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亚洲、为华语、为新人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代中期,上海的一批老电影艺术家张骏祥、徐桑楚、谢晋、白杨、秦怡、吴贻弓等纷纷倡议要在中国举办国际电影节。199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同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同意,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93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应邀出席了电影节,并对上海国际电影节按各项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察,于1994年认可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当时定为每逢单年举办一届。从第5届(2001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17届。
  2014年6月29日,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观影人次接近30万,票房过千万,刷新了纪录。从体量、规模、组织架构,到红毯等级、报名影片数量等,都比过去有所提升。更为难得的是,媒体也是一边倒地叫好。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和过往几届到底有什么不同?引用上海文广局局长胡劲军的话来说,“最大的不同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第一次由政府来实办。政府过去也承办电影节、电视节,但今年这个承办是实办。过去,企业办也有企业办的优势,今年转到政府办了以后,有几个变化是明显的。第一,它的定位更加清晰,它立足亚洲,助推华语,扶持新人。这样的目标通过企业来提的话,可能不是很合适。但是作为上海要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来讲,政府提出这样的定位,还是得到各方认可的。第二,由政府来操盘评奖这个环节,大家对它的公正性、独立性寄予更大的期待。政府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更不可能在评奖当中体现什么地方保护主义,或者地方自身的利益。第三,由政府来办了以后,在价值观上也会有自己的追求,怎么在电影的组织、电影人和观众的互动、观众的参与,以及每一个具体的工作环节当中,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这么一个追求,体现出电影界的人文关怀,把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选片人,我将从以下角度来分析今年电影节与往届的不同。
  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定位:为亚洲、为华语、为新人
  每年在国外参加电影节时,常会遇到尴尬的情况。比如我向外国电影人介绍上海国际电影节时,或者向外国电影公司征片时,他们都会问我相同的问题,上海国际电影节需要什么样的作品?这时,我都以一句“只要是优秀片子就行”就敷衍过去。对于上海电影节的定位,始终不太清楚。
  诚如电影节领导所言,过去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时像欧美风格的电影节,有时像展示国产电影的电影节,有时又觉得要跟日韩有点竞争关系,有时又想跟港澳台之间来个良性互动,曾经在各种定位间兜兜转转。今年文广局准确定位——为华语,为新人。换言之,今后上海国际电影节培养引进、挖掘、支持,可能很多的是符合电影节定位的亚洲导演,包括中国的优秀导演,全球的华语导演。此外,今年市政府领导下的电影节既重视传统影业里面培养新人,比如有亚洲导演新人计划,建立了温哥华电影学院等,同时也在关注互联网电影的催生和培养,以及制作人、投资人、导演等。
  二、建立国内外选片人制,应对竞赛单元水准质疑
  全世界的A类电影节是十四个,上海是A类电影节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因此和世界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加之本身的体制问题,使得它跟中国电影一样被箝制束缚。这其中,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更是被形容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年都受到媒体的诟病。去年上影厂的《神奇Amizing》“神奇”入围主竞赛单元,令所有人跌破眼镜,并遭到媒体的一致批评。据说外国评委看片时,集体退场以示抗议。记得在电影节期间碰到国外电影人时,也被追问上海电影节为何挑选水准如此低劣的作品参赛,实在是太丢人了。对此,我只能笑笑,无言以对。
