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潍坊无论在本省还是全国都算得上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强市,诸如寿光的蔬菜及青州的花卉等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名号及其影响,历史上更是产生了贾思勰这样农业巨匠,他的《齐民要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书专著之一。本文结合我市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农村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汇聚了本人及无数最基层优秀农气工作者多年以来的宝贵工作经验,阐述了潍坊市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这必将为我市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 气象科普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农业经济受气象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据统计,我国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在整个国民经济GDP,由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占6%以上[1]。近年来,由于气象灾害频繁,给社会经济、工农业等各方面,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步引起党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广泛关注。又因农民对气象科普知识认识不因此对于气象防灾减灾来说,农村是重点,农村是难点,而农村也是最薄弱的地方。因此,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强、重视农村的气候变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教育工作,将各类气象灾害常识、防御要点普及到群众中去,推出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品,进一步增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意识,逐步提高“三农”的经济效益。潍坊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例超过70%,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大有可为。
1潍坊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1.1利用重大科普或纪念活动日,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在每年的科普宣传日、科技活动周、“3·23”世界气象日和“5·12”防灾减灾日等组织一线业务人员组成科普宣传小组走上街道、深入企业和农村,通过散发宣传材料、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宣传气象科技知识,近5年分发材料10万份。“3.23”世界气象日所有气象台站已对外开放11年,吸引了20余万计社会各界人员参观了解,通过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流程、观看图片展板、体验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演示天气预报方法等形式普及气象知识。向农民赠送《气象与生活》、《气象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雷电防护手册》等气象科普知识的书籍8万册。
1.2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每年开展市县两级气象台站与辖区内1~2所中小学校气象灾害联合应急演练,培养在校中小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能力。
1.3举办气象知识培训班
每年举办两次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气象知识培训班,举办防雷知识普及班,一次科级干部气象知识培训班,5年来培训2800人次。
1.4通过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利用大喇叭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的形式传播气象信息
2012年,建成了市县两级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每天两次通过该平台发布气象信息,有突发性天气时随时发布,高密市、昌乐县气象预警大喇叭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村、镇以上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已纳入潍坊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决策短信服务平台数据库,第一时间提供预警服务。
2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农村获取气象科普知识渠道单一,传播效果很难保证[2]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农业产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农村仍存在信息集中程度不高的问题。对于气象信息,农民主要是从电视上获取,还没有形成从杂志和报纸的阅读上获取的习惯,网络普及不足。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对气象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很难保证传播效果。
2.2科普活动模式简单,缺少互动
现今的农村气象科普活动模式仅仅是单向的传播过程,农民只是被动接受,科普工作者传播什么内容,农民就接受什么内容。双方之间无互动模式,缺乏沟通,农民无法真正理解气象科普,科普工作者也不能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
2.3科普内容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1) 科普内容单一。单纯的晴雨、温度等气象信息已难以适应农民的需求,应为农民提供可操作性强的防御措施与更专业化的气象产品指导。
(2)农业气象服务缺乏精细化。由于农村生产经营逐渐多样化,相应地,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基层气象部门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是缺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比如,关键的农时季节,以及有灾害性天气时,农民需要短时、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指导。
3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3.1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
要想做好气象科普工作,首先应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成员可以是气象部门退休人员,他们都具有专业的气象科技知识,也可以从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中筛选。通过培训,将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传授给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并使其掌握,结合他们与当地农民直接接触的特点,快速传达气象信息,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另外,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熟悉周围群体对气象科技知识的需求,从而使气象科普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
3.2村干部口碑传播,加大宣传效果
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在本村一般有较高的威信。通过手机短信和气象科技培训等,使他们先掌握一些常规的气象信息以及气象与减灾防灾知识,然后由他们向村民宣传气象科
3.3充分利用气象手机短信宣传科普知识
