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培养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能力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stop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低成长区域跨越到高成长区域。深度学习是一种认知升级和自我精进的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当我们在关注课标落实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仍然存在浅表化、浅层化的问题。学生的深度学习,必然指向理解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亲历和感悟,数学的交流与表达、猜想、验证、数学思想等素养才能落地生根。注重学习的自然发生,让学生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必然指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即数学深度学习的能力。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能力,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数学深度学习;情境布局;巧设问题;充分思考;教师评价
  一、适当的情境布局,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剖析教学内容,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再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情境。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想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应思考如何将情境与问题串更好地紧密连接在一起,最优化地搭建情境和问题串的布局。教师应该要懂得利用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知识上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进而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才有可能有深度。
  例如, 王春珍老师在五年级下册《分数乘分数》一课中,设置“王芳每小时能织五分之一米的围巾,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分数乘法的数学问题吗?”这一问题情境。五年级的学生对织围巾这一情境是熟悉的,容易进入这一问题情境。整节课围绕着这个情景展开,根据情境,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将问题精简化,综合成3个问题,三小时能织多少米围巾?二分之一小时能织多少米围巾?甚至三分之一小时能织多少米围巾,教师的精心引导,让问题围绕着情境层层递进。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情境,将情境与问题串紧密连接在一起,抓住了分数乘分数的本质,不过早的概括分数的算法,而是强化学生间的理法沟通,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始思考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更自然的掌握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突破分数乘分数算理抽象这一难点。
  二、巧妙的问题设置,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
  学生的深度学习,必然会受自身认知的影响,但是小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较弱,他们的问题需要教師的引导才能更顺畅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结合孩子的困惑,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的过程,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有的放矢地引导,甚至能让学生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外,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困惑,及时进行引导,教师的追问能让学生思考更有质量,同时对学生的解决问题也更具有指引性,这样才能让深度学习得到保证。
  例如,蔡萍芳老师教学《质数的再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已经了解利用排除法寻找100以内的质数后,开始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排除法,她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寻找100至200之间的质数,让学生惊奇的发现之前寻找质数,除了排除2、3、5、7整除的数以外,现在还应扩展到不被11、13、17整除。而为什么200以内的质数需要扩展到17,这与117×17=289,289>200直接相关,但这个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而言,已经高出了他们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不适合再深入。但这并不影响学生在利用排除法找更大的质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蔡萍芳老师在提高问题难度的过程中,再次渗透排除法是为了保证这些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一知识本源。在学生间不断的纠错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数的概念,同时也感受解决问题的共同性。
  三、充分的思考时间,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保证
  《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没有充分的时间,学生的深度思考无从谈起,紧跟着的深度学习也没法得到落实。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应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在问题提出后,应该有一段课堂空白,让学生更好地去领会自身存在的困惑,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这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有促进作用,学生将会在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更扎实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赖丽华老师教学《一分有多长》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体验”是学生行为动词的表述,是一个过程目标,赖丽华老师为了保证学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的体验时间,分别设计了让孩子闭眼默数一分钟、1分钟木头人、1分钟动画片、念古诗、口算、写自己的名字、背口诀这些教学活动,活动紧凑充实,生动有趣,活动时间充足,足足占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保证了学生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主动去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在心中对一分钟的长度形成概念。最后再以闭眼默数一分钟结束课堂,可说是有画龙点睛之妙。
  四、积极的教师评价,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
  《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数学是枯燥难懂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成功或者多次经历失败,他们就会对数学开始产生厌烦,因此,在课堂回答问题的环节中,假若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不要把是否能够得出正确答案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于积极努力、敢于挑战的勇气等等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尽可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成功,从而爱上数学。
  例如,陈莉群老师教学《图形的运动总复习》一课时,在让学生回顾图形运动的三种方式后,让学生自己利用这三种运动方式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一设计图形过程中,每个孩子有自己不同的思考,设计出来的图形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体会不一样的成功。同时在让孩子上台展示时,陈莉群老师并没有对孩子指定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体会,教师再加以引导,“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你有什么建议吗?”、“他刚才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陈莉群老师对于孩子敢于提问、敢于建议的勇气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更有学习的动力。同时,同伴间的建议,也能让孩子更大胆的质疑,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补足自己在学习上出现的学习漏洞。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的发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我们认为,这些要素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建构无意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明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有意引导。而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展开深度学习是让课堂学习真是发生的有效路径。教师要抓住数学核心内容,围绕数学学科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聚焦思维过程,深度学习,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而这离不开教师设置适当的情境、巧妙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及积极的教师评价。当然,在学生的深度学习方面,我们的思考还需不断精进,我们也希望能和更多的一线教师进行思考探究,相信每个教师都会在学生的“深度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重视,在课堂的每个细节下功夫,让学生吃到好吃而又有营养的数学知识,从而能更有自信地走出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清文. 浅探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新教师,2020,(08):44-45.
