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希冀,彰显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审美,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前景堪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因此构建民间美术教育传承体系,维护我国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性,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立我国文化自信,势在必行。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分析如何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民间美术;教育体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民间美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民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我国民间艺术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到战国秦汉的砖石陶俑,再至魏晋时期的壁画、版画、剪纸、农民画,纵观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就是我国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累积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岁月流逝、时光荏苒沉淀出的精神财富。
  一、民间美术面临的困境
  (一)外来文化入侵
  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国人追捧欧美、日韩文化,尤其是中国的青年一代,他们追逐韩流、日本文化,而忽略中华传统文化,摈弃传统文化,认为民间美术俗不可耐,对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知之甚少。这种文化入侵正通过对年轻一代的文化和思想改造而达到征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美术无人问津,导致与民间美术相关的手工艺品滞销,没有经济效益的推动,民间美术产业疲软,缺乏资金,无法正常运作,就会使传统的民间美术手艺人放弃对手艺的坚持。民间美术在夹缝中求生存,正面临着无人问津、失去传承的状况。
  (二)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遭到破坏
  民间美术有别于宫廷美术和文人美术,它来源于人民大众,它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通过父子和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普遍认为民间美术不是谋生的手段,孩子们都会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后会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相比于民间美术的拜师、学艺、出师的过程,从事其他行业会相对简单。年轻人追求现代生活和获得更多的薪水,放弃学习传统民间美术的手艺,而手艺精湛的匠人也相继离世,民间美术面临无人继承、渐进消亡的命运。
  二、构建民间美术教育传承体系的方法
  教育能够普及年轻一代对于民间美术文化的了解,激发年轻一代对于民间美术的兴趣,让民间美术通过教育的方式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对保护我国种类多样、内涵丰富的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至关重要,同时传达我国劳动人民装饰、美化、丰富生活的积极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维护中华文化的多样化和本土化。
  (一)在启蒙教育中提高民间美术的文化认同感
  幼儿的教育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具有建立观念、稳固根基的基本作用。处于学前教育的幼儿没有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进行民间美术的启蒙教育,就像是在幼儿的心里种下一颗了解和热爱民间美术的种子,让民间美术走进幼儿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让幼儿从小就接触和了解民间美术,浸润在民间艺术文化的氛围中,从内心上认同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把民间美术归到幼儿美术课程里,增加民间美术在美术课程中所占的比率,出版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画本,供幼儿观看;要把剪纸、年画、泥塑等简单的民间美术形式放到幼儿们的手工课上,让幼儿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直接体验到什么是民间美术,让幼儿感受到民间美术工艺的乐趣,拉近幼儿与民间美术的距离,增加和深化幼儿对于民间美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在基础教育中普及民间美术文化的知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时期的学生主体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普遍没有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在经历过幼儿时期的民间美术教育之后,内心已经形成对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感,他们已经具备学习和选择分辨的能力。中小学民间美术的课程目标要把民间美术作为文化教育,而不是专业技能的教育,重视民间美术的人文教育功能,确立民间美术不以技能训练和灌输知识为目标,而应发现民间美术之美、欣赏民间美术、体验民间美术的技巧,在感受中将民间美术升华为内心对民族民俗文化的热爱。但是这一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中小学民间美术的教育中,要积极创新,将传统的民间美术结合现代元素,让民间美术实现现代化的蜕变,具有时代的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在中高职教育培养民间美术的技能型职业人才
  中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将民间美术放入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中,将民间美术的文化底蕴结合专业知识、时代特征,培养出一批既精于民间美术技艺,又具备现代产业意识,精通市场法则的高技能民间美术的生产者乃至管理者。同时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特有的文化特色,在民间美术相关的美术工艺课程中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种类。例如,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种类。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民间美术文化和技艺,热爱民间美术,进而培养崇高的民族情感。中高职教育培养出的这批熟悉民间美术工艺和文化的技能型人才会成为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新生力量和中坚力量。
  三、结语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子孙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在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时,要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体系,对民间美术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赋予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意义,把民间美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根植在祖國年轻一代的内心之中,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让民间美术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徐晓丹.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牡丹,2015(24):143-144.
  [2]吴佩姬.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教学中的意义[J].学园,2015(7):181.
