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效自主课堂

来源 :现代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倡导“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直接的对话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小学语文老师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同时教学模式也要向单一转向多元。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参与者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40分钟,使自己的课堂更有效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一堂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质量。因此,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及方法,创造性地安排好教学程序。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取得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作出的精心安排。作为一种构想,教学设计是以问题为核心,是教师对自己、对学生、对文本、对环境诸因素有了充分了解和认识之后对教学全程的合理谋划。因为只有经过精心设计,才能在课堂上展示出精彩。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常用地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地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地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地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意识,均会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课题组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有: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比较、组织讨论、课外实践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四、合理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该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体验,使活动成为学生完成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设计要有意义。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性,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进度、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3、活动要使学生在某些方面得到体验与发展。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4、活动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活动内容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开放性,使学生既能积极参与又能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
  五、关注每个学生,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向40分钟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教学才能行之有效。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到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转化学困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学困生的类型及表现,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如何减少数学学困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四个方面予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类型;对策  我国目前已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任何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过,全国各地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一定数量
期刊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抓好文言文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关键,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到:1.巧妙设计导语,让学生对文言文“爱”起来;2.指导学生读注解、查工具书、提高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3.加强课堂朗读,品味文章的形、意、情、理;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言文活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提高成绩;拓展视野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
期刊
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乡村中学的学生朴实、纯真、热情,勤奋好学,明事理,但是由于经济、视野等诸多因素,这里的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实践中我们常看到学生在心境良好情感亢奋的状态下.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愉快地接受学习内容;当心境低沉、情感泪丧时,则思路狭窄,思维闭塞,学习主动
期刊
在一个班级里,面对着几十名学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好,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学习、品德相对来讲比较弱的后进生,如何帮助、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课题。由于我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及品德较弱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不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就无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无法使更多的同学(包括这些后进生)顺利进入高一年级继续学习。为此,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 学科不分主次,协调发展,
期刊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 建立明确的导学方案  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材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
期刊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感要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教会学生在特定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再形成学习能力。我认为:这样做,是一个既治标,又治本的办法,它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识进行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讲,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生活观察和课内外阅读来获得的。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接触周围的客观事物。由
期刊
《指南》中提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幼儿数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前侧发现,我班幼儿对数量的感知掌握较好。能正确点数10以内的数,但缺乏顺序性。多数幼儿对顺数、倒数、相邻数掌握较好。正确描述图形特征和找出相似物能力欠。按规律排序能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通过培训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笔者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以前的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
期刊
【摘要】学生成绩的好与否,靠的不仅是智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以及他的理想、勤奋程度、良好习惯等。“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因此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而言,应着重培养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如:听课、作业、动脑等方面。  【关键词】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动脑;勤于思考;认真预习;复习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