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区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n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高产小麦品种(系)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河南省2007~2012年冬水组区试前3名共57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位面积(666.7m2,下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且产量三要素对产量(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数值较大且接近,说明它们已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生态条件,小麦(半冬性品种)高产育种以选育多穗兼大穗型品种为主,同时稳定千粒重。
  关键词:小麦;品种;产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河南
  中图分类号:S512.03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9-0026-04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470×104 hm2,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20%,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为主[1]。我国粮食增产因素中良种贡献率超过40%[2],培育高产新品种能够有效缓解人口持续增加和土地减少的矛盾。前人对此进行过较多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3~15]。本研究以2007~2012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前3名共5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产量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以期为河南省小麦高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07~2012年6年度河南省冬水组小麦区试前3名共57个小麦品种(系),数据资料源于《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汇总》。
  1.2 试验方法
  河南省冬水组小麦区试地块要求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常年公顷产量8 250.0 kg。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试验区四周设不少于1个小区的保护行。参试品种(系)公顷基本苗210.0万~240.0万株,对照种2007年前为豫麦49,2008年以后为周麦18。
  1.3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DPS v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
  由表1可知: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说明各育种单位在现阶段选育小麦新品系时,首先考虑到
  2.2 产量三要素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y2=0.3532**),且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次之(ry1=0.2181),千粒重与产量相关程度最小(ry3=0.2057)。这说明穗粒数是这些高产品种(系)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由此推断河南省目前生态条件下,要实现新品种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增加穗粒数较易获得,而依靠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相对较难,因为千粒重已经达到(X3av=45.13 g,X3max=53.2 g)高水平。
  由表2还可看出,产量构成三因素互相制约,其中,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穗粒数(r12=-0.4532**)和千粒重(r13=-0.4432**)限制较大,说明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会严重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较小负相关(r23=-0.1604)。这说明,在河南省目前种植条件下,小麦高产育种很大程度上要注重选育一定群体上(X1min=30.6)的大穗型新品系,即多穗兼大穗型品系。
  2.3 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偏相关分析
  表3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的偏相关程度最高(ry2=0.8075**),单位面积穗数次之(ry1=0.7983**),千粒重最小(ry3=0.7618**);三者数值比较接近,特别是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这说明河南省近年育成的高产小麦品系已在较高水平上协调了产量三因素的关系。从表3中还可看出:单位面积穗数对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极显著,且为负,说明选择合适的单位面积穗数在高产品系中至关重要。
  2.4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说明它们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如果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提高其中任何一个均对产量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最大(Py1=0.9917),穗粒数作用次之(Py3=0.9300),千粒重的作用最小(Py2=0.7944)。
  从间接通径系数看,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其中以穗粒数通过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千粒重通过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单位面积穗数通过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穗粒数通过千粒重和千粒重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小。这说明,若小麦群体过大,会影响穗粒数增加和千粒重提高,继而影响产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产小麦品系选育中,成穗较多、穗重较高的品系更易获得高产。
  2.5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单位面积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逐步回归,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为:
  3 结论与讨论
  3.1 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在小麦高产品系选育中,育种策略多元化,较多的育种单位更加注重选择大穗型品系。
  3.2 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小麦产量的作用较大,说明选育高产品系应在保证适宜穗数的基础上选择穗粒数较多者。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偏相关和通径系数较大且接近,特别是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值,说明产量三要素已经在较高水平上达到了协调。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的生态条件,小麦(半冬性品种)高产育种应以选育多穗兼大穗型品系为主,同时要稳定千粒重。而山东省2000~2009年审定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穗数为37.4万[16],穗粒数为38.2粒,千粒重为42.4 g,说明其注重选择大穗多粒型品系,这与不同气候因子[17]、生态环境和选材有密切关系。
  3.3 建立的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显示其关系极显著,偏回归系数也都呈极显著,表明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可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产量。
  综上所述,在小麦高产育种性状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育种材料的有效分蘖数和结实特性,将成穗率和多花多实列为重要育种目标。千粒重对产量的正向作用较小,但在实际选择时,田间低世代对穗粒数的选择不易操作,对千粒重的选择相对较易,因此,在选材时,可选择大穗型材料,通过粒重进行淘汰。大穗大粒型品系在区试中容易取得高产,但是这类品系的适应性(增产点和增产率)有待于近一步研究。该研究结果与有关报道或同或异[2~14],这可能与试验取材及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不同、年度气候条件不同等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遗传育种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优势;着重综述了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相关性状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  中图分类号:S511.035
期刊
摘要:山宁17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优质、高产、广适夏大豆新品种。本文阐述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夏大豆;山宁17;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22-02  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7由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选育熟期适中、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新品种为育种目标,以本院育成的优良品种
期刊
摘要:由20%杨树皮类脂与80%中草药添加剂(成分为:益母草40%、杜仲20%、蒲公英10%、黄芪30%)组成复配制剂,研究该复配制剂对罗曼蛋鸡蛋重、产蛋率和产蛋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制剂添加量为0.05%时,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和平均产蛋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量为0.10%时,蛋鸡的生产性能虽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产蛋量有增加的趋势;添加量为0.
期刊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害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分析阐述了有害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四个方面(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有害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中模型建立的主要方法与所使用的软件,以及国内外近年来有害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的特点。  关键词:风险评估;有害微生物;蒙特卡洛模拟  中图分类号:TS207.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4
期刊
摘要:利用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在高温和酸性条件下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粉红色产物三甲川来测定鸭油中酸败产生的丙二醛。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7.0%~93.2%,检出限为0.02mg/kg,可用于鸭油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鸭油;丙二醛;酸败;比色法  中图分类号:Q657.3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17-03  鸭油受到光、热、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发生酸败
期刊
摘要:建立了虾籽中柠檬黄、日落黄等10种合成色素及其色淀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以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提取,加入EDTA络合色淀中的铝离子。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以甲醇-20mmol/L醋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10种色素在0.5~20.0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加标回收率82.4%~107.9%,相对标准偏差0.445%
期刊
摘要:红艳1号李是从美国引进的种质材料中选出,树势健壮,树冠半开张;果实心脏形,果个中大,果皮浓红色,光滑有光泽,风味酸甜适口,香味浓郁,品质极上;早实丰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是一个极优质的中早熟李子新品种。  关键词:李子;红艳1号;选育过程;主要性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3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19-03  李子(Prunus)是我国栽
期刊
摘要: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本文首先就影响亚种间杂种F1不育的主要因素及两个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总结;然后详细综述了相关育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等方面研究成果;最后综述了有关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两个代表性观点,并提出自己简单的看法。  关键词:水稻;杂种不育性;广亲和基因;特异亲和基因;基因克隆  中图分类号:S511.035.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从蓝莓根际土壤中筛选出4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L12、L13、L14和L15。通过蓝莓盆栽试验,研究了这4株PGPR对蓝莓根际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蓝莓的一个生长周期内,L13和L14能够显著增加蓝莓根际土壤中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而接种L12和L15降低了蓝莓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接种4株PGPR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L13对土壤速效养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摘 要:以 ‘乔纳金’苹果品种为对照,从果实与叶片形态、果实硬度、脆度、香气成分等表型特征以及AFLP分子标记两个层面,对脆肉变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①‘乔纳金’苹果与其脆肉变株果实与叶片形态基本一致,但脆肉变株的平均单果重仅是‘乔纳金’苹果的83.4%,而果实硬度与脆度分别是‘乔纳金’苹果的1.5倍和1.2倍,具有果实变小、硬度及脆度变大的特点;②两份材料果实香气成分种类总数基本一致,但‘乔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