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师生是互动的双主体、是平等的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还没有真正转为广大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要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品德、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关健词】体育课堂 师生互动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5-02
传统的体育课堂过分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上是以教师表演为主,并存在“令出必行”,“军令如山倒”等兵操式现象,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从属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学,消极地学。而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些表述强调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互动交往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学生而言,互动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体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于教师而言,在当今时代,互动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对自己专业成长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但我们在体育课组织中,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互动,就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体育课堂上师生互动,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彼此敞开,彼此交流,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未知的知识研究与探索,出谋划策,要以肢体语言,正确示范诱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经过亲身实践悟出答案,同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也能在与学生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与帮助,两者之间互相联结,互相贯通,共创共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相互影响,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共同目的,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屏弃旧观念,注入新理念,促进师生互动。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多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 发展的主体。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二、以教师魅力影响学生,创造师生互动氛围。
营造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氛围依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在过去,一名体育教师职前学到的知识几乎可以终身受用,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新信息,新知识如潮水般涌来,哪怕一生只教“体育与健康”这一门课程,也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问题,而应知识长流水,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改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了解课程变化的精神,把握机遇,调节自己,尽快与社会发展同步,具备体育与健康学科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如:武术示范中“神形兼备”的一招一式;篮球上篮时的潇洒准确;体操动作健美和谐等等。从而形成对学生具有表率的人格魅力,體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去感召学生。在营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拥有健康的体魄”为己任,创设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每节课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以自己的“不求有缘于名师,但求无愧于明师”的教学追求,努力实现教师的形象应写在人们崇敬教师的目光里,写在家长赞颂教师的口碑里,也写在学生对教师永久的记忆里的目标。
三、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师生互动的实行。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受益,提高了学习兴趣。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让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是我们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愿望,表现的欲望和获得成功的渴望,我们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状况,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体潜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如:在“跨越式跳高”练习中,如果使用同一高度进行学练,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但如果我们设置多种高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在完成一个高度后,再向新的高度努力,这样学生就有了向新高冲刺的愿望和信心。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到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也让优秀生有了施展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个性得到张扬。教学中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一般来说,对各方面优秀的学生,教师会情不自禁地去欣赏,而对边缘的学生,教师就可能会忽视。然而,他们对教师的欣赏更敏感,更需要,所以教师更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要善于挖掘,捕捉学生点滴的智慧火花,情感火花,德性火花,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树立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如:在教学中一句激励的言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由衷的微笑,将可以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获得自信,与其他学生一起共同发展。这是课堂互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课堂活动内容的安排,是进行师生互动的基础。
1.让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让教学走向生活。
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单纯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局限在一节课里的体育课,而是一门与外界环境相联的,具有很大延伸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课程。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在组织教学时就应该考虑到体育与生活接轨,尽量做到体育教学生活化,《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在社会自然的环境中去实现,这也促使我们想方设法去寻找课外生活资源。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远足,登山,放风筝,家庭活动等,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当课堂教学融入了生活化内容,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心境与态度,更可以让课堂从更大的时空上走向生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交往互动的时空,又有利于促进课堂中多维持续的互动,形成生成性的课堂。
2.给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其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求按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减少教师在教学中的讲授时间,多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师生互动的课堂构建在时空上得到保证。传统的教学,之所以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关键的问题是教学过程死板,学生很少有活动的余地,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更缺少选择,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霸占课堂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二是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选择學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时间与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只有当学生有了自主的权利,有了自主的时间与空间,才会有主动的学习,互动互促的机会与时间。
在课堂上,学生有时可能会成为老师的“先生”,而老师也可能成为课堂上的“学生”。这样,课堂就能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发展、表达自己的心声、倾诉内心情感的天地,在摸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师生平等、互相补充,和谐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总之,师生互动是让老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付诸实践,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8-12
[2]佐斌. 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3]《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1期24
[4]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09
[5]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5
作者简介:
欧伟平,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体育一级教师,区中心教研组成员。
毕业后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于钻研业务,勇于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和驾驭课堂能力不断提升。2002年、2003年被海珠区教育局评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及教学设计曾分别获海珠区和广州市一、二、三等奖,参加区课堂教学评比,2007年获二等奖,2008年获一等奖,参加2008年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比活动荣获中学组二等奖。
