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实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w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科专业课的学习,往往放在高年级的本科阶段,经过两到三年基础课程知识的储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在高年级的专业课讲授中实施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自主学习和查阅收集资料能力,能够实现关联基础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集体意识,塑造创新性与批判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对专业课的兴趣和认同,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 自主学习 问题设计 问题解决 工科专业课【中图分类号】G640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是和填鸭式教学(Spoon-Fed Education)与题海战术(Drill-and-Kill)截然不同的一种学习方法,该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其核心思想是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怀有高度的责任心,需要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全心全意投入,强调在整个学习环节必须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该方法在构建主义教育改革中,一直是西方学者奉行的一条基本改革思路[1]。由于PBL不再是传统教育中单纯以教师讲授为主,也不再是教师照本宣科的教授方式,其实施的关键是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学习大纲,用少量的知识构建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最终解决目标做出合理引导,以便学生形成共识[2、3]。在学生探索过程中,往往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集思广益,以实现任务的分解,资料的收集,所获信息的评判与资料的消化整理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倡导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鼓励探讨与争论,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充分考虑拟解决的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异同,在概括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新的应用可能,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4、5、6]。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学生们要有意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从而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发掘解决问题能力,塑造创新性与批判性思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7、8、9]。目前关于PBL在教学中的应用,侧重的是理论上的研究和对某个专业及某个学科的影响,及其在一些具体课程上的实施[3、10]。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承担的四川大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大三学生群体中实施PBL,强调在教学中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在讨论交流中,发挥支持和引导的作用。通过问题的设计与解决,探索PBL学习方式在高年级工科专业课中的应用模式。
  一、 PBL实施
  本次实施PBL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团队为单位,在理解、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学习风气,解决教师设计的各种问题。涉及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系大三课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具体实施过程如图一所示。
  本研究属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013GZX0145)
  ①分组:在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首先要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们要互相了解或认识,为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由于是大三的学生,互相比较了解,小组学习有良好的人际氛围,为不失样本的通用性,本实验按照学号顺序选取60名学生为试验对象,按照4人一组,分为15个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学生作为组长。在实际实验过程,每小组均按照面对同一问题,独立分析解决。
  ②设计问题:这个环节是实施PBL的关键,决定了PBL教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设计问题时,作者和几位合作教师反复商讨,结合材料科学系专业培养和《纳米材料与技术》教学大纲要求,尽量为学生设计真实可行,操作性好,能反映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应用的问题。在设计时,尽量用较少的信息传递相对综合复杂的问题,并和学生交流沟通,形成共同的理解。比如其中一题为:"原子力显微镜如何推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③开始问题:在问题提出时,首先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单一上课者变为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促进者,在开始问题时,做好引导和促进的作用[11]。
  ④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小组组长开始发挥作用,负责成员的召集并分解任务,对成员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讨论,甄别信息的来源及是否可靠[12],及时和教师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以上一个问题为例,对于解决"原子力显微镜如何推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问题,由于学生之前学习了《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和《现代材料制备科学技术》等课程,对于现代材料的发展和测试分析手段的应用有了知识的储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较好的应用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点。
  ⑤讨论汇报:对于各小组形成的结论,根据不同小组获取资料、消化资料的方式不同,实验倡导采用多种形式报告。在汇报中,大多数小组能够理清设计问题的目标和课程教学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对资料都有较好的消化整理。
  ⑥反思:这是PBL学习和其他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自我调节构建知识而进行的思维[13]。通过反思,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升华,提炼出有益的知识,找到《纳米材料与技术》课堂中的问题和其他课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通过反思,可以明确问题的解决与否,是否需要重新进行问题的解决,即重新收集资料,梳理资料,解决问题[14]。
  二、结果分析
  前后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于PBL的应用,学生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承担的过程。经过与合作教师商讨,问题解决的最终评判标准来自六个方面,包括基础知识的应用、收集资料的来源、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分析资料的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反思。表一给出了各标准所占比例。图二给出了五个问题学生解决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了试验结果的均方根平均值σ(其中A为单次解决问题的平均分),其分布情况见图三。   从PBL实施情况来看,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原子力显微镜如何推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由于学生对于PBL实施细则了解不多,解决问题沿袭传统的解答作业的方式进行,在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分析资料、协作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反思方面没有进行良好的探索,大多数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基本没有分析的过程,对资料的来源没有甄别,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协作欠缺,在讨论汇报环节缺少默契,尤其在对问题反思的过程中,没有把握教师设计问题的目标,而是泛泛而谈,造成问题的解决不甚如意,导致结果的均方根平均值比较大,超过10。经过教师和学生沟通,并强调PBL实施的细则,在设计和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情况有好的变化,首先从图二看出,小组得分情况有所好转,平均分达到78分,结果的均方根平均值也出现大幅的下降(从10降至4),这意味着不同小组的学生对于PBL实施的细则已经较好的掌握,能够按照教师设计的题目和预设的目标进行主动解决问题。在第三道题的设计上,教师在解题之初就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索,受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异的影响,结果的σ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总体情况(得分)有好转,平均分达到82分。后面三道问题的解决基本上都体现了问题设计目标,学生对PBL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基本掌握,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主动,协作的解答问题。
  三、PBL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
  在本次PBL教学实验中,通过给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采用讨论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学会对问题进行反思,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经过一学期有针对性的实施PBL教学方法,学生对于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被动的问题解决者逐渐过渡为问题的主动分析者甚至设计者;通过实施PBL教学方法,学生对过去学习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新的专业课学习中融会贯通,从应用出发,将理论知识和学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高年级的工科生专业课的学习非常必要。
