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缘分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映日荷花别样红
  保俶塔,亭亭玉立在宝石山顶上,与西湖南岸的雷峰塔遥遥相望,自古有“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钠”之说。
  夏至时节,西湖的荷是最美的。昨晚回杭,便径直来到湖边,湖面盛放的荷花,摇曳着腰枝,携着阵阵清香扑面而未。远远的,保俶塔的倩影倒映在溢满荷花的湖水里,重重地跃入眼帘。
  重返故地的温情接踵涌未。保俶塔顶的那袭暮色与出污泥而不染的荷,组合成一幅原始天地之图,呈展在眼前——保傲塔孤寂地伫立在朦胧的穹空中,姿态傲然典雅,似一位窈窕淑女,脚踩莲荷,俯望着西湖,俯望着异乡回家的我。不知是在迎候游子归未,显得有些牵挂伤情?还是鸟瞰历史,对吴越古城千年沧桑的无尽感叹?
  没有西湖,杭州不能称为杭州,没有杭州,吴越也只是一场空梦。吴越始于春秋,夫差勾践,西施范蠡,那是留人们最深最古老的吴越记忆。五代十国时期,钱锣创立了吴越国,都城为杭州,经三代五王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那时期,杭州兴建了许多的寺塔,保存至今有著名的钱塘四塔,保俶、雷峰、六和、白塔。一千多年未,它们成为西湖的标志,更是悠久吴越文化的历史见证。
  作为一个越人的我,每天讲着吴侬越语,如今欲叙述陪伴自己长大的保傲塔,倾述自己故土的文化,无论感官和内心都有一种无形的亲切。
  我想你也一定认识我,保俶塔。
  从蹒跚学步起,站在家门口的阳台上,我就能看见你,远远地高耸挺拔,秀丽典雅地伫立在宝石山上。在你脚下生活了三十几年,以前因天天见你,有些熟视无睹。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去宝石山爬玩,你在山脉的东头,而我经常从西面入山,每每爬到宝石山顶,先要途经南面的未凤亭,站在亭中,便能把整个西湖的美景俯瞰眼底。再加上你周边的巨型奇石错落、叠加有致,伙伴们总会在哪儿比赛谁先攀爬上去,往往玩得忘平所以。那时年少的我,或许是惧十白你高40多米的威武身躯,或许是因你塔内里砖石垒砌为实芯,不能进内攀玩,我很少走到近前,也没有过多地关注你。保俶塔,你还记得这些往事吗?
  前些年,陪深圳的一位好友去游宝石山,友人特别关注你塔边竖立的碑牌中对你的注解,和你塔身的石质。也就那一次,我才算真正贴进你,第一次去抚摩你。当粗砺的石痕,摩挲在指尖的瞬间,竟然像触电般地连接起我心中那个生命之根的结……
  那个结,把我和你,牢牢地系在一起,我感应到你的呼吸,仿佛和你一起矗立在宝石山上,一起高高地俯视着整个西子湖。一起越过千年时光,一起遥看吴越杭城,一起倾听吴侬软语。感觉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眼前这吴越的有钱塘四塔,纵有六和塔的威武、雷峰塔的深沉、白塔的文雅,但保俶塔,你与我的缘分这辈子仿佛注定无法解开。你坚实的身影、粗粝的石痕点破了我思乡的夙愿。
  满堂花醉三千客
  这些景物,这些文化,这些人,被吴越、宋朝、清兵与诗词、风景交织成一个个故事。这些纷落的故事,使西湖满堂花开,使西湖花醉三千客。
  一起游湖的启明表弟,离开中国已30多年,说他在异乡忆江南时,最忆的还是西湖。我们来到湖边,他执意要坐船,说“在美国,我就想好来杭州一定得乘船游西湖,在湖心平眺,感受周边的景致,别有一番风情。”是的,游西湖,一定乘船。这是历代文人墨客晓谕后人的心得。形成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围绕西湖依次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雷峰夕照、双峰插云、三潭印月……只有在船上才看得尽兴,才品出诗意。泠泠湖水,伴着声声船响,清风徐徐,拂着保俶夕阳。启明说西湖一如当初他曾经见过的模样。山依然,水依然,景也依然,而倾一生心血留下那些景物的前人却不见踪影,无处寻觅。他们留下的印迹,辗转数劫,轮回几世,依然徘徊在我们的记忆里,缠绕着现代我梦囚的家园。
  在我出生前1000年,白居易、吴越王钱锣、苏东坡……这些我敬慕的先人也生活在西湖。我幻想在同一时季,同一时刻,大家站在同一座西泠桥上,走在同一条街巷,同在这西湖盛开的荷花中,泛舟赏荷,望塔兴叹。
  时光中,我们彼此擦身而过。
  文人舞墨挥毫,英雄鞠躬尽瘁,是他们组成的元素,根结于西湖,交织为杭城,这是他们共同魂牵梦萦的地方,他们飘然若逝的身影,在西子湖畔,在青街石巷,在六井四塔,久久徘徊,不曾散去。
