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教学的一点反思及对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Ma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经过反思,才能既明晓教学的成功所在,又看到教学的不足和失败之处;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几年的高三政治教学,特别是在平时训练考试中,我几乎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不会阅读材料,不会根据材料设问找准解题的切入口;没有辩证思维能力,答评析题容易走向片面化;还有组织参考答案缺少关键词,没有做到序列化、要点化等。下面就这几个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来谈谈应该采取的教学对策。
  现在的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都要求学生读懂材料,根据材料的设问,找出符合设问要求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理论,并要求用政治专业术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而在平时考试训练中,发现许多学生答材料分析题,不是答非所问、不着边际,就是答案太肤浅,没有概括性,而且语言不够精练。细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在高一、高二由于课时少,很少进行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等到高三,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这告诉我们丰富的能力内涵,绝非短时间内能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从基础年级开始训练。例如,从高一开始,可以把时政引入课堂,把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新闻报道,并可以对新闻观点进行简单的评述,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观点,进行讨论。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课前阅读有关新闻报道,从而去关心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不但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并注意引导他们用课本理论知识来分析。例如,有学生报道中国参加朝核六方会谈新闻时,我就引导学生从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准则、基本立场等角度,以及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从事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等知识来分析,这样可以把课本理论知识和时政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使课本理论生活化。
  近几年江苏政治高考,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题目很多,主要集中在评析类题目中。可能由于基础年级训练少,或者平时教学不注意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学生答题往往会走向极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而不会既肯定又否定,不会辩证地看问题。他们的答题,我都形象地比喻为“捡垃圾”,不扣题分析,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想到什么答什么,就像什么都往垃圾袋装。这类评析题训练重在平时。例如,有人认为,只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就能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请你运用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先分析:“只要……就……”这类辨析题属于必要而不充分型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或几个条件不能得出一个结论。它的解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肯定题目中合理的部分。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有利于增加竞争力,有利于劳动者实现就业。第二步,重点补充不足的部分。从劳动者层面上讲,要想解决就业问题,除了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还要劳动者转变就业观点,树立职业竞争观、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从国家社会层面上讲,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从企业层面上讲,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收劳动者就业。第三步,别忘了下个结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从这道题解题的过程不难看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如果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解决辨析题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另外,高三学生写出的参考答案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着边际,没有关键词,答案不能做到要点化、序列化,简单地讲,就是有效得分点少。我个人认为,这种组织答案的能力也应在基础年级就要抓落实,要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规范答题,要求学生答题要尽量答到关键词,答到有效得分点。我们平时的做法是在大考时,政治阅卷才采点给分,平时阅卷,为了省事省时往往一勾到底,或者打个半对,或者直接打个总合分。而没有要点细分,试卷发下去,学生也不知道这道题究竟是哪儿得的分,哪儿没得分,心中没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规范答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注意这些细节,加以重视。例如,在平时作业考试训练中,对于主观题,一定要训练采点得分,而不能笼统地打个钩或叉,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抓住关键词,抓住有效得分点。另外,在平时课堂提问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答对一点,教师也可以试着给予一定的口头分数,这个题目多少分,你的答题可以得几分,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例如,中央免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有什么经济意义?答意义类的简答题,答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此题就要抓住对农业、对农村、对农民这些关键词来组织。如本题6分,一个要点2分,很清楚。再如,怎样解决食品的质量问题?怎样做类似的简答题,要从不同的行为主体来组织答案。像本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家、企业、消费者等角度分别应该怎么做着手来组织答案,就容易多了。
  以上是我本人近几年从事高三政治教学的一点教学反思,我建议在基础年级课时少的情况下,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组织参考答案的能力。希望通过三年的能力训练,推动我们高中政治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化归,是解数学题极为重要的思维策略,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它可将较困难、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为简便的问题,将不很熟悉的问题转为较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或可知的问题,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自然地引导学生训练化归的思想与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及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现就高三综合复习过程中,利用部分典型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是以定量计算为主。当解答具体问题时,他们不是根据题意先进行定性分析,而是一开始就急于建立数学方程,什么问题都希望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去求解。但是,当无法建立起合适的数学方程或者所建立的数学方程难以求解时,他们往往会一头雾水,束手无策。此外,假如是在考试,甚至高考中,在有限的时间里难以对问题进行定量计算时,不得不忍痛放弃,损失是巨大的。此时,熟练运用定性分析方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以实现问题解决.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难题,即学生难以理解、无法解决的问题.所谓难以理解,即一个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证的结论难以沟通起来.因此快捷地实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搭桥是实现数学解题中化难为易的关键.    一.由“已知”看“可知”    【例1】已知:在△ABC中,∠B=2∠A,求证:b2=a2 ac.    图1  分析:
某女,58岁,2008年lO月17日初诊。患者主诉:自觉右眼上眼睑无力抬起已1年多,左眼曾患有青光眼,手术后视力减退,现右眼上眼睑已无力抬起视物,心情不舒,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曾去省
放置节育环后月经失调是妇科中青年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尤其是人流后放环者更易发生,其证类似于中医学的“崩漏”。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周期不规则,常伴下腹或腰骶部疼痛,
我们学校使用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段《思想品德》教材到2010年春学期止已完成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一个循环的教学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套教材有两处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不相符:1.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2005年12月第1版)第91页中关于律师的称谓;2.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2006年6月第1版)第92页的案例中的处理办法。下面我就教材中这两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分析。  
目的:观察参芪宁消汤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降糖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宁消汤。治疗3个月后,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零而不散,虽断断续续,却相关相连,自始至终,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之中。在一堂课上,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有主导性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有价值的提问。因此,必须注意课堂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提问艺术。    一、提问要精心设计,联系学生实际切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
一、背景材料 一学生名叫李军(化名),他父母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帮别人割松油),他平时就跟爷爷奶奶生活。他头脑灵活,有爱心,但平时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不努力,迷恋网络游戏。
胸痹是因心脉痹阻不通而引起的以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吴标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