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扫把人生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乡下贫穷,一大家子吃穿用度都指望生产队那点工分,自然入不敷出。母亲便学会了编织扫把的手艺,编些芦苇扫把,偷偷地背到乡场上去卖。
   那时,乡下的深山野坑,多的是芦苇,一人多高,迎风飘落白花花的芦絮。每逢收工后的黄昏,于那些深山野坑总会瞧见母亲忙碌的身影。将些芦苇穗带回家,晒干后,再在灯下一把一把地编织成扫把,几乎成了母亲每天的功课。坐在昏黄的马灯下,母亲一绺一绺地编织着,随着飘飞的苇絮,墙壁上映照出一幅美丽的剪影。
   每逢母亲编织,我们总问她:“娘,编扫把很好玩吗?”
   这时,母亲总会笑笑说:“当然很好玩,不然,谁会夜里还编扫把呀?既耽搁睡觉,还浪费灯油钱哩!”
   稍大后,我们才明白母亲编织芦苇扫把的苦心。那些年,我们姐弟4人的学费,以及生活费,全是母亲的芦苇扫把一把一把换来的。看到她掌上的斑斑老茧,我跟姐几个都暗下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再不让她做苦活!
   后来,我跟姐姐们全都进了城,做起了城里人,只是,母亲依然编织着她的芦苇扫把。她依然跟父亲住在乡下,过着清汤寡淡的日子。多次接他们来城里,母亲总是说,城里太吵,不习惯。又说城里的开销大,有闲钱让我们留着自己花,她和父亲还能走动,还能编织扫把,还能养活自己。
   母亲70岁生日那天,我们4个儿女相约着回老家给她祝寿。在离家不远的那片竹林,远远地,就瞧见了母亲的身影。她坐在门前的那块大石板上,身前,就是一大堆芦苇蒿。随着飘飞的苇絮,已花白头发的母亲将她编织的身影飘成一道让人心酸的风景。
   二姐上前,哽咽着说:“娘,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编,我们给您钱您又不要,到底是啥原因嘛?”
   蓦地见4个儿女来到眼前,母亲不禁一下红了脸,有些难为情地说:“都一辈子的手艺了,一下子撇开,是有些不习惯嘛。”
   再看看母亲,虽然那些芦苇蒿依然还在她的手上翻飞,但明显看得出,母亲的动作迟缓了,有好几次,芦苇蒿扎着了她的手,编织程序又出了错,只得拆了又重来,看着就更让人心中难受。
   晚上,我们旧事重提,让母亲再也不要编扫把了。我们说,4个儿女,每人每月500元,二老的生活费用绰绰有余了。但母亲却笑笑说,钱嘛,真不是问题。
   母亲颤巍巍地起身,带我们来到北厢房那3间空房里。我们见到了满满的3房间芦苇扫把。
   母亲又笑笑说,这些年,她没了我们这些儿女的“拖累”,时间宽裕了,就有更多时间编织芦苇扫把了。每把扫把10元,你们算算,3间屋子的芦苇扫把,该卖多少钱?说完,母亲满脸的自豪。
   我们粗略数了数,每间屋子算300把芦苇扫把,3间屋子,就900多把芦苇扫把。900多把扫把,该用去母亲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心血啊?突然间,泪水溢上我们的眼角。
   问起母亲,这么多扫把,该什么时候才能卖完?母亲的口气又很自豪了,说她跟父亲一个乡场背上20把,10个乡场,就是两百多把呀!既赚了钱,又活动了筋骨,划算呀!
   一句“划算”,更让人心酸。一个乡场才卖20把,一个乡场得走10多里山路,算起来,900多把芦苇扫把,母亲他们得走多少里山路?况且,依母亲闲不住的习惯,新的扫把又在诞生!
   回到城里,偶遇一个大学同学,知他已是一个中学的校长,想到母亲那3屋子的芦苇扫把,心中便动了动:“老同学,你们学校需要添置扫把吗?”然后,向他讲述了母亲与她的芦苇扫把的故事。讲完,那同学爽快地说:“呵呵,当然要,你母亲有多少扫把?我全要了!”
   夜里,跟母亲打电话,说她的芦苇扫把全部脱销的喜事,母亲竟激动得语不成声:“儿子,你是说,娘的芦苇扫把城里人也喜欢?”然后便大声地夸赞我们,说我们这些儿女真有孝心,不枉她养育我们一场。
   听到母亲的夸赞,惭愧已写在我的脸上。其实,这么些年,我们一直在为自己的求学、工作、家庭奔波,有多少时间在做着孝顺父母的事情?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就让母亲高兴成那样子,可母亲为我们编织了一生的芦苇扫把,她什么时候提过一个字?
