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那一抹红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族。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15期学员。曾在《草原》《延河》《鹿鸣》《六盘山》《安徽文学》《脊梁》《散文诗》《诗歌风赏》发表作品。出版个人散文集《阳光下的苏鲁锭》。获第四届、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文学创作二等奖,并获鄂尔多斯市文学艺术精品再奖励奖。
  1
  
  北方的村庄总是显得单调与萧瑟。但河子村家家户户的檐角上飘动的红旗,加之革命之家“王老太太”故居的存在,让河子村一下子丰满立体了起来。
  河子村是土默特右旗一个小小的村落,当年王建业一家走西口落户到了这里,与后来成为王老太太的乔培玲成婚后,历经家境兴衰的起起伏伏。王老太太,在世事难料的动荡中,领着全家人毅然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虽然牺牲了两个儿子、一个孙女,但王老太太依然迈着三寸金莲来到河子村对面的阴山山脉中为解放军战士缝缝补补,照顾伤员。王老太太一家人用他们的鲜血为河子村注入了血性,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为河子村的人讲述了这份血色情怀。
  王老太太一家人在河子村一直殷实地存在。砖制的瓦房朝东开的大门,几起几落的摧毁重建。现在,尽量保持着王老太太家原有的风貌。虽说故居只是原有住房的一部分。
  推门而进,两棵粗壮的树木,言说着过去的岁月。标准的四合院井然有序,正房厢房整齐的一溜排开,左手大门旁的牲口棚,嘶鸣声消逝在了杂沓的游人步履中,摆上了长条凳方桌,散落着三三两两的游客。东南角的菜窖,王老太太大儿子遇害的地方,后来成为了战火纷飞中革命聚会的秘密联络点。如今,被特意标识了文字。当年,不同装扮的人经常在这里召开重要的革命会议。檐下的王老太太做着针线,站岗放哨的身姿已然成为后辈子孙的骄傲。
  河子村的人,走路的身姿是挺拔的。他们将王老太太的故事,渗入到本乡本土。村庄的墙壁上,用红色漆出了毛主席、习总书记的金句,无论是村庄还是村庄中的人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中成长。红色,是鲜血染就的。河子村的人,脉管里有了先辈的血质因子,总是透着一股豪气。
  旁边的美岱桥村,是包头党校的学习基地。红色党旗标识牌沿着路灯的灯杆一路延伸。从村头到村尾,路过每一户人家。村中休闲的小花园,三本掀开的石头书,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崇尚着读万卷书的梦想。
  远处雄伟的阴山山脉,在八月阳光的照耀下,护佑着这片土地。而此时,山下绿浪滚滚的庄稼正在吟唱着丰收的歌。
  2
  这首歌,苍凉美好,却也多了一份远离故土的意味。打开土默特的长卷,走西口的人群,从山西涉河而过,走过准格尔的沟沟卯卯,来到平坦的土默川,像种子一样扎根在这里,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群。乡音中融入了当地的音节,饮食中融合了当地的美食。但思乡的曲调却被传唱了下来。
  乡村的社戏、戏台是每一份血脉中喷张的成份。那日,我们在大雁滩的镜园中用餐。丝丝入耳的唱腔配以农家的美食、环境,怡然自得。加之,刚刚吃过汁多甜爽的西瓜,树上的挂果,口腔中沉淀出各种美好。不仅感慨:一方水土恩泽着一方人,每一个地区都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好。同桌的樊奇智老师,和着乐曲哼唱起来,顺便给我们讲解着唱词,原来词中唱的就是人们生活的状态,包括情感。细听唱词幽默诙谐,又有大漠的荒凉。漫翰调、二人台承载着历史的故事,绽放着独属于这片土地的艺术魅力。
  那日,我们走进了土右旗的一个村子。晨起的文艺演出早早地吸引了男女老少。二人台、漫翰剧的腔调在扬琴四胡笛子的吱呀声音中欢快了起来,大红大绿的装扮,年轻年老的村民文艺骨干粉墨登场。村民们围坐在戏台的两侧,随着唱腔发出阵阵叫好之声。男人女人们悠闲地抽着烟,小孩子们在台下的空地上聊着天,或是你追我赶着,或是扮着鬼脸,或是随意舞蹈着,演员们更是顺着简易楼梯,拎着长裙攀爬上舞台,节目紧凑默契。乡村的气息就这样汩汩而出。