  在实施PBL时也发现,学生在大学前几年,基本受到的都是课堂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对于以问题为导向,提倡自主学习的PBL教学方法了解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5、16],首先问题的设计者--教师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宽广的专业视野和丰富的专业应用经验,本身应该接受过PBL专门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扮演好促进者和引导着的角色;其次是学生的惯性思维,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即使在解决问题方面得分较高的小组,在面对主动学习的要求时,往往也趋于被动,一些小组在解决第四个问题时才逐渐对PBL的模式有所了解;再次是没有一个系统的考核机制,在整个PBL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观察很重要,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评判标准的选择尚需进一步研讨。
  作者及其合作者将在这次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在其他课程中推进PBL的实施,致力于从课堂出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提高学生资料获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将这些行为能力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当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1 刘儒德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教育研究 2002 265(2):73-772 Vernon, D T; Blake, R L Does problem-based learning work? A meta-analysis of evaluative research,Academic medicine :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1993 68(7):550-5633 Maudsley, G Do we all mean the same thing by "problem-based learning?" - A review of the concepts and a formulation of the ground rules ACADEMIC MEDICINE 1999 74(2): 178-1854 Hmelo-Silver, CE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4 16(3): 235-2665 Norman, G R Problem-solving skills, solving problems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education 1988 22(4): 279-866 黄斌 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 现代教育科学 2005 6:7-97 Colliver, JA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 Research and theory ACADEMIC MEDICINE 2000 75(3): 259-2668 Albanese, M A; Mitchell,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Academic medicine :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1993 68(1):52-819 Pourshafie, T (Pourshafie, Tahereh)[ 1 ] ; Murray-Harvey, R (Murray-Harvey, Rosalind)[ 2 ] Facilitat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getting the challenge right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2013 39(2):169-18010 Massa, NM (Massa, Nicholas M.)[ 1 ] ; Dischino, M (Dischino, Michele); Donnelly, J (Donnelly, Judith); Hanes, F (Hanes, Fenna)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hotonics Technology Education NOVEL OPTICAL SYSTEM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XI 2008 7061:DOI: 10.1117/12.79713511 汤丰林; 申继亮 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 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76:73-7712 Gibbon, C.; McLoughlin, M. The interfac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the SONIC experience The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Calgary, Alta., Canada, 2006 242-613 Resnick: B.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o think.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714 Gurpinar, Erol; Kulac, Esin; Tetik, Cihat; Akdogan, Ilgaz; Mamakli, Sumer Do learning approaches of medical students affect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 2013 37(1): 85-815 Dochy, F (Dochy, F); Segers, M (Segers, M); Van den Bossche, P (Van den Bossche, P); Gijbels, D (Gijbels, D)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3 13(5): 533-56816 Finucane, PM (Finucane, PM); Johnson, SM (Johnson, SM); Prideaux, DJ (Prideaux, DJ) Problem-based learning: its rationale and efficacy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1998 168(9): 445-448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招聘、录用幼儿教师时,都比较注重技能的考核,甚至某些地区先考核技能,只有技能达标后才再次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让学生扎实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本文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理念,就学前教育技能课现状展开研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
论文摘要如何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求知欲?利用初中学生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重视多手段教学,立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兴趣;激发;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8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就会变的生动有趣。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让沉闷已久的数学课堂焕然一新。课堂活了,学习的方式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然而,透过精彩纷呈的课堂表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活跃的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难以深入其中,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所适从。针对这一情况,我对本校五年级的学生,从一到五年级的成绩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越是高年级学困生的比例就越有明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校当前,我校正大力实施 "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三环节教学模式。而课前预习正是"三环节"教学模式中的首要环节。那么,如何科学设计预习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阐述我是如何科学设计预习学案,提升英语预习有效性的。  关键词:预习学案;"三环节"教学模式;有效性  
[摘要]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规范;兴趣;游戏化;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0  现如今,学校课堂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运用堪称得到了完美的地步,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根据 1 66份花生栽培种质籽仁脂肪酸数据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 ,提出了花生油质改良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 ,在提高花生籽仁油酸含量的同时降低花生酸和山嵛酸含量是可能的 Acc
摘要:激发和提高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要掌握学生心理,还要尊重理解善待学生,使后进生产生学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后进生,学英语;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掌握后进生心理,建立的师生感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笔者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作用出发,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关键词:非智力因素;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1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促进发展作用的有两大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固然与学生智力因素,但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位
为消除井巷涌水给生产和安全带来的危害,一些冶金矿山应用了注浆堵水技术。在水泥单液注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积累和总结了很多经验。近几年来,广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