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生在成人眼中常常被看作特殊的群体,承受着社会的“另眼相看”,而且过早地面临着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不可避免地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爱情亲情,以及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产生种种心理问题,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因而今天的中职学校在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身心和谐发展上担当着比以往更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认真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他们尽快走出成长的烦恼,建立完善的人格体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策略
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中职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承受着日新月异的科技现代化、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在成长的路上必将面临更多的困惑和心灵挑战。如何走出困境,不仅收获自我发展的成功,而且赢得“心灵”的成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心理问题分析
在对我校2009、2010年来访的300多名学生经过总结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人际关系问题
师生同学亲子
情感问题就业困惑学习问题青春期困惑自我认知心理疾病表现
比例
8%34%11%53%
20% 11%6%4%5%1%
备注其中男生所占比重为:26%女生所占比重为:71.6%(家长不计)
(一) 人际关系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中职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占到所有心理问题的53% 。包括与同学、朋友之间,家长、老师、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等。
大多数的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所致。
1、 同学关系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和内心的焦虑。
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因为与寝室或班级里的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才到心理咨询室来寻求帮助的,他们很多人以前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刚刚开始集体生活,所以只关注自己,不知道在集体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别人的感受,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想听音乐就大声地放,不管别人是不是在休息,自己睡觉的时候却绝对不允许别人有任何响动;经常对别人随便地指使,让人反感;不知道在集体中说话也要体谅别人的感受,而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听,也不管是否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不良语言,带来了被别人殴打的结局;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在宿舍里从来不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值日劳动、从来不认真整理内务扣分……)而让别人反感。
还有的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真心地全心全意地对我的朋友,可却换不来他们的真情。从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很显然这是认知出现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得对自己好,当自己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时,心理就不平衡了。
而更值得一提是这些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际现状虽然并不满意,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所犯的错误,大多数学生把问题归于其他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处理好同学关系,也不善于沟通和交流。所以通过心理咨询,应该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让他们认识到要想改变与他人的关系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2、 亲子关系
现在学校的学生约90%都是 “独生子女”,与其他学校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职学生的家庭家长学历偏低,素质偏下,文化底蕴偏差,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合理性,甚至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恶言相向。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小孩解决温饱即可,无心教导孩子成长,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沟通;还有许多学生在父母的“战争”中长大,不愿意回家;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缺少家庭温暖,深感苦恼,缺乏安全感,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
还有的学生,特别是很多表现很好的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缺乏沟通和理解,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孩子又很乖,不敢反抗,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在内心里却非常的痛苦,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即便成绩还好也并不快乐。
总之,家庭的种种不良教育和环境,都给中职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出现叛逆、自卑、憎恨父母等不良心理状态。
3、 师生关系
在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中,还有的学生不能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有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没有表现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所以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原因是有的学生不懂得站在班主任的角度,而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对班主任的有些做法产生误解的;当然也存在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还有的教师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学生困惑和烦恼;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使学生失望,从而形成师源性心理问题。
我们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认识到,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应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或改变别人,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在心理上释放自己。
(二) 情感问题
中职学生情感问题也很普遍。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期而又有异于成人期的独特时期,此时学生很自然会对异性产生一种纯洁而又朦胧的感情,尽管许多父母和老师无法接受学生成熟的事实,爱情毕竟还是实实在在走进了他们的心田。中职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五种:感情沟通的困扰,取舍的困扰,单恋、失恋的困扰,发生性关系后的困扰、同性恋的困扰。这些困扰的存在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有人能给他们指点迷津。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职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职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在心灵上给他们留下了伤痕。
因为对爱情理解的肤浅和心理的稚嫩,只知道恋爱的自然属性却不知恋爱的社会属性,只凭直觉或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交往。所以经常会出现沟通和交流的困扰,经常打打闹闹,出现矛盾而纠结;也经常会出现“失恋”的情况,有的男女学生发生了性关系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彼此的关系,在心理上造成很大伤害。
还有的学生受到性取向问题的困扰,自卑、不知所措。
对于上述的困惑,由于隐秘性他们无法与人沟通和倾诉。因此中职生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这种压抑心理导致焦虑与抑郁。
(三) 就业的困惑
中职学生过早地踏入社会,走入职场,面临择业、就业的双重压力,由于心理成熟度偏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因此导致工作实习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由于职业技能的局限造成实习中不知所措的尴尬处境。
中职生虽然也接近了就业的年龄,但是他们很多人生存和交往技巧欠缺,有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前心里忐忑不安,紧张、有压力,有的甚至影响睡眠。
更多的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偏差,把一切过于理想化,而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却估计不足。就业过程中,常常被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困扰,比如你学的是财会,可能好不容易才找到个收银员的工作;比如你的专业是文秘,毕业时却发现这一行人满为患,刚毕业就只能面临转行等等。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发出许多心理上、情感上的苦恼。
因此目前的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就是要教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应对外界挫折的方式和方法,教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挫折和困难中成长、成熟。