  [3]梁哲.将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引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4(3):124-125.
  [4]曹帅强,邓运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挖掘及其意象特征——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11):185-192.
  [5]姚磊.国内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14(5):117-126.
  [6]郑以墨,王阳.论高校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75-78.
  [7]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2011(3):155-160.
  [8]谭宏.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探讨[J]. 重庆高教研究,2015(1):80-88.
  [9]汪欣.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和中国经验——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4-19.
  [10]普丽春.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基于对云南省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10(2):35-42.
  [11]李技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传承研究述评[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4):87-97.
  [12]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与对策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5):135-14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快速普及,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培训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重要课程,《构成基础》所沿用的传统手绘教学方法和如今快速发展并正在被逐渐广泛运用的现代电脑教学方法,形成了两股相互矛盾又相互平衡的制约力量。对此,本文以“传统手绘教学与现代电脑教学的比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构成基础》课程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手绘教学在色彩构成部分和平面构成部分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心理防线;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4-0051-04  【作者簡介】1.朱海梅,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徐州,221140)教师,高级教师;2.朱欣欣,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江苏徐州,221121)教师,一级教师;3.冯璐,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江苏徐州,221008)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
【关键词】初中;自我认识;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63-03  【作者简介】聂丹,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合肥,230601)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快速发展。在面对互相矛盾的自我信息时,他们会不知所措,因此,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通过一系
【摘要】“冻鱼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而节日中的芦笙大赛既是一项娱乐项目,也是他们巩固族群意识、维系族群关系的方式之一。本文拟以民族学视野来探究冻鱼节芦笙大赛的行为及族群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冻鱼节;芦笙大赛;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冻鱼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受当地人重视。如无特
【摘要】农产品市场正逐渐从价格竞争演变为品牌竞争,要想占领现代农业制高点,必须树立品牌观念,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挖掘其背后的非物质性含金量。通过叙事性的包装设计让消费者体会买的不仅是商品,本文力求能跳出局限于“纸面”的物化包装形式。针对性地利用叙事性理论对农产品包装附加值的增值权益性应用展开研究,契合了大数据互联时代背景下人文营销的概念,探索出现代农产品包装非物质附加值最大化的实践途径
【摘要】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双语培训小学数学班为調研对象,根据该班学员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研究和教育实验方法,试图解决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词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两年制;双语培训;词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级阿克苏地区双语培训小学数学班,该班为《第二期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自治区级项目班。该班学员共40名,年龄均在35
【摘要】女性作为社会主体不可分割的二分之一,在所有的文化、经济、政治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以劳拉·穆尔维的文章《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为线索,谈一谈电影在一贯的消费女性和现在的女性消费两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劳拉·穆尔维;电影;消费  【中图分类号】J931 【文献标识码】A  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劳拉·穆尔维提出电影对无意识的控制和反映,阐明了“父系社会的无意识是怎样构建电影
【摘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研究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咱们不能忽略临沧市永德县特有的彝族支系俐侎人。长期居住在高山上的俐侎人,是一个把历史藏在黑色里的部落;一个把家书写在口头上的族群。他们与外界交流甚少,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原始而神秘的宗教信仰、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民俗与服饰等。本文对永德俐侎人的竹筒雷响茶、茶文化及婚俗文化、祭祖茶的发展演变等进行简析,旨在更好地推动社会对永德彝族支系俐侎人
【摘要】苗族古歌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是苗族族群记忆的一种形式,其中记录或表征了深厚的苗族历史和文化。自从苗族古歌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来,虽然其热度日益暴涨,但大家对古歌的定义和所指依然模糊。本文拟对古歌的概念和内容做初步的梳理,以期对民族口传史诗有所认识。  【关键词】苗族古歌;歌曲;族群记忆;故事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A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在既有的出版物中,“苗族古歌”都是以
【摘要】近代以来,基督教先后传入中、韩两国。本文尝试通过对两国基督教传播境遇的分析与比较,揭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某些规律。  【关键词】基督教;相似性;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B971 【文献标识码】A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西方的中世纪获得了至高无尚的政治权利与地位,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及深入,传教活动是这一时期极为重要的内容。从世界范围来看,从16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几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