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重要方面,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要求突出语言文学的文化性与思考性。审美教育能够满足上述培养要求,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核心素养教育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加强对美的理解与鉴赏,并内化成一种自我能力伴随一生,对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产生较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教学,通过日常的课程安排,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文章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能力培养进行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能力
一、背景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能力与自身的素养水平会影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加强思想认知并不断提升教学技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设置教学内容,促使学生高效率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因此,本文站在教研的背景下,并基于教师自我素养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对教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审美能力进行探讨。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当下的素质教育前提下,教师作为施教的主导者,其不仅要具备教育、示范等能力,还要具备积极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2]。教师在其主导过程中能力越强,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影响,尤其是在技能获取、知识收集以及价值观形成方面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仅能够短期影响学生学习,还会对其人生的规划产生影响,进而提升社会正能量与良好风气。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随着“核心素养”内涵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必须先从思想与行动上进行自我充实,不断完善自我认知,准确实施教师角色定位,从之前的被动、辅助转变为主动、强势,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2.通过创造合理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美
创设情境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对认知的理解与掌握与其所处的环境或情境有较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除了促使学生掌握语文文字,还要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对相应的内容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
3.重视美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作为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美育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其学科性质决定了该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且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或素养的培养中占据较强的优势。那么就需要初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相关内容,并充分考虑当前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实现较好的功能性教育。教师要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加强美育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更强的文字艺术审美性,进而加强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提升审美意识与创造力。
4.激发学生创造美
就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美的与鉴赏并不难,但是实现有效的创造却并不容易。那么教师如何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呢?基于素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美的个性化塑造,来不断激发学生去创造美,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形成美的运用与创造,并养成良好的审美态度与情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建美的内容,搭建相关平台,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展现个性化的美,形成综合性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小石潭记》教学中,教师先要组织学生对文中的自然景物的“美”进行理解,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美”,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创作来展示个性“美”。我组织学生自选景物进行描写,不需要写成文言文,但要进行自然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大自然的美,同时也能从中展示出学生的个性。某学生的写作片段如下:
走进西藏,与蓝天白云为伴,这里的“云”是立体的,天空就像是一张蓝色的大画布一样,将白色的云镶嵌在上面;又好像天与云是分离的,云上面才是天,而非云与天融合在一起。当然,西藏的天是蔚蓝的,清澈、干净,天高气爽,使人心旷神怡。
简短的几句话描写了西藏的蓝天和白云,云天相接又相离。虽然该生的写作技巧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都还待提髙,但有其个性和特点,尤其是在描写“云”的时候。这样的描写也将读者带入了小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也展示了小作者的个性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教学的核心组成,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教师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思考,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美,并创造美,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案例分析
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美,對文章中所表达的美进行感受与欣赏,只有抓住美的关键点,才能通过引导发现更深层次的美,进而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我又选择了一篇文章进行阅读,通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先引导学生感受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感受该人物的纯真与善良之美。但是,很多学生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根本感受不到“阿长”的美,甚至有的学生说,阿长根本不是一个“美人”,何谈美?是的,阿长不是一个美女,甚至有点不拘小节,“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什么说阿长是“美”的呢?所以,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人物美单单指外貌美吗?②为什么说阿长是“美”的?③阿长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的?
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与小组成员一起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对“人物美”有全面的了解,加强学生的审美力,同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所以,在为学生创设了这一问题情境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比如,有的学生认为阿长最美丽,虽然她识字不多,但是她给“我”买《山海经》,足见其因善良而美丽。还有学生认为阿长是封建的,不美,因为福橘的事情,她表现得比较封建。这名学生给出观点后,另外一名学生立马反驳,他认为阿长虽然是有封建思想,但也展示了阿长的善良和她对“我”真诚的祝福,她希望“我”能够得到“福橘”的保佑。我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自主讨论阿长这一人物的“丑美”,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阿长其人,而且也能在自主鉴赏与交流中感受阿长的美,进而也能让学生在感悟人物“美”的过程中学会用“心”去看人,看人的“心”而非“外貌”。
参考文献:
[1]杨通知,田海洋.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其课堂教学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7(23):178-180.
