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职动物医学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上海唯一培养动物诊疗行业人才的动医专业,在全面对接上海4个品牌建设,从坚持“双主体育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对接行业标准,实现教学内容符合岗位需求;开发动物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培养“双师双能”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等5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经验。
  关键词 双一流;动医专业;人才培养;上海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9-0280-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s the only veterinary medicine major in Shanghai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the anim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ine, it comprehensively conn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brands in Shanghai, and promoted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by adhering to dual party education. The major achieved teaching content in line with job requirements by fully docking with industry standards, realized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by developing animal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platform, improved their teaching level by training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strengthene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social influence. In the above respects, the good effect and experience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Veterinary medicine major;Talent cultivation;Shanghai
  2015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大学建设的最新政策导向[1-5]。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关键问题在于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又在于专业建设,一流专业无疑是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
  作为上海唯一一所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其动物医学专业目前是上海高职院校中唯一培养动物医学行业人才的专业,在近几年的上海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经验。
  1 确立对标专业,分析存在的差距
  由于我国大陆宠物行业发展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宠物诊疗专业方向都开办不久、处在探索阶段。我国台湾地区宠物业较成熟,该研究把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兽医专业作为标杆专业,该校虽然是本科,但前身也是专科,定位为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上海农林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与标杆专业比较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教育教学理念较落后
  屏东科技大学兽医专业确定以培育专业化、国际化、全人化特质之人才为目标,特别注重兽医临床诊疗、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实际操作训练。该兽医专业师生对动物福利意识较强,因此在教学中会用大量的自制或购买的模型来替代活体动物开展教学,在学生练习好规范和程序后,利用校办动物医院临床病例进行课程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海农林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较落后,在动物福利意识和教学资源方面与对标专业尚有一定差距。
  1.2 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
  屏东科技大学兽医专业有动物医院1个和研究所2个。动物医院设有大动物科、小动物科、水产动物科、病理科、检验科和药剂科6个科室,由兽医专业教师和兽医师负责各种动物疾病诊疗、检验、病理诊断等服务及提供学生之实习场所。学生在第三年、第五年都要在校内动物医院轮转实习,在每个实验室实习6周,并完成一份实习报告。学生的实验实训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教学与临床相辅相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上海农林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由于学生较多,校办动物医院规模较小,接待能力有限,技术力量相对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1.3 师资技能水平较低
  屏东科技大学兽医专业一共有16位专职教师,正高、副高、中级比例比较合理,其中10人有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博士学习经历工作背景,师资在兽医临床方面的技术、教学的理念等都比较先进,且16位教師同时承担动物医院和研究所工作。而上海农林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教师由于承担课程较多,社会服务时间少,服务能力较差,兽医临床技术和意识以及国际视野都有明显不足。
  2 对接和服务上海都市宠物医疗产业,确定专业定位
  2.1 分析上海宠物医疗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上海畜牧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畜产品安全、兽医公共卫生、宠物产业等领域人才需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每年需要大量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统计[6],2017年我国拥有犬、猫等宠物9 149万只,预测到 2020 年,宠物将保持 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宠物行业(犬、猫)市场规模达到了 1 708 亿元,2020 年有望突破2 000 亿元。随着宠物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提升,主人对爱宠的健康状态更加关注,由此催生了宠物医疗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而且宠物医院由小变大到集团化,分科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均明显提高,特别是上海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从公共卫生安全、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出发,动物医学专业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作为上海唯一能培养动物诊疗行业人才的专业,要立足行业,全面对接行业需求。   2.2 依据专业定位,确定建设目标
  动物医学专业定位:依托上海现代都市畜牧业,服务城市生活,服务大众民生,利用3~5年时间,打造国内一流专业。
  建设目标:利用3年时间,对接现代都市宠物医疗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技术标准全面对接,制定对接职业能力的课程结构体系,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国内领先的教学团队,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国际操作规范和意识的兽医临床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全国一流专业的坚实基础。
  3 坚持“双主体育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3.1 推进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
