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歌节拍划分的灵活性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市举行的中小学教师“中华诵·2010经典诵读大赛”上,有几个选手都朗诵了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但对第二节的节拍划分不尽相同。有的处理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有的处理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认为两种处理都对,而其他评委只认可第二种处理,认为“手指”“手掌”不能连读,连读是硬伤。比赛结束,我们还为此争论不休。于是,我有了“谈谈诗歌节拍划分的灵活性”的想法。
  从理论上来说,毫无疑问,同一作品通常可以有多种解读,大家对同一作品理解不同,诵读处理就会有所不同,无论是基调的把握、情感的表达、语速的运用,还是重音的位置、节拍的划分,等等,都是如此。从实际处理看,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无论一般人还是诵读名家,对同一作品的处理也都各不相同,而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这里以名家诵读《相信未来》第二节为例,只就节拍划分谈谈其处理的灵活性与合理性。
  通过视频搜索可以看到——
  濮存听、陈原、珍惜、一舟等人把《相信未来》的第二节处理为: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而朱军、杨晨在“2010年新年新诗会”中处理为: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按:朱军将“掌”诵读为“撑”,字幕用字也为“撑”,可能是记错,也可能是版本不同。)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两种处理都有其合理性:
  第一种处理,将“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理解为同位复指关系或者本体喻体关系,将整节诗看成一个整体意象(即“我用……写下:相信未来),认为整节诗用孩子的口吻,用孩子奇特、宏伟的想象,表达纯真、执著的信念:相信未来。
  第二种处理,将“手”与“指”、“手”与“掌”分别看成两个词,将“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看成动宾关系,将—二句都看成“主语(我) 状语(用手) 谓语中心语(指、掌) 宾语(那涌向天边的排浪、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的结构,将每句看成一个单一的意象,认为“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表达了一种不畏风浪的乐观豪迈情怀,因而才“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两相比较,它们各有优劣。第一种处理,比喻符合“孩子”的口吻,表达更为紧凑和谐;但思维跳跃性大,理解难度大,一般人很难直接将“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理解为同位复指关系或者本体喻体关系。第二种处理,表意单一,一般人容易接受;但将“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看成动宾关系不好理解。两相比较,我比较喜欢第一种处理,但也认可第二种处理。
  第一种处理也可以按第二种处理来理解,即将“手”与“指”、“手”与“掌”分别看成两个词,将“用手”看成介宾短语修饰谓语中心语“指”或“掌”,将“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看作动宾关系,将—二两句都看成“主语(我) 状语(用手) 谓语中心语(指、掌) 宾语(那涌向天边的排浪、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的结构。因为动宾之间的节拍划分有灵活性:可连读,可断开。如:“我用手指蓝天白云”“我用脚踏万水千山”“我用笔写美丽诗篇”“我用诗诵美好生活”,可以停顿为“我用手指/蓝天白云”“我用脚踏/万水千山”“我用笔写/美丽诗篇”“我用诗诵/美好生活”。
其他文献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活动往往片面追求“考试效果”,阅读体验常被老师粗暴统一,阅读方式单调呆板,使得阅读教学变得华而不实、枯燥无味。在阅读学习中学生难以真正获得自主表达的权利和审美阅读的愉悦,甚至有学生已经轻视语文,厌恶阅读,远离经典。鉴于此,重庆市合川中学以语文课程改革为方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提出“悦读”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倡导“悦读”理念,激发师生阅读
一、从“无我”到“有我”:感情真挚地表达自我    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靠编故事赚取同情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下的中考写作试题越来越关注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如湖南株洲卷: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败,都能促人成长。请你根据亲身体验,将下面的题目补
教师永远无法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因为每个人(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不能重复的,每个行为都只有一次,既不能拿它跟以前的“经历”相比,也不能在“未来”加以弥补和完善。  此刻,不想高谈阔论教育理念,也不敢谈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改革转向,我只愿意谈一节课,一次活动,一些新的尝试。教师的任务是找到学生成长拔节的点,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发展。我想,不用“带着镣铐跳舞”,只要“动起来”,就会找到节律,
笔者最近应某杂志约稿,发表了《语文界“集体无意识”被什么操控?》(上、中、下)。这是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分三期连载。将百年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观念分为三个层次:语文教育哲学观、语文教学应用观、语文教学操作观,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与批判。然而,意犹未尽,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观念错了,一错百错。遗憾的是,语文界在许多重要观念上存在偏颇甚至错误;更为遗憾的是,语文界集体对此并无觉悟,仍以误为正,将错
看到这个题目别认为语文老师嫉妒,想凑家教的热闹。  家教是个怪物。一到周末假期,家教盛行,各种辅导应运而生。但语文家教却很少,即使有,也是小学作文训练一类,涉及中学的内容极少,而所谓的作文培训不过是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立意等写作技巧的训练。  难道写作也能训练、也有技术不成?  我一直怀疑什么作家辅导班,没听说哪个作家是培训出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辅导,原因很简单:急功近利。家长觉得作文分高,语文考
我从小是听着无数童话故事长大的,《小红帽》《狼来了》《东郭先生》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于是年幼的我便在它们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狼是最坏的动物。但直到看过了《狼图腾》,我才真正发现,那时我的认识有多么浅薄。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有的欢笑、振奋、激动、感伤、悲怆、愤怒、心酸、怀念浓缩在一起,是我对这本书最完整的诠释。  在汉族人看来,狼一贯是欺软怕硬、忘恩负义的,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冷血畜
200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共有近20道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给各套作文题“评奖”,意在表彰。    一、单项奖    评价时突出一点,不求全责备。  1.最大突破奖  获奖者:全国卷,材料作文  获奖理由:全国卷从1999年至2005年,一直采用话题作文命题形式,2003、2004、2005年连续3年采用“关系辩证型”话题。2006年全国卷共有2道作文题。一是
一  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悠久,文体种类也极为丰富。不同的文体,语言、结构、体式、表达、题材、格调等互不相同。古人也有强烈的文体意识。早在三国时期,曹丕就曾说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典论·论文》)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也说:“文辞以体制为先。”他们都对文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古代作家在创作时,会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文体,以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写作目的。  既
200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有灾难也有辉煌,有感动也有闹剧。种种社会变动必然反映到词汇上来,2008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新“词”,如“雷”“园”“槑”“山寨”等,引起了语言工作者的兴趣,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而对新产生的词的等价物——语,人们却关注不够。本文将对2008年新产生的“语”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新“语”及其分类,    2008年产生“吃猪蹄、正龙拍虎、做人不要太CNN”
欣赏丰子恺的散文,应该抓住他作为一个著名漫画家和散文家的身份,借用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之评述,从其漫画特色切入来欣赏其散文。  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学与绘画几乎历来就密不可分,以种种方式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丰子恺先生自己的艺术追求。作为一位画家,他“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经过提炼深化,把它永远保留在画幅上”(叶圣陶《子恺的画·代序》)。具体地说,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