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飘过的村庄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ence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生人,土默特右旗文联主席,包头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鹿鸣》《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包头晚报》等报刊杂志,编辑出版文学作品集《阴山下》《敕勒新歌》等,散文作品被选入多个文学选本,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哥放羊》传说传承人。
  酒为五谷杂粮所酿,五谷杂粮就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所以自有酒以来,乡村便与酒紧紧交织在一起。没有酒,乡村会荒芜,没有乡村,酒也会失去本真。在我的家乡土默川,会酿酒的人家不在少数。每年的秋收结束后,家家户户都要用新粮酿酒,即使不会酿酒的人家也会用粮食换酒喝。
  家乡盛产玉米和红高粱,这也成为家乡人酿酒的主要原料。在我的记忆中,酿酒的过程并不复杂,但酒的品质却各不相同。选上好的粮食用优质水浸泡,根据水温和气温的高低,一般需要6至24个小时。然后在一口大锅里蒸到九成熟,晾凉后,倒入大缸内,放入适量的酒麯搅拌均匀。将拌好的原料放入发酵池,用塑料布封闭,上面再捂一条棉被,大约六至七天就可以达到蒸馏的要求。蒸馏过程所需的工具是两口铁锅,一个蒸桶。把发酵好的酒糟装入蒸桶,蒸桶安装在一口铁锅上,火炉位于锅下。蒸桶上部有个小孔,小孔上安装有“酒斗”,“酒斗”的管子通到蒸桶外面,蒸桶上再放置一个尖顶锅,尖顶锅与蒸桶之间用密封圈固定好。一切准备就绪,蒸桶下面点火加热。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酒糟开始气化,这时候需要往尖顶锅里加凉水,气体受冷后成为液体顺着尖顶锅的尖角流入到“酒斗”的凹槽中,最后流进盛酒的器皿中。我的表姐夫是村里的酿酒高手,他对酿酒的每个环节都烂熟于心,并且把火候和温度掌控的恰到好处。村里的几位“酒仙”品尝后都赞不绝口,而邻村来带料加工和换酒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好多人请教表姐夫,但他只讲一些皮毛,关键技术从来都是守口如瓶。一次,在我的软磨硬泡下,他告诉我几个酿酒的关键节点。比如原料必须是没有虫蛀和霉变的上好粮食,水必须是甘甜透明的优质深井水或山泉水;酒麯是酿酒的关键所在,也与酒的口感好坏有直接关系。发酵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二十度;78.3度是酒精气化的临界点,这个温度蒸馏出来的酒液叫“酒头”,酒的度数接近80度,一般只能流3到5斤,然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到100度时流出的酒叫“酒心”,俗称“腰窝酒”,产量最大,可直接饮用。温度在100度以上流出的酒叫“酒尾”,度数比较低。把酒头、酒心、酒尾按比例调制在一起,这就是北方人最爱喝的“二锅头”,而三者的比例则是酿酒师傅的秘密。表姐夫告诉我,师傅们一般会根据观察“酒花”来判断酒的质量。看来,酿酒的技艺还真是高深莫测。
  离开乡村三十多年,经历过无以计数的酒场,也喝过成千上万种口味各异的酒,但在人生如酒的岁月中细细品味,还是乡村的酒最干净本色,最醇厚绵甜,而乡村也只有在酒的滋润下才鲜活可爱,才让游子流连。
  在乡村喝酒,没有原因,想喝就喝,除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等大事外,小到生时满月,宰猪杀羊,甚至忙里偷闲的小聚,或是阴雨天的独酌,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能找到喝酒的由头。喝酒对乡亲们来说,只是一种消遣,甚至是一种沉溺,他们通过酒把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宣泄出去,几杯酒后,所有的烦恼、疲累都烟消云散,人在瞬间变得轻松愉悦。乡村的酒纯粹,没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狡诈,也没有“鸿门宴”的计谋,他们坦诚热烈,推心置腹。在他们眼里,酒是神圣的,酒就是用来醉人的,不容亵渎。因为有酒,才觉得没白来这世界一遭,因为有酒,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
