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运用的思考,介绍要想达到灵活运用,就必须先懂得灵活运用,做到扬长避短。不仅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诸多优势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还要有效地避免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只有懂得用,善于用,才能恰到好处地用。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灵活运用
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走进数学课堂,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公式立体化、生动化,使沉闷的课堂气氛趣味化、活跃化。它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朋友,打破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究竟如何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在数学课堂上大放异彩,这是本文探讨思考的主要内容。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笔者出示视频:一只小蜘蛛和一只小蜗牛,小蜘蛛3分钟爬了73米,小蜗牛11分钟爬了9.4米。接着提出问题:它们谁爬得快?让学生一边看一边猜,一边思考一边想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所选动物一般都是他们身边熟悉的,学生兴趣盎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设计一个动画画面: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8个香蕉和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
2 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有利
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
发展
“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产生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之上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然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使用文字、声像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综合、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测量角度、画角度、比较角的大小等,若单单只靠教学量角器,不但枯燥,而且学生不能清楚地看清具体的刻度,这样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吗?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能够克服这一缺点。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面积计算公式,而不注意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课堂不仅抽象,而且易助长学生的依赖性。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分割平行四边形来获得,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把整个静态的新授变为动静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如何克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出现的
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确实给数学课堂注入活力,拓宽了教学方式,但是如果盲目地崇拜多媒体的优势而不能结合实际的需要,必将起到消极的作用。
3.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以教师为主导,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很多远胜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但不能因为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就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抛弃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应采取“多媒体 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发挥最大优势。
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如果完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笔者想无论课件做得多么精美,都无法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圆柱的立体特征。笔者在多媒体展示之后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通过这些直观的感受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还有高。这样一来,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就更加清晰、深刻。
又如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时,如果用多媒体进行例题解答,虽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却没有了对学生的示范作用。笔者在教学例题时,通过最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向学生示范解题步骤和格式,这样学生再做起题来就会心中有数,得心应手并做到书写规范。
3.2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以学生为主体,适时适度
使用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课型来进行选择、设计。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时,这是一节复习课,本单元的内容较多,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一幅知识结构图。学生根据笔者梳理的知识结构,自己看书复习,这样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4 在数学课件制作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是
课件设计的核心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学生中心论,顾名思义,学生中心论要求课件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依据是心理潜能,而潜能的发挥又是跟情感、情意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课件的展示应有意识地介入学生的身心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媒体丰富多彩,交互性强等优势,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未来的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操纵课件展开学习,或通过网络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对目前教师进行实时调控的助教课件,要完全体现这一教育原则仍有一定距离。
为此,课件设计时就更应注重在学生思维情境的创设上下工夫,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挖掘和发挥潜能的机会。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一些学生对学习感到困惑。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单纯靠教师“讲”,学生通过“听数学”得来的,而是通过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从而实现对知识网络的主动建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无疑给学生“做数学”赋予了新的内涵。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珠峪小学)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灵活运用
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走进数学课堂,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公式立体化、生动化,使沉闷的课堂气氛趣味化、活跃化。它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朋友,打破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究竟如何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在数学课堂上大放异彩,这是本文探讨思考的主要内容。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笔者出示视频:一只小蜘蛛和一只小蜗牛,小蜘蛛3分钟爬了73米,小蜗牛11分钟爬了9.4米。接着提出问题:它们谁爬得快?让学生一边看一边猜,一边思考一边想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所选动物一般都是他们身边熟悉的,学生兴趣盎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设计一个动画画面: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8个香蕉和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
2 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有利
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
发展
“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产生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之上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然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使用文字、声像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综合、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测量角度、画角度、比较角的大小等,若单单只靠教学量角器,不但枯燥,而且学生不能清楚地看清具体的刻度,这样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吗?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能够克服这一缺点。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面积计算公式,而不注意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课堂不仅抽象,而且易助长学生的依赖性。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分割平行四边形来获得,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把整个静态的新授变为动静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如何克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出现的
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确实给数学课堂注入活力,拓宽了教学方式,但是如果盲目地崇拜多媒体的优势而不能结合实际的需要,必将起到消极的作用。
3.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以教师为主导,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很多远胜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但不能因为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就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抛弃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应采取“多媒体 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发挥最大优势。
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如果完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笔者想无论课件做得多么精美,都无法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圆柱的立体特征。笔者在多媒体展示之后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通过这些直观的感受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还有高。这样一来,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就更加清晰、深刻。
又如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时,如果用多媒体进行例题解答,虽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却没有了对学生的示范作用。笔者在教学例题时,通过最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向学生示范解题步骤和格式,这样学生再做起题来就会心中有数,得心应手并做到书写规范。
3.2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以学生为主体,适时适度
使用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课型来进行选择、设计。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时,这是一节复习课,本单元的内容较多,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一幅知识结构图。学生根据笔者梳理的知识结构,自己看书复习,这样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4 在数学课件制作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是
课件设计的核心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学生中心论,顾名思义,学生中心论要求课件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依据是心理潜能,而潜能的发挥又是跟情感、情意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课件的展示应有意识地介入学生的身心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媒体丰富多彩,交互性强等优势,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未来的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操纵课件展开学习,或通过网络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对目前教师进行实时调控的助教课件,要完全体现这一教育原则仍有一定距离。
为此,课件设计时就更应注重在学生思维情境的创设上下工夫,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挖掘和发挥潜能的机会。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一些学生对学习感到困惑。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单纯靠教师“讲”,学生通过“听数学”得来的,而是通过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从而实现对知识网络的主动建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无疑给学生“做数学”赋予了新的内涵。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珠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