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要点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第一乐章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西贝柳斯及这部作品创作背景的同时,对整个乐章的演奏要点进行分析,通过深入了解这部作品以达到感受独特芬兰民族音乐魅力的目的。
  [关键词]西贝柳斯 小提琴协奏曲 演奏法要点
  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1865年-1957年),芬兰著名音乐家、指挥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其音乐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图内拉的天鹅》)、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弦乐四重奏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西贝柳斯在他的祖国芬兰享有极高荣誉,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他的音乐反映了芬兰民族独立精神,激发民族情绪,是芬兰人民争取独立的精神象征;其二,民族主义音乐在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中起着推动性作用,在欧洲音乐史上是重要的一页,西贝柳斯的音乐使芬兰音乐登上了世界音乐史,被视为“芬兰民族之魂”。
  一、创作背景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903年,经过两年多的修改,于1905年公演。这首协奏曲刚刚问世的时候也和许多器乐协奏曲的经历一样,被认为技术上艰深复杂,不适合演奏,后来经过演奏家的努力,解决了演奏中的难点,这首小提琴名曲才被广泛地接受。此曲由于它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受到小提琴演奏家们的钟爱,几乎所有的小提琴演奏家都把这首曲子列入自己的演出曲目中,甚至是许多爱乐者乐于挑战的曲目。这首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还是每五年举办一次的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决赛必须演奏的曲目。
  二、演奏要点
  (一)主题
  乐曲一开始,首先由伴奏以极轻的力度缓缓奏出一个类似于节拍器的固定节奏型,在三个半小节的固定节奏型后,独奏演奏出富有情感的主题旋律。此处需要注意的有三点:一,作曲家在全曲最开始的时候给出了速度术语Allegro moderato(适中的快板),这就说明了乐曲开始时的速度不是慢的,很多独奏者在一开始演奏的时候,由于音符长度较长,没有很好的按照伴奏音型给出的速度演奏,导致速度慢下来,和伴奏声部无法对整齐;二,乐曲一开始的伴奏声部一共有三个半小节,演奏的是完全一样的音符、节奏、力度,此处要求独奏者在进入的时候非常果断和肯定,稍有分心就很可能进早或者进晚;三,乐曲是二二拍子,并非四四拍子,二二拍的用意在于乐曲的走向、线条更加一气呵成,所以不能按照四四拍子的律动去演奏,不然乐曲会显得尤为机械,无法打动人,也很难做到作曲家要求的表情术语dolce ed esprssivo(柔美并有表情的)。(见谱例1)
  从二十五小节开始,出现了许多作曲家都喜欢使用的G弦片段,但和其他作曲家不一样的是,此处的力度记号poco f(稍强),而并非其他作曲家的惯用的ff(很强),这点容易被演奏者所忽略,下意识的看到大段的G弦片段,果断按照习惯演奏的非常强烈。其实作曲家的意图是通过铺垫,将29小节突出,所以在第29小节标注了力度记号piu f(更强)。并加以渐强和渐弱表示句子的走向。(见谱例2)
  全曲的第一个技术性的片段在第41小节开始,包含了连续分解和弦,多次的上行音阶,连续上行双音等难点。此处音符比较密集,速度较快,要演奏清楚是不容易的,许多演奏者会演奏的比较模糊,所以练习时需要先把连线去掉,用分弓,把每一小节的音符练习清楚,特别是临时记号较多的第44小节,以及含有增二度特殊音程关系的第46小节。另外此处还有几点需注意:一,注意三连音、十六分音符、五连音、六连音,以及第45、47小节双附点等节奏的变化,需要非常准确,不能迟疑;二,从第41小节开始,不断利用上行的走向渐强,然后稍稍弱下来,然后再次上行渐强,如此多次,力度和层次逐渐往上走,最终走到了全曲的第一个高点第50小节,此处需要注意多个小句子的铺垫,要逐步向上渐强,切勿一次过渐强太多;三,第49小节有术语ad libitum,有的版本标注a piacere,意思均为随意处理,此处可无需严格按照速度,重点是通过五组连续双音把cresc molto(渐强非常多)做好,把力度推送到ff(很强)为止。(见谱例3)
  (二)副题
  抒情而不失气势的副题,在呈示部和再现部各出现一次,第一次是略带伤感的降D大调,第二次则是升华到恢宏的D大调,作曲家在此处特地标明Largamente(宽广的、浩大的)这个表情术语,使用连续的六度双音,加大音域的宽度和音色的厚度,再加之四分音符上都带“-”(tenuto保持音),与Largamente(宽广的、浩大的)术语完全吻合,所以要求演奏者必须把双音演奏的特别饱满,不能因为换把、换弓导致音符之间的无法连接好。(见谱例4)
