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ush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方面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将两者结合,从中等艺术学生认知、情感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从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三个维度来探讨中等艺术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艺术学校  语文课堂教学  三维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09-03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与当今我国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的。中等艺术学校的学生,正是知识学习和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认识复杂的世事人情,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艺术知识技能,对他们而言都在启蒙之中,都在易变易动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语文课堂性质由语文教学目标决定。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一堂好课,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紧扣目标展开。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目标的定向,就没有学生学习的方向与教学的流向。因此,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绝不能无视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只顾埋头教学,也不能脱离社会侈谈个性张扬,而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目标之中,确保整个教学活动自然贴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指向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大方向。
   一、中等艺术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其价值
   (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及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时,预期要取得的教学结果(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还是评价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语文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主要包括年度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等);课堂目标(主要包括课文目标和课时目标)。这三个层次是包容和被包容关系,高层次目标包容下一级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定的目标定位
   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指课文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中,课堂教学目标层次最低,是具体教学实施环节中的目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国家语文教育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教育教学全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上,它要体现国家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对下,它又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准绳。不言而喻,中等艺术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关乎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又关乎具体课堂教学的成败。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还必须参照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还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学习准备水平(包括知识准备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
   课程目标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也是提高能力,酝酿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目标设定的方法步骤
   (一)研究课文内容,制定相应课堂教学目标
  课文内容是制定具体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出发点。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施教学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凭借。每篇课文都有其突出、特殊之处,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资源丰富,我们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适当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此为突破口,统领全局。有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资源丰富,我们就要以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作为本课文教学目标的重点。只有正确地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内容,才能制定相应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二)了解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扶优补差
   为了制定恰当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应研究了解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水平,对优生应提出较高的目标,对差生应安排计划,进行系统的补缺。
   (三)详略适当
   每篇课文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资源,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不能过于求全,面面俱到。教学目标的详略要视学生的实际而定。同一个知识点,在初中三年中往往会出现多次,如果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就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反之,则要详讲,直到学生弄清楚为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非详不可。
   三、新课标是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指针
   新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一)指导思想
   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
   (二)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的。新课标要求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加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价值观就是主体对自身及其周围事物的价值定位,就是人对物质世界关联自我的意义、作用的总体看法;核心价值观是指对人或事物价值的诸多看法中居核心地位,起决定作用的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引领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同心协力投入建设事业追求美好理想,实现幸福人生的统帅性价值体系,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价值论者认为,一切价值植根于人,指向于人,是人(客体)或事物满足人(主体)的需要所呈现的特性,离开了人,便无从谈论价值;没有与人产生关联,便无法确定价值——总之,“没有进入社会实践及认识活动中的人——主体,世界不过是一团按照某种规律运行的自然之物,是无所谓意义、无所谓价值的。”这就显而易见,无论什么社会形态,无论哪个发展阶段,真正进步的积极的价值观,应该体现遵循人的本性、维护人的尊严、遵从人的需要、彰显人的主体潜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由此观之:人,是价值哲学的立论基点,也是价值哲学的研究归宿;以人为本,无疑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要保证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要求,自然必须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作为始终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中的一条红线。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须以敏锐的目光,从教材中发现这种资源,从文本中挖掘这种题材元素和语言文字,尤其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提炼升华,整理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而又不偏离文本主题、对学生具有情感煽动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智慧的策略引导和情感的渗透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确立人本主义理念,铺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比如,《明天不封阳台》一课从生活起居中碰到的一件小事入手,表达了一个严肃的主题: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存的“环境保护”的主题。
