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一涨了之?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为了解决生存危机,当前食品企业普遍采取简单涨价的应对方式,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陷入泥潭,因为产品涨价难以消化企业整体经营链条中经营要素全面上涨的压力。
  简单的涨价,或者说为了涨价而涨价,不是所有食品企业解决生存危机的出路。涨价只能是一种手段,涨价的背后必须有系统地运营体系作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深究靠什么支撑。
  随着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采购、人工、物流等综合经营要素的全面上涨,食品企业尤其是处于低附加值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绝大多数企业使用了水涨船高的涨价手段,而国家宏观调控又使事关国计民生的食品企业处于涨价的困境,食品企业开始痛苦地思考,出路何在?
  当涨价成为食品企业普遍采用的手段时,是不是就意味着涨价是解决生存危机的惟一出路?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炎热的酷暑,一群人行走在荒野中,口渴难耐却没有水喝,突然发现路边有一片李子树,并且挂满了李子,于是他们大喜,奔向李子树去摘李子吃,其中只有一个人站在路边没有动,其他人好生奇怪,觉得这个人有些傻。但是,一会功夫,那些采摘李子的人哭丧着脸回来了,为什么?因为那些李子苦似黄连,根本没法吃。这个时候,采摘李子吃的人,就问那个人为什么不摘李子,路边的这个人回答说,如果路边的李子能吃解渴,这里的李子早被过路的人采摘完了,怎么会轮到我们呢?之所以上面挂满了李子没被采摘,就说明这里的李子不能吃。
  这个故事对我们寄希望于通过涨价解决生存危机的食品企业会有一定的启示,那就是——涨价可以解决生存危机,但并非根本的出路。
  首先,“小步快跑”的涨价策略失灵,陷入为涨价而涨价的困境。
  近几年,随着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企业经营成本全面提高,涨价成为一种风潮,甚至涨价不需要理由,“涨价有理”称为食品企业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表面上看,确实存在水涨船高的简单推理。但是,为什么频繁涨价却让诸多食品企业还是难以为继?
  不难发现,企业陷入了为涨价而涨价的简单逻辑。这表现为涨价策略确立为小步快跑,利用小步快跑和整体物价上涨的幅度赛跑,企业每次涨价只能勉强顾本,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涨潮时看不到差别,因为都在水中,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因为每一次涨价解决了眼下的危机,当又一轮物价上涨时,企业又站在了水中。
  这就是自2008年以来食品企业始终面临生存危机的根源。小步快跑的涨价策略,从根本上难以消化企业整体经营成本上涨因素。
  最近,笔者和一位在方便面企业干了8年的营销副总交流,他说这些年他的营销主体就是产品涨价应对生存危机,可以说,涨价的招式用尽了,比如从最初的减量式涨价,到过程中的换汤不换药式的涨价,产品升级式涨价,产品结构调整式涨价,渠道模式变换式涨价,再到最后的野蛮式涨价,就是干脆不采取任何策略的直接加价。
  结果,企业的盈利水平一直在锐减。因为最初是主要原材料涨价,后来是原材料全面涨价,再后来是整体经营成本全面上涨,企业小步快跑的涨价策略一直在尾追整体物价水平上涨,而每次产品涨价的幅度都远远低于原材料上涨的水平。最初以为原材料上涨只是阶段性的、周期性的,涨后一定会回落,而后来发现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呈现阶梯性,每次上涨三个台阶,但回落一个台阶后又继续上涨三个台阶,而企业的产品总是在每次物价水平上涨时上涨一个到两个台阶,一路走来,企业的利润被消耗殆尽,直至目前陷入经营崩溃的边缘。
  其次,简单涨价的风险转嫁给市场,市场被动接受,企业涨价后依然面临困境。
  一个经营副食多年的老经销商向笔者诉苦,现在副食行业的生意真是没法做了,企业总是不停地涨价,尽管每次涨幅并不是太大,但总是吃掉自己的利润,跟不上企业的步伐就会陷入市场运作的困境。同时,企业小步快跑的涨价方式,总让经销商陷入被动,经销商总有一种被捉弄的感觉,久而久之,经销商就开始原价进原价出,没有利润就拼命跟企业要政策。
  在经销商看来,企业简单的涨价就是风险转移,就是不顾市场死活。我们经常把厂商共赢挂在嘴边,甚至同情企业的涨价实属无奈之举,但企业单方面的涨价,在涨价策略上没有全面考虑整个经营链条的互动,简单粗暴的加价式涨价,让经销商被动地接受企业的指令,不能不说是企业涨价的败笔。
  涨价是一个系统的运营体系调整,需要系统的策略调整作支撑。另一方面,价格调整的背后,必须有企业的行业远见和行业创新作支撑,否则什么样的涨价方式都会让企业陷入整体经营被动的局面。
  涨价是必然的,更是无奈的,但企业绝对不能以此为挡箭牌,必须全面考虑涨价的策略,与市场形成共振效应。
  再者,涨价绝不是所有食品企业解决生存危机的惟一出路,成功涨价的背后是企业整体经营战略、营销战略再造的结果。
  纵观近几年食品企业涨价的背后,几乎没有任何战略和策略体系的支撑,更谈不上行业远见和行业创新。
  从行业竞争格局的角度看,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品牌溢价能力,甚至拥有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在涨价方面采取直接加价的方式,尽管遭到了众多的非议和宏观调控方面的压力,结果还是涨上去了。行业内的挑战者、跟随者、补缺者也采取这种方式,结局是什么?好吃难咽。所以,很多企业涨价后不仅没有解决生存危机,反而出现市场萎缩,销量下滑,进而导致资金链崩溃。
  非行业领导者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求解决生存危机的路径。跟随甚至是套用其他企业的路径,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对于绝大多数食品企业而言,面对行业性生存危机,必须找准自身的定位,从行业远见和行业创新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涨价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并非长远之计,无论是变相的温柔式涨价还是简单的加价式涨价,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战略意图的表现形式,而非解决生存危机的全部。
  值得提醒的是,解决企业的生存危机,绝不会一涨了之。某种意义上,涨价仅仅是企业的“术”,支撑企业价格调整或者涨价背后必须有“道”作支撑,无道之术只能是一招一式,有道之术才是系统变革,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完成战略体系蜕变才有最终的出路。
