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山西省为例,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方法,从收入、机会和能力三方面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带给农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评价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得出的主要结论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参与农户在收入、机会、能力三方面有积极影响,对扶贫有一定的作用。影响程度与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时间、耕地数量、劳动力比例、与企业合作关系紧密程度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4-0020-07
  
  一、引言
  
  贫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含义,传统的贫困定义主要是指收入贫困,即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收入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阿马蒂亚·森首次把能力贫困纳入到贫困内涵中,他提出,贫困不仅仅是相对地比别人穷,而且是没有拥有某些最低限度的能力。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贫困人口获得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的贫困,甚至是能力和机会的丧失。世界银行对穷人进行调查研究后指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两个方面:获得赚钱的机会、提高对贫困的应对能力。贫困内涵的扩大拓展了贫困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并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研究制定反贫困战略的主要理论基础。
  中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落后状况,缩小地区差距仍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2001年中国政府根据扶贫形势的变化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确定了三个重点,即: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其中,产业化扶贫是基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的一种扶贫战略措施,旨在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实现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实践,以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扶贫效果如何,能否成为反贫困的持续有效措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农业产业化扶贫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理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的影响途径,可以丰富农业发展理论。其次,认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户影响方式和程度,可以为改进农业产业化政策设计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假设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的途径为:龙头企业通过市场联结、合同联结和参股人股等方式与农户联结,将来源于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交易费用的节约等方面的利益,部分传递给农户,农户是否增加收入,可以通过收入、机会、能力三个指标来评价。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评价指标
  1 农户收入变化。农业产业化主要通过影响农业经营收入、非农业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来影响农户收入。(1)农业产业化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表现在:通过影响农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来影响农业经营收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由于龙头企业把握市场需求状况的能力高于分散的农户,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帮助或协调农户安排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或优化品种,有助于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同时,龙头企业在收购、加工、仓储、运输等方面的规模效应,带来平均成本下降,有利于农产品销售数量的扩大。另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助于降低农户的信息搜集费用、流通费用、市场交易费用等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费用,即通过减少农户生产成本实现收入增加。(2)家庭非农业经营收入指农民从事除农业生产以外的生产或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农业产业化对农户家庭非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带动运输、包装等相关服务业发展,为区域内农户提供更多从事经营活动的机会,从而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家庭非农业经营收入。(3)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即非农务工获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收入以及到城市务工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表现在: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可能给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农民打工收入来源;龙头企业的存在,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用工竞争可能导致工资上涨,提高农民打工收入,这在加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表现更突出。此外,农民在就业中生产技能会有所提高,从而有利于他们寻找收入更高的工作机会。
  


  


  


  


