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行动=教育未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bo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各种新模式、新手段、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真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韵味。在我们被这些“新模式”牵着鼻子不断跑的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最原始的东西——“理想+行动”。
  一、理想
  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理想”,主要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希望”,一种“激情”,一种“状态”……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而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在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的今天,试问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答案不言而喻。“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渐行渐远了,曾经那份儿时的执着、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没能经得住岁月的考验,早已褪去了应有的色彩。
  教师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状态,要用老师的理想、热情燃起学生心中的火焰,培养学生的“精神饥饿感”。相信: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擦出最美的火花;唯有师生的激情碰撞,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人是需要被激励的,状态是需要被激发的”,读《新教育》一书再次燃起了我心中的教育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行动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和“每月一事”都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对于素质教育而言,现在缺少的不是理论,正是“行动”。我们学校在行动方面落实得较好。如:“书香校园”、“聆听窗外声音(请专家作报告,外出学习等)”、“培养卓越口才(每天的励志故事、英语风采)”、“构筑理想课堂”等行动已成为规范,必须落实好。关于“师生共写随笔”、“建设数码社区”等行动,学校也非常提倡。说实话,我曾经不太理解学校的有些做法,但读完此书,对于学校的决策,我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由原先的被动课改变为主动探索课改。这一转变,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惊喜:一贯令学生反感的政治复习课有了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复习课模式: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出示学习目标——记忆大比拼(1.限时记忆;2.展示:爬黑板、口头展示、对号挑战、抢答等方式)——探究乐园(1.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题,不会的标出;2.小组内讨论解决难点;3.班内展示:上讲台讲解做题的思路、技巧、规律等)——放飞思绪(将更多的生活气息、时政热点融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很强)——师生回头看(共建知识体系)——当堂达标(堂堂清,高效课堂的最直观体现)。
  整个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1.学
  把“独学、对学、群学”结合起来。独学是基础,今天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能力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不会学习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对学、群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21世纪的人才必须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课堂呈现出“动静”交替、有序进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符合马哲的对立统一观。
  2.展
  (1)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展示,在展示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展示欲望极其强烈,当我们给他一个平台、给他一个机会时,他们将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2)淡化“单纯记忆”的环节,更多地注重、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不记了,不是基础不重要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说的是淡化纯记的“环节”,把知识的巩固落实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如“探究乐园”,此环节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灵活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独学能力、合作能力、普通话、心理素质、礼仪、交往能力等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3.点
  要引入“多元化评价机制”,坚持“自评、互评、师评以及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信心,点燃希望。
  4.练
  “记得住,用得上才是真正的高效”,要在练中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考、高考试题也引领了“能力”的方向,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在大量的练习中得到了提高。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搭建知行统一的桥梁”,我们立志将更多的生活气息和时政热点溶入课堂,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我们已经以积极的姿态加入了“新教育”的队伍,只要坚持下去,我们也会成为那个“尺码”的人。相信:只要我们坚定那份执着,怀着一颗梦想起航,坚韧地沿着我们的目的地驶去,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我们会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的。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是农村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个学科,多数美术教师都是“兼职”授课,对美术教学重视不足,在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上更是缺少关注,导致了农村孩子美术创新能力的缺失。因此在农村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想象力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利用创设情境、尊重个体、学科整合、就地取材等,促进农村孩子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农村美术 想象力 激发     教学中,多数农村美术老师把精力用于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期刊
摘 要: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是教学活动的严重失职。为了语文教学,为了学生,但愿每个语文教师都来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会语文,把语文教学推向与时代同步的多元化平台。  关键词:初中语文 非智力因素 优化教学    在新的课改精神之下,不要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是教学活动的严重失职。除了加强学生的智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高效    合作学习是新时期流行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改下的积极产物,多年来有着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合作
期刊
摘 要:“教”的主体是老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和“学”同时既是信息载体又是信息受体,双方都以对方为对象,或传播教学信息,或反馈接受教学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便是教师与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的过程。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师生交流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必要性  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间断的信息交流,构
期刊
乡土地理材料是初中地理必然要涉及的内容,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的这些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一、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他才会将这种体验用文字记载下来,形成作文。生活给作文提供了基础,没有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学生来说,作文不是别的,它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维的火花。所以,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一些体验的机会,让孩子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写作文。  一、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应担负起指导学生选题、研究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视野及能力所限,对于研究型学习的选题范围、选题方向的把握是不太准确的,对研究性学习资源的选择、利用以及搜集、整理资源的方法是不太熟悉的,所以需要教师给予各方面的指导。  一、地理研究性课题的开发要运用智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紧密结合教学进度,选择研究性学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对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下面几种导入方法,现加以浅述。  一、故事引路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可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期刊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善用脑筋,多让学生感受师爱、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化静为动、互相竞赛,相信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培养 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
期刊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扎实,高楼才能坚固。学习数学也是一样的,只有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学得扎实,运用娴熟,才能为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初中平面几何中的概念定理非常多,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通过归纳、类比加深记忆,通过做题理解、熟练掌握定理。这些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非常重要的基本图形,熟练掌握它们对学习几何有很大的帮助。  一、角平分线与三角形全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