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选取与课堂实效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dj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现实性的多样化的素材,以便有利于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我在素材的“现实性”和“多样化”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教学情况简述]为了实现《课标》对素材“现实性”的要求,我为每组准备了1个小蛋糕、4个苹果。课堂上如我所料充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大家兴趣盎然。可是要借助这些素材产生分数时却出现了麻烦:现实生活中分蛋糕、分苹果很常见,可是要达到数学中要求的平均分就太难了,诸如“蛋糕怎样切?4个苹果大小不一怎么办?”等问题久久困扰着学生,大家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怎样才能平均分。结果本节课实现了素材的现实性,而知识目标却遥不可及。
  [课后反思]这些素材的现实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兴趣点却与这节课的知识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在追求素材现实性的同时,更要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区别,二者能有机结合最好,否则,应该理智地抛弃生活的喧嚣而走向冷静的数学思考。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蛋糕”、“苹果”,退而追求素材的多样化,为学生准备了四种素材:一张长方形纸、一根一米长的毛线和八个小正方体、六枚硬币,分别代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一个整体。
  [教学情况简述]为了让素材充分为知识目标的达成服务,上课伊始教师就直奔主题:“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素材,得到一些分数。”由于知识基础的负面影响,学生几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张长方形纸”和“一根一米长的毛线”这两种素材,在老师的反复提醒下,才开始关注“八个小正方体”和“六枚硬币”。组间交流时,每个组都只是罗列了一些分数(以利用“一张长方形纸”、“一根一米长的毛线”得到的分数为主),并没有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教学仍停留在原有基础上。
  [课后反思]相比前面的教学,课堂讨论的问题开始围绕目标进行了,但是重点不突出、思考不深入等问题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继续思考就会发现,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似乎可以丰富学习体验,但实际这些素材是互相掣肘的,致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每种素材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如此多样化,还不如使用单一的素材,深挖其内涵使之丰富、深刻,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于是,我只留取了“八个小正方体”作为突破新知的素材,进行了第三次试教。
  [教学情况简述]洗去铅华,回归朴实。现在的课堂没有了学生筛选和试用素材的纷纭和忙碌,变得平静了许多。老师、学生都开始专注地思考:这“8个小正方体”能更多地带给我们什么?实践证明这“8个小正方体”不仅帮助学生完整了单位“1”的内涵(由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到一个整体),通过对每个分数的解说,感知了分数的意义,而且由于学生专心研究生成了有价值的问题:把八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八份,两个就是这八个小正方体的2/8,可这些小正方体的1/4也是两个,是否也可以用1/4表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因此把八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8份,两份只能用2/8表示。)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之间联系与区别的理解。因为素材单一,使课堂教学显得简洁、条理;又因对其的充分挖掘,使课堂也不失充实丰满。
  [反思]课堂教学成功了,我却困惑不解:为什么“严格”按照《课标》教学,却不能提高课堂实效?深研《课标》,几经探究,我开始有了几分成熟地思考:《课标》中对素材现实性的要求是针对传统教学而言,是在引导教师摆脱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地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多样化的要求是对数学教学的整体而言,是在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给学生提供具有或现实性的、或趣味性的、或数学味的……丰富多样的研究素材(以上课例中的“八个小正方体”就是多样化之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课标》对素材选取的阐释,正是为了引领教师以学生和不同类型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本,更好地提高课堂实效。
  责任编辑杨博
其他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学习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欣赏要从小学音乐教学抓起,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一、欣赏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聆听是一种能力,
期刊
总有这样一个疑惑:“故事”和“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统一的,可为什么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编故事、说故事,却一听到“作文”二字就黯然失色、咬着笔头无从下手?我想,就让“故事”领着孩子们走向写作的大门,让孩子们跟着故事跑到作文的殿堂,抒发真情实感,张扬独特个性吧。    策略一:以“故事”的方式记录生活    1.把想象搬进故事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
期刊
孩子的兴趣决定了他们学习和认识事物的积极精神。幼儿愿做什么或不愿做什么几乎全凭兴趣所左右。所以,培养孩子,先从培养兴趣开始。不管你对孩子抱有怎样大的希望,如果你能使孩子对你所希望的事产生强烈的兴趣,你就成功一半!    孩子是看会的,不是教会的!    一位母亲向我抱怨五岁的儿子没出息,怎么教他也不肯好好识字看书。可是,我知道这五岁的孩子却会玩扑克。我问,这么小就会玩扑克,你是怎么教的?我这一问这
期刊
自从2004年线性规划问题进入高考以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就成了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之一。2007年全国高考23套文、理科数学试卷中有23道题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有关,在这些试卷中命题者希望通过考查学生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达到考查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对2007年高考试题中的线性规划问题作一浅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课堂教学的创新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导学式教学法正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包括导读、导思、导练、导创。它是以心理学为基础,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体性学习活动。    “注:本文中所涉及
期刊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雨巷》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该诗篇创造了一个“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的意境 ,表现了哀怨、惆怅的复杂微妙的感情。叶圣陶先生称这首诗“替新诗底章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从此被称为“雨巷诗人”。《蒹葭》选自《诗经》,是历来倍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诗因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情,流传千百年。这两首诗许多方面都很相似,本文仅从意境方面作一比较。  《雨巷》以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为
期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地理教学作为直接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学科。为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具有学科上的理论优势,从而肩负着普及宣传“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使命。这使得新时期的地理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教学目的:  1、通过猜物比赛,获取真切体验和作文素材。  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描写的方法,将所见所闻写具体。  3、通过猜物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教学准备:  装有多种小物品的布袋  教学过程:    一、试猜,了解猜物诀窍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游戏叫做巧猜袋中物。(出示一只布袋)这里有一只布袋,里面有一些小物品。请看游戏方法——谁来读一读?
期刊
当事人:一名初三女学生。  案例描述:周一上课时间她来找我,情绪非常低落。  她讲到:周日下午,她与两名同班男生在家一直聊天到深夜,他们就住在她家。而当晚,她的父母有事外出,未住在家。她怕邻居说闲话,更怕父母知道。心中极为不安,无法静心上课。  谈话过程:听完她的话,我确感意外和担忧,因为对他们而言现在可是关键期。我稍做思考,微笑着对她说;谢谢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诚实的,是疼爱自己的。你现在是怕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