  [2]陈若霖. 论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J]. 教师,2020,(11):38-39.
  [3]郑爱斌. 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J]. 天津教育,2020,(02):76-77.
  [4]郁琳. 反思: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例谈小学生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15,(10):40-4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革新观念,创造性地深入挖掘教材,立足学生视角,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并注重知识拓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与理解,并以创造性实践活动和练习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全过程,构建乐思好学的良好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发生;真正学习;教学策略  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且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智慧融汇在课堂中,使学生学会思考、学
期刊
摘 要:在课堂上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是对生本理念的充分体现,而这在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的时代下,需要教师用新颖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授课。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研究和对学生认知能力足够了解,从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以求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绽放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于传统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强调不能简单唯成绩论,而是应当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发展出学习数学学科以及其他理科内容的基本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以中考数学复习课为例,就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对策,希望能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考;数学复习课  前言:  初中阶
期刊
摘 要: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涯转眼就过去,这五年来能够看到小学生有着显著的变化,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还有思想上的突飞猛进。虽然告别五年的学习生涯,但是真正紧张的学习也在随之而来,小学和初中这两个阶段非常重要,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步入初中阶段与小学完全不一样,从心理认知、学习任务、学习方法、思维运用等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初中阶段教学方式与小学截然不同,有很多学生刚步入初中后难以适应,阻碍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学实验是一种打通教材文本和学生知识经验、学习心理等的主客交融的“综合性学习”。在这种“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操作、发现。“数学实验”为“数学理解”提供了“外源帮助”,“数学理解”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内源支撑”。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学生从依赖操作实验的“工具性理解”走向超越操作的“关系性理解”“创新性理解”,进而实现自我的“思维跃迁”。“数学实验室”也成为学生的“创想空间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给人的印象是只负责教会学生如何算题,如何从固定的数学模式中得到答案,过程是怎样验算的,似乎不是最主要的。“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挖掘,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人格教育似乎是与数学没有太多联系。因为人格教育在很多时候被看作是语文教学或其它学科的事情,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各学科教学的统一目标,数学教学也要担负起这一重任。数学教学与
期刊
摘 要:对比传统教学,现代教学会越来越注重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逐步做到因材施教,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分层异步。一个教室的学生在接受同一位教师的授课时,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力,学习习惯,记忆力,集中力以及自身基础不同导致接收及理解的知识量肯定会有所偏差,直接导致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样,最终显而易见考试成绩也会相差很多。所以,应按照教学目标,学生能力,教学评价,课堂训练,考试成绩等方面入手,针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依据课本教材有序开展教学工作,很多存在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容易被割裂开,呈现分离化、碎片化的状态,这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利影响。因此,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大单元教学设计成了很多教学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下面编者凭借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其深入理解、学习数学知识,坚持贯彻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理念要求,遵循教有“方”、思有“度”的原则,全方位、多角度探索思维能力培养良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指通过分析、概括、比较、具体化等一系列过程,将感性材料合理加工后,转化为理性的认知,以此解决遇到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初中数学也逐渐改革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新型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准确实施分层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也发生巨大的改革和创新,班级教学如何与学生个体差异相适应,成为教育界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