  副题第二次出现和第一次相比,表面上变化最大的是节奏型,从连续四分音符变成大三连音,从四六拍变成二二拍,但其实演奏效果是一样的,只是小节的划分和第一次副题有所不同。(见谱例5)加强连续双音的练习对于演奏者很有必要,可参考卡尔弗莱什、舍夫切克双音音阶、丁芷诺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等教材,可有效提高双音发音、音准等难点。
  (三)华彩
  华彩是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一大特色,一共出现两处,而且出现的位置也和传统的古典结构协奏曲不太一样,但两段华彩都写的非常出彩。
  第一段的华彩是边幅较小,出现在了副题之前,这段短华彩创作很巧妙,先是出现一段全部G弦演奏的片段。伴奏在此处使用很轻的力度演奏长音,目的就是衬托出独奏来回上下行,如排山倒海般的G弦分弓演奏,由于只有很轻的伴奏和独奏,并无其他声部,为后面真正的华彩作了很好的铺垫,笔者将此称为“半华彩”。此片段一开始其实并不需要很强,而是通过五个小节的来回上下行逐渐推高音域、增加音量,最后到达第59小节最高音降E。由于全部G弦演奏,弓弦关系需要处理的比较小心,越高G弦高把位时,琴头需抬高,弓子更加靠近琴马,但不能过分使用右手压力,弓段不宜过长,务求让每个音符干净、清晰、有句子走向。   到了第59小节,乐曲进入第一段华彩乐段,这个短华彩很有意思,西贝柳斯并没有选择其他作曲家创作华彩的手法,把每段华彩都写的节奏、音符、技术上都异常复杂,而是延续了之前一段G弦片段的节奏型——十六分音符,并贯穿了整个短华彩。虽然看上去节奏上没有丝毫变化,但这里面有几点需要演奏者演奏时注意的。首先是速度,几乎所有的演奏家都会在这段华彩一开始把速度放缓,然后在逐渐恢复速度甚至加快速度,其实就是作曲家所要求的,从Largamente(宽广的、浩大的)、poco string(稍加紧)这两个音乐术语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作曲家的意图;然后是重音和力度变化,笔者听过很多演奏者每演奏到这段华彩的时候就是一口气渐强冲到底结束,其实这样只是把音符和大方向演奏出来,不够仔细看谱,谱面上有明确的渐强渐弱划分,可以看作是长句子内部的小句子划分,而重音的出现,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要注意,重音是在每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第三个音,而不是常见的第一个音。整个短华彩通过音型的迂回,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加快,重音的出现逐渐推向全曲的第一个高点。(见谱例6)
  西贝柳斯创作的这两段华彩,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先通过一段在伴奏声部及其弱情况下,独奏小提琴展现其独当一面的声音魅力(短华彩选择的是全部G弦的强力分弓,长华彩则选择跨度非常大的分解和弦为主的连弓演奏)(见谱例7),然后再正式进入华彩。从第212小节开始,乐曲进入第二段华彩,也是笔者认为全曲写的最精彩的地方。
  伴奏在第二段华彩之前逐渐渐弱至最轻,独奏小提琴进入时延续伴奏的音量,然后用巨大的渐强,并以猛虎下山之势,把前面积攒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见谱例7第211-214小节)。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第211小节的换把,从G弦到E弦,从第一把位到第九把位,跨度很大,演奏者需要练习得非常有把握,一步换把到位,还需要右手上弓留三分之二的弓子给最后半拍的高音降B做幅度巨大的渐强;第二,笔者建议第九把位的降B使用三指而不要使用小指,因为这个高音非常重要,是整个长华彩的开端,而且力度很强,加上亚洲人的小指普遍都较其他手指弱小,无法进行大幅度的揉弦,所以三指是更好的选择。
  经过了伴奏雷霆万钧的几个音型后,乐曲进入全曲的重头戏——第二段华彩,西贝柳斯把这段华彩放在了再现部之前,这点和著名的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很多作曲家在创作华彩时,都喜欢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技术加进去,西贝柳斯也不例外,本段华彩有着许多较困难的技术片段,如高速的音阶、琶音、七和弦上下行,连续的高把位不协和双音连接等等。由于此处难点较多,笔者认为每一处都需从慢开始练,看清每一处细节,提高谱面的准确性,尤其作曲家是此处在速度、表情术语、力度记号以及双音时需使用的哪条弦演奏标注的很清楚。(见谱例8)
  华彩出现难点很多都在平常的基础训练会出现,只要演奏者平常对音阶、琶音、分解和弦等技术有系统的训练,再配搭使用如卡尔·弗莱什、加拉米安的音阶、双音教材,塞夫切克的小提琴左手技术练习、舒拉迪克的小提琴技术练习等书籍,相信华彩出现难点很快就迎刃而解的。
