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联盟”:中东版欧盟?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awqu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联酋等六国领导人在利雅得召开会议,正式讨论了构建“海湾联盟”的问题,成员国一致同意进一步研究并落实沙特提出的“海湾联盟”构想。“海湾联盟”意在超越目前“海湾经济共同体”概念,将海合会打造成类似欧盟的一体化区域联盟。
  海合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历经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地区矛盾和冲突的考验,尤其在当前的“阿拉伯之春”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若成功实现“合作组织”向“海湾联盟”的转变,海合会的影响力将大大提升,地区格局的演变也将更趋错综复杂。
  历程:乱世催生,成就斐然
  海合会的成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从内部动因上看,海合会六国大都人口稀少,当时除沙特有近1000万人口外,其他国家只有100多万或几十万人口,人微言轻、势单力薄。且六国都是以石油出口为主导的单一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急需加强联合,携手发展。从外部诱因上看,由于当时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和美国军事力量对阿拉伯国家的渗透、伊朗加紧输出伊斯兰革命并煽动沙特等国什叶派教徒发动骚乱、两伊为争夺地区霸主地位针锋相对,海湾六国“人人自危”,深感只有联合才能对付强敌的威胁。
  海合会成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制定了共同的发展战略和行动纲领,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和成就。在政治上,完善了六国政治协商机制,构建了区域合作框架,除每年年底轮流在六个成员国首都举行峰会外,还定期召开六国外交、国防、内政、石油和财政等部长会议。在经济上,实施了统一发展战略,2003年建立并启动关税同盟,2008年正式启动了海湾共同市场,2009年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批准了货币联盟协议。在军事上,强化了集体安全机制, 1982年六国组建了“半岛盾牌”快速反应部队,2000年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2009年底确定了共同防御战略,防卫一体化建设不断增强。此外,海合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继2001年12月吸纳也门(目前是与海合会相关的惟一非君主制国家)加入海合会部分机构后,2011年摩洛哥和约旦加入海合会的决议也获得通过。海合会的地域范围已从海湾地区延展到地中海东岸和北非地区,由次区域性组织扩展为区域性组织。
  当前:审时度势,加强联合
  虽然海合会取得丰硕成果,影响力日趋扩大,但在整个地区处于大动荡、大调整的氛围下,显然不甘于“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这一定位,希望有更大作为。因此,“海湾联盟”构想的出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长远考量。
  其一,以联合确保政局稳定。海合会六国均为维护世袭制王室政体的逊尼派伊斯兰国家,但各国仍有不同比例的什叶派穆斯林。在西亚北非变局中,教派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不断增多。在沙特和科威特等国,什叶派民众走上街头,对逊尼派掌权的政府表示抗议;在什叶派占多数的巴林,局势曾一度失控,在“半岛盾牌”进驻后才得以平息。因此,海合会意以“海湾联盟”的方式,着力加强逊尼派国家之间的联合,以避免海湾六国被什叶派势力渗透而导致政权更迭。
  其二,以联合抵御地区强国。海湾国家与伊朗基于逊尼派与什叶派、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君主制与共和制、“亲美”与“反美”等方面的差异,一直是针尖对麦芒。伊朗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军队以及最近在核武器方面取得的进展都使海合会成员国倍感压力、忧心忡忡。沙特《生活报》指出,近期阿拉伯半岛多个国家受到来自伊朗的威胁,如巴林国内发生的什叶派暴动,以及阿联酋和伊朗的阿布穆萨岛主权之争等等。面对伊朗的崛起,海合会意以“海湾联盟”谋求地区均势,加强统一的政治立场,共同抵御来自伊朗的威胁。
  其三,以联合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中东剧变爆发后,地区政局动荡,“基地”组织趁机与当地一些部落建立联系,招募了大批武装人员,加强了在阿拉伯半岛的存在,制造了多起恐怖活动,海湾六国也深受其害。此外,在核问题上,随着核扩散态势在中东地区的加剧,海湾六国对此深感不安,也曾提出过发展核能力的计划,但碍于自身实力和美国干涉等因素未能深入发展。面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挑战,海合会意以“海湾联盟”构建一个新的防卫堡垒。
  前景:好事多磨,尚需努力
