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前沿阵地,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就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重要话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渗透到了教育教学领域中,尤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把所学的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自身的政治修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理念 创新教学
  
  由于高中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上趋于成熟,而高中政治又是高考中的一项科目,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和提高以学生自身能力为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结合时代精神的探索能力。很多学科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都进行了相应的革新,传统的教学已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际,略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政治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而新课程的实施则强调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教师不再纯粹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水桶,更重要的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甚至用具体多少分钟作标准衡量一节课的质量;更有人戏言,教师不讲就是最高的境界。
  然而,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不仅启发了学生,而且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不能割裂开来,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教师可用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思考的结果;学生的思考应该体验教师讲授的内容,促进师生的互动,促进情感的升华。
  可以肯定的是,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开展必要的师生互动,但这只对学科教学起辅助作用。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的思想趋于成熟,思维趋于深刻,因此,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就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也不应该以知识为核心来设计相关的活动。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轻松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课堂巧用导入,精确把握主题
  1.用材料导入
  一则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中我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到联系的客观性时, 通过欣赏“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种蛋得……”的漫画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得出了“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结论, 再让学生联系身边实际举例,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用问题导入
  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多设疑、多提问,利用设疑、提问将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进行“民主管理”这部分教学时,我们结合农村中学实际,提出问题:“在我国农村,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什么?我们身边的村民是如何通过基层民主自治机构施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有什么重大意义?” 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发学生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倡导创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育创新的主题是学生创新,但学生创新的火种却需要通过教师创新来点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胆地提倡教师创新,播下教师革新的种子,才能引发学生探真的兴趣,收获学生创新的果实。那么教师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有趣的实际背景
  任何政治理念的提出,都不是凭空出现、强加于人的,“政治是自然的”,“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很有人情味”。细细品味之下,笔者认为通过问题、活动、游戏、典故结合声光图像等多种形式,“自然”和有“人情味”地构建新的有趣背景或展现其原有历史风貌,可较好地将学生引入政治殿堂,使其自然地接受和消化新知。
  2.开发新颖的例题习题
  传统的例题习题优势在于逻辑性强,结构完整且严谨,但缺点同样明显:缺乏一定的时代气息,过于保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新颖、现代的题目,将是对原有题型的完美补充和拓展。
  总之,只有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灵活地应用到政治教学中,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各种新模式、新手段、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真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韵味。在我们被这些“新模式”牵着鼻子不断跑的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最原始的东西——“理想+行动”。  一、理想  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理想”,主要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希望”,一种“激情”,一种“
期刊
作为古代汉语常用句式之一的判断句,是今人阅读文言文最易忽视甚至发生理解偏差的句式之一。因此,笔者在继承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此拟就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形式作粗浅的梳理和探讨。  一、主语+者+谓语+也  古汉语的判断句,直接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在主语的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一般可译为现代汉语“……是……”。如: 
期刊
小学生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显然未引起国内语文教育的关注,但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这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文学的熏陶。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
期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  一、导课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设情境 兴趣培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的课堂教学只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的一个环节,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必须搞好学生的生成教育——让学生掌握自学、探究合作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成教育 综合学习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地应用母语进行交流和学习。在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
期刊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往今来,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修改能力则是培养出来的。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修改作文有五种方法:朗读修改法,同学互评法,时间冷却法,老师讲评法,佳作参考法。  一、朗读修改法  完成习作后,可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
期刊
摘 要:教学要更新思想观念,确保与时俱进,重视手段创新,在作业设计、发散思维和回归生活等方面想妙招、创奇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立足学习水平,把握好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搞好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素养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积极主动 提高效率    在新课改下,课堂倡导的一方面是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引导,保证数学学习更有
期刊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其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立意注重于“人地关系”、研究角度侧重于“空间结构”、因果分析注重“综合性”集成,同时还需运用“前瞻性”思维来预测某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发展前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策略上下手,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改 策略 教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情境教学,学生不仅处于乐观的情感中,而且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