  你再也看不到走西口的艰辛,许多故事已经走进了当地的博物馆、民俗馆。田间地头的农具像模像样挂在了闲置的房屋内。过往的岁月,其中的苦与乐,像一枚红色的朱砂,落在了能够一一叫出它们名字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口中,唤醒着他们的青春和记忆。
  3
  不得不说,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有着明显的土质因子,他们热爱着这片土地,愿意为这片土地倾洒无尽的汗水。他们从这片土地里寻找商机,又反哺这一片土地。你很难想象,他们的年轻与有为。
  七月,宏源酒厂的淡季。厂房里看不到几个年轻人,多的是车间门口一行行挂果的蔬菜。我问同行的一位穿工装的老师傅:“师傅,你们这里的员工平均年龄多大呀?”他说:“这里的员工,都像我这个岁数。”“那您多大岁数呢?”他笑了笑:“快50岁了。”看到我不解的目光,他像是卖关子一样告诉我:“这个厂子就是给我们村子里这么大岁数,出外务不了工的人建的。白天在这里上班,中午晚上还能回家照顾家里的地,家里的人。这里面两口子的有不少。”“是政府出资吗?”“不是,是村子里的一个年轻人。我们非常知足,这里活不重,离家近。又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厂子里还管伙食。”他朝我指了指,前方一个黑色衣着,纤瘦的身影进入我的眼帘:萨白酒厂的老总,一个低调谦和的年轻人,隐在人群的后面,像是这里的员工。至始至终他只是静静地随行。
  萨白酒,浓郁的酒香,来自天地谷物的精华,在如水的月光中愈发光洁起来。据工人说:“这里酿酒的谷物均来自周边的农舍,价格统一。无论多远,运费由厂子承担。”我不禁问道:“那你们不是亏了吗?”“是呢,有的时候就是亏了,但我们老总就是这样的人。他就是想帮家乡的人。”
  还有贺成泉的陈禄成,一个40多岁的土生土长的农民。在这片土地上种起了水稻。一年不成,再来一年,生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而后开拓生态经济,在稻田中养河蟹,养虾,养鸭子。利用鸭子在水中的粪便营养稻田。每一样物种都得到了极大的利用。而且将南方的荷花引进池塘,在旁边的空地上盖起了可以容纳500人就餐300人住宿的度假村。爱琢磨是陈禄成的天性,他硬是把江南搬到了家乡。度假村的木质结构的房屋,只有红绿两种颜色,像是二人台的服装。走西口原乡的情节,剧情一般落地生根,不知惹得多少人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行走在这片土地上,聽着方言的曲儿。一种从未被认知的情愫让我愈发豁朗起来。这一片土地,是用心力之血铸就而成的。他们朝前走的劲头被生命的基因所传承,化成跃动的鲜血,奔腾在鲜活的生命中。
  那一抹红,照亮了万千的杏树李子树,土默特大地已然硕果累累……
其他文献
草木之心  一丛丛野菊花,举着火把  在七曲山下聚集。古柏有情怀  群山有悲悯。行走在梓潼的每一条山道  我的脚步都会放得很轻  怕无意的闪失,触碰青草纯真的梦  心中有神,走起路来  才会踏实而坚定。敬畏山石土木  就是敬畏自然的恩泽和哺育  拜谒完文昌帝君,我会坐在山涧  与一条溪流倾心攀谈  草是山的诗篇,山是草的乐章  梓潼的宣纸上  一滴墨珍藏草木之心  变幻的曲线,只为寻找山水里的亲人
期刊
父亲与共和国同龄。一直认为我和祖国的关系,就如同我和父亲的关系一样。  父亲16岁的时候,就只身到西北寻梦。那时,包钢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正巧去农村招工,父亲便兴高采烈地报了名,带着到祖国西部建设包钢的梦想,来到了荒芜人烟的包头。  对于父亲那一辈人来说,青春的花季,就加入到了建设包钢的队伍之中,那是一种荣誉,充满了自豪。  上班第一天,发了一身工作服,一双大头鞋,便高兴
期刊
青梅词  浩瀚之上,有一颗青梅  我忽然想到这句子  忽然想到母亲站在山坡上,朴素的样子  她的脸从来不加修饰  布满了皱纹和风霜。她的手也从来  不加修饰,粗糙得像一块石头  她种地,喂鸡,打草  她从井里提起一桶清水给我  洗脸,洗头,洗净身上的风尘,以及人世间  伤感的事情——我多想唱一首歌给她  用城市里寂静却多愁的灯光讲述  她温柔宁静的前半生  用乡音或是心灵深处的曲调  讲述她曾经美
期刊