【关健词】体育课堂 师生互动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5-02
传统的体育课堂过分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上是以教师表演为主,并存在“令出必行”,“军令如山倒”等兵操式现象,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从属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学,消极地学。而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些表述强调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互动交往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学生而言,互动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体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于教师而言,在当今时代,互动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对自己专业成长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但我们在体育课组织中,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互动,就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体育课堂上师生互动,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彼此敞开,彼此交流,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未知的知识研究与探索,出谋划策,要以肢体语言,正确示范诱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经过亲身实践悟出答案,同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也能在与学生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与帮助,两者之间互相联结,互相贯通,共创共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相互影响,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共同目的,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屏弃旧观念,注入新理念,促进师生互动。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多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 发展的主体。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二、以教师魅力影响学生,创造师生互动氛围。
营造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氛围依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在过去,一名体育教师职前学到的知识几乎可以终身受用,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新信息,新知识如潮水般涌来,哪怕一生只教“体育与健康”这一门课程,也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问题,而应知识长流水,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改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了解课程变化的精神,把握机遇,调节自己,尽快与社会发展同步,具备体育与健康学科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如:武术示范中“神形兼备”的一招一式;篮球上篮时的潇洒准确;体操动作健美和谐等等。从而形成对学生具有表率的人格魅力,體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去感召学生。在营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拥有健康的体魄”为己任,创设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每节课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以自己的“不求有缘于名师,但求无愧于明师”的教学追求,努力实现教师的形象应写在人们崇敬教师的目光里,写在家长赞颂教师的口碑里,也写在学生对教师永久的记忆里的目标。
三、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师生互动的实行。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受益,提高了学习兴趣。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让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是我们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愿望,表现的欲望和获得成功的渴望,我们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状况,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体潜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如:在“跨越式跳高”练习中,如果使用同一高度进行学练,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但如果我们设置多种高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在完成一个高度后,再向新的高度努力,这样学生就有了向新高冲刺的愿望和信心。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到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也让优秀生有了施展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个性得到张扬。教学中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一般来说,对各方面优秀的学生,教师会情不自禁地去欣赏,而对边缘的学生,教师就可能会忽视。然而,他们对教师的欣赏更敏感,更需要,所以教师更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要善于挖掘,捕捉学生点滴的智慧火花,情感火花,德性火花,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树立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如:在教学中一句激励的言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由衷的微笑,将可以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获得自信,与其他学生一起共同发展。这是课堂互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课堂活动内容的安排,是进行师生互动的基础。
1.让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让教学走向生活。
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单纯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局限在一节课里的体育课,而是一门与外界环境相联的,具有很大延伸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课程。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在组织教学时就应该考虑到体育与生活接轨,尽量做到体育教学生活化,《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在社会自然的环境中去实现,这也促使我们想方设法去寻找课外生活资源。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远足,登山,放风筝,家庭活动等,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当课堂教学融入了生活化内容,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心境与态度,更可以让课堂从更大的时空上走向生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交往互动的时空,又有利于促进课堂中多维持续的互动,形成生成性的课堂。
2.给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其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求按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减少教师在教学中的讲授时间,多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师生互动的课堂构建在时空上得到保证。传统的教学,之所以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关键的问题是教学过程死板,学生很少有活动的余地,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更缺少选择,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霸占课堂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二是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选择學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时间与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只有当学生有了自主的权利,有了自主的时间与空间,才会有主动的学习,互动互促的机会与时间。
在课堂上,学生有时可能会成为老师的“先生”,而老师也可能成为课堂上的“学生”。这样,课堂就能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发展、表达自己的心声、倾诉内心情感的天地,在摸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师生平等、互相补充,和谐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总之,师生互动是让老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付诸实践,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8-12
[2]佐斌. 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3]《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1期24
[4]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09
[5]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5
作者简介:
欧伟平,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体育一级教师,区中心教研组成员。
毕业后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于钻研业务,勇于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和驾驭课堂能力不断提升。2002年、2003年被海珠区教育局评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及教学设计曾分别获海珠区和广州市一、二、三等奖,参加区课堂教学评比,2007年获二等奖,2008年获一等奖,参加2008年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比活动荣获中学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