  在乡村喝酒,没有讲究,一盘烂腌菜,一个炒鸡蛋,一个土豆丝足矣,对酒的质量也从不挑剔,他们喜欢喝高度酒,喜欢酒液流经各个器官时的感觉。最好的酒当数自家酿的“腰窝酒”,即使是瓶装的廉价二锅头,只要是六十度以上都可以下肚。乡村喝酒没有多少繁文缛节,三五知己盘腿围坐在土炕上,刚开始低声慢语闲唠嗑,当“酒过三巡”后,有人便按捺不住,云山雾罩起来,接着就是众口嚣嚣,场面便热烈放荡,虽然大家都不知所云,但那种兴奋足以让人满足。淳朴的农家主妇收拾好下酒菜后便躲了出去,她知道男人们的浑说,也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秘密。女人刚走,万成叔就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大笔写大字,大男人说大话,人不喂猪,天昏地暗!”其实他想说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是一时想不起来。毛楞哥也已醉眼朦胧,张开豁牙跑风的嘴自顾自唱了起来:“二茬茬韭菜捆把把,好不容易坐在一搭搭。”再看交其哥眨眼间把一只烟屁股塞进嘴里,边嚼边说,这蒜苔炒得好。只到酒足饭没吃,众人吆五喝六,扶肩搭背地离开酒席,各自回家。这一天对于他们来讲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快快乐乐地享用了酒,也享受了无所事事的静好时光。
  在乡村喝酒,没有目的,不像城里的酒多是应酬,多会与金钱和利益挂钩。即便是普通的酒局,大家也都矜持地包裹好自己,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表演着迫不得已的无奈。而在乡村,他们只为那份亲情和友情而喝,谁家有喜事,大家一起高兴,遇有悲伤的事儿,大家一起唉声叹息,这种没有虚伪和功利目的的酒清澈透明。他们对酒的理解极为简单,酒是用来过日子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童钟爷爷一生嗜酒如命,每喝必醉,但没有一点酒疯,晚年百病缠身,但拒绝接受治疗,每当疼痛来袭,他就不停地喝酒,他说酒是最好的药,酒可以让人忘掉死亡。而百财叔更有一番精辟的论述,酒是粮食的魂,酒里有日月的精华,有土地的养分,有每个人的汗水,酒是人生最好的营养剂,而我想,酒應该也是乡村最好的营养剂。
  在乡村喝酒,没有文雅,乡亲们不喜欢假惺惺文绉绉的客套,甚至不愿意和地位尊贵的人在一起,他们喜欢放荡不羁的自由,喜欢征服酒,虽然每次都是被酒征服,但酒醒后照喝不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乡亲们,缺乏文人骚客对酒的情怀,也不会写出那种言不由衷的诗句,但他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诗的意境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本身就生活在山水之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村里的二蛋哥因为春梅姐家反对他们的恋爱,每次醉酒都要到他们约会的老磨盘下放声嚎啕,那种表达更为淋漓尽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这是孤独者的酒,在乡村也有喝闷酒的时候,但他们在醉酒后会到村外的渠堰下,躺在向阳的沟坡上,任由暖和的阳光照着,一觉醒来,那些郁闷和不快早已溜出躯壳之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大概才是乡村的酒,才是乡村洒脱豪爽的性格。
  乡村的酒朴实,在整个村庄的历史中,酒一代又一代地浸润着与五谷杂粮为伴的父老乡亲,为这些平凡人的平凡努力注入不竭的动力,酒使他们快活,使他们的生命色彩更加斑斓。而村庄的故事也在酒的作用下发酵,让乡村的历史弥漫着醇香。月是故乡明,酒是故乡浓。在每个游子心中都留有一缕酒香,那才是故乡真正的味道。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今,随着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沉寂多年的农村酒作坊又悄然兴起,甚至一些大酒厂也落户家乡,一个个飘着酒香的小村庄成为许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在星光点点的夜晚,听池塘边青蛙的鸣叫,月光下,摆一壶萨拉齐老白酒,和农民把酒话桑麻,海阔天空,宁静致远,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呢!
