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因素分析与改进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i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幼互动过程中,因活动的控制强度不同,教师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研究力图使教师的行为适宜于活动的特性,使教师的行为有利于师幼的互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师幼互动;有效因素;分析与;改进
  
   根据各项活动的特点与教师行为所起的不同作用,将幼儿在园的师幼互动活动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教师高控制的师幼互动、教师中控制的师幼互动、教师低控制的师幼互动。
  根据一年来对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行为的观察,现就不同的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行为的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高控制行为的要点分析与改进策略
  教师的角色定位:台前的焦点人物,如同球场上的主力队员。
  教师的作用:集中全场的注意力。
  在一些高控制的活动中,我们需要引起全体幼儿的注意,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让所有的幼儿听清教师的讲解与提问,看清教师的示范与操作。这样的互动表面上看是单向的,是教师的个人表现,是教师一个人说,一个人做,但实际上,在教师行为的背后,有师幼眼神的交流,有幼儿的情感呼应,有思维的相互碰撞。
  教师要学会两点:首先,变“怕控制”为“会控制”:很多高控制的教师互动通常都有外显的形式,呈现出“师强生弱”的表象,在讲究教学自主、合作,强调师幼关系平等、尊重的今天,老师怕提到“控制”这两个字,觉得控制是对孩子的约束和左右,担心孩子们不能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片面地理解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一旦出现“怕控制”的想法,老师们就会畏首畏尾,不敢说、不敢做,束住自已怕手脚,在师幼互动中成为“无米的巧妇”,所有的问题都是开放式,所有的小结都是模棱两可,一味地跟从孩子,丢失了教育的价值判断。其次,变“强约束力”为“强吸引力”:为了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过分使用外力,而忽略的师幼互动过程中潜在的影响作用。就像跳动感十足的拉丁舞蹈一样,火热、奔放的节奏与动作常让观众产生力量感,而高明的舞者总是能将身体中的力量自内而外散发出来,不使用蛮力,很好地控制了自已,也自然而然地抓住了别人。
  
  二、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中控制行为的要点分析与改进策略
  教师的角色定位: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如同球队里的普通队员。
  教师的作用:共同参与,适时补台。
  如果说在高控制的活动中教师是师幼互动的发起者,那么在中度控制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呈现出一种平行的关系。师幼的互动更具对等性。没有主次、前后之分。在幼儿园里,需要教师中度控制的活动主要以师生协商、交流讨论和生活活动为主,师生共同参与,无主次之分。
  中度控制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控制活动中“度”的把握,教师的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把中度控制上升为高控制:盲目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丢下教师的位置,难以摆脱教师的身份,在中控制活动中总是试图左右孩子的想法,在没能充分理解儿童的情况下,匆匆实施显性的教育。中度的控制更讲究教育的浸润,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声,发现幼儿的需求,支持幼儿的发展。教师要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拉近师幼距离。
  二是把中度控制下降为低控制:中度控制的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行为往往出现教师控制力下降的情况。尤其是在生活活动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教师往往忽略生活活动的环节,认为餐点、午睡起床、散步等没必要与幼儿互动,而这些时间往往是与幼儿自然交流、个别交流的好时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成为互动的发起者,也可以对幼儿的问题做适宜应答。
  
  三、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低控制行为的要点分析与改进策略
  教师的角色定位:幕后的灵魂人物,如同球队里的教练员。
  教师的作用:细致地观察并给予关键支持。
  师幼互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幼儿主体的失落,具体表现为幼儿更多地充当教师工作的对象、完成任务的工具。在低控制的活动中,我们更加担心这一点。
  教师要把握两点:一是观察先行,低控制活动中的有效互动,是以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为前提的。幼儿老师为支持游戏所需要的最基本技能是观察,只有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切忌随意打断幼儿的活动,在幼儿发生思维冲突,遇到问题时适度“等待”,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在失败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观察”成挖掘幼儿潜力的互动。
  二是隐性支持,毫无疑问,即便是在低控制的活动中,教师依然是活动的支持者,只是这支持作用的发挥比较内隐,主要体现在适宜的空间环境的创设,充足时间给予以及丰富多层次的材料提供上。隐性的支持是教师在一定时间、空间里的教育退位,实质是换一种角度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换一种做法开展着师幼互动。孩子们与环境的互动、与材料的互动其实就是与教师在互动。隐性的支持让我们的教育“雁过无痕”,在低控制的活动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所有师幼互动中,无论是高控制、中控制还是低控制的活动,教师都要注意把握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要素,如:互动时机、互动主体、互动内容、互动性质、互动行为、互动方法、互动对象以及互动效应。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师行为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它标识着外显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周时反映了内隐的教师角色意识、角色定位与角色转换。师幼互动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机智,属于教育过程的核心部分,涵盖的内容广泛,需要长期大量而深入的观察,我只是取一瓢而饮之。
  苏格拉底说过:“不是有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我将继续关注师幼互动这一内容,尝试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理解,以达到增强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 江苏210002】
其他文献
高速切削是切削加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它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根据需要优化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才能真正发挥高速切削的优势.这里提出了高速切削最
聋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身体上的缺陷,父母的“宠爱”让这群孩子总以自己为中心,喜欢独来独往而且与外界接触比较少,缺乏和别人的交流与合作,不管做什么事想到的只有自己。这样不利于他们将来踏入社会与人协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注重培养聋生的合作意识。把合作学习贯穿教学课堂,那么如何去培养聋生的合作意识呢?我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明确分工的任务    合作学习是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在内容上大量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本文将从创新教育的个性、品质、要素、能力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潜能;科学教育活动;    进入21世纪,科学教育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和极大的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能否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呢,我们认为能,并且是一条极好的途径。不仅艺术需要想象与创新,“科学也需要甚至更需要想象与创造
缘起: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传统数学日记缺憾重重  粉饰太平。为了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教师无一例外使用赏识的法宝。于是,在课堂上范读,在“日记专栏”里粘贴,选上乘作品投稿等等,无论哪种措施,其选取的对象都是少数尖子生的优秀作品。看是数学日记成效显著,其实比起大多数成绩平平的作品,这些做法似乎有“粉饰太平”的嫌疑。  过眼云烟。上述措施导致赏识似乎成了尖子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可能只是在欣赏
一、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性  从目前学校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在培养学生注意力方面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教学结构单一。一些教师无视教材的区别,也不看学生的差异,只有“万能”的千篇一律的教学结构。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没有把握好两者的统一。二是教学方法陈旧。现在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式的老师讲而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三是不注意信息的反馈。有些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丝毫不留意学
新课程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展开,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其重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教育的一个标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有效的主体参与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自主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
近年来,课改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年轻教师作为课改浪潮中的弄潮儿,不停地在教学中学习、尝试、更新,对此略知一二,但是有部分老师从没有经过正式课改培训或者名师指点,对课程改革只是闻其声,却不知其意。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对课改理念应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学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  在语文课程中加强学科整合,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必须立足“语文”,而不应是简单的
当前围绕小学体育教学中到底是否需要重技术教学等热点问题讨论很多,但很少有人关注小学生体育能力水平,其实从长远来讲体育能力水平才集中反映了小学体育的质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突破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一、什么是体育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
随着2001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近10年。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对新课改实施前后小学数学教学中侧重点的变化感触颇深。新课改实施以前,数学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形式数学知识”的获取,注重习题的演练,信奉“熟能生巧”。而对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即“生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点到为止或是忽略不提。新课改实施前,数学教学存在过分注重
幼儿期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是科学素养教育的启蒙起始阶段。教育专家建议“教会他们科学的方法,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儿中开展科学素养培养和发展非常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