  上海电影节竞赛单元竞赛片需要世界首映的噱头,需要强大人际关系网,然而,电影节竞争和展映的电影都需要审查,同时电影节又缺乏主动出击的策展人、选片人以及艺术总监角色,这些都削弱了电影节自身的吸引力。加之大导演的作品都会首选三大电影节,每年能留给上海国际电影节挑选的作品有限,提升竞赛单元作品的水准谈何容易。而作为上海电影节的选片人,更确切地说是审片人,每年都在环境嘈杂的电影节办公室的一个小房间里,和志愿者们挤在一块儿审片,酬金不高,也不给予曝光,自然干劲也不会很高。
  今年电影节提出了新的电影节选片人制度,同时把这个机制透明化,让社会监督。为了让选片人更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电影节还专门出台了第一个关于选片人的管理条例。条例里不仅讲了一审、二审、三审的任务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还规定如果选片人选的片子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得奖了,选片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如果这个片子之后在其他电影节上得奖了,选片人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等。由此,选片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加之得益于多位影评人身份的选片人加入,于是施隆多夫和周防正行也出现在了竞赛当中。如果电影节方面明年能够让选片人主动出击,去国外选片,建设一支真正的海外选片人队伍,或许对提升电影节水准会有更多帮助。
  三、首次合并电影和电视市场,成立“国际影视市场”
  北京国际电影节自创办以来,依托其资源优势,电影节市场办得红红火火,交易量年年攀升。反观这几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市场,人气锐减,交易量萎缩,成为一个巨大的累赘。如何使上海电影节市场重新焕发生气,也是今年文广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此次,合并电影和电视市场,成立“国际影视市场”,文广局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个是产业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机构。第二个是影视同台,既节省开支,又便于交流。
  据悉,本届影视两节期间,展出面积达到22000多平方米,展台全部售罄,超过400家国内外重量级展商到场布展,其中包括东方梦工厂、新加坡MediaCorp、英国ITV、墨西哥Televisa、韩国电影产业委员会等。胡劲军局长介绍说,两节原来是五个市场,这次下了大决心,把它并成一个市场。今年合并还是初步的,还是电视和电视,电影和电影,设备和设备。明年开始准备完全按照产业链的要求,投资就是投资,后期就是后期,买节目、买创意放在一起,把其中的元素整理好,为众多电影人与电影公司提供真正同场交流的平台。
  未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地方,有很多长远的、全产业的计划从今年起将开始逐步运作:产业方面,探讨与自贸区的合作模式、邀请乔治-卢卡斯的分公司落户上海、尝试与非欧美国家洽谈合拍项目;展映方面,增设港澳台单元,将手机电影节升级为互联网电影节,聘请第三方调查机构收集市民反馈等。而对于整个上海电影产业来说,有着更多的发展宏图:温哥华电影学院最终落户上海,成立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今秋启动招生,首批开设电影制作、3D动画视效、视觉传媒声音设计、影视造型设计4个专业,学员100人。光线影业携手阳光七星娱乐媒体集团,成立上海明星影业有限公司,面向国际市场在上海制作高品质电影,第一批项目包括10部电影和3部电视剧。派格太合也发布了全球合拍项目,中、韩、美、法顶级影视机构代表在上海共签订7个电影项目的投资及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微电影网络剧双创中心吸引优酷土豆将其核心业务落户上海,优酷土豆集团将以双创中心为自制内容建设根据地,借势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打造包括自制、PGC、UGC在内的互联网时代文化娱乐系统,在电影、电视剧、网络原创上跨步前行。此外,投资逾亿元、以顶级录音棚为主体的数字化电影后期制作中心——“立鼎电影后期制作基地”将于今年8月在上海开始试运营,为高端电影后期制作提供国际级的服务。该后期制作基地每年可完成50部大电影、500部广告片的后期制作。我们一起期待着!
