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小说的哲学性向度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作为美国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爱伦坡的小说有着鲜明的哲学品格。本文从文学的哲学性切入,探究爱伦坡小说的哲学性向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社会与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性主题的深度发掘,以及作品语言的哲理化。
  关键词:文学性 哲学性 爱伦坡 人性主题
  作为美国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爱伦坡对后世许多重量级作家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波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杰克伦敦等。波德莱尔对爱伦坡有着很高的评价:“爱伦坡始终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思想高尚,而且因为他惯于恶作剧。”[1]175其中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爱伦坡不同流俗的创作作手法。这也是他的作品颇有争议的重要原因。
  20世纪初,欧洲文坛出现爱伦坡热潮,此后对于爱伦坡的研究在西方持续升温。我国对爱伦坡的译介,最早始于周氏兄弟,他们在1909年合作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中收录了爱伦坡的《默》的文言译本。一个世纪以来,对于爱伦坡的研究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视角越来越新。但仔细梳理后发现,众多的研究集中在对爱伦坡创作艺术的探讨,诸如爱伦坡作品中叙事技巧、象征手法的运用,种族主义的意识,死亡主题的频现,独特意象的创造,美学思想的表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然而就笔者所知,爱伦坡的小说叙事中隐含的哲学性向度,长久以来被研究者所忽视,很少有人详细论及。因此,本文将从文学的哲学性切入,探究爱伦坡小说的哲学性向度,以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一.文学的哲学性
  文学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学是哲学的外在表征,哲学是文学的内在逻辑。柏拉图说:“哲学和诗歌的争吵是古已有之的。”[2]3可见文学和哲学的冲突不可避免,正是表面的冲突掩盖了二者的同一性。作为哲学意识的诗意表达,文学以“隐喻”方式维系着与哲学难以割舍的联系,哲学的深刻与文学的绚丽因之合而为一。
  问题是:文学的思想性、哲学性从何而来?巴赫金认为:文学中的思想性、哲学性“直接从认识、时代精神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活生生的形成过程本身来获得”。 “现实中的艺术家,只能在对思想材料进行艺术选择和制作过程中确立其观点。并且,他的这种艺术观点与其他观点(认知的、伦理的和政治的观点)相比同样具有其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2]3可见,文学家的哲学思想又必然在其作品中反映出来,文学的哲学性体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对于文学哲学性的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若认为,文学作品只是作家哲学意识的某种注解,文学的价值判断等同与哲学的价值判断,那就大错特错了。加缪说得好:“在一部好的小说里,其全部哲学都融汇在形象之中。但是,只要哲学漫出了人物和动作,只要哲学成了作品的一个标签,情节便丧失了真实性,小说的生命也就终结了。”[2]4因此,离开文学性来谈哲学性,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学性是我们谈讨文学哲学性的逻辑起点。
  文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一种观点强调文学的独立审美价值,认为纯粹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哲学性关系不大,文学至多肤浅地折射了某种外在的思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只是工具,而其中体现的某种思想体系才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文学与哲学有着鲜明的区别,哲学是理性之“思”,文学是感性、情欲之“思”,离开文学的哲学理性是不全面也靠不住的。正如维科所言:“诗性语句是凭情欲和恩爱的感触来造成的,至于哲学的语句却不同,是凭思索和推理来造成的,哲学语句愈升向共相,就愈接近真理;而诗性语句却愈掌握住殊相(个别具体事物),就愈确凿可凭。”[1]文学语言诉诸情感的表达,而哲学语言诉诸理性的思考,二者的路径不同。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考需要的是不同的能力:“正是人类推理能力的欠缺才产生了崇高的诗,崇高到后来的哲学家们尽管写了些诗论和文学批评的著作,却没有创造出比得上神学诗人们更好的作品来,甚至妨碍了崇高诗的出现。”[2]4
  二.爱伦坡小说的哲学性向度
  爱伦坡小说的哲学性向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终极关怀”:对生命本质的严正追问
  文学应当承担对人类终极价值的思考与关怀责任,它是文学哲学性的一个
  重要特征,而什么是终极关怀呢?终极关怀所指向的全部都是关于人的生存的最根本问题。关于自我认识问题;关于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关于人的处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哲学、宗教等人文学科探讨的对象,同时也是文学艺术关注的领域。面对这些问题,哲学家借助抽象的概念去进行深入的思考,而文学家、艺术家则借助生动艺术形象的塑造,传达他们对终极问题的理解。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局外人》,萨特的《恶心》、《苍蝇》,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等都是很好的例子。[2]10
  爱伦坡的小说,以他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被用光的人》中,史密斯准将是一名退伍老兵,身材优美,风度翩翩。“我”十分惊讶,对这样一个有点神秘的英雄充满了好奇。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我”终于发现了史密斯其人的秘密。他只有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只胳膊,其他部分都是一个个“发明物”被“装配”在一起的。“我”终于明白,他是一个“被用光的人”!这篇小说,暗示了现代人被物化的倾向,物对人的侵蚀。体现了爱伦坡对社会现实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也表现了小说家对人的本质的深层追问。[3]173正如陈晓明所说:“‘发问’是文学的哲学品质的首要表现。亦正是在这一点上,文学与哲学有着最深刻的贯通。”[2]9文学发问的内容各有侧重,但无不与天地宇宙和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息息相关,表现出文学家对社会和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
  2.“认识你自己”:对人性主题的深度发掘
  对人性的挖掘是文学的又一个传统的主题。正如卡西尔说:“人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性,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制作之中的,它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之中。因此,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2]14   爱伦坡的许多小说,都充满了对人性的发掘。人性的善恶,历来颇有争议。爱伦坡似乎倾向于主张“性恶说”。波德莱尔曾指出,爱伦坡“清楚地看到并坚定地指出了人的天生的凶恶”,因为“倘若没有这种无名的力量,没有这种原始的倾向,人类的许多行为就得不到解释”。[1]176这一点在爱伦坡的许多短篇小说中得到了印证。比如《泄密的心》、《黑猫》等。《黑猫》是爱伦坡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讲述的是“我”两次杀死自己的猫的故事。其实,猫是坡最喜欢的动物,他曾养了一直宠物猫很多年,是他心爱的家庭成员。在《黑猫》中,借助对杀人犯的心理刻画,爱伦坡带领读者进入到人类内心的最深处。“我”小时候“心肠软得出奇,一时竟成了小朋友的笑柄”,婚后酗酒无度,人性恶的一面逐渐暴露。一次酒后竟然剜掉了猫(普卢托)的一只眼睛,几天后又将猫吊死。最后又用斧头将妻子杀死,并向警方供认了自己的罪行。小说将人性恶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也是对他人性本恶主张的隐喻表达。朱振武[5]144指出,从他小说的主题、叙事技巧和美学思想来看,爱伦坡完全是超前的现代主义者,为后来的现代主义思潮奠定了基础。