  2 农民获得机会的变化。农民拥有的机会多少以及是否公平,对农民的收入增加、能力提高有重要影响,机会包括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靠近市场机会、获得信贷机会、获得技能和技术进步机会、获得要素投入机会、增加使用基础设施机会等内容。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些机会:一是靠近市场的机会。龙头企业可以将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降低农户在市场单独交易中所面临的交易成本,提高其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二是获得信贷的机会。龙头企业通常以现金或提供投入要素的方式向农民提供信贷,可以解决农民贷款困难、生产受资金制约的问题。三是获得技能和技术进步的机会。农业产业化可以促进新生产技术的引进、提升产品质量。在生产中,农民通过农产品生产中的培训、指导、水土管理、投入产出记录等活动来获得技术进步或技能的提高。四是获得要素投入的机会。龙头企业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和数量,会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得到生产投入要素,如种子、肥料等。五是增加使用基础设施的机会。农业产业化可以间接增加农民使用交通、运输、仓储等先进基础设施的机会。
  3 农民能力的变化。阿玛蒂亚·森将贫困定义为能力不足,他认为能力是比收入和财富更重要的概念。贫困人口的低收入是导致他们获取收入能力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软弱无力、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人们收入能力丧失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森所强调的贫困的概念是指发展机会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缺乏和不足。收入固然重要,但拥有发展的机会和能力才是彻底消除贫困的关键。造成能力贫困的原因很多,然而在能力的形成主要靠知识积累的现代社会,知识的匮乏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一方面指获取知识的机会和途径的缺乏。
  农业产业化对农民能力的影响,首先是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切实体会到这种组织模式的优势,并主动接受,进而接受新式生产方式。其次是在合作中,农民逐渐学习、采用和掌握新技术,并能主动要求新技术的引进或者自己改进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农民就可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包括:其一,增强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参与能力。农民在生产结构调整、质量管理、产品营销,以及参与农村社会事物方面的能力,都可能有明显提高。其二,增加农民获取知识、提高技术的能力。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农产品相关信 息、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到知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获取的途径及方法。其三,可能提高农民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农民可以规避市场风险,间接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二)农业产业化减缓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上说,农业产业化对农户的影响,主要受到以下几类因素的制约:
  第一类,农户家庭特征:(1)家庭拥有耕地数量,耕地数量越多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愿望越强烈,并可能获得更多的农业收益,专业化生产程度提高也比较容易,农户获得机会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可能性更大。(2)家庭劳动力比例,比例高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能力越强,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越大。(3)家庭经济状况等级,即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属于上、中、下哪个等级,一般情况下,农村中上等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例和程度较低,农村中的中下等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较高,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可能性和程度较高,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增加、机会增加、能力提高的可能性较大。(4)农户与龙头企业关系紧密程度,农户与龙头企业关系越松散,产业化经营对农户各方面的影响越小;农户与龙头企业关系越紧密,产业化经营对农户各方面的影响越大。(5)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时间,一般认为合作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农户增加收入、获得机会和提高能力。
  第二类,农户户主特征:(1)户主文化程度,一般来说,户主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应高于户主文化程度低的农户,因为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速度越快。(2)户主年龄,户主年龄越大,外出打工的机会越少,从事农业生产的概率越高。(3)户主是否完全务农,从理论上说,完全务农的户主参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获得产业化经营收入也越高。
  
