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学堂乐歌《送别》这节音乐课教学过程的分析,阐明要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音乐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这一教育教学思想。
  关键词:心灵的愉悦;学习的兴趣;审美的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范教育课程与教法陈旧落后,信息量低,重技能轻知识,因此培养出的一代代音乐教师大都知识面狭窄,教学能力偏低,大多数教师对音乐教育地理解就是“练声、唱歌、乐理”的“三部曲”模式。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一般文理科所用的讲授法,从概念到罗列例证,最后再到概念。这种方法机械、枯燥、呆板,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难道传统的音乐教学法错了?难道音乐课不需要教授乐理、唱歌?看了学堂乐歌《送别》这节课,让我觉得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下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如何让学生既喜欢音乐更热爱上音乐课?音乐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一、心灵的愉悦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去聆听歌唱的声音,乐队的伴奏,教师的范唱,以及学生自己的演唱等,让他们体悟到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丰富情感,让心灵得到净化和愉悦。如本课中的《送别》一歌,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演唱(独唱、童声合唱、黑鸭子组合)等,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真切感受到朋友间那份难舍难分的真挚情感。这将有助于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有助于同学间友谊的建立。正如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二、学习的兴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成为音乐课的重要任务。我认为,首先,充分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备课中要广泛地收集资料,包括文字的、音响的、图片的、视频的甚至学生的作品等。其次,讲究方法不可少。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心理特征投其所好。第三,教学语言是关键。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语言要具有亲和力,语言要具有生动性。如,在‘学堂乐歌’这节课中,对‘学堂乐歌’的介绍,教师可简介“维新变法”,“学堂”到“学校”的称为变迁,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要更多的从音响进行拓展,可以利用网路资源下载《体操—兵操》《读书郎》等,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审美的体验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觉得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传统教学中那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忽视人的情感体验的格局将被打破。与此同时,强调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俗话说:“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说明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听出“门道”来。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让我们用爱心和音乐唤醒每一位受教育者,让我们用感动和理念鼓舞每一个受教育者,让我们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善待每一个受教育者,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其他文献
2008年9月20日,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肖邦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已经降下帷幕。当晚,获奖选手在莫斯科多姆音乐厅举行了获奖者音乐会。他们超凡的技艺、出色的音乐感觉,倾倒了全场听众,阵阵掌声、欢呼声在音乐大厅回荡。  我被邀作为此届比赛的嘉宾,聆听了部分比赛和决赛,深感当前青少年钢琴水平之高超。赛后,我专程采访了比赛的组委会副主席、艺术总监和董事长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夫先生。  张弦(以下简称张):您好
作为2010年度国际“撒丽布跳舞音乐节”的一部分,作曲家、小提琴和吉他演奏家、即兴音乐人、社会活动家,同时身兼歌手、贝司、打击乐等职的弗兰德·弗瑞斯(Fred Frith)来到中国。他是英国前卫摇滚乐队:Henry Cow创始人之一,该乐队被列为英国先锋音乐的代表之一。他涉足爵士、跨界、前卫摇滚、先锋作曲等领域。此后十四年光阴里,他促成了许多乐队的组建与合作,1975年整个乐队与Peter Ble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充分分析学生、教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合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性、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连贯和运用中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语言学习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欢乐的海洋。  关键词:新课标 和谐 欢乐    我们知道,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
引 言   所谓“同情的了解”,语出宗白华《中国艺术的意境之诞生》:“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必将展开。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形重要。”①宗先生要求我们站在古人的文化立场去看待古代的文化与事象,唯此才有可能得出客观结论、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当今学者对此亦有论说:罗艺峰提出“回到古人的世界去理解古人”②,刘承华提倡将传统音乐之花“复接于文化之根”③。这些观念
大约从1950年代初开始,在中央政府“继承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口号的倡导下,各地、各民族的民间歌手陆续走出山寨乡村,登上现代舞台。由此揭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民间歌曲“舞台化”实践的历史帷幕。近些年,随着“非遗”保护这一社会文化运动,有更多的民间歌手走进了大大小小的比赛场、电视台、艺术节、旅游点等,从而使民间歌曲“舞台化”“视频化”实践呈现出更为繁复的文化景观。那么,六十年来的民歌“舞台化”实践,或用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展,大批中国音乐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展现才华,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著名音乐学院希望加强同中国的音乐学院校的交流和合作。代表中美两国音乐教育最高水平的中央音乐学院和朱丽亚音乐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正是这种高水平合作的具体体现。  中央音乐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与世界一流音乐院校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楔 子  2013年12月4日晚,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以“戏韵管弦”为题的音乐会。音乐会上,以青年教师和在校本科生为主体的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了当代作曲家彭修文的《乱云飞》、郭文景的《炫》、刘长远的《龙跃东方》等民族管弦乐曲;曾健雄的板胡与乐队《秦香莲》、杨春林的京胡、大提琴与乐队的《别》、徐锵的琵琶与乐队《品戏》等协奏曲,以及现代京剧改编的呐子与乐队《打虎上山》、三弦与乐队的《黄
叶松荣教授《断裂与失衡》(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研究的是西方20世纪两次重大转折时期(一是10—40年代末无调性音乐、十二音体系、多调性音乐、噪音音乐、音丛、音色旋律、微分音音乐、整体序列音乐;二是五六十年代偶然音乐、点描音乐、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音色音乐) “新音乐”的创作。他论述六个问题:1.创新理念的构建与缺失;2.作曲新技法的频繁更替;3.大多作品弱化民族特性的现象;4.创新效
摘要:2010年高考尘埃落定,通过分析全国卷及新课标卷的三首古诗词,可以看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仍为考查的重点。高瞻远瞩才能把握方向,柳暗花明。  关键词:2010高考;古诗词;重点;方向    先来看看2010年全国卷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的情况:  2010年全国卷一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的《咏素蝶诗》为材料,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刊讯 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打造的大型戏曲、综艺选拔真人秀——“美猴王争霸赛”于2013年5月31日开播。“美猴王”孙悟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典神话形象一直活跃在戏曲、影视及文学的舞台,从而被大众认知与喜爱。“美猴王争霸赛”作为央视首档戏曲真人秀节目,与以往同类节目仅仅针对戏曲圈内招募专业选手的赛制不同,开启了“全  民争霸”模式,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及“猴王迷”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美猴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