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389773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技能以及思想、情感的综合运用,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已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之后,小学生作文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学生被动作文,逐步向主动作文转化;由模式化作文逐步向个性化作文转化;由作文的成人化向写童心童趣转化;由单一的老师给学生改作文,逐步发展到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同学互改作文。这些好的做法应逐步推广。而新时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的作文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关注生活,更加生动地反映校园生活。让生活走入学生的课本,写入学生的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生活的美妙,憧憬美好的未来。
  1.作文教学观念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要合一”。作文活动本身就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即做人。生活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由一个权威型的、严厉的长者,变成一个可以倾听学生心声的朋友。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死板、低效、无趣的现象,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性的交流,从而去发掘生活中点点滴滴可写的亮点。
  2.作文能力培养生活化
  写作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光靠教师学习生活作文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还不够,还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3.作文命题生活化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命题的好坏往往影响着学生写作情绪和作文质量。衡量命题的好坏标准首先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更看是否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命题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活作文命题开放自由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拟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定题。例如:寒暑假中,学生都会经历一些事情,或者令他们感动,或者令他们快乐,或者令他们伤心……开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和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假期中的生活和感受。这样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有话可写;(2)半命题,半命题作文给出一部分内容,另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材料来确定,学生自己把内容补充完整。比如“令我的人”、“一件的事”;(3)话题,通常给学生一个话题,学生在读完这段话之后,根据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进行作文,自拟题目。例如:“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中渐渐长大。一次拥抱、一次亲吻、一个祝福、一句叮咛、一次谈心、一个眼神……无不倾注着他们对你深深的爱。对于这些,你一定也深深感动。那就请你将曾经令你感动的那一次(一次拥抱、一次亲吻、一个祝福、一句叮咛、一次谈心、一个眼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作文指导生活化
  命题生活化即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生活作文的指导也要突出生活化。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常常没话写,其原因不是我们的生活枯燥单一,而是我们的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漠不关心。有些学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更不关心生活中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不知道哪些事该写,哪些不该写。因此,写出来的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废话”,或者是枯燥的流水帐。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乃至身边的花草树木……当然培养学生善于关注生活的眼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师在教低年级时,可以先指定学生观察家里有那些家具,什么样式?然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关注生活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日后的生活作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二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学生关注生活还不够,还需要将关注的生活记录下来,积累起来。可以通过课文的“精读”、课外的“泛阅”和日常积累,这三个基本途径来“以读促写”,积累生活;三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敏锐地感到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宝贵的作文资源,我们应该抓住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在上学期学校组织的“武山踏春”活动中,老师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记录下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精彩习作。其中有位一年级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长征》的作文:“今天,听说要去武山踏春,我非常高兴。中午吃饭五分钟就解决了,赶紧小跑回教室,系好红领巾,戴好小黄帽……一切准备就绪,就差几位同学了,终于人全部到齐,我们浩浩荡荡地出发啦。校园门口,人山人海,我差点走丢了。我们走出校园,啊!真美。路边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草的芳香。黄色的野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还没走一会儿,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提不起来,身上已是汗流浃背。整个班级就像溃败的军队,这时体育委员杨录浩灵机一动,给我们喊起了口令,使我们士气大振,渐渐落后的我们一下子就遥遥领先了。大约半小时左右,我们终于站在了武山脚下,看着雄伟壮丽的武山,迎着拂面的春风,我们吟诗颂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通过这次‘长征’,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肯吃苦,你就能成功。”一次小小的活动,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收获了一篇生动精彩的小作文。
  5.作文创作生活化
  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作文时就有内容可以写,对作文也有了兴趣。生活作文的创作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打破了传统作文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形式,情境作文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生活作文,生活情境作文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作文训练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会上的情感体验,触发学生探究、表达、实践的欲望进而帮助学生兴趣盎然地、高质量地完成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果。A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美景,并能用文字描绘秋天的景色,他创设了视听情境,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眼中的秋天,启发学生的想象,并为现场写话埋下伏笔。在现场创作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同学的作文中有一两句或者一段很精彩的语言,于是他把这些学生的思维之花摘录下来,同学刘:“秋天来啦,秋天来啦,枫树姐姐披上了红色的外衣,柿子仙子被风姑娘吹着到处传送芳香……”,同学唐:“秋天来啦,秋天来啦,菊花好像被秋姑娘涂上了黄色的颜料,苹果像被火烧着了,梨子像是晚上跑到树上的,身上都月亮的金黄……”,同学袁:“秋天来啦,秋天来啦,梨子像是长了斑点的圆月亮,枝头的苹果像是下午的太阳,石榴像是一颗颗红豆的搭成的红房子……”。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代说过:“人生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楚。只因有了克服困难的经历,人生才会更精彩。其实,困难只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你一次次勇敢地跨越障碍,人生才会一步步向前迈进。”学生只有投入生活,疏通生命的灌溉渠道,当有了对事物的认识,有了心灵的体验,有了情感的冲动,才能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改变内容空洞的局面,学生的习作才能变得有真情、有新意、有个性。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感到学生在写作中语言生硬,句子不通,结构不完整,这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我经过认真的反思,觉得写作的基础来源是对作文的兴趣。我总认为,要写好作文,兴趣很重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应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何培养
期刊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对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修定。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课改新教材实施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基本模式和框架,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为重要基础,进行教学活动。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激发学生
期刊
语感,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对于阅读量少的农村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中培养好的语感,真的很难。那么,如何在农村课改的浪潮中培养农村学生的语感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当前农村小学的普遍情况,谈一些做法。  1.“诵读佳作”触语感  现在,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比以前已有较大的改善,很多家长对学生在教育上的消费也表现出了支持。打开学生的书包,发现里面所装的书本中,竟然也有几本精
期刊
小学语文本是一门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但是近年来,在种种因素干扰下,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远离语言真实。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本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情境教学出现了。它的出现,使我们重见语文教学的本真。  情境创设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具备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
期刊
在高中生物学中,需要应用数学知识的地方较多,如蛋白质与氨基酸、碱基关系的计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反应物、产物、能量的有关计算。遗传定律中概率的计算,生物进化中有关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计算等等。具体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集合、函数、等差数列、排列组合、二项式定律、概率等。本文介绍一些数学知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情况,以达到加强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目的。  1.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先
期刊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在平时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期刊
【摘要】从现有语文课堂教学状况及生成的概念入手,探讨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必要性,实施语文生成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意识到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操作实践中的注意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高素养的目的。  1.现状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重视课前预设,较少关注课堂中的生成。在备课时,教师设计好学生回答的几个问题,如果在课堂中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在课
期刊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式下,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题实验。课题主要是综合性地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出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策略为“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感知图文,初学课文——信息收集,合作研学——总结延伸,提升素养”;实践成果显示,科学地实施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与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