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你的孩子吧!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on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经过校门口,看见好朋友纤纤正在训她的宝贝儿子。我从来没见过纤纤发这么大的火,在我看来,她是那种文文弱弱、说话轻声细语的淑女,没想到她训起儿子来也如此厉害。令我好奇的是,她儿子一向挺优秀的,能干出什么事让她这么愤怒呢。


  下午,我凑巧遇到了纤纤儿子的班主任,我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一笑,说:“嘿,什么事都没有,就是她儿子总达不到她的要求。”
  这下我明白了。纤纤对她儿子的要求确实很严格。记得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她5岁的儿子弹了一支钢琴曲,我们都鼓掌说好,惟有纤纤板着脸说:“还差得远呢,跟他一起学的成成都考级了。”
  其实,在背地里我们也经常听见纤纤自豪地夸儿子如何如何聪明。但她说自己从来不当着儿子的面夸奖,因为那样会把孩子宠坏了。
  我曾经跟纤纤说是否可以把夸奖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可纤纤却说:“今后竞争那么强,谁还老夸你呀,就得自己奋斗。再说,要不是我高标准要求他,他还不定什么样呢。他现在表现还说得过去,说明我的方法是对的。”
  纤纤的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转念一想,作为她的儿子,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一定要比别的孩子大,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举个例子,如果有个跳高运动员要挑战世界记录,教练员是应该说“你必须跳过去”,还是说“你能跳过去”呢也许在平时的训练中这两句话都能起到作用,但在关键时刻,鼓动的作用要大于命令。因为它能唤起一个人的自信,使他能释放出自己的潜能。也就是说,鼓动可以使人的行为更具爆发力,更具持久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纤纤的儿子。在一段时间内,他会在各种要求下达到一定的程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这种简单命令下的教育就会出现问题。首先,孩子的精神压力很大,他好像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我认识一个孩子,他的父母要求他每天得在1个小时内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他很快就做到了;接着,他父母就把时间缩短到40分钟,他也做到了;可当父母把时间缩到30分钟的时候,他无论怎样努力也做不到了,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开始是书写潦草,后来索性走到另一个极端,磨洋工了。
  另外,一贯地执行命令,会使孩子迷失努力的方向。就拿学习来说,他会认为学习就是给父母学,怎么会从中得到乐趣呢。
  有些家长害怕表扬孩子会让孩子骄傲,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其实,表扬是在肯定孩子已经做的事情,是以鼓励的形式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使他的行为更具持久性。
  表扬和鼓励就像一对亲兄弟,伴随着人的成功道路。现在,很多父母已经开始尝试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么让孩子知道你欣赏他的哪些方面也该不会是件困难的事吧。如果父母能用一种赏识的眼光看孩子,那你会发现,孩子的优点会越来越突出。试一试,当你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时,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其他文献
在社会、家庭环境都在变迁、转型之际,许多媒体纷纷探讨孩子教育的方法与理念,从“棍棒底下出孝子”到“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各项原则众说纷纭。我不敢说这些都是错的,但也发现,有些传统的奖励或惩罚之法,已经失去效用了。  三四年前,有一个大学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对我父亲非常不满,我已经上大学了,可是他对我仍像中学生一样,有时晚上参加社团活动,回来晚了父亲就要骂。所以我们父子关系非常恶劣。”然后他又说:“
期刊
1树叶落了一地,小猕猴一聪正在扫院子。小白兔跑来喊他:“一聪,走,出去玩一会儿吧!”一聪放下笤帚就跑了出去。  2等玩了一会儿,小猕猴回来一看,刚刚费了很大的劲扫到一起的树叶又重新被风给吹散了,飘得到处都是。一聪叹口气说:“唉,白扫了。”  3一聪只好拿起笤帚重扫。这时候,小梅花鹿又来找他玩儿。  4一聪说:“等我把树叶扫完倒掉好吗?”  小梅花鹿撅起小嘴,不高兴地说:“回来再倒也来得及!