   (编辑 一昕)
其他文献
圆圆的红柿子,老青泛黄的叶子,灰褐的枝枝丫丫,构成一幅最温暖也最有诗意的画。这样的风景亦是最家常的,出去走一走,总是能碰到不少。  几百米长的小胡同里散步,密密地住着很多人家。红彤彤的柿子高高稳稳立在枝头,越过人家的院墙,越过青砖灰瓦,远远就映入眼帘。那份喜气洋洋的劲头仿佛热情好客的人,即使冷风萧瑟的天气,也要出去迎迎远道而来的故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走,都准备好了,回家去喝一杯吧。  看见
米芾是宋代知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为历代人所推崇。那么他的书法成就是如何造就的呢?有资料记载,他在私塾学写字,开始表现出少有的聪颖,他的书法才能很快闻名于乡里。然而,在稍后的几年里,虽然他仍十分勤奋,每日耗纸百张,但由于下笔草率,却三年未成。后来遇到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听说其人书法很好,于是,便向秀才求教。  秀才知道了他的来意,了解了一些他平日练习书法的情况,沉思片刻说:跟我学可以,但是有个条
一个人,在你危难的时候,想起的,全是你的好,必然是良善的人。他这么想的時候,悲悯心正在发生,同时被激发的,还有爱和道义。  这一刻,你看不到星光,但一颗心在璀璨。  如果对方选择绕道而去,甚至连道都不用绕,直接视而不见的,必然是自私到彻底、冷漠到骨子里的人,这一刻他剥去伪装,呈现出本质的寒冷。至于那些看你笑话,恨不得再踩上一脚的,是这个世界歹毒的人,他们的刻薄和冷酷,源自恶的本性。  亲近第一种人
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致力于翻转课堂的实践。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是实现翻转课堂的三要素。翻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为学生构建了一对一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翻转课上,教师立足英语学科特色,构建“语用型”课堂,组织学生交流探究,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运用,提高翻转课堂效率。  翻转课堂模式下“问题导向”式学习英语的实践,即: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宜
1  月光清澈,水一样清澈。  抬头望月。  仿佛觉着那水一样清澈的月光,自天幕上汩汩流淌而下。从头上至脚底,流遍全身;也像洗去一天的风尘,洗去一天的紧张与劳顿。  水一样清澈的月光,亦仿佛流进心间。  明月可以洗心。  洗去心灵里那些污浊与不堪,还原人心的原初面貌——洁净而纯粹,不染纤尘。  2  明月无声,安之若素。  抬头望月。  天上月,静如坐禅。天地大静。  夜,好像一个怕羞的处女,吱嘎
同一个言可由衷的人闲茶对坐,远比倾听一个滔滔不绝的人更舒服。  换言之,平生得一知己,不仅可以长谈久叙,说得上很多很多的话,互不厌烦,还得摊得开肺腑之言,彼此无須遮掩与修饰,任凭不曾语人的心曲,毫无禁忌地倾泻而出。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情练达,“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大智若愚,其中的哲学就是深谙人与人之间的“禁地”,有分有寸。当然,也有异数,总会有人并不对我们设障布防,赤诚相迎,听你说四季如常,也听你
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是欢聚也是离散,是出发也是归宿。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汇集如许人的流动量,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拥有如许悲欢离合。  从清晨到白昼,从黄昏到晚上,从黑夜到黎明,数不清的脚印,带着来自各地的泥土,重重叠叠,密密麻麻踩上去;有红色的土来自山间,有褐色的土来自田野,有黑色的土来自城市,有白色的土来自海滨。聚拢又散失,堆积又泻落,没有一粒种子能在这土里长根,如同没有一双
苏北洪泽湖西南岸有一个小有名气的管镇,其老街西北50米处有一座青砖黑瓦结构的亭子,名曰“管鲍分金亭”。  《成语词典》中,有条成语谓之“管鲍之交”。“管鲍分金”,乃是管鲍之交诸多动人故事中的一例,而“管鲍分金亭”,则是前人为纪念“管鲍分金”所留下的古迹。  据《泗虹合志》载: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两人经常合伙做生意。这天下午,他们途经泗州城(今已沉于洪泽湖水底)西北30里处,突见路旁
云在天空飘飞,雾在山间盘旋,炊烟在农舍袅绕。不知是云缠绕了雾,还是烟亲近了云?总之,云在雾里,烟在云中。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棵老槐树讲述着沧桑的过往,一条小溪讲述着生活的日新月异,一粒粒饱满的麦子讲述着颗粒归仓的收获感。山还是那座山,可山上多起了绿意;水还是那些水,可水中多起了游鱼;人还是那些人,可家中又添了新辈。一排排白墙红瓦的独栋小洋楼,一畦畦瓜果满地的田园,一条蜿蜒而入的硬化路像极
少年放弃幼稚,走向成熟;青年放弃浪漫,开创天地;老年放弃忙碌,享受黄昏。  溪水放弃一隅的安逸,流向壮阔的大海;小草放弃草原的舒坦,爬上悬崖高山;鸟儿放弃窝的温暖,翱翔蓝天。  放弃已经获得的辉煌,才能创造更多的灿烂;放弃昨天的伤痛,才能享受今天的快乐。  放弃南辕北辙的执著,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放弃守株待兔的坚持,才能捕获更多的猎物;放弃乐不思蜀的安逸,才能成就自己的天地;放弃滥竽充数的虚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