  3.1.1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顽皮家族宠物医院、上海市动物园共同组成“顽皮宠物班”“动物园班”,在全国率先进行宠物诊疗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人才培养过程做到校企“五个共同”(按企业用人要求共同制訂培养方案、按企业岗位需求共同开发教学内容、按高职教育规律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评价和监控培养质量、共同负责实践实习和就业)。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准员工,又是学院学生。每个学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切换,交替学习,并带薪顶岗工作,学生在毕业前已具有4次企业工作经历,在企业践习时间占总学时的45.3%。“顽皮宠物班”学生优势反映在:一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诊疗的技能和工作能力可以达到企业条件;二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直接上岗,没有试用期,满足企业用人的迫切需求;三是企业文化已深度融入学生素质中,提高了学生在本单位和宠物诊疗行业的稳定性。
  3.1.2
  人才培养“回归职场”。对于非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建立了“双导师”制度。专门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与岗位体验》课程,有4学分、64课时,分别安排在一、二年级4个学期。实习地点在学院附属动物医院,有专门的带教老师和宠物医院医生双导师共同指导和评价。在一年级设置16个课时的认识实践课程,让学生尽早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任务和宠物诊疗流程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宠物诊疗行业的认知。二年级设置48个课时的体验实践课程,让学生到前台、诊断、治疗、住院、化验检测等岗位体验工作任务,深入了解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吃苦耐劳、关爱动物等职业素养。三年级设置544个课时进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体现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递进过程,即认知—体验—实践—提高,实现技能提高、爱岗敬业、立德育人的目标。
  3.2 全面对接行业标准,实现教学内容符合岗位需求
  3.2.1 对接美国兽医助理标准,提升专业水平。开发了“国际水平动物医学(宠物诊疗与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该标准是参考美国兽医助理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的,目前已在2016级中高职贯通动物医学专业2个班中实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成功引进了美国兽医助理国际课程,学习美国兽医师助理职业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服务规范,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在全市职业院校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3.2.2 推动行业标准建设,形成以行动领域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紧盯宠物产业发展,积极研究产业动态,联合上海市畜牧兽医协会共同开发了第一批5个上海市宠物诊疗技术行业标准(规范),填补了全国宠物诊疗行业没有正式的行业标准的空白[8]。目前该标准已融入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统一。根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原则,制定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行动领域和工作岗位开发课程,编制了20个教学模块、71门课程。教师在做中教,学生是在学中做,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
  3.3 开发动物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3.3.1
  开发动物虚拟仿真数字化教学平台。系统建设动物医学专业虚拟仿真数字化教学平台,包括虚拟解剖动物教学平台、虚拟宠物医院、虚拟生理实验系统、3D病理动画4个大类,形成资源全天候开放、真实工作环境、师生互动探究、学生自我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率先实现了教学实训资源的信息化。此平台解决了在教学中出现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难于展示和讲解、病理过程不清、宠物病例资源不足、宠物医学规模偏小等问题。
  3.3.2
  动物医学仿真模型与活体动物互补。借鉴美国兽医从业人员培养中,利用动物医学模型进行培训和教学的经验,在上海高校中建成了首个功能完善的动物医学模型综合实训室。开发了11种动物医学仿真模型,其中自主开发设计的2种模型已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解决了在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技能训练不充分、活体动物重复利用性差、动物福利低等问题。动物医学仿真模型已经辐射到其他学校,将会有利的推动全国兽医类专业教学手段和模式变革,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4 培养“双师双能”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3.4.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目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是“上海市级教学团队”,拥有专任教师12人,行业专家15人,建立了20名左右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双师型”教师占81%;拥有2名省市级教学名师,多名教师被聘为企业技术顾问或技术指导,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9];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宠物专业委员(5个专业委员之一)牵头单位,体现了本专业在全国农林类高职院校中的带头作用。
  3.4.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近3年,组织11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分别赴美国、丹麦、以色列、韩国、泰国和台湾参加培训和进修学习。动医专业教师主编教材10本、副主编15本、参编20本,发表了20多篇教科研论文;动物医学专业获2015年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中高职贯通专业建设教学比武二等奖;获2017年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教学比武二等奖;师生多次在全国高职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5 加強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
  3.5.1 学生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近几年,动物医学专业是我院各专业中招生数量最多、分数最高的专业。 2017—2018年,上海农林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招生浙江生源全部超过本科分数线,中高职贯通录取分数最高的一名学生就在本专业,说明社会对本专业的认可度日益提高。调查数据表明(表1)[10],就业率由2013届的93%提升到2017届的100%,就业现状满意度也由70%提升到85%,毕业1年后月收入也由3 423元提升到4 664元,提升36.3%,就业质量呈现良性向好的态势。
  一批优秀的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管理岗位或创建自己的公司,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6年,该专业共毕业学生898人,其中当宠物医院院长有18人,占2.0%;自主创业有24人,占2.7%;在本行业中当宠物店店长、宠物医院主管、院长助理、养殖场场长等领导岗位有176人,占196%。
  3.5.2 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优势,利用现代化农业开放性实训中心和畜牧兽医专业检验平台,不断为社会服务。承担了农业部动物疫病检疫员和动物疫病防治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同时发挥学院附属宠物医院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每年接诊犬、猫病例7 000多例,作为松江区唯一指定犬只狂犬病免疫点,每年为2 500多只犬猫免疫接种疫苗。每年多次下社区服务,宣传宠物健康养殖知识,同时免费为社会流浪犬猫进行绝育手术,共做100多例。
  作为上海动物医学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上海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上海现代都市宠物医疗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宇.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群建设探讨: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Z1):94-98.
