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感受情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词鉴赏是学习语文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素养,又是高考常考的重点内容。但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往往是不得其法,难以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欣赏不到语言的精美,体味不出诗意诗情。本文总结了鉴赏诗词的五种方法,以帮助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 诗词 方法
  
  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又以抒情言志见长,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常考的重点项目。但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往往是不得其法,难以把握古詩词的节奏韵律,欣赏不到其语言的精美,体味不出其诗意诗情,只能望“诗”兴叹,无从下手。那么鉴赏诗词、领悟诗情有哪些方法或技巧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方法,希望能对同行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通过诵读,增强语感
  诵读是我国传统而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古人读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又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高超之处。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古诗词本身就是经典的语言佳作,学生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增强语感,品味到语言和情感表达的精妙之处,才能将经典中的佳句化为己有。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巴金先生也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1]
  通过诵读,学生在鉴赏时就能对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有所了解、有所领悟。因此可以这样说,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入门第一关,也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关注实词,领会情境
  诗词中的实词再现了诗人感觉到的世间现象,表达出诗人刹那间的微妙感觉。它构筑了诗词的主体,构筑了诗人受到外界事物刺激和触动而产生的心象。如读谢灵运和王维的山水诗,我们可以从他们运用的各种实词中,欣赏到美仑美奂的图画式实景,领会到那种清净无为的出世的情境。所以鉴赏诗词时我们可以从作者描绘意象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实词中,领会诗词的情境,从而从整体上来把握全诗。如:
  1.动词:鉴赏诗词,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诗词中有一些实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一是叠词,叠词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的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二是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是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三是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诗词的主体是由实词构成的,关注实词,理解其意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是我们鉴赏诗词的中心内容。
  三、借助虚词,感受意韵
  虚词在诗词里调整节奏,起到疏通文气、开合呼应的效果;又可加强语言的逻辑性,从而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所以鉴赏诗词时,借助虚词能深入地感受作者由内心生发而表露于作品的意韵。
  屈原的“骚体”诗或后来的古乐府诗,就很好地借助了虚词在调整节奏和抒发感情上的作用,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一种散文般的流畅自如,从容活泼。如屈原诗歌中最常见的“兮”字。“兮”字的停顿间歇和组织链接,为抒情争取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和空间,表露出情感的层次,回环迂折,缱绻自如。像“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如果去除“兮”“之”“其”三字,读来则过于生硬冷峻,缺少了其怨恨幽愤之情。
  虚词运用自然精到,使得作者的情感抒发更具有感染力度和指向性。如杜甫《滕王亭子》的“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一句,一写墙外,一写亭中,墙外旧景犹在,亭中松声自响,经过两个虚词的点染,历史沧桑感油然而出。如果换掉其中的虚词,变成“古墙发竹色,虚阁起松声”,则只突出了气象的宏大,情感倾向就不明了。
  四、抓住细节,咀嚼情味
  古典诗词篇幅一般都短小精悍,不像普通文章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这就给鉴赏增加了难度。但即使是短小的篇章也同样不能忽视了细节描写。在鉴赏过程中如果能更多地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如杜牧的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讽喻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不知内情的外人,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如元稹的小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人只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诗人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等谈资以消磨时光。她们既不愤激,又没有感叹,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古诗词里的细节描写,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形象的神韵,同样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所以鉴赏诗词时,对细节描写的“吹毛求疵”能让我们更深一层感受到语言艺术的无限魅力,进一步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精髓,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五、把握落差,体味心志
  诗文忌平铺直叙,贵波澜起伏,清代冒寒山对诗曾有“诗肠须曲”[2]的精辟论述,这“诗肠须曲”指的就是诗的情节构思曲折多姿,跌宕多态,究其实质就是感情落差的把握问题。
  常见的拉开感情落差的方法有反衬手法,即不写正面而写反面。如“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3],其所以有“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就是由于把感情推向两极,使之在一哀一乐之间,造成最大限度的感情落差。唐代王昌龄的《闺怨》就是这样写的,明明是表现闺中少妇的满腔愁绪,却偏偏要从“闺中少妇不知愁”写起。
