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非金玉姿 亦同夜光珍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uyan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喜欢收藏紫砂老壶,其收藏原则是以老为主,名家为上。因为老壶承载着紫砂发展的轨迹,是研究紫砂史的实物佐证。家藏老壶中有一件是清末的作品,属名作名刻,深受笔者喜爱,现详细介绍给大家:
  此壶高10.8厘米,宽14.5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8.8厘米,容量400毫升。用老的紫泥制作,砂质温润细腻、做工精湛、包浆厚重自然,表面的玉质感极强,壶的颜色正宗,呈深栗紫色,是一件紫砂中的精品之作。
  这件老壶的造型以圆为主,突出了圆器的“圆、稳、匀、正”的特点。壶的做工简洁明快,圆中有变,柔中有刚,有形有势,有胎有骨。采用打泥片方法先拼接身筒,然后分别镶接壶流和壶把,最后根据壶口尺寸来做壶盖而成。流短而直,下大上小呈锥形,极具神韵,内为独孔。耳形把弯曲有度,端拿舒适,使用方便。圆形嵌盖与壶身吻合紧密,钮为桥形。壶身上下各装饰两条圆线,为壶增加了动感。这种造型的壶通常称为汲直壶,为传统的曼生壶式之一。民国时邓秋枚的《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形集拓》中均有此类壶型实例。
  此壶的腹部正面用行楷镌刻“却非金玉姿,亦同夜光珍。云如”铭文(图1)。铭文字体优美,笔法舒展流畅,刀功遒劲娴熟,具有大家的气韵和风范,俨然就是一幅书法作品。铭文内涵高雅,意义深邃,体现了撰铭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壶的造型古朴淳厚、不媚不俗,与文人的气质相似,加之壶铭言简意赅,紧切壶意,具有文人壶的雅趣和特色,达到了壶因文增色、文为壶点睛的艺术效果。“味由壶内品,韵从壶外生”,这就是宜兴紫砂壶带给我们的切身感受。
  壶的底部中央有圆形回字纹花边,内钤“阳羡蒋裕泰制”六字阳文篆书(图2)。印文清晰规整,金石韵味浓郁,符合当时制印风格和制式,与今日制印风格完全不同。
  制壶人蒋裕泰,为清晚期壶艺人,传器以圆器为主。
  镌铭人云如,即邵云儒(如),清末民初时陶刻艺人,生于宜兴川埠上袁村紫砂世家,其父邵大赦亦名赦大,为大亨之兄长,制壶名工。邵云儒在民国初年曾任江苏省省立陶工传习所技师,传授紫砂陶刻技艺,是一代陶刻名家,曾用云如、耘如、筠如、岩如、北岩等铭款。其子邵洪明、邵洪坤均为陶刻艺人。
  此壶从砂质、壶形、铭刻等诸方面看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真正的老壶,除名章签款外,其制作水平和样式没有当今制壶人的刻意追求,看起来也不及现在的壶形时尚和精细。这是因为古人做壶是实用第一,功能上强调实用性,使用上注重舒适性,成型手法简洁明快,技术娴熟,用泥是黄龙山的优质泥料,在老式龙窑中用木材为燃料烧成,装饰手法以陶刻为主,气韵和刀法均属上乘,且特别讲究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质量。老壶时至今日经多年的使用、把玩、摩挲,以及茶汁的滋润,壶身表面外似紫玉,内如碧云,可以鉴人。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人手可鉴。”讲的就是这一道理。
  紫砂壶的文化品位,体现在紫砂壶的刻铭上。自清代以陈鸿寿(号曼生,1768-1882年)为代表的文化名人参与到紫砂壶的制作行列后,大大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壶依字贵,字随壶传”之说。
  笔者所藏这件紫砂壶,虽经百年传承,尽显沧桑,但依然不失完美。美器养眼、妙物怡情,正如壶铭所刻“却非金玉姿,亦同夜光珍。”(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一副金丝框边的镜架背后透出睿智的眼神,通过画家孟喜元的画面让我们走近一位憨态可掬的大画家——李可染。  画面中两鬓斑白的银发,面带笑容,穿着利落,双手后背,神态温和谦逊,一双发旧的黑漆皮鞋被擦拭得铮铮发亮,恰似在诉说着画家纯朴且不平凡的一生。  李可染是近现代画坛首屈一指的领航者。艺术细胞在他年幼时的脑海里便已萌芽,喜欢戏曲与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习画早期由于听了一次康有为对中国绘画观
期刊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
期刊
七月流火,首都北京频掀艺术热浪。受中国《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先生之邀请,赴京参加了首届中国名家书画收藏界提名展的有关活动。这次活动,名家云集,群英荟萃,如星光璀璨。其间,不但有幸拜访、接触了许多心仪已久的文化名人、书画名家,更有幸亲自目睹了这些大家殚精竭力奉献的一幅幅书画精品。使无数观者视觉受到猛烈冲击,品尝到精美的艺术盛宴,深刻感受到中国书画美的大气、美的淡泊、美的天成、美的灵动、美的魅力!
