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都不是问题了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ad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到胡杨林他还是闻到一点儿冬天的气息,背阴的地方还残留着冬天的痕迹。胡杨林里的野草只露出一点儿小嫩尖,羊群忙活了一天肚子还没有吃饱。晚上,牧羊人买买提还是爬到牧羊小屋顶上,扯几捆干苜蓿甩到羊圈里。马无夜草不肥,羊也要加一点儿夜草,补充一下胃里的不足。眼见着就要到产羔期了,那些母羊不吃好怎么生产出健壮的小羊羔?
  他坐在牧羊小屋的门槛上,看着胡杨林懒洋洋的样子,心里就有一点儿着急。铜钱大的树叶泛着浅黄色光泽,他知道这是缺水分造成的,本该绿油油的叶片,现在都透着一种病态的黄色。如果干旱持续下去是很令人担忧的,草场没有草羊群吃什么?他不知不觉叹口气,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唉!胡杨林太干旱了,要是能下一点儿雨就好了,什么就都绿了。”
  夜里,外面发出沙沙的响声,买买提腾地一下就从小土炕上爬起来,衣服都没披就推开了屋门。一股寒潮的气息迎面扑来,让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腿脚刚迈出门槛,细细的雨丝就冰凉地落在他的身上。他赶紧退回屋里披上衣服,站在门里听着春雨沙沙的脚步声,心里一下子敞亮了。这场春雨来得太是时候了。人说,春雨贵如油。在胡杨林里,这场春雨岂止貴如油?简直下的就是香油。有了这场春雨,胡杨林就热闹起来了,多年没有长出一片绿叶的老树也能发出新枝。买买提感觉凉丝丝的春雨就像下在他的心上,感觉心上也长出嫩嫩的小草。
  买买提没有一点儿睡意,他就坐在小土炕上敞着门听着春雨沙沙。牧羊犬塔西卧在他的身旁,它对身边发生的这一切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草长花开和它根本没有关系,睡觉才是它最主要的事情。天快亮的时候雨停了,冷飕飕的凉风直往牧羊小屋里灌,还一个劲儿地往买买提身上扑。春天的早晚还是挺冷的,再加上这场春雨显得更冷了。买买提看着东方的天空已经亮出鱼肚白了,他知道一会儿天就亮了,这才站起来把炉灶点着了,先烧了一锅开水,泡了一碗浓浓的酽茶用一只盘子扣上,然后又打了一锅乌玛什。这是他的早餐,也是塔西一天的饭。在胡杨林里没有那些讲究,不饿肚子就行了。泡一碗盖碗茶算是对这场春雨的庆贺吧。
  喝了一碗乌玛什,再揭开茶碗上的盘子,茯砖茶的香味儿一下子就弥漫在整个小屋。喝完热茶身子便热起来了,塔西也吃饱了,舔着嘴丫子看着他。他瞅了一眼小土炕上的天窗,天空已经微微放亮了。他穿上老羊皮皮袄对塔西说:“走吧,天亮了,我们该去放羊了。”塔西一转身就蹲在门口等着了。羊圈里的羊听到他的脚步声,就都挤在圈门口咩咩地叫了起来。买买提把圈门一打开,羊就争先恐后地往外挤,一头扎进胡杨林,头也不抬,把嫩绿的野草囫囵吞枣地吞进肚子,等闲下来再反刍细嚼。
  刚下过一场春雨,水淋淋的胡杨林仿佛一下子就有了生气。明显感觉到胡杨树叶变得翠绿了许多,地上的小草挺直了腰杆儿噌噌地往上长,各色的小野花也争相开放。粉红色的红柳花显得更加妖艳了,大有不争第一不罢休的感觉。胡杨林生机盎然,买买提不知为什么,总感觉一种力量在他的体内滋生着。羊群不怕树林里还没晒干的雨水落在身上,绿草的诱惑是无限的。