  三、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一)模型设定
  
  由于本文关注的重点是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以及一些非连续性变量的影响,因此选择Probit模型对农业产业化带给农户收入、机会、能力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中所采用的因变量包括:(1)农户家庭收入中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得收入(即产业化收入)变化;(2)机会变化,通过打工机会、学技术机会、贷款机会、产品销售数量增加与否来表示,任何一种机会的增加都被认为是农民机会的增加;(3)能力变化,通过农民掌握农业知识变化、生产技术变化、生产专业化程度、市场信息拥有量变化等来表示。这三个因变量的结果有增加、不变和减少三种情况。农业产业化收入增加、机会增加、能力增加的赋值为1,否则(不变或减少)为O。选择的自变量包括:农户与企业合作时间、农户家庭耕地数量、农户家庭劳动力比例、农户户主文化程度、户主年龄、户主就业状况、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农户与企业合作关系紧密程度等(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对所有连续变量读取对数。
  根据理论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6β6X6+β7X7+β8X8
  (二)数据来源
  文中所用数据来源于笔者在2008年七八月对山西省5个县30个村27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调查样本的确定过程如下:首先,选择样本调查县,基于研究需要,将龙头企业所在县作为样本框,然后,根据区位特点选取能较好地代表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的龙头企业,结果选取5个企业所在县为样本调查县;其次,选择样本调查村,从样本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比较密集的乡镇中,选择农户数量最多的两个,再根据经济状况好、中、差在乡镇中分别选3个村为样本村;第三,选择样本农户,在样本村内,根据农户经济状况好、中、差,在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中各选取3户,每个村样本农户9个。由于很难获得直接衡量农户经济状况的收入数据,所以农户经济状况的判断以其自己感受和村干部判断相结合,文中用“上等户”、“中等户”和“下等户”表示,并以“下等户”表示农村贫困人口,因此,本文讨论的“农村贫困”更侧重相对贫困,即部分农户相对于一定区域平均水平来说是贫困的。
  共收回调查问卷270份,有效问卷260份。
  从表2可见,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时间差别较大,合作时间最长的达12年,合作时间最短的为1年,平均合作时间约为4年。多数样本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时间都比较短。农户家庭拥有耕地数量差距很大,个别种植专业户耕地数量超过200亩,主要通过租种其他农户的土地实现专业化种植。而养殖专业户则相反,将自己的耕地转租给他人。农户家庭劳动力比例平均为0.75。户主平均年龄约50岁,表明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家庭年龄偏大。家庭经济状况是上等户的农户比重为23%,中等户占56%,下等户占21%,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中更多的是中等农户家庭,没有明显偏向贫困农户,这种结构符合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结构。
  (三)数据统计分析
  从表2可见,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动因是“收购价格高”和“销售有保证”(见表3)。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平均在40%—60%,并因生产经营内容不同而差异较大。养殖农户的产业化收入比重最高,占家庭收入80%以上;种植农户(主要种植玉米或玉米种子)的产业化收入比重次之,占家庭收入的40%—60%;为果汁生产龙头企业提供水果原料的农户,其产业化收入比重最低,低于家庭收入的20%。在“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可多选)的选项中,41%的农户认为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出售农产品”收入,同时,有56.5%的合作农户还认为“打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有更多合作农户认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收入”,是因为样本企业中两个生产果汁饮料龙头企业所带动的农户对这一指标有明显影响。果汁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是水果中的差等果,这只是农户种植产品中的附带产品,其销售收入很少,根本不能成为家庭收入中的主要部分,农户必须再辅以其他收入。对“生产经营中最需要的要素”(可多选)的回答,35%的农户认为是“技术”,约30%的农户选择“良种”,还有21%的农户选择“信息”。在“重点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哪些服务”的问题中,所有农户都认为龙头企业为其提供了“销售服务”,有60%的农户回答龙头企业为其提供了“种子”、“技术指导”。从农户问卷调查来看,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基本能满足农户的生产要素服务需求。
  