(四) 自我认知偏差
很多中职学生因为从初中开始成绩就不理想,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社会的歧视,再加上很多家庭环境都不是很优越,所以大多数学生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接纳自己。作为心理咨询老师应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固然会有缺点或短处,但也有优点和长处,即使是缺点或短处也总有一定的限度,作为一个学生决不能因为自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便否定自己,断定自己一无是处。
二、 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中职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在这个阶段,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确立。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比较模糊,是非观念和判断标准不够明确,属“心理易感”群体。
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又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是中专生自身的生理和情感因素,客观因素则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中专生正处于第二个生长高峰,生理上由发育走向成熟。生理上的剧变,必然带来心理上的激荡,然而中专生的心理发育与生理成熟不同步,生理上的成熟与相对滞后的心理发展水平,使他们很难正确地面对思想上、学习上、情感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2)情感因素:中专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在情感上有两个特征:
一是易动感情,情绪反映强烈、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抑制自己的愿望,成为情感的奴隶。
二是高中阶段是重友谊、两性爱情开始萌芽的时期。
2、家庭环境因素
许多不健康心理的学生, 家庭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与孩子沟通与教育能力不佳;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导致学生心理依赖性强而情感脆弱。 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导致与别人共处能力的缺失。
3、社会负面因素
首先,社会的变迁,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许多缺乏心理准备的中专生无法承受,由此引起心理压力。其次大众传媒冲击着中专生的心灵。特别是来自电视、网络、明星偶像的影响这些都会对中专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 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由于现阶段学校多进行的是相对封闭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还相当普遍地存在。对于规章制度,学生感到不适应,又无可奈何,必然导致他们的对抗心理,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为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游戏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人际交往等技术。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2、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要作积极的正面引导以保证学生通过讨论能有所得。
3、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学生向咨询师倾诉自己内心的困惑,咨询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成因,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通过交谈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解除障碍,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
4、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为本
别人的肯定与自我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中学生在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老师平等交往,自我的主张、观念、兴趣等能得到赞同,以实现存在的价值。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孩子去爱护他们,看成是知心的朋友去和他们交流,在爱的前提下去平等的对待学生。
5、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亲身感受与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比如组织参观访问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的同时,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服务中锻炼与提高自己的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夏令营一类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等。
6、寻求家长的协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应加强与家长的及时联系与交流。
总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学校和教师的思想工作细致入微,因势利导,必然十分有助于消除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通讯地址:大连商业学校 辽宁 大连116033 )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策略
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中职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承受着日新月异的科技现代化、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在成长的路上必将面临更多的困惑和心灵挑战。如何走出困境,不仅收获自我发展的成功,而且赢得“心灵”的成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心理问题分析
在对我校2009、2010年来访的300多名学生经过总结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人际关系问题
师生同学亲子
情感问题就业困惑学习问题青春期困惑自我认知心理疾病表现
比例
8%34%11%53%
20% 11%6%4%5%1%
备注其中男生所占比重为:26%女生所占比重为:71.6%(家长不计)
(一) 人际关系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中职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占到所有心理问题的53% 。包括与同学、朋友之间,家长、老师、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等。
大多数的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所致。
1、 同学关系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和内心的焦虑。
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因为与寝室或班级里的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才到心理咨询室来寻求帮助的,他们很多人以前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刚刚开始集体生活,所以只关注自己,不知道在集体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别人的感受,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想听音乐就大声地放,不管别人是不是在休息,自己睡觉的时候却绝对不允许别人有任何响动;经常对别人随便地指使,让人反感;不知道在集体中说话也要体谅别人的感受,而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听,也不管是否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不良语言,带来了被别人殴打的结局;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在宿舍里从来不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值日劳动、从来不认真整理内务扣分……)而让别人反感。
还有的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真心地全心全意地对我的朋友,可却换不来他们的真情。从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很显然这是认知出现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得对自己好,当自己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时,心理就不平衡了。
而更值得一提是这些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际现状虽然并不满意,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所犯的错误,大多数学生把问题归于其他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处理好同学关系,也不善于沟通和交流。所以通过心理咨询,应该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让他们认识到要想改变与他人的关系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2、 亲子关系
现在学校的学生约90%都是 “独生子女”,与其他学校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职学生的家庭家长学历偏低,素质偏下,文化底蕴偏差,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合理性,甚至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恶言相向。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小孩解决温饱即可,无心教导孩子成长,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沟通;还有许多学生在父母的“战争”中长大,不愿意回家;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缺少家庭温暖,深感苦恼,缺乏安全感,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