  3.文学的超越:作品语言的哲理化
  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发人深省:“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因为诗道出了“有普遍性的事”。弗·施莱格尔也认为“诗的应有任务,似乎是再现永恒的、永远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就是说,文学作品应表达人类的普世情感,这就要求文学具有一种形而上学的特征。[2]19对于爱伦坡的哲学意识,波德莱尔有着独到的理解:“他(爱伦坡)是一个先天的亚里士多德派”,“他始终保持着他的哲学的冷静”,虽然爱伦坡有着“表面上的反常”,但那是因为“他不愿与众人摩肩接踵,当落日的地方燃起焰火时,他缺奔向极东的地方。”[1]176爱伦坡特立独行,对于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理解,不落窠臼。这一点,大家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他认为,梦幻是最大的真实,他对所谓的民主、社会进步和文明表现才极大的轻蔑和厌恶。波德莱尔说:“爱伦坡从一个贪婪的渴望物质的世界的内部冲杀出来,跳进了梦幻。”[1]175因此,他的很多作品有着梦幻般的品质,似乎远离现实世界。
  但是,不管他有没有意识到,在其作品里爱伦坡不时地借叙述人之口发一通议论。这些哲理表述,其实都是作家的一些哲学观点有意或者无意的流露。仅举几例,在《毛格街血案》中有一处,叙述人“我”说:“事实真相不会永远在井底。其实,我倒认为,真正比较重要的知识必定肤浅。事实真相并不在我们钻的牛角尖理,而是在抬眼就望得见的地方。”在另一处“我”的朋友杜宾说:“如果要探求事实真相,只须打破常规,就可以摸索出一条道理来。”还有一处,杜宾认为,“凡是看来不通的事物,证明的结果实际上未必如此。”“一般说来,巧合的事是思想家之流的绊脚石,凭他们那种学问,可不懂得或然性的理论——要知道,人类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取得极为辉煌的成就应当归功于这种理论。”[4]60-69毋庸置疑,坡有着强烈的的哲学表达欲望,尽管也许是无意识的行为,但不能否认他作品的超越性。文学的超越品格,正是伟大作家的卓越之处。
  三.结语
  爱伦坡的文学创作,对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落俗套,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也许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但不可否认,他的作品又极具哲学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爱伦坡的小说,以他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与个体的终极关怀,体现了爱伦坡对社会现实敏锐的观察力,也表现了小说家对人的本质的深层追问。其二,他的许多小说,都有着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与发掘,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对人的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是读者对人类自身有了进一步的洞察。其三,爱伦坡有着强烈的的哲学言说欲望,作品中随处可见智慧的火花、哲学的闪光,极具超越品格。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体现了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也许这才是他的伟大之处。
  参考文献
  [1]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M]. 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董亮.新世纪文学的哲学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3]朱振武.爱伦坡小说全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4]爱伦坡.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M].陈良廷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5]朱振武.爱伦坡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作者介绍:赵尚,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学习;多元智能  1.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智能具有普遍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我们要问的不是这个孩子的智商有多高,而是他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只要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展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和能力。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理论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先进的手段发挥更大的作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是培养学生通往工作岗位的另一条途径。一般选择高职学校的学生高考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质,阻碍高职阶段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在高职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并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等作为教师工作中的核心。  关键词:高职学校;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分析了多元化的园艺产业发展,探讨北京农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的特色,凝炼了多元化园艺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期深入研究和思考。 This paper a
摘要: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学生的潜力是需要老师来挖掘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多关注学生潜能的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学习,喜欢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该文主要分析了挖掘学生潜能的方法,希望能够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潜能;挖掘  一、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挖掘学生潜能 
随着瓦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IPV6取代IPV4成为新的IP协议势在必行,对于基于IPV6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安全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IPV6的技
根据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及上海交通大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突出专业特色、国际化培养、知识能力与创新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优化构建课程教学模块,并提出资源
成人可以分为生理成人和社会成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当代大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为此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强化教育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