由于气象手机短信具有快速和便捷的特点,如今在信息媒体中,其是覆盖面最广的。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在建设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对于利用手机短信传递气象科普知识尤为重视。将手机短信的优势充分利用,扩大短信宣传覆盖面,强化手机短信的宣传力度,从而产生更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3.4多种形式搞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打造整体宣传氛围
3.4.1气象科普流动车
通过使用气象科普流动宣传车,带上宣传物资,如扩音喇叭、展板和宣传材料等进行宣传。
3.4.2塑料口杯或纸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
利用塑料口杯或纸杯低成本的特点,且在农村的高频率使用,将其作为科普宣传的永久性工具。在纸杯或塑料口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以赠送的形式向村委会、社会团体、农民适当赠送。
3.4.3气象电子显示屏
利用气象电子显示系统内容广、更新便捷、显示直观的优势,24小时无缝隙发布相应的气象信息,为农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保障。
3.5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气象科普宣传[3]
气象科普宣传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面临着更好的宣传契机。气象科普应将现代化技术充分利用,制作成气象科普宣传片,并通过刻录成VCD和DVD 等视频光碟,派送到农村有计算机、影碟机的专业户;并将气象为农服务的网站充分利用起来,开辟、丰富气象科普专栏;通过利用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12121 的信箱,从而设置并丰富气象科普信箱内容。
3.6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宣传
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遇有大风、冰雹、暴雨、雷暴等极端天气造成灾害事件时,要及时用身边的事例进行宣传,尤其是对防范措施的宣传,引发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认知,加强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7重视对农村学生的科普教育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要特别重视向其普及防御气象灾害常识,保证所有的学生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受到一次以上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可以派人到农村中小学校做气象科普辅导课,也可以请学生参观气象局,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视频、展品等,将当地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常识讲解给学生听,使广大农村孩子从小就能了解气象,掌握气象灾害的简单防御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的作用。[5]
4结语
关于开展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充分吸收、利用传统经验,同时还要结合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规律与特点,不断探索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紧紧贴近“三农”服务,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工作途径,拓展气象科普领域,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达到应用气象趋利避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英金主编.北京.中国气象战略研究(辅导读本),气象出版社,2005.
[2] 黄东林,蒋运志.“气象科普”向农村延伸的探讨[J].农技服务,2009,26(7):155.
[3] 杜婧,张脉惠.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2009.
[4] 郑有飞,牛鲁燕.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93.
[5] 戚尚恩.在“三农”服务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2009.
作者简介:徐桂华(1965.03- ),女,汉族,山东东平人,工程师,从事人事管理、纪检监察、审计等工作。
关键词:农村 气象科普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农业经济受气象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据统计,我国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在整个国民经济GDP,由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占6%以上[1]。近年来,由于气象灾害频繁,给社会经济、工农业等各方面,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步引起党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广泛关注。又因农民对气象科普知识认识不因此对于气象防灾减灾来说,农村是重点,农村是难点,而农村也是最薄弱的地方。因此,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强、重视农村的气候变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教育工作,将各类气象灾害常识、防御要点普及到群众中去,推出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品,进一步增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意识,逐步提高“三农”的经济效益。潍坊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例超过70%,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大有可为。
1潍坊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1.1利用重大科普或纪念活动日,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在每年的科普宣传日、科技活动周、“3·23”世界气象日和“5·12”防灾减灾日等组织一线业务人员组成科普宣传小组走上街道、深入企业和农村,通过散发宣传材料、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宣传气象科技知识,近5年分发材料10万份。“3.23”世界气象日所有气象台站已对外开放11年,吸引了20余万计社会各界人员参观了解,通过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流程、观看图片展板、体验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演示天气预报方法等形式普及气象知识。向农民赠送《气象与生活》、《气象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雷电防护手册》等气象科普知识的书籍8万册。
1.2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每年开展市县两级气象台站与辖区内1~2所中小学校气象灾害联合应急演练,培养在校中小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能力。
1.3举办气象知识培训班
每年举办两次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气象知识培训班,举办防雷知识普及班,一次科级干部气象知识培训班,5年来培训2800人次。
1.4通过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利用大喇叭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的形式传播气象信息
