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结果变过程,让知识变智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aym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从一则教学事例谈起,就新课程明确提出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理念转变的要求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就这一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及困境存在原因进行分析,旨在针对存在的困境初步探讨教学实践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过程 结果 新课程
  
  一毕业学生回校探访我,言语间问到哪次课印象最深,没想竟是花了两节多课时间讨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那次,学生的话触动了我。
  当时的我很心疼那“两节多课”,因为对高中生来说时间是那么宝贵,就考试而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只要学生记忆就可以了。反思学生的话,我只是让学生多讲了点,然而,一个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新知,通过记忆获得了新知。哪个更有价值?答案是明显的。只是我们常常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经历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常常没有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体验、实践获得新知,而是急功近利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所得。“只是让学生多讲了点”的问题的实质是重过程取向与重结果取向的价值选择问题。
  一、依据“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认识教学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果,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就新课程而言,提出的是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结论而所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就新课程而言,即要求学生对话质疑、体验实践、争辩选择等。
  依哲学观点,过程与结果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过程与结果紧密联系,过程的实施是为了达到结果,否则过程就没有意义,结果的获得必须依赖过程,否则结果无从谈起,而过程的性质状态则必然影响着结果的性质状态。
  那么,不充分经历“过程”的教学,无法使学生将获得的重要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自我发展,把知识变成智慧;不充分经历“过程”的教学,无法使学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充分经历“过程”的教学,也无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体验和内化……
  新课程之所以提出要“重过程”,其价值取向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的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而这种价值取向是在反思过去教育教学实践成败中提出的,也是符合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选择,应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二、依据“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反思教学
  当依据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来审视我们的教学,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学功利且短视。一是忽视过程,忽略过程乃至省略过程,直接把结果呈现给学生,教学的方式只剩下结果的展示。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只知道“是什么”而不去理解“为什么”,或者行动上这么做了而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是不认同的,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器而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二是狭隘化结果,单一化结果,直接把结果简单等同于“知识与技能”,所谓的三维目标的另外“两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没有过程”的教学排除在外。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分数的高低取代了素质的优劣,学生作为人而非全面、非可持续地发展。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把政治课看作是背诵课。这样,不仅发扬了政治学科的魅力,而且扼杀了学生的智慧和个性。造就出的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当初我是那么心疼用来讨论的两节多课?为什么舍不得让学生充分地经历“过程”?为什么在教学中让学生没有“过程”地记忆“结果”?
  一是过程与结果对立的一面,使教师舍不得对过程投入时间。过程的充分经历需要时间、精力等,但是除了精力,时间上老师是最不愿意大量投入的。“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学生的讨论交流、实践体验、调查研究等会占去很多的时间,而把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可以省略过程,节省时间。空留的时间让学生巩固训练,记忆结果,直到“熟能生巧”乃至“条件反射”,这样才能得到高分。
  二是评价机制的瓶颈制约,评价往往只是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评价方式上具有明显的不同点,依人们习惯用分数衡量的思维定势,知识技能用分数来量化多么简便易行,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很难量化。况且相对尚能以记忆结果的方式应付的“知识与技能”,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绝不是靠记忆能获得的,更需要充分地经历过程,加之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滞后性、潜在性和长期性使得教师把结果单一化为知识和技能。
  一方面新课程所要求的“重过程”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重结果”“重知识结果”的评价必然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轻过程”。这难道是不可避免的?
  三、以“重过程”的价值取向引导教学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中由重结论向重过程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教学过程由学会向会学、由掌握知识向发展智力、由继承向创新的转变。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过去我们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了。如果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学生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化、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改变“重结果”的传统观念,坚持用“重过程”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结果固然重要,但当下我们过于注重结果的教学已经弊端多多,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栋梁,所以教师必须深刻认识新课程提出教学重过程价值取向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它关系到学生智力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以至于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教师必须把重过程这一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教育的使命、教育者的责任。
