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的联合之路
20年前——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召开欧洲一体化的标志性会议,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各国正式签署,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接替欧共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未来的欧洲联合之路夯实了最坚实的制度基础。
1999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并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中的11个——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达到了加入欧元体系的四项统一标准,组成了“欧元区”。瑞典、丹麦和英国当时决定暂时不实行单一货币政策,至今没有加入欧元区。而欧债危机中的“主角”——希腊,是在200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的。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该年7月成员国本币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惟一的合法货币,真实意义上的统一货币区正式运行。2007年以来,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和爱沙尼亚等五国加入欧元区,组成欧元区17国。
欧元区的繁荣
作为欧洲联盟最为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经济货币联盟,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在欧盟内部实现商品资本等的自由流通,实现真正的统一市场,并使得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协调发展,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在《马约》签订之时,欧共体领导人希望通过统一的市场,实行统一的经济货币联盟货币,制定统一的汇率,建立一个制定和执行经济货币联盟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以共同的经济政策,促进成员国的共同繁荣。
欧元区成立以来,区内经济确实得到了快速发展。欧元区的繁荣极大程度上受益于欧元区内部贸易的发展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欧元区贸易总规模2001年至2011年大约增长了100%,单月出口规模从2001年底的800亿欧元左右大幅提升至2011年3月的1600亿欧元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欧元区内部的贸易。在成员国中,贸易增长幅度较小的芬兰、法国、爱尔兰等出口分别增长了34%、54%和66%。2010年前,希腊是出口增长最缓慢的经济体之一,增长幅度为30%。前英国首相布朗曾经指出,加入单一货币区之后,贸易将可能新增5%~10%,10年就能实现提升生活水平10%的目标。
欧元区内部的要素流动对促进欧元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欧元区劳动力成本指数在2001~2002年高达3.5%,其后持续下降,至2005年12月仅为2%,2006~2007年保持在2.3%~2.5%的水平。其间,欧元区失业率也明显降低。2003年欧元区失业率保持在9%以上,之后持续下降,2008年1季度降低至7.3%。整个欧元区都从联合中得到了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就业提高等好处,欧元区的联合是利于整个欧元区的。
谁更受益
欧元区的联合对所有成员国都是有利的,但是,不同经济体在联合的利益享受中是不均匀的。在欧元区的联合进程中,不同成员国的利益是存在差异性的,从而出现了欧元区成员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脆弱性,最后引发债务危机。
我们以欧元区正式运行时的12个成员国作为样本,来分析欧元区繁荣过程中的利益差异。12个成员国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是大中型成员国,而比利时、卢森堡、希腊、爱尔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是中小型成员国。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德国、荷兰和西班牙是欧元区中增长较快的经济体,从2002年至金融危机之前,平均增长水平略高于3%,德国在2006年第四季度达到了4.9%的高增长;而意大利的增长水平最差,基本都在2%以下,其中2005年的增长不足1%;法国略高于2%的水平。对于中小型经济体,大部分都出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其中爱尔兰的平均增长水平超过4%,而卢森堡、芬兰、比利时、奥地利甚至希腊等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比较良好,都超过3%的增长率,希腊在2006年第二季度达到了5.9%的高增长;只有葡萄牙的增长水平较低,不到2%。
在经济增长上,实际上小型经济体的表现是好于大型经济体的。以爱尔兰为例,金融危机之前,爱尔兰的经济增长状况远远好于欧元区的整体水平。经过2000~2002年的短暂调整之后,爱尔兰又进入了一个高增长区间,平均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5%以上,而这个阶段欧元区经济增长整体水平不到3%。爱尔兰经济的强劲表现,使得人们认为其经济增长就像凯尔特人那么“凶悍”,为爱尔兰赢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金融危机之前,爱尔兰人均收入超过5万美元,是欧元区仅次于卢森堡的第二富国。
但在贸易领域,小型成员国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笔者简单计算了2001年底至2011年3月的贸易数据,出口增长最快的成员国顺序大致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德国、卢森堡、奥地利、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希腊和芬兰。在欧元区的发展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等的贸易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从竞争力看,欧元区成员国的表现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特征。大型经济体中,德国和荷兰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相对落后;在小型经济体中,卢森堡、比利时、芬兰等相对更有优势,而希腊、葡萄牙等表现较差。根据相关研究,2008年欧元区劳动生产率水平德国提高了3.1%,意大利和西班牙则衰减了4.5%和3.2%;卢森堡、芬兰、比利时和奥地利是正增长,而爱尔兰、希腊和葡萄牙都是负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在金融风险的应对中,欧元区为成员国提供了极为坚实的政策和资金后盾。如果没有欧元区的联合救援机制,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经济体比较容易陷入国家破产的境地。再以爱尔兰为例,在2008年之前,爱尔兰的经济和财政状况都优于欧元区其他国家,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危机引发了银行危机,爱尔兰在接收银行债务之后,银行业大致500亿欧元的负债成为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如果是一个没有在欧元区的爱尔兰,那面临的将是主权债务违约和可能的货币危机,将继续演绎历史上诸如拉美债务危机、俄罗斯债务危机等引发的货币、经济危机,其造成的冲击将更为巨大。