2012年,建成了市县两级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每天两次通过该平台发布气象信息,有突发性天气时随时发布,高密市、昌乐县气象预警大喇叭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村、镇以上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已纳入潍坊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决策短信服务平台数据库,第一时间提供预警服务。
2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农村获取气象科普知识渠道单一,传播效果很难保证[2]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农业产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农村仍存在信息集中程度不高的问题。对于气象信息,农民主要是从电视上获取,还没有形成从杂志和报纸的阅读上获取的习惯,网络普及不足。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对气象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很难保证传播效果。
2.2科普活动模式简单,缺少互动
现今的农村气象科普活动模式仅仅是单向的传播过程,农民只是被动接受,科普工作者传播什么内容,农民就接受什么内容。双方之间无互动模式,缺乏沟通,农民无法真正理解气象科普,科普工作者也不能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
2.3科普内容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1) 科普内容单一。单纯的晴雨、温度等气象信息已难以适应农民的需求,应为农民提供可操作性强的防御措施与更专业化的气象产品指导。
(2)农业气象服务缺乏精细化。由于农村生产经营逐渐多样化,相应地,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基层气象部门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是缺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比如,关键的农时季节,以及有灾害性天气时,农民需要短时、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指导。
3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3.1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
要想做好气象科普工作,首先应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成员可以是气象部门退休人员,他们都具有专业的气象科技知识,也可以从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中筛选。通过培训,将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传授给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并使其掌握,结合他们与当地农民直接接触的特点,快速传达气象信息,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另外,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熟悉周围群体对气象科技知识的需求,从而使气象科普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
3.2村干部口碑传播,加大宣传效果
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在本村一般有较高的威信。通过手机短信和气象科技培训等,使他们先掌握一些常规的气象信息以及气象与减灾防灾知识,然后由他们向村民宣传气象科
3.3充分利用气象手机短信宣传科普知识
由于气象手机短信具有快速和便捷的特点,如今在信息媒体中,其是覆盖面最广的。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在建设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对于利用手机短信传递气象科普知识尤为重视。将手机短信的优势充分利用,扩大短信宣传覆盖面,强化手机短信的宣传力度,从而产生更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3.4多种形式搞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打造整体宣传氛围
3.4.1气象科普流动车
通过使用气象科普流动宣传车,带上宣传物资,如扩音喇叭、展板和宣传材料等进行宣传。
3.4.2塑料口杯或纸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
利用塑料口杯或纸杯低成本的特点,且在农村的高频率使用,将其作为科普宣传的永久性工具。在纸杯或塑料口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以赠送的形式向村委会、社会团体、农民适当赠送。
3.4.3气象电子显示屏
利用气象电子显示系统内容广、更新便捷、显示直观的优势,24小时无缝隙发布相应的气象信息,为农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保障。
3.5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气象科普宣传[3]
气象科普宣传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面临着更好的宣传契机。气象科普应将现代化技术充分利用,制作成气象科普宣传片,并通过刻录成VCD和DVD 等视频光碟,派送到农村有计算机、影碟机的专业户;并将气象为农服务的网站充分利用起来,开辟、丰富气象科普专栏;通过利用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12121 的信箱,从而设置并丰富气象科普信箱内容。
3.6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宣传
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遇有大风、冰雹、暴雨、雷暴等极端天气造成灾害事件时,要及时用身边的事例进行宣传,尤其是对防范措施的宣传,引发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认知,加强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7重视对农村学生的科普教育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要特别重视向其普及防御气象灾害常识,保证所有的学生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受到一次以上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可以派人到农村中小学校做气象科普辅导课,也可以请学生参观气象局,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视频、展品等,将当地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常识讲解给学生听,使广大农村孩子从小就能了解气象,掌握气象灾害的简单防御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的作用。[5]
4结语
关于开展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充分吸收、利用传统经验,同时还要结合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规律与特点,不断探索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紧紧贴近“三农”服务,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工作途径,拓展气象科普领域,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达到应用气象趋利避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英金主编.北京.中国气象战略研究(辅导读本),气象出版社,2005.
[2] 黄东林,蒋运志.“气象科普”向农村延伸的探讨[J].农技服务,2009,26(7):155.
[3] 杜婧,张脉惠.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2009.
[4] 郑有飞,牛鲁燕.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93.
[5] 戚尚恩.在“三农”服务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2009.
作者简介:徐桂华(1965.03- ),女,汉族,山东东平人,工程师,从事人事管理、纪检监察、审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