  四、估计结果与讨论
  
  应用EViews4.0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Probit回归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后向筛选法,即首先将全部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然后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在一个或多个不显著的变量中,将z检验值最小的那个变量剔出,再重新拟合回归方程,直到方程中所有变量的检验值显著为止。
  (一)农业产业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讨论
  表4是农业产业化对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能 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的变量分别是:与企业合作时间、农户耕地数量、家庭劳动力比例、户主文化程度、户主是否完全务农、合作关系是否紧密;其余变量不显著。
  农户与企业合作时间长短对农户产业化收入增加影响显著,这与理论预期一致。只有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增加比较明显或至少比不参加收入多的情况下,农户才会继续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与龙头企业合作时间长,说明通过产业化经营为农户带来的比较收益较高。农户耕地数量对农户通过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有明显正向作用,特别是对于种植类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更为突出,这在实地调研中也得到证实。部分农户的耕地数量超过百亩,完全实现了专业化生产。
  户主文化程度对农户增收影响显著。户主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家庭在经营活动中捕捉机会的能力相对较强,并且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更容易提高经营水平、风险管理能力等与经营效益相关的能力。户主完全务农对农户农业产业化收入增加的影响比较显著,一般情况下,这类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要高于其他类型农户,因此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参与者。家庭劳动力比例的影响也显著,劳动力比例越高的农户家庭,提高农业生产产值从而提高农业收入的可能性就越大。
  农户与企业合作关系紧密程度对农户收入增加概率的影响明显。需要指出的是,在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更多地取决于产品的生产特性、消费特性等因素。不同特性的产品要求的合同类型不同,从而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也不同。一般地,农产品在生产中对投人品要求高,而且需求对象单一或交易频率比较高时,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比较紧密,相反则比较松散。相应地,紧密合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带给农户的比较收益也较高。
  户主年龄对农户的产业化收入增加没有影响。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户产业化收入增加也没有明显影响,即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在本地是属于上等户、中等户或下等户,并不影响农户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来增加收入的概率。对此解释是,至少在山西省,从经营产品角度看,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龙头企业对原料提供者的选择没有形成区别。换句话说,企业对原料种类的需求,以及在质量、数量等方面的要求,尚未超出经济状况最差类农户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的生产能力,农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参与或不参与农业产业化,因此,贫困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并没有障碍,没有被排斥在外。
  (二)农业产业化对农户机会的影响讨论
  从估计结果(表5)可以看出,农户与企业合作时间长短、耕地数量、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合作关系是否紧密等变量,对农户在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机会有影响,且符号一致;户主年龄也有影响,但符号相反。其余变量影响不显著。
  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时间长短对机会增加有显著影响。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时间越长,获得更多机会的概率就更高。农户拥有耕地数量对获得机会有显著影响。这与理论预期一致,在目前农户自给性生产特征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拥有的耕地越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的机会越多;反之,如果土地数量较少,农户多是用来种植满足自己家庭消费的农产品,那么就没有多余的土地用来生产商品农产品,与商品农产品相关的机会就会较少。
  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对其通过产业化经营获得的机会的增加影响显著。农户在本村属于上等户,通过产业化经营获得机会的概率较高;农户若是下等户,获得机会的概率相对较低。原因是有些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的初始投资较高,需要农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参与可能性高,相应地,从中获得进入市场、技术提高、信贷等机会也会多一些。尤其是在养殖行业,表现最明显。
  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关系越紧密,通过产业化经营增加机会的概率越大。户主年龄越大,通过产业化经营获得机会的概率较低,这与理论预计一致。户主的文化程度的影响统计检验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龙头企业为合作户提供的靠近市场机会、投入要素、卫生防疫等机会,与户主的文化程度无关,而主要与农户是否参与合作有关。户主是否完全务农的影响不显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是农户家庭,其成员都与产业化经营有关,并非仅与户主相关,因此户主是否完全务农对农户机会增加影响不大。
  (三)农业产业化对农户能力的影响讨论
  从估计结果看(表6),对农户能力增加统计上显著的变量主要有:与企业合作时间、耕地数量、劳动力比例、合作关系是否紧密,且符号一致;户主文化程度和户主是否完全务农两个变量也通过统计检验,但是符号相反。其他变量不显著。
  与企业合作时间越长,农户增强能力的概率越高。实地调研也证实了这一点,尤其是养殖业,与龙头企业合作时间长的农户,在生产管理、技术、风险管理以及资金运作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耕地数量对农户能力的影响也很明显,原因是耕地越多,农户对农业生产技术、产品知识、风险管理越关心,获得农业最大收益的动力越强,从而有利于提高相应能力。家庭劳动力比例对能力提高有积极影响,可能的原因劳动力比例越高,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就可能越多,有利于生产的分工程度、专业化程度提高,并最终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与龙头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对农户的影响显著,前文提到农产品在生产中对投入品要求高且需求对象单一或交易频率比较高时,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比较紧密。合作中,为了同一个目标,即利润最大化,龙头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有较高要求,而农户对要素投入提供、技术帮助、货款到账等有所需求,从而在紧密的合作中,农户可以实现能力提高。
  户主文化程度影响的符号与理论预计不一致,即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在与龙头企业合作过程中,能力提高概率越低。可能的解释是,现有条件下,龙头企业对农户能力提高帮助有限,户主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对此不敏感,而文化程度低的农户感觉比较明显。户主完全务农的农户家庭在产业化经营中提高能力的概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完全务农户主与半工半农的户主相比,接触其他知识、技能、信息相对较少,从而不利于其在产业化经营中提高能力。
  户主年龄变量对合作户的能力提高影响不显著,对此,本文的解释是,户主年龄不会影响其家庭成员在产业化过程中提高经营能力。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影响不显著。
  