   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然后思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意识,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融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所以必须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学生对文本素材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教学目标应该致力于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故事情节、英雄形象的过程中,去发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而深刻了解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由衷热爱我们中华民族,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迎难而上的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顽强拼搏的意志,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潜移默化、自觉自愿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强大内驱力。
   以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为例。《最后一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与民族精神打造的完美结合的教例。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这些内容通过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更真切动人。小说中韩麦尔先生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知识教育,而是通过对本民族语言的讲授这一活动,体现他了对祖国,对法兰西民族的热爱。
   针对这篇比较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审美特征的课文,应该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呢?我想,必须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注重给学生情感的熏陶渲染和情景的创设、引入。
   综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可这样设定:
   1.知识与能力: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渗透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青少年们去继承,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青少年们去开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生成的体现精神面貌的深层内核。时代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随着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了时代精神的培育,深化了时代精神的内容,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当前,世界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这些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培育和弘扬开拓创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自由平等精神、竞争精神、兼容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等。教育面向未来的重任要求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无论是面向世界还是面向现代化,最终
  (下转第110页)
  (上接第10页)
  落脚点在于面向未来,这就需要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将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中。
   教材中的大量课文内容本身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崇尚的时代精神,是培育学生精神品格、树立健康人格的极好素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自然渗透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日》《月》《在山的那边》《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应该侧重理解并感悟作者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居里夫人》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侧重理解并感悟“沉醉于世界的优美,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的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信念;而《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设定应侧重理解作者对非正义战争的谴责,对和平的呼唤;《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侧重理解并感悟雄健豪壮的精神气魄。
   五、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时,预期要取得的教学结果(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还是评价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充分挖掘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因素,并发挥语文学科教育育人的优势。教师应借助语文教学的各种形态,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式教育,其优势的确可谓得天独厚。教师引导和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对语言进行品位的过程中,更深刻的体验文本中的情感、生命、艺术、文化和历史,以上升到升华思想、充实精神、唤醒灵魂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真正帮助学生真正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策划得当,功到自然成。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与时代的脉搏同律跳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功能,实现语文课标及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拟定和强调的重要教育目标,以载道之文化,培育和造就出更多符合国家需要的志向远大、情操高尚、人格健全、行为规范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一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2]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王新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郑  凤.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8(4).
  [6]尤藐难.高中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契合度研究[J].考试周刊2014(55).
  [7]刘永康等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天地出版社,20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0]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总结了冠脉造影术后血肿的护理体会,选取了2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出现血肿现象,对此进行护理,通过护理有所总结和体会。  【关键词】 冠脉造影术后 血肿 护理  冠状动脉影作为一项心脏病诊疗重要的标准,在冠心病诊治方面得以应用。然而,该方法对实际的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运用中如果操作失误则可能造成脉管壁受损,导致患者局部发生血肿现象。血肿成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需
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 ,细胞培养技术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肿瘤研究中移植性肿瘤又称瘤株传代也是最基本的常用技术。关于瘤细胞培养后和瘤株建成后如何将细胞系和瘤株保存好
“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应强化“原理课”教学中的信仰教育。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原理课”教学中信仰教育缺失,往往只进行单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氧疗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治疗护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每个企业都会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安全文化也是企业文化之一,它能够体现出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主导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为企
我叫罗朗,上二年级。我们家离学校有点儿远。每天我妈骑电动车送我上学。  我们每天很早就出发,因为路上会发生很多事。从我们家拐上一个弯,就有一片大森林,森林边上有棵大蘑菇树,它整天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似乎在摆造型。  春天  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特别热闹,这样我坐在电动车后,两只眼就可以到处看来看去。  路过大森林边上时,一只小白狐狸嗖地一下子从我眼前经过,哟,还穿着冬天的小白袍子呢。它跑得太快了,大
期刊
企业管理课程大量应用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及非管理专业中,对这一课程给予项目化教学改革极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目标.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
云南边疆属于典型的山地环境,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为地广人稀之地。时至民国年间,云南沿边地区仍保持土司势力强大、政府行政管控薄弱、正式县级政区设置疏散的历史政治地理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35例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35例,对其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及护理,35例患者中显效17例(49.6%),有效18例(50.4%),无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