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贵之处在于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批改了不少作文,还真发现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问题”,捡几个与同行或专家谈一谈,望能在笑过之后,指导一二。
  有一次,看一位学生写他到他姑妈家的一段对话:“姑妈握着我的手说:‘这次考试不算什么,大丈夫退一步海阔天空,卷土重来,定会东山再起,只要不气馁,努力不止,奋斗不息,成功正在向你招手。’”我问他:“你姑妈是哪个山头的。”他愣了半天不明白,我又接着解释说:“你姑妈能对你说这样的话吗?很有一些土匪味。”接着,我就批评他,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完全在胡诌八扯,写作态度不认真等。结果孩子流下眼泪,辩解说,那天他的确到过他姑妈家。不过正好赶上他姑妈在和邻居为房子的界线吵架,怕写出来丢人,只好写姑妈问他学习的事情。 我对他这种想法表示了理解之后,告诉他,文章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首先是来源于生活,要有生活的真实做基础,再加以提炼。完全可以写出他们当时打架的情况,这是来源于生活。接着,加以评价,他们吵架到底值不值,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高于生活的内容了。我还告诉他“六尺巷”的故事,还把那首“万里来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背给他听,告诉他,也可虚构自己用这个典故来说服两家,终于使两家化干戈为玉帛。这也是高于生活的体现。不知我指导的恰不恰当,学生好像明白了很多,重写以后效果好多了。
  平时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总是把“真情实感”放在首要地位。在这一点对学生要求很严厉。总觉得看那些假话空话连篇式的“假大空”文章,不仅仅是耽误时间的问题,还有一种就是被愚弄被欺骗的感觉。如果批那样的作文,简直就是对语文老师的一种折磨。被欺骗的感觉大概不仅仅是我最不能忍受的吧,大概也不仅仅是语文教师也包括所有人都不能忍受的吧?
  其实文章最可贵之处就在于“真”。记叙类的文章重在“真情”,议论类的文章贵在“实感”。好文章,或给人以心灵的震颤,或给人以人生的启迪,或给人以生活的经验,或给人以历史的回顾,或给人以知识的增长,或给人以视野的拓展。凡此种种,都离不开一个“真”字。有了“真情实感”的内驱力,才会极力地寻找适合的表达方式和文字方式,否则就说不明白。文章的结构、语言的文采、描写的方式、议论的角度等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重视和训练。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就是说,看到一个花言巧语、八面玲珑、嬉皮笑脸、左右逢源的人,一定要小心,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义之心的。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词藻华丽、语言不实的文章,同样面目可憎,让人生厌。
  下面是我刚刚找出来的学生的一段习作:“屈原,我们并不陌生,为了正义投江了。但是,他的死对当时又有何影响呢?也许你会说,人们为他扔粽子,这难道不是使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了吗?好好的粽子,孩子们都嗷嗷待哺,吃不到,竟然都喂了鱼虾了。屈原的死,使民众生活更加疾苦,民不聊生越发严重。”这是高三一次作文训练,题目要求是就一段材料,以“内心正义和现实发生冲突”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结果堂堂的高三生就给你写成这个样子了,现在重看,仍有哭笑不得之感。基于文史知识和生活知识的极度缺乏,导致学生对屈原精神的如此理解。文章有了真情实感,结果又出现笔触幼稚,对问题的认识缺乏应有深度的毛病。
  笔触幼稚还表现在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取材幼稚。有的学生一写记叙文,就是写小时候和小伙伴如何在一起玩,如何打架,如何偷东西等毫无意义的一些幼稚事件。特别是五大三粗的高中生,写这些内容时简直有让人作呕之感。无怪乎有人说现在的青年人存在三方面倾向,那就是“装嫩”、“发嗲”、“犯贱”,从这部分学生身上观之,信夫!
  不让写儿时的事,有的学生就这样写身边的事,他(她)和谁以前比较好,后来那个人又如何和别人好了,再不和自己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了,因此,就恨她(他)“从头发烧到脚趾跟”。(我一点也没有夸张,这是我以前教的一个女孩,的确这样写过,我当时真是大大吃了好几惊。那个女孩学习还比较好,就为另外一女孩不和她一起上厕所一起吃饭,就这样恨人家。)这表明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缺乏一定的深度。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引导学生针对哪怕就发生在班级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加以评论,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学生认识评价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如果能让学生写每篇作文都做到写出“真情实感”,取材典型深刻,笔触犀利,对生活有一套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再和学生探讨一下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文采、论证方法;开头要象“凤头”俊朗飘逸,神采飞扬,结尾要象“豹尾撞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等写作技巧,相信学生是能写好作文的。
  
  于晓峰,教师,现居山东荣成。
其他文献
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对国际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高尚尽责、尊重关爱、博闻多思、创新包容,也许这些是答案。“未来领袖”夏令营,在置身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外交对话中,在参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
期刊
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其交际性、工具性和实践性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外语习得理论认为,运用好母语的相关逻辑思维,主动与所学外语进行对比分析,定能使得学习者从中深受启发,并能获
期刊
作为一位MMUN总部认证模拟联合国培训师,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国际理解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董冉老师将她和学生的模联之旅冠上“神奇”二字,是什么伴随着他们将这段神奇之旅一直走
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经济、文化逐步趋于全球化,与此同时,多元化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尤其是在新课改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以提高学生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借此机会,和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望不吝赐教。  一.让学生重视修改、喜欢修改文章。  正确的认识往往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就必须提高学生对修改作文的重要性的认识。在这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实例说明。作文课上我首先朗读出示一篇优秀作文,让同学们谈感
在英语课堂上,越是生动活泼的英语,越具有动感,给学生提供栩栩如生的学习环境.突出英语语言交际性特征,便于学生在主动整合资源和深入对话中获得深刻认知,利于其增强学习的主
期刊
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立足文本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巧妙地安排读写的迁移时机,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把作文教学春风化雨般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读和写彼此交融,相辅相成,使教学锦上添花,也增添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提高了读写能力。  1.品味优美词句,学会遣词造句,准确表情达意,设计“写”的训练。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
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创立.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期刊
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高中英语人文教育的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高中生普遍认为人文素养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