欧元区联合的未来
欧元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矛盾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制度基础,欧元区成员国货币政策是统一制定的,成员国只能更多地以财政政策来救援经济并促进增长和就业,欧洲债务问题更为内在,更具有必然性。很多研究认为,欧洲债务危机暴露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货币二元结构的制度性矛盾,如果不能实行及时而恰当的政策和改革加以应对,债务问题可能深刻地影响欧盟和欧元区的未来发展轨迹,甚至欧元区可能分裂甚至崩溃。
历史经验和发展现实表明,欧元区的崩溃对于任何成员国都没有任何好处。理论分析的结果也是如此。欧洲经济一体化领域的专家理查德指出,欧元区崩溃将极大地扭曲欧洲的银行和金融体系,极有可能导致欧洲的严重衰退。而且,由于欧元的金融市场是全球信用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欧元区的动荡无疑将具有系统冲击力。“欧元之父”蒙代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都认为欧元将继续生存并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要进行一些实质性改革。
欧债危机救援是欧元区共同的责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欧洲债务危机是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以来欧洲面临的最大考验,欧元则遭遇了正式面世10年来最为严重的生存危机,“欧元失败则意味着欧洲失败”。欧元区及各成员国需要更加团结,以应对债务危机的冲击。
2011年10月26日,欧盟峰会在希腊主权债务处置、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职能扩大以及欧洲银行业的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欧债危机的短期压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缓释。但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在于偿付能力的实质性提高,在于公共收支结构的根本转型,在于财政货币政策二元结构矛盾性的解决,在于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完善和增长潜力的提升。欧元区及成员国需要摒弃分歧,加强团结,在更实质的方面进行合作,以更好地解决危机,促进欧元区的新繁荣。
20年前——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召开欧洲一体化的标志性会议,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各国正式签署,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接替欧共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未来的欧洲联合之路夯实了最坚实的制度基础。
1999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并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中的11个——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达到了加入欧元体系的四项统一标准,组成了“欧元区”。瑞典、丹麦和英国当时决定暂时不实行单一货币政策,至今没有加入欧元区。而欧债危机中的“主角”——希腊,是在200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的。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该年7月成员国本币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惟一的合法货币,真实意义上的统一货币区正式运行。2007年以来,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和爱沙尼亚等五国加入欧元区,组成欧元区17国。
欧元区的繁荣
作为欧洲联盟最为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经济货币联盟,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在欧盟内部实现商品资本等的自由流通,实现真正的统一市场,并使得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协调发展,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在《马约》签订之时,欧共体领导人希望通过统一的市场,实行统一的经济货币联盟货币,制定统一的汇率,建立一个制定和执行经济货币联盟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以共同的经济政策,促进成员国的共同繁荣。
欧元区成立以来,区内经济确实得到了快速发展。欧元区的繁荣极大程度上受益于欧元区内部贸易的发展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欧元区贸易总规模2001年至2011年大约增长了100%,单月出口规模从2001年底的800亿欧元左右大幅提升至2011年3月的1600亿欧元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欧元区内部的贸易。在成员国中,贸易增长幅度较小的芬兰、法国、爱尔兰等出口分别增长了34%、54%和66%。2010年前,希腊是出口增长最缓慢的经济体之一,增长幅度为30%。前英国首相布朗曾经指出,加入单一货币区之后,贸易将可能新增5%~10%,10年就能实现提升生活水平10%的目标。
欧元区内部的要素流动对促进欧元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欧元区劳动力成本指数在2001~2002年高达3.5%,其后持续下降,至2005年12月仅为2%,2006~2007年保持在2.3%~2.5%的水平。其间,欧元区失业率也明显降低。2003年欧元区失业率保持在9%以上,之后持续下降,2008年1季度降低至7.3%。整个欧元区都从联合中得到了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就业提高等好处,欧元区的联合是利于整个欧元区的。
