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酒”将催生新的团购模式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nsd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价酒”事件首先影响到的是人们的团购心理,进而影响到的是人们的团购行为,最终会因为团购心理和团购行为的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团购模式。
  
  “网络特工”无处不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须臾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各种即时沟通工具和网络交流技术诞生并迅速风靡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几乎已经小到只有一行字、一句话,所有消息的传播,也许就是敲一下键盘、点一次鼠标而已。
  此时,因网络发展而衍生出的行为和现象,如网民们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围观”、评论甚至“围攻”,更有不少网民动不动就要“人肉”有关当事人,这些举措都对相应事件和问题的解决产生着直接影响。因为网络所具有隐蔽性等特点,可以不公开网民身份,所以受到一些好事、喜欢凑热闹的人的欢迎,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喜欢偷拍、曝光的网民,他们就像喜欢探究细枝末节、蛛丝马迹的“特工”一样无处而不在,而大多数时候,这些“网络特工”都是潜伏在水面之下的,有些人甚至是职业“黑客”,专门通过网络技术来探究他人的隐私。大多时候,这些喜欢潜伏的“网络特工”们似乎无所不能。
  
  “天价酒”事件揭秘酒水团购
  
  媒体改变世界,网络改变行为模式。这句话,也许很快就会在酒业团购模式上得到应验。
  近期,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花百万巨资购买高档酒一事予以曝光,并很快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其所购买的高档酒,既包括茅台这一国内白酒行业的第一品牌,又包括拉菲等动辄成千上万的国际名庄酒。“天价酒”事件迅速在网络及大众媒体上得以广泛传播。
  本次事件之所以能够很快引起社会关注,并得到及时处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网络媒体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监督功能,得益于潜伏于中石化内部的“网络特工”以有力证据对事件进行的曝光行动。在这次事件中,因为知情人曝光了“天价酒”的购酒发票等相关证据,使调查行动变得极为顺利,也使相关当事人无法对事件真相遮遮掩掩。
  在“天价酒”事件中,主动曝光有关证据的知情人,恰如“潜伏”在中石化内部的卧底(该人士被中石化视作企业“内鬼”),一俟机会成熟,就主动站了出来,并通过具有极大隐蔽性的网络,来实施对“腐败”行为的监督义务。而这种监督,恰恰触及了酒水团购业务的机密所在——关系营销和利益输送。这其中似乎有很多事情值得玩味,已经暴露出一些酒水团购的“潜规则”。
  