  (四)再现
  乐曲的再现部从开始的d小调转调变成了g小调,但是音乐的素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大量运用了G弦来再现主题(呈示部的主题主要是恬静为主,再现部更多的展现了恢宏的气势)。这一大段的G弦演奏法和之前第一段华彩前的大段G弦片段不太一样(见谱例6 第53-58小节),再现部更加讲求音符的饱满和音符互相之间的连接,弓段比之前需要使用的更多,但小心右手重量不能过大,要很好的搭配弓的部位、弓的速度,在G弦高把位要尽量靠近琴马,抬起琴头,这样左右手双方反向作用力下,演奏出更贴弦,更饱满但是不破的声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几处有关“f”的力度术语是不一样的,如poco f(稍强)、piu f(更强),并不是一味的只有强的力度,这其中还是有变化的。
  (五)尾声
  尾声宏大有气势,利用大量的双音连接,把整部作品推向最后的高潮,结束时干脆利落,毫无拖泥带水的感觉。值得演奏者注意的是,最后的尾声大量使用一种较难的双音技术——换指八度代替传统的八度指法,这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八度指法无法应付快速连续的八度演奏,换指八度虽然比传统八度技术上要难很多,但却能很好的演奏快速连续的八度片段,只要演奏者多慢练,加之平时有练习换指八度双音音阶的好习惯,要很好的完成乐曲最后恢宏的尾声是不成问题的。
  结语
  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集中体现了芬兰民族民间音乐的形象,并以其高超的创作技巧,全面展示对北欧美好的大自然风光的热爱,融合了北欧民族精神特点。作品对小提琴的音乐、技巧等的要求极高,使其在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的浩瀚海洋里,和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并驾齐驱,是全世界小提琴演奏者的瑰宝。笔者以自己的演奏经验对这部作品的演奏要点进行了以上分析,由于自身能力所限,难免有谬误、不足和纰漏之处,恳请专家帮助指正。
  参考文献:
  〔1〕潘民宪编译 .交响乐演奏术语词典.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3;
  〔2〕张宁和,罗吉兰.音乐表情术语字典.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4;
  〔3〕丁芷诺.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5年;
  〔4〕(美)耶胡迪·梅纽因.梅纽因论小提琴辅助练习6课.曹伟,张静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5〕(匈)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第二卷0.姚念赓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6〕(美)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张世祥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黄 隽(1984--),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广州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其他文献
[摘要]合唱活动的组织及排练对提高合唱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重视对合唱活动在组织排练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群众性合唱组织的原则与排练展开了探讨,对群众合唱队的组织原则和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系统分析了群众合唱的排练,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组织 原则 排练  群众性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是当今较为活跃、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活动,是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和培养审美能
期刊