[2]薛文坤.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5):117-119.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能力
一、背景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能力与自身的素养水平会影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加强思想认知并不断提升教学技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设置教学内容,促使学生高效率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因此,本文站在教研的背景下,并基于教师自我素养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对教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审美能力进行探讨。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当下的素质教育前提下,教师作为施教的主导者,其不仅要具备教育、示范等能力,还要具备积极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2]。教师在其主导过程中能力越强,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影响,尤其是在技能获取、知识收集以及价值观形成方面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仅能够短期影响学生学习,还会对其人生的规划产生影响,进而提升社会正能量与良好风气。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随着“核心素养”内涵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必须先从思想与行动上进行自我充实,不断完善自我认知,准确实施教师角色定位,从之前的被动、辅助转变为主动、强势,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2.通过创造合理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美
创设情境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对认知的理解与掌握与其所处的环境或情境有较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除了促使学生掌握语文文字,还要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对相应的内容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
3.重视美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作为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美育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其学科性质决定了该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且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或素养的培养中占据较强的优势。那么就需要初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相关内容,并充分考虑当前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实现较好的功能性教育。教师要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加强美育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更强的文字艺术审美性,进而加强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提升审美意识与创造力。
4.激发学生创造美
就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美的与鉴赏并不难,但是实现有效的创造却并不容易。那么教师如何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呢?基于素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美的个性化塑造,来不断激发学生去创造美,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形成美的运用与创造,并养成良好的审美态度与情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建美的内容,搭建相关平台,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展现个性化的美,形成综合性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小石潭记》教学中,教师先要组织学生对文中的自然景物的“美”进行理解,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美”,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创作来展示个性“美”。我组织学生自选景物进行描写,不需要写成文言文,但要进行自然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大自然的美,同时也能从中展示出学生的个性。某学生的写作片段如下:
走进西藏,与蓝天白云为伴,这里的“云”是立体的,天空就像是一张蓝色的大画布一样,将白色的云镶嵌在上面;又好像天与云是分离的,云上面才是天,而非云与天融合在一起。当然,西藏的天是蔚蓝的,清澈、干净,天高气爽,使人心旷神怡。
简短的几句话描写了西藏的蓝天和白云,云天相接又相离。虽然该生的写作技巧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都还待提髙,但有其个性和特点,尤其是在描写“云”的时候。这样的描写也将读者带入了小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也展示了小作者的个性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教学的核心组成,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教师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思考,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美,并创造美,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案例分析
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美,對文章中所表达的美进行感受与欣赏,只有抓住美的关键点,才能通过引导发现更深层次的美,进而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我又选择了一篇文章进行阅读,通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先引导学生感受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感受该人物的纯真与善良之美。但是,很多学生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根本感受不到“阿长”的美,甚至有的学生说,阿长根本不是一个“美人”,何谈美?是的,阿长不是一个美女,甚至有点不拘小节,“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什么说阿长是“美”的呢?所以,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人物美单单指外貌美吗?②为什么说阿长是“美”的?③阿长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的?
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与小组成员一起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对“人物美”有全面的了解,加强学生的审美力,同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所以,在为学生创设了这一问题情境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比如,有的学生认为阿长最美丽,虽然她识字不多,但是她给“我”买《山海经》,足见其因善良而美丽。还有学生认为阿长是封建的,不美,因为福橘的事情,她表现得比较封建。这名学生给出观点后,另外一名学生立马反驳,他认为阿长虽然是有封建思想,但也展示了阿长的善良和她对“我”真诚的祝福,她希望“我”能够得到“福橘”的保佑。我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自主讨论阿长这一人物的“丑美”,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阿长其人,而且也能在自主鉴赏与交流中感受阿长的美,进而也能让学生在感悟人物“美”的过程中学会用“心”去看人,看人的“心”而非“外貌”。
参考文献:
[1]杨通知,田海洋.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其课堂教学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7(23):178-180.
[2]薛文坤.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