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36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除1例医护沟通不当造成医疗纠纷外,其余均未发生褥疮和护理不当。结论: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残程度的关键。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11-01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上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非损伤性又称原发性脑出血。它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压伴小脑内小动脉病变,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长期嗜酒者是脑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併发症高的特点,尽管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多数人保住了生命,但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1]。现就我科近1年来收治的脑出血患者36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6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男27例,女9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其中有长期大量饮烈酒史20例,均经头颅CT确诊,出血量最少8ml,最多30ml,住院时间最长53天,最短15天,平均34天。除1例再次脑出血死亡外,其余出院时均能翻身、生活基本能自理,24例能独立行走,7例能借拐扙行走。
  2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2.1.1 为防止脑出血加重,首先要保持病人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不必要的检查,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勤吸痰,定时翻身,留置尿管,氧气吸入。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造成患者窒息,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对昏迷时间长,出血量大的患者,必要时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2.1.2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心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保持血压稳定和心功能正常。
  2.1.3 要重视基础护理,防治泌尿道、呼吸道感染及褥疮等併发症。
  2.1.4 昏迷病人需要安置鼻饲管,以利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呕吐引起的窒息。若无消化道出血可予胃管内补给营养品及药物。保持电解质平衡,维持营养及适当的出入量。
  2.1.5 脱水剂应用:一般急性期脱水剂都要常规应用,当病人意识障碍逐渐加重,频繁呕吐,血压升高及心率减慢,往往提示脑水肿加重,及可能出现脑疝,要及时告知医生,这时应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极为重要。
  2.2 恢复期护理。
  2.2.1 脑出血患者在病情平稳后进行被动运动,一般发病后一周即可在床上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肌肉及活动大小关节,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韧带挛缩。
  2.2.2 出血量小,血压稳定的2周后可下床走动,但要循序渐进,先练习在床上坐,注意不要让病人背靠物体而坐。这是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及日后站立、行走而做的准备工作。患者能独自站稳后,让患者重心逐渐向患腿,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不宜过早地使用拐杖,以免影响患侧训练。
  2.2.3 对于出血量大的患者最好卧床1月后,再下床活动较为稳妥。我科收治的1例出血量22ml的男性患者,入院时二便失禁,肢体偏瘫,嗜睡,不能言语,经积极治疗及护理,病程2周时,能坐起说话,饮食及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晚饭后,护士巡视病房时在没有请示医生的情况下出于好意与家属一起扶病人下地行走,刚走出10多米远,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发生再次脑出血,其后一直昏迷不醒,经全力抢救及精心护理,生命延续至第40天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是由于护士强行拉着患者下床走路才发生不良后果,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发生医疗纠纷,经给予经济补偿才算平息此事。
  2.3 心理护理。脑出血常引起肢休瘫痪,语言障碍,易产生悲观失望心理,自认为“已成废人”,拖累家人,又要承担大量医疗费用,有的患者拒绝输液及服药,不配合治疗,这时要及时疏导,避免患者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讲解一些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给予精神安慰,保持乐观心态,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3体会
  护士不仅要认识到职责,而且要认识到她们职业功能的限制,若无医嘱,不予推荐或给予医疗处理,护士在紧急情况下可给予医疗处理,但应该将这些行动尽快地报告医生[ 2],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可有效预防医疗纠纷。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高于脑梗塞,但当病人从急性期抢救存活后,肢体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经过医护人员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指导,通常均比脑梗塞要恢复得好[1]。出院时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定期检测血压,戒酒及忌食肥甘厚味是预防脑出血发生及再发的最重要方法。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在整个疾病的治疗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433~2435
  [2] 冯忠堂,董峻,张瑞宏. 医学伦理学[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176
  作者单位:651100 云南省易门县中医院
其他文献
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并以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护理特征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我科门诊2009年6月~2010年10月收诊鼻出血患者38例,通过积极治疗和心理护理,帮助其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8岁~72岁,单侧鼻腔出血32例,双侧鼻腔出血6例,前鼻腔出血29例,后鼻腔出血9例。经过科学治疗和规范的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干扰素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138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详细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治疗期间出现发热57例,全身不适53例,脱发27例,白细胞下降53,体重下降36例,经过对症治疗及严密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31例病人均成功行支架植入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桡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的护理。方法 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7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外,其余43例患者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6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痰痂堵塞气道而被迫拔管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顺利排痰,促进早日拔管,为患者尽
期刊
【摘要】目的: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 方法: 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改善环境、提高操作技能、加强护患沟通、舒适护理、避免暴露隐私、暗示治疗、暗示治疗、音乐疗法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结论:如何护理使ICU患者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14-01    ICU综合征是ICU监护过程中出现
期刊
【摘要】探讨新生儿臀红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新生儿臀红的病例,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后涂美宝烧伤膏+制霉菌,臀红全部治愈,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臀红;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22-01    1 临床资料  1.1 2007年~2009年度我科共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IL-10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方法:抽取受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采用HBcAg、rhIL-4、rhGM-CSF刺激培养获得不同分化的树突状细胞,用不同剂量的IL-10刺激培养树突状细胞,检测各组树突状细胞表型与分泌的细胞因子及体外诱导的淋巴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IL-10处理的树突状细胞膜具备低表达HLA-DR,CD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方法:自2008年8月至 2010年5月共收治腰椎150例,采用微电脑腰椎自动牵引床、手法推拿按摩、中西药物结合及小针刀手术等综合治疗。结论:通过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保守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得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疗法;针刀治疗法  【中图分类号】R462【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中,人们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记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其不仅是患者在院期间的信息档案,也是日后处理医患纠纷的保证。医院在运行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日常医疗工作管理外,对于患者的医疗记录也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重点分析了一样护理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处理建议。  【关键词】医疗;资料记录;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R6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
期刊
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本身的生理节律,对患者的心理、用药时间、生理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以往,临床护理工作一直沿袭传统的时间制度,各项治疗、护理的时间过于集中,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施护。近年来,医务人员对人体的生物节律、选择给药治疗的最佳时间等研究较多。在护理工作中,掌握人体不同周期内的生理节律、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药物的药理作用时间节律,就能根据这些规律来更好地观察病情及有的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