  越王钱繆,不知道你的尸骨埋葬在那儿?西湖边有不少杭州百姓怀念的伟人坟冢与雕像。然而我没看到你。是否是因你离开我们太久?还是我离开杭州太久,不知道你葬在哪里?我们知道的是你的传奇故事,你的布衣崛起,你的称霸吴越。你西去300年之后,明代开国功臣刘基为你著书,说因你之崛起,“社稷因以巩固,黎庶赖以安全”。
  为了解雄幡吴越的钱锣,我专程来到吴山脚下的杭州博物馆。知道他出身于寒微农家,仅粗通文墨,从小习武,贩盐为生,后从军起家,维护唐王朝的统治,被梁太祖封为吴越王。钱锣统治的吴越国时代达到了鼎盛期,他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兼听纳谏。杭城的营建、西湖的治理、佛教文化的播扬,都仰仗于他的功劳。他使杭州成为全国佛教文化的中心,所建寺、塔倍于其它九国,雕刻佛经则为五代十国之首。钱繆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江南的繁荣,及其后两宋科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兴亡的故事。干百年来,杭州因为有这些仁人志士的传颂,骚人墨客的垂青,才使得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颦一笑,都散发出难以匹配的美丽。这种美,没有重复。不论乱世还是和平,西湖都一样的浪漫,花开芬芳,醉倒满堂,引来天下三干客的赞誉和仰慕。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越国为这人间天堂的奠基与开拓,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西湖,远古是长江出海口的一个海湾,由于江湾的泥沙堆积逐渐露出海面,形成泻湖,历经沧海桑田,成为现在的淡水湖。西湖和钱塘江是杭州城的灵魂,也是它的命脉。吴越时期建造的钱塘四塔,都与治水相关。六和、雷峰、白塔与我钟情的保俶塔似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六和与白塔是为镇江而建,双双守在钱塘江边,雷峰塔与保傲塔守镇西湖,一个守在西湖南山脉,一个镇在西湖北山脉,遥遥相守着西湖。
  白蛇传的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故事中白蛇化身的白娘子与许仙成亲,被法海和尚镇于雷峰塔下。就是建于吴越国杭州西关外雷峰上的雷峰塔,因明嘉靖年间,外部木结构檐廊为偻寇焚毁,仅存砖砌塔芯,呈褚红色,形态苍古,它与保傲塔的“美人”、“老钠”之喻也由此而来。而近年重建后的雷峰塔,却完全改变了昔时的旧貌,它已不再是悬鹑百结的“老钠”,而是雍容华贵的“王孙”了。新雷峰塔与西湖北岸的保俶塔“美人”相对,倒也匹配,可结成一对了。
  最小巧玲珑的当数白塔,它在钱塘江的北岸,那是当时入杭的交通要道。白塔高16米,通体以白石砌叠,精雕细琢而成。塔体每个侧面雕刻山峰,每个平面雕刻海浪,象征“九山八海”。塔身浮雕有佛、菩萨与经变故事。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曾考察过白塔,认 为此塔其实是“一座模仿木构塔形式的经幢,与其称之为一座建筑物,不如称之为一件雕刻品”。
  六和塔应该排老大吧,无论它的体积还是威慑力,都为塔首,都当其重。它位于钱塘江岸边,当年用以镇钱江怒潮而建。可想,它需要气势逼人的建筑,未显示人类的威武。六和塔高9级,50余丈,顶上装灯,用以导航。它的外楼以阁式的木构檐廊,分13层,小时候经常进内攀登,但里面只有7层相通,黑蒙蒙的没有灯,靠每层窗口射进微弱的光线,到第八层开始封闭。听说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登临此塔,为每层题额。但现在那些题额早已失落。
  有个“射潮治水”的故事,因很离奇,又与六和塔和水源都相关,便特别想了解和叙述。拿细细的箭去射汹涌浪潮?那肯定一穿而过,无任何阻挡之力,比螳臂挡车还难可信。是不是特以显示吴越王钱锣当年下定决心要根除潮患的豪情?我到现在还没想透。钱江潮是世界一大奇观,同时也是破坏力很大的水患。钱繆看到“平原沃野,尽成江水汪洋”,于是下令筑堤海塘与筑塔。据说他造箭3000支,命强弩手500人以射潮,每人用6支,每潮一至,射一支。射及5支,潮乃退。“射潮治水”虽是神话传说,但史书也确有记载。钱繆亲自巡视潮情地势,用先进的“石囤木桩法”,再外加土塘,内筑石堤,以折水势。又造龙山、浙江两闸,以遏制江潮入河,遏制海潮倒灌,变沿江卤地为良田。这是我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创举。文天祥说:“筑塘射潮非一时之保安,实有及千万年之功德”。1985年杭州江城路工地,挖地11米深,竟然发现了这条石塘。