谁更受益
欧元区的联合对所有成员国都是有利的,但是,不同经济体在联合的利益享受中是不均匀的。在欧元区的联合进程中,不同成员国的利益是存在差异性的,从而出现了欧元区成员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脆弱性,最后引发债务危机。
我们以欧元区正式运行时的12个成员国作为样本,来分析欧元区繁荣过程中的利益差异。12个成员国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是大中型成员国,而比利时、卢森堡、希腊、爱尔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是中小型成员国。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德国、荷兰和西班牙是欧元区中增长较快的经济体,从2002年至金融危机之前,平均增长水平略高于3%,德国在2006年第四季度达到了4.9%的高增长;而意大利的增长水平最差,基本都在2%以下,其中2005年的增长不足1%;法国略高于2%的水平。对于中小型经济体,大部分都出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其中爱尔兰的平均增长水平超过4%,而卢森堡、芬兰、比利时、奥地利甚至希腊等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比较良好,都超过3%的增长率,希腊在2006年第二季度达到了5.9%的高增长;只有葡萄牙的增长水平较低,不到2%。
在经济增长上,实际上小型经济体的表现是好于大型经济体的。以爱尔兰为例,金融危机之前,爱尔兰的经济增长状况远远好于欧元区的整体水平。经过2000~2002年的短暂调整之后,爱尔兰又进入了一个高增长区间,平均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5%以上,而这个阶段欧元区经济增长整体水平不到3%。爱尔兰经济的强劲表现,使得人们认为其经济增长就像凯尔特人那么“凶悍”,为爱尔兰赢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金融危机之前,爱尔兰人均收入超过5万美元,是欧元区仅次于卢森堡的第二富国。
但在贸易领域,小型成员国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笔者简单计算了2001年底至2011年3月的贸易数据,出口增长最快的成员国顺序大致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德国、卢森堡、奥地利、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希腊和芬兰。在欧元区的发展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等的贸易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从竞争力看,欧元区成员国的表现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特征。大型经济体中,德国和荷兰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相对落后;在小型经济体中,卢森堡、比利时、芬兰等相对更有优势,而希腊、葡萄牙等表现较差。根据相关研究,2008年欧元区劳动生产率水平德国提高了3.1%,意大利和西班牙则衰减了4.5%和3.2%;卢森堡、芬兰、比利时和奥地利是正增长,而爱尔兰、希腊和葡萄牙都是负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在金融风险的应对中,欧元区为成员国提供了极为坚实的政策和资金后盾。如果没有欧元区的联合救援机制,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经济体比较容易陷入国家破产的境地。再以爱尔兰为例,在2008年之前,爱尔兰的经济和财政状况都优于欧元区其他国家,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危机引发了银行危机,爱尔兰在接收银行债务之后,银行业大致500亿欧元的负债成为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如果是一个没有在欧元区的爱尔兰,那面临的将是主权债务违约和可能的货币危机,将继续演绎历史上诸如拉美债务危机、俄罗斯债务危机等引发的货币、经济危机,其造成的冲击将更为巨大。
欧元区联合的未来
欧元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矛盾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制度基础,欧元区成员国货币政策是统一制定的,成员国只能更多地以财政政策来救援经济并促进增长和就业,欧洲债务问题更为内在,更具有必然性。很多研究认为,欧洲债务危机暴露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货币二元结构的制度性矛盾,如果不能实行及时而恰当的政策和改革加以应对,债务问题可能深刻地影响欧盟和欧元区的未来发展轨迹,甚至欧元区可能分裂甚至崩溃。
历史经验和发展现实表明,欧元区的崩溃对于任何成员国都没有任何好处。理论分析的结果也是如此。欧洲经济一体化领域的专家理查德指出,欧元区崩溃将极大地扭曲欧洲的银行和金融体系,极有可能导致欧洲的严重衰退。而且,由于欧元的金融市场是全球信用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欧元区的动荡无疑将具有系统冲击力。“欧元之父”蒙代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都认为欧元将继续生存并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要进行一些实质性改革。
欧债危机救援是欧元区共同的责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欧洲债务危机是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以来欧洲面临的最大考验,欧元则遭遇了正式面世10年来最为严重的生存危机,“欧元失败则意味着欧洲失败”。欧元区及各成员国需要更加团结,以应对债务危机的冲击。
2011年10月26日,欧盟峰会在希腊主权债务处置、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职能扩大以及欧洲银行业的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欧债危机的短期压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缓释。但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在于偿付能力的实质性提高,在于公共收支结构的根本转型,在于财政货币政策二元结构矛盾性的解决,在于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完善和增长潜力的提升。欧元区及成员国需要摒弃分歧,加强团结,在更实质的方面进行合作,以更好地解决危机,促进欧元区的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