的反思。一部分消费者已经开始疏远白酒,中国白酒的发展,特别是酒文化建设,正在面临一个历史节点的考验。  一个形象力差的行业,我们难以想象它的未来发
期刊
“次高端”一词横空出世后,立即强化了白酒行业对次高端市场的认知,进一步加强了白酒企业对中高端升级任务的紧迫感。  笔者认为,“次高端”甚至是中高端化,仍是绝大多数白酒企业的瓶颈。这些企业不仅包括销售额在行业排名前30名的企业,甚至包括部分前10名的企业。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白酒厂家都面临次高端化升级问题。  次高端浪潮将持续多久?次高端浪潮之后的行业局面将会怎样?如果不能对此拥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不能
期刊
随着“天价酒”事件被网络曝光并引起广泛关注,包括茅台、拉菲等国内外高端名酒在内的酒业高端产品团购潜规则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一张人人喊打的天价酒水单    随着中石化联合调查组正式向外界公布针对本次事件的调查结果,“天价酒”事件被定性为“违规”,所购买的高档酒被指系当事人“自己用”,而引发本次事件的主角——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最终因“天价酒”事件被“降职”。  经联合调查组调查显
期刊
企业的纠纷应该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而不是用行政的手段干预,更不能将品牌作为筹码来博弈。    王老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凉茶也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此,我们更应该把王老吉的品牌看成是民族的、国家的,而不仅仅局限为是广药的。那么,广药在做任何决定时,都应该以弘扬王老吉品牌为目的。如果把“王老吉”品牌当作博弈的筹码,这将对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  广药最近围绕王老吉的品牌作了
期刊
食品企业在产品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消费特性和价值认知心理,需要从产品的外形到功能,不断融入“快乐”、“有趣”、“时尚”等学生喜爱的文化元素。    校园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许多休闲食品企业已开始把目光聚焦于校园消费人群身上。对于即将进入校园渠道的食品商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调研:赢在起点    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准确了解消费需求及差异,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从而有针对性地
期刊
盲目地脱离原有定位进行升级,就会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断层,造成认知混淆。    “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广告语,红牛一喊就是八年,也为其开创了“功能饮料”新品类。  目前,红牛虽然以超过60%的市场占有率占据“功能饮料”的头把交椅,但与此不匹配的却是另一个尴尬的数字:多年以来增长乏力,年销售额始终没有突破50亿元,尤其是前几年一直在40亿元左右徘徊。可见,红牛正在遭遇成长的天花板。    品牌升级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