期刊
荷花是有名的夏花,以其高洁著称于世。夏秋时节,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因此世人冠以其许多美好的别名,如芙蕖、莲花、芙蓉、水华、水芸、玉环、泽芝等。荷花也博得艺术家的青睐,为其吟诗作画者历代不绝,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吟咏。嗣后,屈原、曹植、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孟郊、苏轼等,皆有咏荷花的诗句。其中最有代表
期刊
中国画坛历来以画家的“名头”论画,即所谓“名大福大造化大”。那些未署名款之作,即便出类拔萃、画艺超群,亦多遭受不公正待遇:或不屑一顾,或另眼相看,或横加责疑,致使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这种现象,至今流弊尤深,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艺术品的鉴藏和价值观念。由此,引出了一个如何对待佚名画的话题。  所谓“佚名画”,是指画面未署名款,且又无法确认作者真实姓名的绘画。其所以佚名,原因相当复
期刊
(一)    香港私人珍藏一西晋青瓷人形灯(图1﹚,造型古拙趣怪,十分罕见,聊备小文记之。  该灯由灯盏和灯柱两部分组成,呈上小下大圆筒状;中空,塑一人形,头顶一帽状灯盏,灯盏内正面有一空心瓷管通向盏心,为置放灯蕊之用。人物露牙、突脐及带兽尾,怀中搂一温驯之巨鼠,双手合于鼠口下持一物喂鼠;肩膀两侧各攀附一只长尾猴;两只手臂上各塑一只小老鼠,面向巨鼠作亲昵状。平底露胎,带深褐色窑红及垫饼痕﹙图2﹚。
期刊
说老实话,拿到今年第一期《收藏界》时,就想写点东西,几次打开电脑,敲敲又放下,总觉得很少点什么。后来等到三月底,看到创刊百期的《收藏界》,瘾又上来了,觉得这次真是该写点什么给《收藏界》了。特别是在看到148页之后的那些虽然稀里古怪但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的37个面孔,更觉如鲠在喉!于是又一次打开杂志,先是看见了那个什么官员悉心创作的《收藏界赋》,接着又看到了董编那篇肯定也是费了不少心血的《持正心诚意,
期刊
台湾,像一叶轻舟,永远漂泊在祖国的东南海域上。从公元16世纪以来,台湾饱受西班牙、荷兰、日本等帝国主义的欺凌和霸占,先后长达100多年,直到1945年才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郑成功、刘铭传、刘永福等民族英雄,为收复台湾岛、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为了考察和了解台湾民间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状况,观赏台湾收藏家珍贵的收藏艺术品、学习他们的
期刊
他是一名共和国将军,带过兵、打过仗,心中装有百万雄兵;他又是一名极具造诣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凌空下笔,以气运腕,取象不惑,写得一派天然。他就是文韬武略的崔根峰将军。  崔将军,1943年出生于中原大地——河南省临颖县,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1963年入伍,历任班、排、连、营、团、师、军各级领导职务,少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长城书画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委会高级顾问,中国
期刊
近来藏界有两件事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在中国嘉德2011春拍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联合夜场上,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顺便提一句,此画作是1946年86岁的齐老送给60大寿的蒋介石的,题有:主席寿。近年来中国书画的价格如同大宗商品牛市一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以中国之大,本土消费之强劲,商业手段之大胆,捧出个中国毕加索也不足为奇。在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