  在杭州延安北路附近有一古井,听说那是吴越钱王所凿。有段时期我住在附近,每天上下班,经过古井,经常有市民在那里洗涤、打水。因那井的水特别冰凉,夏季在杭州酷热时,井边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罐,里面用井水冰着周边各家的西瓜。
  吴越国立足杭州时,钱王疏浚西湖,引湖水入城中古运河,多次扩建杭城,农商繁荣,为居民饮用淡水需要,他在城内广开池井。在今杭州下城区百井坊一带,有钱王所凿的99眼井称“钱王百井”。
  干百年来,杭城西湖能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于仁人志士的心血对它的倾注,在于黎民百姓对它的干般呵护。当年钱锣曾意味深长地说:“干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
  时时梦里与吴越古城相会,与保俶塔相遇。身处遥远南国的我对它们,是一种生命本源对亲情的祈盼。保俶塔婀娜熟悉的身姿与古城那青烟飘渺的西湖,那晃动的水,晃动的船,晃动的历史与日月……仿佛历历在目。
  这次回杭州,我又不自主地来到居住了30余年的老家,站在老房子前那已快被荒草杂树埋没的阳台上,习惯性地欲眺望家对面宝石山上的保俶塔,但已被新崛起参差林立的水泥建筑挡住了视线。须走到宿舍楼群的大门前,在马路上的空隙中才能望到保俶塔。
  杭城今天日新月异的建设,不知将被后人留下如何“佳话”。
  保俶塔,你似乎从未离开过我。
  尽管当年身边的邻居和亲人,现已散远或逝去,而桌面相册中以你为背景的照片,记录了与你相伴的大半生,留住了我的生命记忆。无论在杭州,还是在异乡,你一直是那样默默地陪伴着我。
  看这张照片已有些泛黄,那是妈妈抱着在襁褓中的我,坐在你脚旁的石台阶上拍的。再看这张,是我坐在手推童车里招手,剪着一头童发,裂开还未长门牙的嘴傻笑身后就是你。看看那张,我穿着文革时期最时尚的黄军装,手举毛主席语录和小伙伴们一起,在你前面拍的集体照。再瞧瞧这张,那已是我抱着呀呀学语的儿子在你跟前,坐在当年妈妈抱着我的同一个石台阶上……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无论英雄,无论百姓,在你眼前仅能留下生命的瞬间。
  有些许悲愁,有些许无奈。今天我们都在宝石山,我是鲜活的生命,你是凝固的古塔。而若干年后的你,依然在此。你是你,我非我,活着的生命将化为土、融为尘。而你山脚下西湖的荷,在你的注视下依然会“别样红”。
  还是感激西湖,感激保傲塔,是你们与我同息,给予我生命,留住了我的成长记忆。让我知道什么叫美丽,美丽在古塔古寺绚烂过后的那份淡定和从容;什么叫气度,气度在古城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仪态万方。
  我和你的缘分,千年依然。
其他文献
朱幼棣  浙江黄岩人,原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地球奖获得者。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大国医改》、《裂谷雪崩》、《西北断简》、《后望书》,中短篇小说集《沉默的高原》等。  1  不死的胡杨死了。  不倒的胡杨倒了。  我再次走近塔里木河的时候,是20世纪末的一个黄昏。  从库尔勒到塔中,我乘坐的是美洲豹直升飞机。从飞机上看到了塔里木河,弯弯曲曲,像一根纤细的长青藤,在荒原
期刊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包括弹词、古家具、玉器文具等。  一个人越老越帅显然是成功的自我表达,一个人越老越睿智是执著的人生总结。越老越帅是表象,这时已不是爹妈给的容貌。过去说,年轻时的容貌是爹妈给的,40以后就是自己的了。无论漂亮与否,人过40先天容貌都将远去,靠脸蛋儿
期刊
画家和诗人  有共同的眼睛  通过灵魂的窗户  向世界寻求意境  色彩写的诗  光和色的交错  他的每一幅画  给我们以诱人的欢欣  他所倾心的  是日常所见的风景  水草丛生的潮湿地带  明净的倒影,浓重的云层  大自然的歌手——  篱笆围住的农舍  有一片蓝色的幽静  远处是远山的灰青  山麓的溪涧和乱石  暮色苍茫中的松林  既粗犷而又苍劲  使画面浓郁而深沉  也有堤柳的嫩绿  也有秋日的
期刊