  “天价酒”事件或将改变酒业团购模式
  
  在酒行业,团购盛行已经成为近几年的一种主要销售模式,各大酒企更是在团购方面倾注了极大热情,同时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在比较注重人情消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下,如果想成功运作团购业务,并拿下数量可观的订单,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如贿赂、回扣等来促动业务进展,便成为一种行业规则。
  但在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发生之后,其中所涉及到的“茅台”这一品牌,因其惹眼的市场价格和“紧缺”的市场现状,以及“天价酒”采购单位中石化身为国企而且是央企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不惜违规动用近百万资金来采购茅台酒,这其中不免让人把中石化、茅台酒与“腐败”做出某种联想。而事件主角中石化之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成立专门调查组去调查事件真相,也是迫于网络监督的威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
  在“夭价酒”事件之前,对于酒行业的团购,也许并没有多少人去关注,此间的相关利益人都可以安享其中的利益,贿赂、回扣等相关人员的“灰色收益”可以安然落袋,利益输送机制可以如常运行。但本次“夭价酒”事件发生并被媒体穷追,使“茅台”以及“酒水团购”无形中成为敏感热词,而与此相关联的贿赂、回扣等更成为烫手山芋,造成一些人在酒水团购中会变得更加谨慎,想拿而不敢拿、欲贪而不能贪,唯恐一时不慎使自己成为被网络灭掉的“下一个”牺牲品。
  “天价酒”事件在酒水团购方面,首先改变的是人们的心理,进而影响到的是人们的行为模式,而行为模式的改变,亦会直接影响并促使酒水团购这一销售模式的改变——在阳光下,灰色遁形,由此带来的是酒水团购业务的利润降低,而对采购责任人的利益回馈,也会因此变得更加隐蔽。
  某政府官员曾经说,“以现在的官场环境,如果我用公款吃吃喝喝,绝对算不上犯错误,而如果我接受贿赂和回扣,最终影响到的很可能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此语一语中的,在“天价酒”事件影响下,酒行业的团购业务会变得比以往更加艰难,由此有可能会进一步催生更加阳光的“酒水招标”采购模式,以及由此诞生酒水团购的“比价机制”,而诸如茅台、五粮液等更容易让人与“腐败”产生联想的品牌,恐怕是在此次“夭价酒”事件中受影响最大的——各个单位的采购责任人也许会更多选择地方性品牌作为团购产品,以减少自身在团购中的“风险”,如此,对于地方中档酒品来说,也许是一个积极拓展团购市场的机会。
  至于“天价酒”之后,酒行业的团购模式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团购市场究竟会形成什么样的产品结构,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其他文献
“次高端浪潮”的形成,源于“改善型白酒”与“豪华型白酒”之间的“品位型白酒”市场的快速崛起。    多个视角看次高端    1 从定价视角看次高端  因为质地、技术、品牌、地域的多元化、消费习俗,不同产品必定产生差异化的价格体系。  从定价划分,白酒可以分为六档,即超高端、高端、次高端、中高端、中低端、低端。  从意识形态划分,白酒价格体系可以分为奢侈型白酒(超高端)、豪华型白酒(高端)、品位型白
期刊
“哟,这也能上市?!”  无论如何,号称“鸭脖第一股”的超级概念煌上煌在当下IPO,还是给阴沉惨淡的股市带来了不少有意思的话题。人们奔走相告:“哟,这也能上市,还上的中小板?!”“我怎么就觉得那么喜感呢?”  这根鸭脖子,自3月预披露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眼球。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截至9月6日,网络新闻中与煌上煌相关的报道及转载文章,多达4670篇;微博上的讨论也有400余帖。  各方热议中,
期刊
近几年,中国白酒行业最成功的品牌是谁?无疑,很多人会推举茅台;  这几年,引领茅台品牌走向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哪项?无疑,是茅台的团购业绩;  这些年,中国酒业最值得学习的榜样是谁?无疑,在一大批各有所长的品牌中,还是非茅台莫属。  茅台已经成了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而且很多酒企在品牌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也把茅台视作榜样。尤其是在团购方面,茅台的经验和成绩,成为诸多白酒大佬们盯梢和挖角的
期刊
赢取定位战    首先,必须决定是否运作次高端。现在很多企业信心膨胀,过度的依赖惯性逻辑认为自身在非次高端档位的成功同样可以在次高端开发进行复制。实际上次高端的品牌运作并非易事,如果再过50年,可能很多品牌具备操作次高端的品牌条件,但是,50年后是什么局面,谁也无法预期。所以说,当前的确有一部分品牌是做不了次高端的,或者说现在运作次高端只能失败。  其次,必须决定在多长时间内实现盈利。如果运作不当
期刊
食品企业操盘新产品营销,要有这样的逻辑:逐步建立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忠诚度。    食品企业谋求新产品高绩效营销,仅仅围绕开发与推广环节下功夫还远远不够。  在客户导向下,食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新产品营销。研发与营销以外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为新产品营销制造障碍。所以,追求新产品高绩效营销,不应完全凭借运气或者技巧性操作来实现,而是要本着科学的“七
期刊
调味品行业已经进入了新旧势力犬牙交错、相互角力的对抗时期,随着边际收益的逐渐减少,原有企业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是调味品行业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而破解当前困局的突破口在于“转变”。    近年来,许多外来资本争先恐后地介入中国调味品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联合利华收购上海的老蔡酱油,达能入主淘大后又并入海鸥,雀巢在推广太太乐品牌之后又收购四川的豪吉,韩国希杰增资50亿进入中国调味品行业,还有在
期刊
在团购之后,还有什么模式能够让茅台可以在未来继续笑傲酒界?还有什么资本能够让茅台在以后继续一路狂奔?    中国酒界“团购牛”    茅台在团购模式上的坚持及所取得的成就,加之茅台酒厂为了挖掘团购资源所付出的代价,恐怕无人可比,而这也恰恰是茅台在销售运作模式上能够形成巨大市场推动力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茅台的发展历史中,1998年正是其困难之时,销售量下滑到700多吨,几乎到了少人问津的地步。挽救
期刊
思利及人,要求食品生产者要有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是,企业对于食品安全的承诺,要把它作为长远利益和品牌成长的重点。    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    食品安全的核心原则,首先要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  从检测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有理性及科学为据,也要公平执政。另外,我们应该有安全的食品技术来改善我们的生产工艺。  作为生产者,我们有责任给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也希望是公平和透明的。    
期刊
以概念进军市场,不仅可以避开目前市场上激烈的价格竞争,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产品的快速导入。老恒和料酒提出原酿料酒概念,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老恒和集团是一家有着136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老恒和的玫瑰腐乳就已摘得金奖。中味接手老恒和后,将传承了百年的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加工技术,产品在市场上迅速走红,使得这个老字号迅速壮大。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老恒和调味
期刊
金龙鱼成功的基础,就是将原来散装为主的食用油包装化。包装化之后,才有了之后的产品创新、品牌营销。  食用油是个非常传统的行业。1996年的时候,中国的油脂市场很少有包装油,直到2005年,仍以散装油为主,包装油的市场份额只有20%。  1991年当我们推出第一瓶产品的时候,只是把散油产品进行精炼,包装化,更卫生,更安全。  随着市场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推出了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比如调和油,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