  太阳跃上地平线,暖洋洋地照在买买提的脸上和身上。他感觉非常舒服,湿漉漉的寒潮之气慢慢地减退,时不时吹来的野风也变得柔和了。买买提找了一处阳光充足的沙丘,解开腰巾,脱下皮袄铺在地上,他想睡上一会儿。春天本就爱犯困,再加上昨半夜听到下雨声起来他就没再睡,这个时候瞌睡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塔西很无聊地在胡杨林里钻来钻去,把身上的毛都弄湿了。他刚躺下闭上眼睛,享受春日阳光的温暖,塔西就跑到他跟前抖搂了一下毛上的雨水。冰凉的水滴溅到他的脸上和身上,就把他满脑子的困倦一扫而光。
  睡不着干躺着也不舒服,他就坐起来看着羊群在胡杨林里吃草。无意间,看到两只麻雀在胡杨树上叽叽喳喳,买买提不知道这两个小东西在商量什么。它们飞走了,不大一会儿又飞回来,嘴里衔着细小的树枝钻进胡杨树洞,他这才知道两只麻雀要在树洞里做巢。他不知道胡杨树洞有多深,可他知道那是两只麻雀的爱巢,它们选中了树洞就选择了家,也选择了爱和哺育后代。
  买买提吃过午饭后,又回到胡杨林里看吃草的羊群,看到两只麻雀还在不停地忙活着,最先衔来的是树枝,然后是草根。当太阳偏西的时候,两只麻雀才开始衔羽毛和羊毛、棉絮之类软的东西。买买提知道,一个温馨可爱的巢穴完工了。
  买买提赶着羊群往回走,心里升腾着一种渴望。一眨巴眼三十好几岁了,还是光棍一条,他想,自己也该有个家了。那个脑子有点儿问题的托拉克孜,虽然离过一次婚还有一个孩子,现在那些事儿都不是问题了。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吴医生正给第45号病人号脉时,进来一个熟悉的面孔,是李乡长。他看了李乡长一眼,算是打招呼。李乡长见他正忙着,自己找个沙发空位挤下去候着,没说话。  吳医生早年曾离家到安徽、浙江等地闯荡,但日子不比在家里好过。至于苦到何种程度,只有他自己知道。后来,遇见一高人,高人收留他,还教他学《易经》,学望闻问切。十多年后,吴医生回乡,在家里坐诊,看起了病。吴医生从不出诊,看病讲究先来后到。他每天只放五十个号,
期刊
那年,村里还没通电。腊月过半,连下两场雪,又刮起西北风,天刚擦黑,街上就不见人了。  一盏昏暗的油灯下,长根爹喝了碗玉米面地瓜粥,点燃自卷的喇叭筒烟卷后,又陷入沉默中,唯有唇边的烟卷一亮一熄地闪着猩红。  长根娘斜躺在被窝里,吃力地喝了小半碗粥,就说喝不下。她瞅了瞅正啃着窝头和咸菜的几个孩子,又把眼神转向男人,半是恳求半是催促道:“当家的,要不,再出去问问,看谁家还杀年猪,大过年的,咋也得让孩子们
期刊
一到五月,麦子黄了,豫南平原变成了金色的海洋。齐腰深的麦海把田野覆盖了,把村庄包围了,要多辽阔有多辽阔,要多宽广有多宽广,满眼都是金色的麦浪。  一台台收割机在麦海里船一样地游着。  从Y城到县城再乘公交车,下了车,亮子掂着提包走到村口,一台雷沃牌收割机正在路边突突地叫着。看见亮子,收割机的驾驶室里伸出一个脑袋,是杨红旗。杨红旗喊:“亮子,你回来得正好,一会儿就去收你西地里的麦子哩!”说完,杨红旗
期刊