其他文献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现代出版社总编辑臧永清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访谈”时表示,今年自己向大会提出加速推进全民阅读立法实现的提案。  “加速推进全民阅读立法实现”  近年来,中国国民阅读率呈现下降趋势,据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人均每年阅读图书仅为4.25本,远低于韩国、法国、日本等国。  一个国家的创造力与这个国家、民族人民的阅读量大小密切相关。近几年,党和政府意识到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期刊
关于我国剧院建设的质量,据《中国质量报》调查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成的大剧院中,超过1/3的剧院不能满足专业演出需求,1/3的剧院存在较大的质量缺陷,仅1/3的剧院达到设计标准,近70%的不合格率对我国社会财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整体而言,好的剧院不多,剧院建设质量值得担忧。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功能缺陷,二是声学缺陷。  在功能缺陷方面,据中孚泰剧院专家团队访美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在美国,180
期刊
范泽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范蠡后人,自少便步入紫砂艺坛。拜鲍志强、张庆臣、范伟群为师,佳器迭出,在国内外各类紫砂艺术大赛中屡获殊荣。  才情横溢又个性鲜明的范泽峰,结缘星云大师,与其品茶论禅,在紫砂壶艺的创造过程中,把中国的禅文化融入壶中,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和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独特视角里奇思巧构,追求壶艺“形、神、气”之至高境界。化古而创新,为作品注入鲜活灵性。其所制之器集品饮功能、造型、
期刊
今年上半年,香港大澳渔村文物酒店开业。酒店的前身是大澳警署,从落成至今已经有110周年的历史。香港大澳渔村文物酒店的改造颇费周章,根据香港的相关法律规定,古迹建筑的正面不得进行任何改动,所以整修的时候,所有的建筑细节都要保留下来,只能重新粉刷上色,并将内部改造得更适合现代生活标准。实际上,类似大澳文物酒店这样,由政府牵头私人机构参与重修运营的活化项目在香港还有不少。目前,活化历史建筑第一批名单中确
期刊
Where Are the New Cutting-edge Photographers?  Observ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新锐摄影”是近两年来摄影界特别“热”的一个词语,我以个人观察、研究以及担任首届及第二届“TOP20全国新锐摄影大展”推荐委员和评审委员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一、新锐摄影
期刊
摄影家们基于他们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在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的外表、探寻人性的同时,也在丰富“平民”这个概念的内含方面,在给出当代中国的“社会面相”的拼图方面,做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  作为一种以人为主题、处理人的形象的视觉表现样式,中国当代肖像摄影无法不与作为个体的人的觉醒这个时代问题迎面相向。如果说,文艺复兴为西方的肖像画确立表现精神独立的人的艺术传统创造了历史条件,那么这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变化,
期刊
从2014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称,上海将整合此间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推出上海公共文化信息发布平台,与即将正式启动上海市民文化节同步开通“文化上海云”门户网站,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等远程终端,就能快捷享受电影、戏曲、音乐、电影节、电视节、市民文化节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海将加强对规划确定的公共文化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项目跟踪推进,上图二期和上海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上海历史博物馆、
期刊
今天,日本的“物派”已经为我们所熟知,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东方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体现。但是,事实上我们从一开始就误读了物派。对于使用汉字的中国艺术家来说,这种误读首先源于物派的“物”字。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将“物”字作为解读物派的切入点和阐释主题,望文生义地将“物”字理解为“物质”,由此解读出不同的物质属性和视觉经验所隐喻的东方文化意义甚或当代艺术的语言形式。  这正是我们误读物派的关键
期刊
据《摩天城市报告》:中国在建摩天大楼占全球87%。有数据称,中国五年后或拥有上千座摩天大楼,超出美国4倍。这一现象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关注和争议,部分网民认为这是“城市发展的标志”,而另外一些网民则认为建这么多摩天大楼“纯属浪费”。引人关注的是,目前已经建成的摩天大楼大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而目前在建或正规划中的摩天大楼则更多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经济学家劳伦斯曾指出,大楼的兴建往往是
期刊
在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的闭幕论坛上,建筑师张永和的发言引人注目。他介绍了普利兹克奖的评奖标准,也谈及中国建筑、城市建设的现状。虽然王澍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但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大型建筑仍基本由国际大牌建筑师包办。对此,张永和直言,从业内而言,中国比世界其他地方有更多革新的可能,但中国目前引进的只是“明星设计师的大商标”,针对普通百姓的、低造价、高质量的设计师并未进入。  思考  怎么让房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