还有的学生,特别是很多表现很好的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缺乏沟通和理解,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孩子又很乖,不敢反抗,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在内心里却非常的痛苦,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即便成绩还好也并不快乐。
总之,家庭的种种不良教育和环境,都给中职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出现叛逆、自卑、憎恨父母等不良心理状态。
3、 师生关系
在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中,还有的学生不能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有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没有表现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所以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原因是有的学生不懂得站在班主任的角度,而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对班主任的有些做法产生误解的;当然也存在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还有的教师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学生困惑和烦恼;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使学生失望,从而形成师源性心理问题。
我们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认识到,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应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或改变别人,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在心理上释放自己。
(二) 情感问题
中职学生情感问题也很普遍。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期而又有异于成人期的独特时期,此时学生很自然会对异性产生一种纯洁而又朦胧的感情,尽管许多父母和老师无法接受学生成熟的事实,爱情毕竟还是实实在在走进了他们的心田。中职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五种:感情沟通的困扰,取舍的困扰,单恋、失恋的困扰,发生性关系后的困扰、同性恋的困扰。这些困扰的存在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有人能给他们指点迷津。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职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职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在心灵上给他们留下了伤痕。
因为对爱情理解的肤浅和心理的稚嫩,只知道恋爱的自然属性却不知恋爱的社会属性,只凭直觉或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交往。所以经常会出现沟通和交流的困扰,经常打打闹闹,出现矛盾而纠结;也经常会出现“失恋”的情况,有的男女学生发生了性关系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彼此的关系,在心理上造成很大伤害。
还有的学生受到性取向问题的困扰,自卑、不知所措。
对于上述的困惑,由于隐秘性他们无法与人沟通和倾诉。因此中职生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这种压抑心理导致焦虑与抑郁。
(三) 就业的困惑
中职学生过早地踏入社会,走入职场,面临择业、就业的双重压力,由于心理成熟度偏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因此导致工作实习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由于职业技能的局限造成实习中不知所措的尴尬处境。
中职生虽然也接近了就业的年龄,但是他们很多人生存和交往技巧欠缺,有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前心里忐忑不安,紧张、有压力,有的甚至影响睡眠。
更多的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偏差,把一切过于理想化,而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却估计不足。就业过程中,常常被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困扰,比如你学的是财会,可能好不容易才找到个收银员的工作;比如你的专业是文秘,毕业时却发现这一行人满为患,刚毕业就只能面临转行等等。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发出许多心理上、情感上的苦恼。
因此目前的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就是要教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应对外界挫折的方式和方法,教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挫折和困难中成长、成熟。
(四) 自我认知偏差
很多中职学生因为从初中开始成绩就不理想,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社会的歧视,再加上很多家庭环境都不是很优越,所以大多数学生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接纳自己。作为心理咨询老师应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固然会有缺点或短处,但也有优点和长处,即使是缺点或短处也总有一定的限度,作为一个学生决不能因为自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便否定自己,断定自己一无是处。
二、 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中职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在这个阶段,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确立。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比较模糊,是非观念和判断标准不够明确,属“心理易感”群体。
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又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是中专生自身的生理和情感因素,客观因素则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中专生正处于第二个生长高峰,生理上由发育走向成熟。生理上的剧变,必然带来心理上的激荡,然而中专生的心理发育与生理成熟不同步,生理上的成熟与相对滞后的心理发展水平,使他们很难正确地面对思想上、学习上、情感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2)情感因素:中专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在情感上有两个特征:
一是易动感情,情绪反映强烈、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抑制自己的愿望,成为情感的奴隶。
二是高中阶段是重友谊、两性爱情开始萌芽的时期。
2、家庭环境因素
许多不健康心理的学生, 家庭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与孩子沟通与教育能力不佳;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导致学生心理依赖性强而情感脆弱。 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导致与别人共处能力的缺失。
3、社会负面因素
首先,社会的变迁,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许多缺乏心理准备的中专生无法承受,由此引起心理压力。其次大众传媒冲击着中专生的心灵。特别是来自电视、网络、明星偶像的影响这些都会对中专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 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由于现阶段学校多进行的是相对封闭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还相当普遍地存在。对于规章制度,学生感到不适应,又无可奈何,必然导致他们的对抗心理,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为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游戏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人际交往等技术。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2、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要作积极的正面引导以保证学生通过讨论能有所得。
3、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学生向咨询师倾诉自己内心的困惑,咨询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成因,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通过交谈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解除障碍,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
4、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为本
别人的肯定与自我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中学生在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老师平等交往,自我的主张、观念、兴趣等能得到赞同,以实现存在的价值。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孩子去爱护他们,看成是知心的朋友去和他们交流,在爱的前提下去平等的对待学生。
5、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亲身感受与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比如组织参观访问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的同时,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服务中锻炼与提高自己的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夏令营一类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等。
6、寻求家长的协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应加强与家长的及时联系与交流。
总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学校和教师的思想工作细致入微,因势利导,必然十分有助于消除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通讯地址:大连商业学校 辽宁 大连116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