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二要扎根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沃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o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樂教学理论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另据《史记o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
  三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
  2 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
  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3 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3.1 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3.2 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一定要循序渐进。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其他文献
新课标要求的是“以学生为本”,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如果教与学结合不好,势必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以下几个方面是本人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的探索:  1 探索学习教材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1 便捷方式记要点  历史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不同特点
期刊
【摘要】所谓课堂教学的优化,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优化”?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为此,应该尝试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得到真正的优化,本文从教学内容、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不准,对新理念的解读有误,因而在地理教学方式的定位上出现偏差,在教学中出现了“知识多,能力少;讲解多,延伸少;沉闷多,活跃少;堆积多,归纳少;提问多,质疑少”等一些现象,为此要适应新课程,要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要提高地理课堂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 多激励、活氛围  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期刊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写话训练的必要途径,更是日后写作的基础。它根据学生年龄小、对有趣、生动的图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实际特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画为写话的载体,对学生来进行写话的训练,要求小朋友们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并能表达图意,写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发现小朋友在写话时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有的小朋友言简意赅,写的内容简单得就像是造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让为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1 创设情境悬念,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都是精选名家的经典之作,其语言、格式、表达方法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典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当然不应该就课文论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通常大家认为只要掌握了字词,理解了内容,进行了思想教育,这基本上就达到目的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除完成上述要求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期刊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只说不练”的假把式,要既说又练,要言传,更要身教,给学生以直观、实际的影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技能。  1 做学生生活的忘年交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阅历也在一年年增加,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贴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忘年交。言传身教,引导
期刊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在这五彩纷呈的小小世界中,却装着一个大世界,那就是课外阅读的宝库。  通过上学期的引导和训练,孩子们对阅读已经有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的自觉性,而且不断的充盈着自己的阅读知识库。因此这学期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指导方法和阅读成果展上。让他们在一边阅读一边展示的同时,感受阅读的快乐和成功。  1 指导方法  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如何学会技巧,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阅读,就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
期刊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许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值得小学语文老师们深入研究的热门问题。尤其是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课,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们更是各显神通,观点各异。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必须做到“五忌”。  1 忌教师满堂灌,讲得过多  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方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