其他文献
青梅词  浩瀚之上,有一颗青梅  我忽然想到这句子  忽然想到母亲站在山坡上,朴素的样子  她的脸从来不加修饰  布满了皱纹和风霜。她的手也从来  不加修饰,粗糙得像一块石头  她种地,喂鸡,打草  她从井里提起一桶清水给我  洗脸,洗头,洗净身上的风尘,以及人世间  伤感的事情——我多想唱一首歌给她  用城市里寂静却多愁的灯光讲述  她温柔宁静的前半生  用乡音或是心灵深处的曲调  讲述她曾经美
期刊
1  清秋落夜月,庭外生野菊。  马八斤起得早早的。他去厦屋东侧,靠近崖头的厨房,给侄儿及未婚的侄媳妇做早饭。  侄儿侄媳还没醒来,他俩就睡在马八斤特意收拾的新房中,这是马八斤给侄儿的婚房。婚房在马八斤的卧房和厨房间。厨房东侧是水井,水井在窑门西北的崖根下。  早在侄儿考上了大学的第二年,马八斤拆弃旧屋,盖了新房,还请了村里的粉饰匠,粉饰了厨房西侧的屋子,侍候着给侄儿用。侄儿那年刚好二十三岁,二十
期刊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土默特右旗建旗50周年,《鹿鸣》杂志创刊60周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堅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由包头市文联、土右旗委宣传部主办,包头市作家协会、《鹿鸣》杂志社、土右旗文联共同协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土右旗建旗50周年、《鹿鸣》杂志创刊60周年作家采风活动”在土右旗举办。  本次活动带领作者走进了美丽淳朴的土默川
期刊
青羊湖  船划破湖心的时候  我看见浪涛下面  那黝绿的肝胆。附近住着  树根、瓦片、青铜  和幽灵般的鱼群  那荡到远处的每一抹涟漪  都是一个我们无法够到的传奇  如果我跳下去,将会栖息在  哪一条碧波的枝上  将会变成一只  什么形状的鸟,唱出  可以把夕阳骗入水中的歌声  暮色的大船将我们撞翻。这一夜  我们被迫沉迷于水草,与星星游玩  雨中靖港  从水里长出的街道  青石板是水的皮肤,杨
期刊
1  大雪。没有雪。整个冬天似乎也没有雪。雪,留守在北方以北。  过廖家磨,和过每一条巷道没有区别。浮尘四游,万物毛糙,搓刷着十一月的空气。  遇见张永平时,是下午,虚弱的阳光搭在西侧小区的铁栅栏上。他在人行道上磨菜刀。戴一顶黑帽子,帽檐上,落了一层灰。满脸皱纹,和大西北的山川一样,起伏不平。嘴角别着一支烟,烟灰积了一寸,悬着,忘了弹掉。  他坐在自己的家当上,弓着腰,双手捏着刀背,在一块洒了水的
期刊
依水而居,一方水土一方人,在一条河流的两岸,汲水、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地之间,祖祖辈辈,从亘古到今天,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康乾盛世,人与河流的关系,依旧。时而紧张,时而松弛。  没有河流就沒有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没有人类,河流也失去了最为多彩的一章。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在伟大的河流里都得到验证。比如四大文明古国,都离不开一条伟大的河流。  回望故里,当一条河穿过小镇之时,我与它的关系才刚刚开
期刊
荷塘月色  云彩裂缝,月光钻出来  荷塘只怪自己,失却了宁静  月色下,蜻蜓  依然在荷花上倒立、练功  精神十足的青蛙  在荷叶上打坐、念经  几条鱼儿吐出水泡  美丽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今晚,月光与微风缠绵  生出缕缕情意  一只失伴的水鸟,水面上徘徊  谁为它打捞失去的爱情  此刻,还有小船漂来  船桨一甩,滑落几粒星星  嫦娥,羡慕荷塘月色  悄悄地,离开了寂寞的月宫  月满西楼  夜已
期刊
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在《包头日报》《鹿鸣》《黄河塞纳》以及一些平台上发表过文章。爱好广泛,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三毛一样的旅行作家,用一支笔书写人间的喜怒哀乐。  老头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  从最初的懒怠饮食到现在的水米不进,整个人看上去就像只剩了一副骨架子。除了在梦中会呼喊石头的名字之外,竟是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大夫摇着头说心病还需心药治,若是药不对症只怕这人是没得救了。  
期刊
蒙古族。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15期学员。曾在《草原》《延河》《鹿鸣》《六盘山》《安徽文学》《脊梁》《散文诗》《诗歌风赏》发表作品。出版个人散文集《阳光下的苏鲁锭》。获第四届、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文学创作二等奖,并获鄂尔多斯市文学艺术精品再奖励奖。  1     北方的村庄总是显得单调与萧瑟。但河子村家家户户的檐角上飘动的红旗,加之革命之家“王老太太”故居的存在,让河子
期刊
1974年冬月出生。2008年开始中短篇小说写作。小说在《花城》《十月》《作品》《青年作家》《上海文学》《西部》《青年文学》等杂志发表,有小说入选《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 。短篇小说《金色的麦子》获第九届《上海文学》奖。中篇小说《追随天梯的旅程》获辽宁省文学奖。有小说集《用眼泪,作成狮子的纵发》《长在天上的树》,长篇小说《我的乌托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小武你好: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