1  清秋落夜月,庭外生野菊。  马八斤起得早早的。他去厦屋东侧,靠近崖头的厨房,给侄儿及未婚的侄媳妇做早饭。  侄儿侄媳还没醒来,他俩就睡在马八斤特意收拾的新房中,这是马八斤给侄儿的婚房。婚房在马八斤的卧房和厨房间。厨房东侧是水井,水井在窑门西北的崖根下。  早在侄儿考上了大学的第二年,马八斤拆弃旧屋,盖了新房,还请了村里的粉饰匠,粉饰了厨房西侧的屋子,侍候着给侄儿用。侄儿那年刚好二十三岁,二十
期刊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土默特右旗建旗50周年,《鹿鸣》杂志创刊60周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堅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由包头市文联、土右旗委宣传部主办,包头市作家协会、《鹿鸣》杂志社、土右旗文联共同协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土右旗建旗50周年、《鹿鸣》杂志创刊60周年作家采风活动”在土右旗举办。  本次活动带领作者走进了美丽淳朴的土默川
期刊
青羊湖  船划破湖心的时候  我看见浪涛下面  那黝绿的肝胆。附近住着  树根、瓦片、青铜  和幽灵般的鱼群  那荡到远处的每一抹涟漪  都是一个我们无法够到的传奇  如果我跳下去,将会栖息在  哪一条碧波的枝上  将会变成一只  什么形状的鸟,唱出  可以把夕阳骗入水中的歌声  暮色的大船将我们撞翻。这一夜  我们被迫沉迷于水草,与星星游玩  雨中靖港  从水里长出的街道  青石板是水的皮肤,杨
期刊
1  大雪。没有雪。整个冬天似乎也没有雪。雪,留守在北方以北。  过廖家磨,和过每一条巷道没有区别。浮尘四游,万物毛糙,搓刷着十一月的空气。  遇见张永平时,是下午,虚弱的阳光搭在西侧小区的铁栅栏上。他在人行道上磨菜刀。戴一顶黑帽子,帽檐上,落了一层灰。满脸皱纹,和大西北的山川一样,起伏不平。嘴角别着一支烟,烟灰积了一寸,悬着,忘了弹掉。  他坐在自己的家当上,弓着腰,双手捏着刀背,在一块洒了水的
期刊
依水而居,一方水土一方人,在一条河流的两岸,汲水、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地之间,祖祖辈辈,从亘古到今天,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康乾盛世,人与河流的关系,依旧。时而紧张,时而松弛。  没有河流就沒有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没有人类,河流也失去了最为多彩的一章。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在伟大的河流里都得到验证。比如四大文明古国,都离不开一条伟大的河流。  回望故里,当一条河穿过小镇之时,我与它的关系才刚刚开
期刊
荷塘月色  云彩裂缝,月光钻出来  荷塘只怪自己,失却了宁静  月色下,蜻蜓  依然在荷花上倒立、练功  精神十足的青蛙  在荷叶上打坐、念经  几条鱼儿吐出水泡  美丽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今晚,月光与微风缠绵  生出缕缕情意  一只失伴的水鸟,水面上徘徊  谁为它打捞失去的爱情  此刻,还有小船漂来  船桨一甩,滑落几粒星星  嫦娥,羡慕荷塘月色  悄悄地,离开了寂寞的月宫  月满西楼  夜已
期刊
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在《包头日报》《鹿鸣》《黄河塞纳》以及一些平台上发表过文章。爱好广泛,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三毛一样的旅行作家,用一支笔书写人间的喜怒哀乐。  老头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  从最初的懒怠饮食到现在的水米不进,整个人看上去就像只剩了一副骨架子。除了在梦中会呼喊石头的名字之外,竟是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大夫摇着头说心病还需心药治,若是药不对症只怕这人是没得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