  此次的“海湾联盟”提议,并非海合会第一次针对有关“联盟”问题进行讨论。在2011年第32届海合会峰会上,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就表示,海合会成员国的安全正面临威胁,希望海合会成员国之间能超越合作关系,成为一个整体,对国家和宗教肩负起应尽之责。阿卜杜拉国王首次提出了将海合会由“合作组织”变成“统一联盟”的建议,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肯定,并以决议的形式写进了峰会结束后发表的《利雅得宣言》。此外,在此次峰会后,海合会还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专门负责海合会的“转型”工作,待时机成熟时即成立“统一联盟”。
  沙特的提议得到了巴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巴林官员在多个场合表示支持沙特的计划,愿意与沙特建立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全方位的“联合体”。巴林还建议,可先建立由两三个成员国组成的“联合体”作为尝试,再逐渐推广至全部六个成员国。
  目前,沙特阿拉伯和巴林已经提出了“海湾联盟”初期阶段的行动方案,内容包括海合会成员国之间开放国境、修建连接六国的海合会铁路等。有分析认为,沙特的提议代表了所有海湾国家领导人的心声。一个统一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实体将更有力量,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海湾联盟”方案如果能够如愿以偿,不仅能够应对可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威胁,还能促进成员国间的资金流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更能够大力提升海湾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及影响力。而且,即便加入了“海湾联盟”,各成员国仍拥有主权,只是在外交、安全、军事和经济方面采取统一立场和行动,也较易为各国所接受。因此,这一提案很有可能会获得大多数成员国的肯定。据“阿拉伯新闻网”报道称,在沙特和巴林建立“联合体”后,卡塔尔和科威特也有望加入,阿联酋和阿曼将在未来“适当之时”入盟。中东舆论也普遍认为,“海湾联盟”将超越目前海合会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未来海湾六国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领域的联系将更为密切。
  但是,海合会这一计划仍面临着一定阻力。首先,成员国不能“齐心协力”。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实力来看,沙特与其他五国相比都有明显优势。部分面积小、人口少的国家担心自身利益受损并沦为沙特的附属。有卡塔尔学者表示,一些较小国家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联合”持有抵触情绪。科威特媒体也报道说,卡塔尔、阿曼、阿联酋的领导人指出,由于立法不同,各国的主权可能会遭到损害。第二,成员国在关键问题上仍“态度迥异”,如阿曼和阿联酋至今仍未加入海合会货币联盟协议,致使建立“海湾联盟”的关键一步——“统一货币”目前仍处于搁浅状态。最后,伊朗不会对此“坐视不管”,任由自己身边顺利诞生一个强大的区域联盟。在海合会宣布“海湾联盟”计划后,伊朗媒体立即发表了题为《利雅得会议散发出血腥味》的文章,称沙特想把巴林并入自己领土,联合只是沙特为了扩大地区影响力的一种手段而已,伊朗还呼吁民众举行反对“海湾联盟”的示威游行,伊朗官方发言人也公开表态反对海合会的这一计划。
  海合会发展到今天,经济一体化发展最快,政治和军事一体化步伐较为滞后。从这一点看,海合会的发展道路的确同欧盟有许多相似之处,欧盟的一体化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此,对海合会而言,要实现由“合作组织”向“海湾联盟”的转变,成为“中东版欧盟”,最终达到“共同应对挑战”的战略目标,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砺与等待。
其他文献
田 丰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6月12日,全球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发布报告警告说,印度可能失去其“投资级”主权债务评级。目前,印度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是“BBB-”,仅比“投机级”高出一个级距。如果印度评级被调低,那么该国将成为第一个失去“投资级”评级水平的金砖国家(标普报告中的金砖国家没有包括南非)。  在欧债危机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前景不佳的时刻,这个消
“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我终于校完白洁的新书《朝鲜半岛观察笔记》全部清样,并做好了一切付印前的准备工作时,突然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我在《世界知识》杂志工作已近二十年。每两周出版一期的杂志,不仅记录了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的风云激荡,也使我与很多作者结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情。白洁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在杂志社一直负责东
