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哲学的建立,有赖于每个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提高,要求回归现实的教育生活世界,通过数学教师依据自己的理性研究、深刻反思、实践构建,从而把握数学教育世界和自身意义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哲学形式。数学教师应依据新课程理念研究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刻反思教学行为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实践构建课堂教学文化。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教育哲学 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人生哲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每个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它不过是人生哲学的特殊部分,这样的教育哲学决定了每一堂课的风格和质量,而改变的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人生。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实施,教师纷纷投入到新课改的洪流中,但许多数学教师对新课改往往从口头上认同而行动上背离,甚至让应试教育穿上新的外衣粉墨登场,冠冕堂皇地称之为“穿新鞋,走老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理念到行动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教学理念的转变会有这么难?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不符合实际,还是总结出的经验不符合现实?细细一想:其实都不然。是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接纳、内化的时候,人们已经热衷于模仿外在的操作,看到后并運用的是新课程的躯壳,却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灵魂。
教育哲学的建立,有赖于每个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提高,要求回归现实的教育生活世界,通过数学教师依据自己的理性研究、深刻反思、实践构建,从而把握数学教育世界和自身意义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哲学形式。
1.依据新课程理念研究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
每个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备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教师活动应该如何安排,而当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提出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挖掘各种能力培养和数学思想、德育因素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教师在备课时明确一堂数学课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性地追求这些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展示”。例如:(1)将“动手实践”让学生沦为“操作工”,动手操作、动手实践成为了教师的指令性操作,学生只不过在教师的指挥下按部就班,学生没有自主,没有创新,沦为操作工。动手操作确实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更需要隐性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己摸索、体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为了结果,动手实践注意合作的方式、操作的方式、整理探索结论的方式的指导;(2)将“自主探究”成为“自流活动”。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自主探究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教师只做事后评论员,不及时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就会导致学习活动出现东扯西拉的混乱局面,反而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其实,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进行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给予必要的指引;(3)将“合作交流”成为“无思之说”。合作交流,就是要学会合作,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可是在许多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合作交流中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一些无奈。看似简单的合作交流也并不那么简单,在众多基本要素中有两点最需关注:一是合作交流前的独立思考,这显得尤其重要,否则极易造成个别优等生的思维代替全体同学的思维而违背其初衷;二是合作交流时每个同学都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能做出适当的反应:或赞成;或反对;或修正;或补充……使得全体同学都能在静思之后互动起来。
2.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刻反思教学行为过程
反思的关键是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育教学成败,清理工作思路,多思、爱思才能善思、深思。经验 反思=成长,教育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思考的注意力由外显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到教育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教学目的、教育教学理念上;比较分析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善于对各种观念提出质疑,并在权衡各种对立或非对立的主张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观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从多重角度出发进行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恰当的解决方案;决策时不把自己的思想拘泥于某一点,而应想到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行为和方法,并在情境变化时及时调整和改进原有的决策和行为。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特征和个人风格,习惯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和揭示偏好这些方法背后的教育理念,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条件;记述教育教学生涯中成功、不足和困惑的地方,分析它们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和影响。
3.依据新课程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文化
课堂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每一个数学教师个人的观念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数学教师要增加接触各种各样文化和观念的机会,做文化的自主选择者。数学课堂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因此,数学课堂文化的重塑也必须注意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它不是建立在命令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要增加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蕴,淡化对数学课堂过分的功利性期望,在一种文化的分享和创造中愉快、从容地到达共同向往的目的地。“在活动中学”,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数学课堂文化的体现。
正确的数学教育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只有重新构建数学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才能从理念真正走向行动,才能让新课程的理念成为教师思想的一部分,才能在行动上得以真正改变,从意识、观念自发地、发自内心地改变。
参考文献:
[1]余慧娟.人民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相离引发的思考,2005-12.
[2]汤希敏.中国教育报.教师阅读有三短,2006-7-19.
[3]刘堤仿.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数学教育.数学思想与数学教育.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教育哲学 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人生哲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每个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它不过是人生哲学的特殊部分,这样的教育哲学决定了每一堂课的风格和质量,而改变的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人生。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实施,教师纷纷投入到新课改的洪流中,但许多数学教师对新课改往往从口头上认同而行动上背离,甚至让应试教育穿上新的外衣粉墨登场,冠冕堂皇地称之为“穿新鞋,走老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理念到行动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教学理念的转变会有这么难?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不符合实际,还是总结出的经验不符合现实?细细一想:其实都不然。是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接纳、内化的时候,人们已经热衷于模仿外在的操作,看到后并運用的是新课程的躯壳,却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灵魂。
教育哲学的建立,有赖于每个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提高,要求回归现实的教育生活世界,通过数学教师依据自己的理性研究、深刻反思、实践构建,从而把握数学教育世界和自身意义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哲学形式。
1.依据新课程理念研究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
每个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备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教师活动应该如何安排,而当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提出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挖掘各种能力培养和数学思想、德育因素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教师在备课时明确一堂数学课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性地追求这些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展示”。例如:(1)将“动手实践”让学生沦为“操作工”,动手操作、动手实践成为了教师的指令性操作,学生只不过在教师的指挥下按部就班,学生没有自主,没有创新,沦为操作工。动手操作确实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更需要隐性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己摸索、体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为了结果,动手实践注意合作的方式、操作的方式、整理探索结论的方式的指导;(2)将“自主探究”成为“自流活动”。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自主探究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教师只做事后评论员,不及时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就会导致学习活动出现东扯西拉的混乱局面,反而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其实,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进行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给予必要的指引;(3)将“合作交流”成为“无思之说”。合作交流,就是要学会合作,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可是在许多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合作交流中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一些无奈。看似简单的合作交流也并不那么简单,在众多基本要素中有两点最需关注:一是合作交流前的独立思考,这显得尤其重要,否则极易造成个别优等生的思维代替全体同学的思维而违背其初衷;二是合作交流时每个同学都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能做出适当的反应:或赞成;或反对;或修正;或补充……使得全体同学都能在静思之后互动起来。
2.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刻反思教学行为过程
反思的关键是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育教学成败,清理工作思路,多思、爱思才能善思、深思。经验 反思=成长,教育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思考的注意力由外显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到教育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教学目的、教育教学理念上;比较分析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善于对各种观念提出质疑,并在权衡各种对立或非对立的主张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观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从多重角度出发进行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恰当的解决方案;决策时不把自己的思想拘泥于某一点,而应想到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行为和方法,并在情境变化时及时调整和改进原有的决策和行为。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特征和个人风格,习惯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和揭示偏好这些方法背后的教育理念,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条件;记述教育教学生涯中成功、不足和困惑的地方,分析它们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和影响。
3.依据新课程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文化
课堂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每一个数学教师个人的观念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数学教师要增加接触各种各样文化和观念的机会,做文化的自主选择者。数学课堂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因此,数学课堂文化的重塑也必须注意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它不是建立在命令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要增加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蕴,淡化对数学课堂过分的功利性期望,在一种文化的分享和创造中愉快、从容地到达共同向往的目的地。“在活动中学”,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数学课堂文化的体现。
正确的数学教育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只有重新构建数学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才能从理念真正走向行动,才能让新课程的理念成为教师思想的一部分,才能在行动上得以真正改变,从意识、观念自发地、发自内心地改变。
参考文献:
[1]余慧娟.人民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相离引发的思考,2005-12.
[2]汤希敏.中国教育报.教师阅读有三短,2006-7-19.
[3]刘堤仿.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数学教育.数学思想与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