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图,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与心理需求的不容忽视的载体。情境图不仅承载着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且集中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节奏强、跳跃大、文言语多、意义浓缩性大,我们要把理解古诗词意思、体会古诗词含义、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作为复习重点;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加之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缺乏知识,因而对古诗词理解与情的体会、感悟自然就成了古诗词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低年段 运用情景图 学习古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86-01
新的部编版教材一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从新教材编排上面看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导致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小学低年段学生识字量有限,理解能力较弱,想象力也不够丰富。因此,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图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读懂古诗的同时又能对古诗有想象的画面。
一、图中找诗——感知诗句
低年级古诗教材中都配有鲜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锄禾》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古时候的农夫在中午炽热的阳光下锄地,他一手拿着锄头,另一手在擦汗的情境图。教师问:同学们,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A回答:农夫在种地,一手拿着锄头,另一手在擦汗。教师继续追问:农夫在怎样的环境下种地?学生B回答:农夫在炽热的阳光下种地,还流下很多汗。教师问:这样的画面,谁能用诗句表示?学生们异口同声诵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画面的展示、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而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找出对应的诗句,初步感知诗句。
二、为诗配画——理解诗句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村居》这首诗语言浅显、音调流畅、颇有情趣。执教《村居》时,在初步感知诗句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执教《村居》首联,教师问:“小朋友们通过朗读,在‘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诗人,看到了这幅画面,你会在这幅画中画些什么呢?”学生在诗句中找到关键的字词“草长莺飞”,他们知道要画上青草和莺在飞舞,也能够从“莺”的字形中猜出它是一种鸟类,教师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莺”指的是黄鹂鸟,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诗句中这些字的意思了。完成好第一幅画,进一步深入理解,“结合诗句,从我们画的画中,你猜想这是什么季节呢?”学生从“草长莺飞”、“二月天”知道这是一幅初春的图景。通过这样的师生共同作画的方式,四幅图与四联诗句所绘图景一一对应相连,就如同连环画一般,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将《村居》勾画成一派动态的生机勃勃的乐春之景。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图文结合——领会意境”
再以课例《村居》为例,在充分入画入诗的基础上,根据所作图画,结合古诗想象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连环画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故事性,让学生诗画结合,想象说话,启发他们去寻觅、补白,相当于看图说话的训练从而领会诗的意境。学生根据每幅画画面结合对诗句的理解,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教师可给出一定的句式来完成想象说话。在什么时间,( )的黄鹂鸟在( )的草中干什么,这些黄鹂鸟叽叽喳喳,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的杨柳在春风的吹动中,好像在( )。这样,学生在一定的提示下就能较为完整地表达说话了。通过如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初春的村庄,感受了春天的生机和孩童放风筝的快乐,既是对诗的学习的一种拓展升華,又是对这首古诗的一次再记忆、再学习。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从诗画到诗话的低年级古诗教学思路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将画笔描绘和话语描绘相结合,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集具体与抽象于一体;第二,对古诗的物境、情境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集体验与想象于一体;第三,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诗画作品的赏析和诗话表达的评价相结合,针对个别学生暂时薄弱的某种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训练辅导,集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于一体。叶圣陶曾经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从诗画到诗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辅助者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路,并将之迁移到古诗的学习中,通过诗画过程感悟传统文化古诗的美并再现
出来;通过诗话过程对古诗的美进行鉴赏,并加以再创造,在从诗画到诗话的学习过程中促进自然观察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总之,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文结合,扫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创设出诗画一体的情境,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张渭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汪翠茶.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12期.
[3]李静.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析[J].成才之路2011年12期.
【关键词】低年段 运用情景图 学习古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86-01
新的部编版教材一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从新教材编排上面看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导致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小学低年段学生识字量有限,理解能力较弱,想象力也不够丰富。因此,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图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读懂古诗的同时又能对古诗有想象的画面。
一、图中找诗——感知诗句
低年级古诗教材中都配有鲜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锄禾》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古时候的农夫在中午炽热的阳光下锄地,他一手拿着锄头,另一手在擦汗的情境图。教师问:同学们,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A回答:农夫在种地,一手拿着锄头,另一手在擦汗。教师继续追问:农夫在怎样的环境下种地?学生B回答:农夫在炽热的阳光下种地,还流下很多汗。教师问:这样的画面,谁能用诗句表示?学生们异口同声诵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画面的展示、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而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找出对应的诗句,初步感知诗句。
二、为诗配画——理解诗句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村居》这首诗语言浅显、音调流畅、颇有情趣。执教《村居》时,在初步感知诗句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执教《村居》首联,教师问:“小朋友们通过朗读,在‘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诗人,看到了这幅画面,你会在这幅画中画些什么呢?”学生在诗句中找到关键的字词“草长莺飞”,他们知道要画上青草和莺在飞舞,也能够从“莺”的字形中猜出它是一种鸟类,教师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莺”指的是黄鹂鸟,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诗句中这些字的意思了。完成好第一幅画,进一步深入理解,“结合诗句,从我们画的画中,你猜想这是什么季节呢?”学生从“草长莺飞”、“二月天”知道这是一幅初春的图景。通过这样的师生共同作画的方式,四幅图与四联诗句所绘图景一一对应相连,就如同连环画一般,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将《村居》勾画成一派动态的生机勃勃的乐春之景。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图文结合——领会意境”
再以课例《村居》为例,在充分入画入诗的基础上,根据所作图画,结合古诗想象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连环画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故事性,让学生诗画结合,想象说话,启发他们去寻觅、补白,相当于看图说话的训练从而领会诗的意境。学生根据每幅画画面结合对诗句的理解,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教师可给出一定的句式来完成想象说话。在什么时间,( )的黄鹂鸟在( )的草中干什么,这些黄鹂鸟叽叽喳喳,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的杨柳在春风的吹动中,好像在( )。这样,学生在一定的提示下就能较为完整地表达说话了。通过如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初春的村庄,感受了春天的生机和孩童放风筝的快乐,既是对诗的学习的一种拓展升華,又是对这首古诗的一次再记忆、再学习。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从诗画到诗话的低年级古诗教学思路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将画笔描绘和话语描绘相结合,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集具体与抽象于一体;第二,对古诗的物境、情境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集体验与想象于一体;第三,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诗画作品的赏析和诗话表达的评价相结合,针对个别学生暂时薄弱的某种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训练辅导,集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于一体。叶圣陶曾经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从诗画到诗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辅助者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路,并将之迁移到古诗的学习中,通过诗画过程感悟传统文化古诗的美并再现
出来;通过诗话过程对古诗的美进行鉴赏,并加以再创造,在从诗画到诗话的学习过程中促进自然观察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总之,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文结合,扫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创设出诗画一体的情境,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张渭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汪翠茶.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12期.
[3]李静.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析[J].成才之路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