娘当上村长是1987年的秋天。那年,45岁的老村长背负岸上打桐油的木划子下塘起鱼,胸口岔了气,不能下床。娘当时是村妇联主任,见全村群龙无首,就当着镇长的面,主动请缨走马上任。  女人当村长,而且刚生罢孩子,这事放在全镇甚至全县都是亘古未闻。后来我问她:“当初哪来这股心劲儿扶危济困?还是就为了往上爬?”她仰起头,昂扬地说:“为了一双鞋!”我目瞪口呆:“一双鞋就让你敢气吞山河?”她低头一笑:“娘真的是
期刊
与过去相比,我現在较少阅读当代的小说,经典小说会读得相对多些。这些经典作品在我眼前晃悠是有原因的。比如,当我在写《愤怒》时,我读巴尔扎克,尤其是《欧也妮·葛朗台》。如果你看过《欧也妮·葛朗台》的开头,就会发现他用的技巧非常像电影的慢镜头。它一开始展现的是非常广阔的视点——这里是城镇,这些是建筑,这是此地的经济状况——而后,它会慢慢地推近,对准周围的环境,然后再对准其中一座较大的房子,而后再是房子里
期刊
妻子早出晚归,已经有些时日了。  她平时工作就忙,疫情暴发以来更是。好在我俩约定,这阵子女儿由我来带。我当然要挑起这副担子,只是没想到整天带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女儿刚刚3岁,许多事似懂非懂。尽管从电视、大人的言谈里知道了疫情,偶尔小嘴里也叨叨咕咕、自言自语,说“妈妈去忙工作了,许多事情等着妈妈去做呢”,但更多的時候依然像平常一样,嚷着要妈妈,要找妈妈陪着她看动画片、搭积木、学儿歌、看图识字
期刊
大约九年前,我参加慈溪市作家的作品研讨会。当时,岑燮钧只写随笔,属于文史类随笔,有较厚的文史功底。我信口说:“文笔不错,你可以写写小小说嘛。”  岑燮钧一起步,走得就好。当然,他有个惯常的小小说概念——侧重故事的情节。其实,小小说的首要任务是写人物。小说史,不是故事史,而是人物史,人物形象史。于是,他转为注重人物。其间,他的小小说,有时也在“故事”和“人物”之间动摇,像钟摆。现在这三篇,又重视“人
期刊
雾  树枝间绕几丝,池塘上飘一团,不是炊烟,是起雾了。  田野的雾大。走到杨坟堂,西天的太阳像颗巨大的蛋黄,北边的王楼也蒙蒙一团。过一座废弃的土窑,沿庄稼地里的小路向北,雾里有鸟儿倏地飞过,不见影儿,只听到翅膀扑棱的声音渐渐远去。  王楼和闫楼的交界处是片洼地,长着茂盛的淮草,左折右拐的小路如蛇一样钻进淮草丛中。  我啃着一根“哑巴秆”,正慢悠悠地走着,听见前面有人咳嗽。迎面来了一个人,身体隐在浓
期刊
丢下饭碗,孩舅便去村街站着,我的外婆说他在家里能把尾巴憋折。我猫咪般地围着孩舅转来转去,故意喊着“孩——”,拖着长长的尾音,那个“舅”字迟迟不肯出口。孩舅眼睛瞪得溜圆:“叫我什么?”  我笑嘻嘻地把“舅”字喊出口。  孩舅乐了,弓身拍我的小脑袋:“叫舅舅的,怎能光叫一个‘孩’字呢?”随即,孩舅掏出五分钱硬币,大大咧咧地说:“买糖豆儿去吧!”又嘱咐:“慢点儿跑,别摔倒!”  我买糖豆儿回来,孩舅歪着
期刊
三爷年过三十,本来是婚姻无望了,娶了三奶奶有点儿老牛吃嫩草的意思。哥嫂们取笑三爷是绊倒拾个铜钱,老祖宗倒是没有看上三奶奶这副尊容。  三奶奶在正房里吃饭放出响亮的屁,老祖宗立刻沉下脸来把她赶出去。  做饭,面案上的活儿,三奶奶是搭不上手的,老祖宗对其委以重任,让她烧火。每到做饭的时候,嫂子、弟媳们手忙脚乱地做饭,三奶奶像七品县令一样悠闲。偶尔,三奶奶也会过来帮忙剥葱择菜,老祖宗看见就有意识地安排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