  另一种方法是强调一般的习惯心理与事实之间的差距,它能使欣赏者有出人意料之感,而造成较大的感情落差。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首套曲开头渲染出一种大事将临,好戏就要上演的气氛和神秘色彩。特别是当作者写道“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匹头里几面旗舒……”时,人们在心理上会习惯地认为,这将有贵人来到。此时,人们起码是怀着要么敬、要么畏的感情的。可是当“贵人”走到跟前“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原来是从前明抢暗盗、敲诈勒索的刘三(刘邦)。套曲前后感情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一种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还有就是展示抒情人物心灵瞬间的剧烈变化的方法,也能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这样的特色。作者开头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里作者的感情是多么地潇洒、激昂啊,大有一展卓越才华的气势。可是,当作者想到,杰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壮志难酬时,感情就一落千丈了,表现出来的是郁闷,甚至消极、颓丧: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正是这巨大的感情落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和胸中的积愤。如果把握了这种感情落差,就能更好地欣赏此词了。
  有了水位差,才会有瀑布的奇观;有了感情落差,才会有作者内心世界丰富细腻的外现。表现感情落差,是作者获得抒情效果的重要艺术手段;把握感情落差,也是我们鉴赏诗词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学洲.说背诵.语文学习,1993,(9).
  [2][清]冒寒山.葚原说诗.
  [3]王夫之.薑斋诗话.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职思想政治教材的新特点(综合探究活动渗透到了每一单元),通过《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教学案例,提出了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探究策略,说明探究之于素质教育就像画龙点睛。  关键词: 中职政治教学 探究课 新特点 策略    1909年,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中职思想政治课标提出要
摘 要: 公示语作为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日常生活。为了给外国旅游者提供方便,国内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提供了公示语英文翻译。但是,许多景点的公示语英译存在误译现象,不能起到友好提示与文明交流的作用。文章运用目的论对湖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现象进行分类剖析,并提出公示语英译的策略。  关键词: 目的论 湖北省旅游景区 公示语英译 翻译策略    1.引言  公示语又称“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思想观念的变化,使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困境和难题。这些困境或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正确、清晰的思路作先导,才能寻找到持续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思路 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方针30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几千年来传统的思想观念及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又没有风。阅读就是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国现代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有70%得自课外。”大量的科研表明,孩子广泛深入地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可谓
摘 要: 本文结合近几年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培训工作的具体实践,就“部社省校师生委”中的校、师、生层面的组织管理工作、参赛队伍数量和规模、参赛队员的选拔与参赛队的组建、指导教师的选聘职责与工作量化、竞赛的培训组织、学校相关政策对竞赛的影响、竞赛经费的筹集与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做初步的分析与阐述,并就地方院校的竞赛组织工作给出了参考实践。  关键词: 数学建模竞赛 地方院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促进学生体验自我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自觉性,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增强学生的自我有效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我有效感是学习兴趣模式中的核心部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有效感,让他们觉得自己
摘要: 本文以李荫华等主编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这套教材为例,从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这个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详细叙述了进行文化背景知识输入的原因、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背景文化知识输入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关于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规定中指出大学英语是非英语本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
摘 要: 作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含义及功能,以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作用进行了探析,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学科整合 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简明读本》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强调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
摘 要: 《黛西·密勒》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说。大多数现代读者对该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密勒倾心不已。在詹姆斯所描写的美国少女中,黛西是第一个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她的女性意识正是美国人所追求的自由精神的最佳写照,她的悲惨结局也让现代读者怅然若失。读者不禁会想,如果黛西没有死,她会最终变得理智而成熟吗?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黛西·密勒女性意识的幻灭总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 小
这些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写作让部分学生胆战心惊,望而生畏,使得作文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毫无新意。现在虽然高中教材在作文教学上有所改进,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的误区任重而道远。下面我仅就自己在作文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略谈高中作文教学的三点一线法。所谓三点一线,就是把高中作文练习分成随笔、大作文和小作文三个板块,各板块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然后按步骤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