  五、主要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1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参与农户在收入、机会、能力等三方面有积极影响。农户通过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商品化程度,促进其农业收入增加;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指导,有助于农户获得各种机会,并提高经营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山西有一定的扶贫效果。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参与农户收入增加、机会增加、能力提高的影响,与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时间、耕地数量、劳动力比例、与企业合作关系是否紧密等有关。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参与时间较长、耕地数量多、家庭劳动力比例高、与企业合作关系紧密的农户,带动效果明显。
  3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中经济状况不同的农户有同样的带动作用,即,没有形成对下等户的排斥,下等户可以在与龙头企业合作过程中提高收入、增强能力。
  
  (二)启示
  产业化扶贫在实践中基本达到了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目标。但是,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还是慢于其他地区。产业化扶持政策取向应重点支持带动农户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积极创造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环境。并以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为合作农户,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户,提供更多机会,以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
其他文献
CEO薪酬业绩敏感性问题是有关经理人员薪酬的委托代理模型所研究的基本命题。我国学者对于CEO薪酬业绩敏感性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契约制定的市場化程度不高,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所导致的。随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以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APGIS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方法。以陕西省渭南市安里乡为例,探讨应用MAPGIS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工作流程,详细论述了项目区规划图的制作方法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的编辑与整饰方法、技巧,并对项目中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数据库; MAPGIS;拓扑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1.2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法律关系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重性。大学生兼职的权益损害现象比较普遍,现今相关法律对其的保护还相当薄弱,只有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对兼职学生维权的意识以及强调相关单位的社会责任等,其状况才能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权益损害;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
期刊
摘要: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与高龄化阶段,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使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困境日益凸显。老年社会学研究显示,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老年人逐年增加。目前高校老年人的照顾模式尚不完善,并未针对他们的需求结构特征,满足其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因此给我国老年人照顾模式,甚至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Y大学社区离退休教师的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校老年人的需求结构特征,剖析高校老年人社区照顾体
期刊
摘 要:在以城市化与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个时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很多“大城”周边的“小村”出现“二元”环境—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衰败。这是现代化对乡村治理提出挑战的一个典型,在现代化的视阈下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促进农民适应现代化入手,且在具体操作上必须以提高农民现代性意识以组织起集体行动为突破点。本文以长春市郊的A村为例,概括了该村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衰败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导
期刊
摘要:以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官(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现阶段村官素质以及对其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并提出培育新型村官的有效措施: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促进农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调整和优化村级干部结构,促进农村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效果;实行村官任期制,适时调整和交流,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新农村;新型农民;新型村官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伦理的生命力来自于对时代精神的表达。在爱欲物化已司空见惯的社会里,传统伦理失却了存在的现实依据,一种新的交往情境、新的生活内容及其存在方式正在生成,因而更合宜的规范探寻就成为必要。性产业与性文学的繁荣使得对性道德规范的反思变成必然。受传统道德规范影响,性文学被认为伤风败俗,长期不被接受,而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经历了两次法律审判高峰。而性文学出版者在六十年代的胜诉,使性文学获
期刊
摘要: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形生产模式,以及以资源消耗型制造业为主的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素质高低的区域产业结构,就成为了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各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工业生态化改造、三次产
期刊
摘 要: 村容建设中行政村和乡镇政府在建设意识上有共性和分歧;在建设能力上有优势和缺陷,是营建“行政村-基层政府”村容合力建设机制的客观逻辑。合力建设机制产生凝结力的措施有统一建设思想、整合行政村和基层政府的建设能力、建立项目合作与任务分解的工作机制、寻求外援、合理分配建设共同体的群体角色;保障行政村和基层政府良性互动和密切合作的措施有群体沟通、群体决策、群体规范、强化角色意识、建立安全阀制度。利
期刊
摘 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建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系统,并确定系统中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数。本文根据高泉小流域实际情况,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手,选择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高泉小流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生态效益、经济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