[摘要]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是一项受到广泛认同和参与性极强的活动形式,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它是以群众为主体,群众自愿参加的一项的活动,通过舞蹈活动可让群众掌握和学习丰富的舞蹈语汇,并运用多彩的艺术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群众自身的思想感情,从而满足群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活动的需要,最终达到群众自我娱乐的目的。本文先简单分析广场舞蹈的特征、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主要论述广场舞蹈在群
期刊
[摘 要]鄂温克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驯鹿部落鄂温克族的桦树皮手工艺更是成为传承至今的文化,其为狩猎民族的生活需求提供了方便,甚至衍变为了鄂温克族艺术中的璀璨珠宝。  [关键词]驯鹿鄂温克族 桦树皮 材料特性 民族继承与创新  一、 桦树皮之材料特点  桦树皮,别名白桦,其中以东北,西北地区生长率最高。因其质地柔韧、易后期加工、防腐耐潮、携带方便等特
期刊
[摘 要]民俗文物凝聚了各个民俗的习俗和智慧结晶,是反映民众生活情趣和社会发展进步性的重要物证。目前,对于民俗文物的收藏和保护还没有得到公众乃至博物馆的充分重视。本文以在博物馆中保管民俗文物的工作实践经验,说明博物馆在收藏和管理民俗文物中应注意的重点和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 民俗文物 收藏 管理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丰富而多彩,而其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物化载体正是我们所说的“民
期刊
[摘 要]广西壮族历史文化展是广东省博物馆于2016年引进的馆际交流展览,展由广东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为期三个多月。本文结合此次馆际交流展览,以其随展特色文创产品为线索,探讨文化创意产品在目前馆际交流展览跨区域文化传播中扮演何种角色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文创产品 媒介 馆际交流展览 传播  2015年国家文物局在印发的《关于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
期刊
[摘 要]王朝云虽为苏轼的侍妾,却始终对屡遭贬谪的苏轼不离不弃,在“乌台诗案”后,毅然跟随苏轼远赴惠州,侍奉苏轼二十三载,待其忠敬若一。来惠的第三年,朝云因病去世,苏轼悲痛之余,将其葬在孤山栖禅寺松林中。千百年来,王朝云的坚贞柔韧为世人所传颂,作为苏轼寓惠的重要古迹的朝云墓,是全国现存两处有史料考证准确位置的东坡文化遗址之一,朝云墓的保存状况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从朝云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研究入手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标志。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正迎合了人们对文化延伸的需求,迎来了属于文创产品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佛山的民俗文化是佛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多角度的展示了佛山的民俗文化特色,将佛山民俗文化与文创产品融合,一方面可以激活博物馆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
期刊
“上匾”是黄埔古村特有的传统习俗,村中老人介绍,这个传统早在乾隆年间就已实行。凡是41岁以上的男性村民,不分族姓,每逢年龄尾数为“一”的,当年三月初三,都要集体到北帝庙举行朝拜仪式,并把名字一起刻于一块牌匾,悬挂到北帝庙玉虚宫墙上,每隔十年更新一次,叫做“逢十出一”,直至他们去世。如果是91岁的老人,名字就会在六块牌匾上出现。 “这其实是一种祝寿和祈福的习俗,可以凝聚同年的不同宗族村民的感情。” 
期刊
[摘 要]一部相机、一双有独特视角的眼睛及对生活的洞察力即可表现身边的或路上的美景、感动人心的东西。本文通过分举办个人影展的体会,探讨摄影艺术与自然美的关系。  [关键词]摄影 心灵 自然  以2015年5月,本人在肇庆市图书馆举办《与影同行》的摄影作品展览为例,通过拍摄民俗风情,以画意的形式表现人文历史。在这些作品中,有曾在报纸杂志刊登、有入选摄影展览、和比赛获奖的作品。此次展出的《与影同行》是
期刊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传统筝曲左手颤、按、揉、滑等技法已经相当丰富了。这些技法可以控制乐曲的风格韵味,美化声音,润色旋律,达到“以韵补声”的效果,可以说左手技法是古筝演奏的灵魂。而在这些左手技法中,颤音是最为基础也是初学者接触左手技法的第一节课程,本文就如何掌握各种颤音奏法进行解析。  [关键词]颤音的几种奏法 掌握 运用  筝曲派生出不同特点的流派,如: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