其他文献
“哟,这也能上市?!”  无论如何,号称“鸭脖第一股”的超级概念煌上煌在当下IPO,还是给阴沉惨淡的股市带来了不少有意思的话题。人们奔走相告:“哟,这也能上市,还上的中小板?!”“我怎么就觉得那么喜感呢?”  这根鸭脖子,自3月预披露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眼球。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截至9月6日,网络新闻中与煌上煌相关的报道及转载文章,多达4670篇;微博上的讨论也有400余帖。  各方热议中,
期刊
近几年,中国白酒行业最成功的品牌是谁?无疑,很多人会推举茅台;  这几年,引领茅台品牌走向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哪项?无疑,是茅台的团购业绩;  这些年,中国酒业最值得学习的榜样是谁?无疑,在一大批各有所长的品牌中,还是非茅台莫属。  茅台已经成了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而且很多酒企在品牌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也把茅台视作榜样。尤其是在团购方面,茅台的经验和成绩,成为诸多白酒大佬们盯梢和挖角的
期刊
赢取定位战    首先,必须决定是否运作次高端。现在很多企业信心膨胀,过度的依赖惯性逻辑认为自身在非次高端档位的成功同样可以在次高端开发进行复制。实际上次高端的品牌运作并非易事,如果再过50年,可能很多品牌具备操作次高端的品牌条件,但是,50年后是什么局面,谁也无法预期。所以说,当前的确有一部分品牌是做不了次高端的,或者说现在运作次高端只能失败。  其次,必须决定在多长时间内实现盈利。如果运作不当
期刊
食品企业操盘新产品营销,要有这样的逻辑:逐步建立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忠诚度。    食品企业谋求新产品高绩效营销,仅仅围绕开发与推广环节下功夫还远远不够。  在客户导向下,食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新产品营销。研发与营销以外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为新产品营销制造障碍。所以,追求新产品高绩效营销,不应完全凭借运气或者技巧性操作来实现,而是要本着科学的“七
期刊
调味品行业已经进入了新旧势力犬牙交错、相互角力的对抗时期,随着边际收益的逐渐减少,原有企业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是调味品行业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而破解当前困局的突破口在于“转变”。    近年来,许多外来资本争先恐后地介入中国调味品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联合利华收购上海的老蔡酱油,达能入主淘大后又并入海鸥,雀巢在推广太太乐品牌之后又收购四川的豪吉,韩国希杰增资50亿进入中国调味品行业,还有在
期刊
在团购之后,还有什么模式能够让茅台可以在未来继续笑傲酒界?还有什么资本能够让茅台在以后继续一路狂奔?    中国酒界“团购牛”    茅台在团购模式上的坚持及所取得的成就,加之茅台酒厂为了挖掘团购资源所付出的代价,恐怕无人可比,而这也恰恰是茅台在销售运作模式上能够形成巨大市场推动力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茅台的发展历史中,1998年正是其困难之时,销售量下滑到700多吨,几乎到了少人问津的地步。挽救
期刊
思利及人,要求食品生产者要有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是,企业对于食品安全的承诺,要把它作为长远利益和品牌成长的重点。    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    食品安全的核心原则,首先要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  从检测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有理性及科学为据,也要公平执政。另外,我们应该有安全的食品技术来改善我们的生产工艺。  作为生产者,我们有责任给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也希望是公平和透明的。    
期刊
以概念进军市场,不仅可以避开目前市场上激烈的价格竞争,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产品的快速导入。老恒和料酒提出原酿料酒概念,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老恒和集团是一家有着136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老恒和的玫瑰腐乳就已摘得金奖。中味接手老恒和后,将传承了百年的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加工技术,产品在市场上迅速走红,使得这个老字号迅速壮大。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老恒和调味
期刊
金龙鱼成功的基础,就是将原来散装为主的食用油包装化。包装化之后,才有了之后的产品创新、品牌营销。  食用油是个非常传统的行业。1996年的时候,中国的油脂市场很少有包装油,直到2005年,仍以散装油为主,包装油的市场份额只有20%。  1991年当我们推出第一瓶产品的时候,只是把散油产品进行精炼,包装化,更卫生,更安全。  随着市场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推出了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比如调和油,维
期刊
“天价酒”事件首先影响到的是人们的团购心理,进而影响到的是人们的团购行为,最终会因为团购心理和团购行为的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团购模式。    “网络特工”无处不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须臾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各种即时沟通工具和网络交流技术诞生并迅速风靡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几乎已经小到只有一行字、一句话,所有消息的传播,也许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