青民盟获胜上台、社会党失败下台已是大多数匈牙利人的共识,只是人们没有料到胜败如此悬殊。    议会大选是西方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处于政治转轨中的东欧国家来说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2010年4月,匈牙利议会举行剧变以来的第六次大选,最终的结果是最大的反对党青民盟获得超过总数2/3的议席,而执政已八年的社会党遭受惨败。作为国际观察员,在大选投票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一些别致的细节,还在与不同层次的匈
维持自身的相对军事安全,激励国民斗志,稳定政局;  增强国防实力;  通过出口获取经济利益;  为与美韩等国开展对话以及六方会谈增加谈判砝码    朝鲜再发导弹疑为针对“世宗大王舰”    正值朝韩关系因为南北铁路通车和首次海上直航逐步“转暖”之际,久未有军事动作的朝鲜,近期又接连传出试射导弹的消息据报道,朝鲜于5月25日向东海和西海各发射了几枚射程为100公里~200公里的短程地对地导弹6月7日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个球体,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群,都可以自视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从地理、生态、人口分布、人类文明史等诸多方面考察,真正能成为世界中心的国家屈指可数。  古代中国人视自己为世界的中心。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具有正统国家的含义。顾名思义,中国即天下之中,统摄八荒,“中国”体现了先民在面对广袤的天下时,对国家地缘时空的自我定位。自晚周以降,“中国”一词才逐渐
差不多习惯于将每年最后一篇专栏作为年底总结了。“我的2013:《泰国民主政治论》的合缘之作”是篇我主动要写的书评。  之前曾写过一些,这一篇别具意义。  作者之一是我的老师,北大教授张锡镇。张老师考取北大时,我刚好一岁。我其实没有上过张老师的课。但他的《当代东南亚政治》却是我们年轻一代东南亚研究人员极少的、也是最好的入门书。想想,哪位做东南亚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没有受益于张老师这本书呢。仅此,张老师已
我对爱尔兰的感性认识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多年前去英国访问,记不得是哪个西方人给我推荐了这种饮料,当时还认为咖啡像中药的我觉得这种咖啡味道还不错。以后在国外生活,了解到这种咖啡还挺著名,好多酒店菜单上都赫然写着“爱尔兰式咖啡”,而且价格比其他咖啡贵。爱尔兰人往咖啡里放威士忌就如同中国人往茶里加白酒一样令人不可思议,但是他们生生地把这种本来不合情理的组合变成了个国家品牌,在世界咖啡品种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味依靠北约再也不是“可信的选择”,欧洲必须做好独自应对准备,包括在必要时具备采取军事行动的能力。     7月18日,在欧盟例行外长会议上,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欧盟防务一体化的报告。其中包括常设欧盟军事总部,谋求实现欧盟独立军事行动的规划、协调与指挥等重要内容。阿什顿在报告中指出,“如果欧盟仍然希望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一员,就必须保持强大的军事能力——对于一个有威慑
随着中国崛起的加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逐渐成为人们绕不开的话题。在认真观察和思考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后,有学者甚至直言,中国的周边环境总体上趋于恶化,这不仅仅是中日、中菲等关系倒退的结果,更是周边诸国全方位恐惧中国崛起的现实投影。因此,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策略。众所周知,在东北亚的历史中,“中央王朝”采用了被后人称做“朝贡体系”的制度建设来维持自身的绝对地位,同时安抚周边
网络2.0时代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将是历史性的。以维基解密为代表的网络信息革命有可能改变国际关系现状。    2011年12月5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针对其被引渡到瑞典的判决,允许“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向英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但该上诉是否被接受将由最高法院决定。不到两个星期之后,便有阿桑奇的支持者致信媒体称,如果反引渡上诉被英国当局驳回,阿桑奇将被引渡到瑞典,他可能很快就会被引渡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