  [2] 张正勇,袁亚雯,赵勤,等.服务多元需求的高校特色一流专业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3):70-71.
  [3] 吴中山.“双一流”契机下湖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
  [4] 刘斌,戴芳芳.基于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 [J].科技创业月刊,2018(9):103-105.
  [5] 曲直.“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博克的本科教育质量观[J].现代经济信息,2018(23):347-348.
  [6] 贾彤.狗民网|铃铛宠物CEO.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R].2018.
  [7] 农林牧渔行业:情感消费需求增加催生宠物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EB/OL].[2019-03-20].http://www.chinastock.com.cn/yhwz_about.do?methodCall=getDetailInfo&docId=5437300.
  [8]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报_图文[EB/OL].[2019-03-20].http://wenku.baidu.com/view/b115c77aaf1ffc4ffe47ac3a.html.
  [9]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设置[EB/OL].[2019-03-20].http://gkcx.eol.cn/schoolhtm/schoolInfo/682/10057/detail.
  [10] 麦克斯数据有限公司.2014~2018年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R].2014-2018.
其他文献
摘要 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乡村的规划发展必须建立在基础设施完善上。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电力设施、燃气设施、垃圾治理、厕所改造、通讯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等。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指引,以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安塘自然村为例,在村民参与下实地考察研究安塘自然村基础设施现状,结合当地村民的需求意愿,对道路设施、垃圾治理设施、排水污水设施等乡村基础设施进行了规
期刊
摘要 在特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霉菌易产生霉菌毒素。玉米在生长、收获、储藏、运输等环节均易感染霉菌,污染的玉米常常含有超过一种生物毒素。霉菌毒素是引起玉米霉变的主要风险因子,我国玉米饲料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污染隐患。介绍了玉米生物毒素污染产生原因和类型,并提出了预防玉米生物毒素产生的措施,以降低玉米和玉米饲料霉菌感染的程度。  关键词 玉米;生物毒素;污染;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S201.6文献标
期刊
摘要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作用突显。通过深入分析农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玉月山庄的规划设计实践,从产业布局、规划结构、功能分区、主题游线、特色节点5个方面来展示玉月山庄规划设计特色。以玉月山庄的高标准、示范性建设和发展为基础,带动周边乡村全面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旅游农庄;玉月山庄  中图分类号 F304.1文
期刊
摘要 选用4种药剂(其中2种杀菌剂、2种杀虫剂),通过不同混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 在对玉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吡唑醚菌酯与5%氯虫苯甲酰胺混用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93.66%,对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1.72%,且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14.05%。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穗腐病;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35.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
期刊
摘要 采用人工模拟中雨的方式研究了降雨对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X-1喷施后人工模拟中雨时间越近,化杀剂杀雄效果越差,表现在不育率降低、不育性持续时间变短;化杀剂SX-1喷施后8 h降中雨對药效影响不大。同时,化学杂交剂SX-1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雨时间距喷施化杀剂的时间越短,其抑制作用越小。  关键词 油菜;杂种优势;人工模拟;化学杂交剂;SX-1
期刊
摘要 如何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面临的难题。在文博专业博物馆传播学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甘肃农业文化博览园”建设方案的设计实践,既受到了传统农耕文化教育,又提升了专业能力。这种“寓教于学,寓学于行”的创新模式,对于传统农耕文化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耕文化;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S-01;G4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高产3-羟基丁酮的菌株ME-N11。该菌株3-羟基丁酮转化率高,仅产生少量的2,3-丁二醇、乙醇、乙酸等副产物,具有重要开发应用价值。在对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PCR扩增了其16S rRNA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基于该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菌株和Bacillus subtilis同源性达99%,命名为
期刊
摘要 利用195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从对温度场与风场的考查角度入手,分别以1958—2007年冬季气候态、1983—2007年与1958—1982年的年代际气候态差异、1958—2007年前后25年的北极涛动(AO)与温度场和风场的相关的角度,结合AO冬季的10年滑动均方差和线性趋势研究1958—2007年冬季AO与全球温度场和风场对流层低层、中层、高层年代
期刊
摘要 植物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中最为前沿的领域,并且其成果也是日新月异。它的发展处于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的战略地位。这门课程教学特别适合作为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的前沿阵地。因此,将它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卓越专业实践能力的优秀创新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开展。  关键词 植物生物技术;全英文教学;国际化视野;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G642.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通过分析安徽省近10年粳稻生产情况以及审定推广的粳稻品种在区试中的产量、米质和抗性表现,指出安徽粳稻在生产推广和育种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重点加强选育适合安徽肥力水平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粳稻新品种,同时要加大对粳稻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合理布局粳稻生产功能区、树立安徽粳米品牌,以提升安徽粳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 安徽省;粳稻;育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