期刊
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按时给孩子进行有计划的免疫,是每个孩子儿童时期的头等大事,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为了保障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世界的学龄前儿童都要接受计划免疫。  ▲什么是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就是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使孩子在接种或口服疫苗后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力,即对相应的疾病产生抵抗力,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通过有计划的预防
期刊
袋鼠和松鼠在山林中玩,他们同时发现一棵苹果树上有两个苹果。风一吹,苹果被吹落在树下的草丛里。袋鼠走过去捡起来一看,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他把小苹果给松鼠,自己留下了大苹果。松鼠不高兴地说:“苹果是我们一起发现的,为什么偏偏给我小的?”  袋鼠笑着说:“我的个子比你大,所以应该拿大的。”  松鼠翘着尖嘴巴说:“个子小为什么一定就拿小苹果,这太不公平了。我不同意!”  老鼠见袋鼠和松鼠在为苹果的事争吵,走
期刊
●孩子本是独立的个体,但由于他们出自父体、母体,父母对他们不管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便都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在这篇文章里,您将会看到青年、中年、老年父母的态度;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感受与期望;同一个孩子在自己的不同成长阶段交给父母的不同答卷。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一头扎进了普通父母中,听听父母的话    李秀春(女,29岁,出纳)  “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给我带一幅画回来。我很高兴。女儿记
期刊
贝贝今年7岁,上一年级了。这天,妈妈打开抽屉准备拿钱去买菜,突然发现里面放着的钱少了几张,她忙问爸爸,爸爸说没拿。过了几天,妈妈发现,钱又少了几张……张是不是贝贝拿了呢?他拿钱干什么用呢?为什么不和我要呢?妈妈欲言又止,不知如何开口。假如您遇到这种情况,您会怎样处理呢? 河北邯郸 魏峰  演一场特殊的戏给儿子看    我儿子第一次拿家里的1元钱,就被我发现了。当时,我们没有惊慌,经过慎重
期刊
儿子因为玩弄打印机被我训哭了,不过他在哭声中顽强地为自己申辩,并且说:“您太凶了,我不理您了。”是的,那一刻我的确太凶了,不就是一台打印机吗,犯得着如此伤害儿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吗他现在不知深浅是自然的。  嫩芽总是非常脆弱的,探索的热情与勇气,只有在宽容与赞许中才能长大,才能最终变成创造的激情与不竭的钻研精神。我为自己而汗颜。我完全可以向儿子说明打印机的用处与用法,分享他探索和学习的快乐;在学习
期刊
从两个婴儿互有好感,到两个学龄儿童“拉钩”,发誓一辈子都当好朋友,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心理、情绪发展的组成部分。友谊给我们的一生带来很多快乐,使我们学会分享和协调,甚至可促进我们的学业或学术成就。    孩子何时开始需要小伙伴    威廉·考勒曼说:“婴儿可以辨认人脸,所以当他们看到另一个婴儿时,他们会伸出手或戳或推那个孩子,但他们并不是真正想和那个孩子交往。”  在18个月~30个月之间,孩子的语
期刊
这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一位家长由于训斥孩子而陷入一种深深的自责和反省之中:为什么自己在童年受到的训斥又会重现在孩子身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人如何排除心中的“地雷”,不“扮演这种不光彩的角色”呢成人能与孩子“永远做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吗这几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往往是以上一辈的经验为依据的。这种经验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逐渐成为我们的潜意识。在这样的教育中,我
期刊
[谢谢]  小通通最近在语言方面进步稍慢,而对环境的认识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他对自己的喜好很明确,而且较固执,不轻易改变自己要求,有时坚持自己的要求,似乎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  昨晚小通通突然能很清楚地说“谢谢”,而在这以前往往只能以点头表示“谢谢” 了,应该说是他的一个大变化。  同时,小通通还能准确地叫“彬彬”、“威威”、“笑笑”、“辰辰”等,而且知道“通通”或“阿通”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