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中的传播技巧举隅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d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汉语成语的传播技巧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大工程.汉语成语具有丰富的传播现象,很多成语传达了传播策略和传播技巧,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要学术资源.我们试图按照邵培仁《传播学》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的分类与顺序对相关汉语成语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下述成语运用传播技巧比较突出:rn1.以儆效尤——直接性谋略的恐惧诉求.《左传·庄公二十一》:“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效尤指模仿别人的过错.清代李绿园《歧路灯》:“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明确告诉接受者,你若不按照传播者所说的去做,那么与此相关的不幸和灾难将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相反,就会福星高照.”[1]类似的还有“杀鸡儆猴.”
其他文献
1.1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把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看作是“身体”,那么其“神经系统”就是机器人的整个控制系统。归纳总结,良好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多个关节的自由度协调控制。  第二,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只需要在原有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对软件功能模块进行添加、修改、升级。  第三,具有很强的实
期刊
阅读是人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跟文字的相遇,至于这文字来自纸张,还是电子屏幕,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毫无差别。但一个人怎么开始自己一生的阅读,在大部分时间里读什么,怎么阅读,却又彼此相关,都还跟时代以及载体关联十分紧密。   我们这批生于60年代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经历,当然是时代塑造出来的。小学阶段赶上文革,无书可读。进大学正好改革开放带来了图书市场繁荣,但囊中羞涩,无力购书,只能望洋兴叹
期刊
加强文学理论学科建设 ,首先要对基本概念重新梳理。作者通过对主题原有定义的评析 ,指出其存在的局限 ,归纳出新的主题定义 To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of literary the
“鬼”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植根于整个人类的意识思维中.“鬼”的产生及华夏民族的鬼魂崇拜有着深厚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基础.本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探索华夏民族“
1934年至1942年间,庄学本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摄影、考察,以当地少数民族人物、习俗、宗教活动等为对象,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塑造出明朗、传奇的边地意象,正经
期刊
我是一个保守的人。每日睡前阅读半小时的纸质书,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购书费用也是每年最大的支出项。   我是个新潮的人。手机尚未步入智能机时代,便已经开始使用手机阅读,手中的“电子书”也早已换过多代。   在外面,我是地铁上的低头族,回到家中,我是手捧图书的阅读者。我想,我是有资格谈谈新媒体时代关于阅读的事的。   虽然“碎片阅读”是新媒体时代最被诟病之处,其含义从诞生之初到如今却早已发生
期刊
考察了权德舆、韩愈两位中唐前后相续的文坛盟主的关系。认为 :虽然权、韩存在诸多交游的时空条件和思想基础 ,但终未见有文字上的往返 ,这反映了以权德舆为首的贞元后期的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充分体现,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
先秦时期,成都平原就出现了城市.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析先秦时期成都农业经济发展的概括,为研究先秦时期成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