20世纪前后是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极其重要的100年,在艺术创作领域,“西学东渐”大潮带动西方文艺思潮在中国逐渐根植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也带动非西方艺术即多元艺术的崛起。  欧洲文化首先进入中国的形式依然是以宗教的方式。最先把西方绘画介绍到中国的是传教士利玛窦。他带来的欧洲油画和脸版印刷品作为他宣传基督教的手段,他把这些美术作品不仅献给当时的皇帝、贵族,同时也送给一
期刊
一  一个中国古代文人不管漂泊何处,晚年最大的向往就是回归故乡。这事到了近代那些具有世界历史视野的学者那里就不一样了,他们会以一生的学养把时间和空间浓缩,然后拄着拐杖站在书房的窗口看着远方。他们在想: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最希望投生何处?  我很想知道几位大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排在第一的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Joseph Toynbee)。因为正是他洋洋洒洒的著作,最早让我了解了世
期刊
鄙性以好写动物,人乃漫以华新罗为比。其尤加誉者,则郎世宁。齐人只知管晏,固莫可如何,实吾托兴、致力、造诣、自况,绝不与彼两家同也。民国初年,吾始见真狮虎象豹等野兽于马戏团,今上海新世界故址,当日一广场也,厥伏威猛,超越人类,向之所欣,大为激动,渐好摸拟。丁巳走京师,游万牲园,所豢无几,乃大失望。是时多见郎世宁之画,虽以南海之表彰,而私心不好之。旋旅欧洲,凡名都之动物园,靡不涉足流连。既居德京,以其
期刊
话说徐先生的才,徐先生的貌,是先天的事情,是他父母的事情,是上帝的事情,我们无法回答。如果我们公认徐悲鸿是一位大师,就要说到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徐先生的“天时”,是少年时代迎未中华民国的诞生,是青年时代遭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徐先生1895年诞生,卒于1953年,得年58岁——他要是早生三五十年,即便有齐白石黄宾虹的才,但不会是他徐悲鸿。他要是晚生三五十年,即便他的才天下第一,也不
期刊
吴冠中先生去了,我猜他去得一定心事苍茫。我这么说,来自我对他的感受。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就深爱吴冠中先生的画,那时他画风正健,致力于将一股全新的艺术精神同时推入油画和水墨画两个领域。他属于那种在封闭的房间忽然打开一扇窗子的艺术家。然而,我已经弃画从文,从文坛侧目画坛,先生一直是我的关注点。  初识先生是在一年一度的政协会上。政协各小组的成员每届都有调换。90年代初我被调整到书画家较多的一组。那组
期刊
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艺术品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2010年之前还只是“星星之火”,2010年之后却已形成“燎原之势”。面对汹涌而来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有人说它是艺术品市场商业规范的催化剂,也有人将其视为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突破口,但更多人对这种新生的投资方式知之甚少。艺术品投资基金如何产生,运作模式有哪些,将为国内艺术品市场带来哪些发展……围绕这些基本问题,《焦点杂志社》对天海集团它山文化的负责人
期刊
百年海河,融栋着华夏近代历史的沧桑,依然河水滔滔,顺势东去,奔流到海不复返。千年前的古人,未必料到有这一天,站在海河岸边——百舸争流画面已不见,其鼎沸人声再难闻。唯有海河干瘪身躯一具,难闻污水一滩。  其情其景不再,徒添来往观者万般惆怅。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流入渤海诸河的总称,它包括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于牙河、大运河五大河流及支流。海河水系是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全国七大水系之一。海河流域东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