  2.改变以结论的形式教学,坚持以问题(任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而不复制知识。例如在《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1)近几年,汽车大量地进入我国家庭,汽车市场十分火爆,这说明了什么?(2)我国汽车市场的火爆,给国内外厂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影响?(3)在上述情景中,主要是通过哪种方式来调节资源的?(4)这种方式又是通过哪些要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有什么好处?(5)如果国内外汽车企业照此发展,不断增加汽车厂家,扩大生产规模,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就把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影响、价值规律、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的不足、宏观调控等教材前后之间的知识紧密联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浅入深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师不用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我解读、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解决。我以为让学生多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3.改变教师讲授为主,坚持对话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倾听与共舞”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思考空间,教会学生更多的自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自由讨论、独立思考、动手实验等,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告知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例如,教学经济生活中的“消费心理面面观”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组,分别就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这四种情况组织学生调查研究,由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成果,通过调查研究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对这四种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个理智的消费者。我以为,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这样肯定比教师在讲台上干巴巴的独白式讲授更有价值。
  4.改革“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坚持“重过程”的评价方式。
  改革结果性评价,对考试题要不断加以研究,进行尝试性的改变,突出开放性、创造性题目的考查,同时不弱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江苏省政治高考中的综合探究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该题型要求学生结合背景材料,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例如2010年江苏政治高考以世博会为背景,以参与网络生活方式开展综合探究,有三个设问:“(1)发帖:为什么中国人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今天才得以实现?请你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帮助解答疑问;(2)发帖: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跟帖:经济发展了,文化软实力就自然提高了。请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观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3)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该综合探究题就是要求学生以社会热点和实践活动为背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对考生全面素质能力的考核,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过程。同时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上课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记录,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纳入过程性评价之中,详细记录。我在教学实践中就专门准备一本教学记录本,由课代表和老师共同记录,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将记录情况向学生公布以鼓励优秀鞭策落后,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去“我只是让学生多讲了点”,那是无意的,现在“我应该努力让学生多讲点”,这是有意的,因为要把知识变成智慧,需要我们的教学把结果变成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 巴托克的《小宇宙》是一部内容广泛的作品,是为学习钢琴的学生创作的一部出色的钢琴教材。如果纳入我们今天的钢琴教材体系之中,和传统教材结合使用,相辅相成,互补长短,可以完善我们当今的钢琴教学内容,这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小宇宙》;教材体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45  贝拉?巴托克(Bela Bortok ) ,
摘 要: 本文在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学习、生活、求职等状况进行了问卷分析和研究,以寻得一些当代大学生在做人和做事方面所共存的特征和结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21世纪初期的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及文化教育实践,为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高校当代大学生 阅读 做人 做事    一、引言  目前,针对大学生阅读的
摘 要: 英籍加勒比海女作家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塑造了一个和她有着相同出身的女性——安托瓦内特。里斯在该小说中采用镜像手法来凸显安的双重身份给她带来的身份危机,安在经历一次次求助外在的镜像来获得身份认同的努力失败后,意识到只有打破外在的镜子,才能重新独立构建自己的身份。  关键词: 《藻海无边》 镜像手法 身份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Jean Rhys,1849—1979)出身在英国的殖民
2012年以来,在“新韩流”战略的实施背景下,韩国动画呈现出以海外市场为重要目标、以婴幼儿为主要受众、以电视和网络为主要媒介、以形象授权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产业特征。根据韩国《2019年动画产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韩国动画产业“销售额与附加值分别达到了6293亿韩元(约36.8亿人民币)和2230亿韩元(约13亿人民币)……近五年同比增长率为5.4%”[1],其中动画输出额与进口额的贸易顺差为1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认真分析大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化 大学生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党员是未来党和国家
摘 要: 《不—不仔》是美籍日裔作家约翰·冈田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主要描述了第二代日裔美国人Ichiro在二战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探寻自己文化身份的过程。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代表着日本文化身份,而在美国出生长大的Ichiro倾向于选择美国文化身份,因此两者爆发了巨大的冲突。这个过程实际正是对拉康提出的“镜像阶段”的映射。在这场自我与他者的斗争中,母亲最后选择了自杀,他者覆灭;Ichiro最终选择了忠实于
摘要:本文从“谁为为之,孰令听之”,论述了司马迁写“史记”是历史的必然;从“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概速《史记》的主要内容;从“史无前例,传唱不衰”阐述《史记》的重大意义。最后总结:司马迁的一支如椽大笔不仅把历史的恢宏一一尽出,而且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操守。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价值    历史本是一段灰飞烟灭的过往,假如我们缺乏任何可资追溯的凭借。历
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学的超越功利的角度,来解读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奇妙的比喻,建构让自己灵魂小憩的精神乐园。  关键词:朱自清 《荷塘月色》 妙语 精神乐园    文学的世界应是超越功利的纯美的精神世界。“文学完全是个人的。立足于个人内心的种种体验感受,通过文人的创造性的象征思维,去作超越现实的艺术追求”。时值大革命失败之际。朱自清先生深恶现实黑暗,“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
摘 要: “家事消亡首罪宁”,贾府的败亡,贾珍要担负重大责任。他的荒淫无耻由焦大揭露出来,由于情之所至,他的言行难以掩饰自己和秦氏之间的罪恶勾当,他毁掉了大观园第一美人,糟蹋了曹雪芹心目中的“兼美”形象,必然地被钉在耻辱之柱上。  关键词: 《红楼梦》 贾珍 秦可卿 孽情    秦可卿是《红楼梦》里第一美女,而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她只能叨陪于末座;她是养生堂里的弃婴,可作者往往以皇室取譬;她是
【作者简介】方敏,女,辽宁北宁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语写作方面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阿甘正传》海报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中的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生来智商就低于一般孩子,脊椎还弯曲。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更具有非凡的毅力与能力。幼年的阿甘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