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退不是进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市场里大家都爱把一切事情、现象归类为定律,以求容易明白及跟随。在香港上市的国企红筹股中,又流行着一个说法:上半年必涨,下半年必降,6月又往往是顶点时。H股经过“后‘非典’”行情,加上充分的“游资”,指数屡创两年新高。眼下又到抉择的时候,是追随定律,还是事必有例外呢?
  我认为此时是获利回吐的退的时候,原因如下:
  首先,市场一般都是跑在事实以前(一般说法都是六个月——又一定律)。在SARS疫情高峰时,即4月底5月初,市场已经酝酿上升浪,基本上是推测宏观经济所受的影响可能会比预期的轻。而根据5月份的经济数据,虽然工业产品有所回落,但出口力度强,外商直接投资的使用不降反增,新增的投资又没有出现下降。这表现应肯定比预期的下滑要好得多。
  但要注意的是,市场已经在升浪中把这个好消息消化掉了。要考虑的问题是,此般好景能否持续?答案差不多是否定的,因为SARS疫情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应会维持好一阵子,加上本来以为不会出现的经济冷却措施(如减低房地产贷款比例)又有可能重新出台,那么,第三季的经济增长力度已见顶的可能性在不断地增加,市场应该已全面反映应有的乐观预期了。
  第二,盈利增长动力不足。已经出现的现象是市场于5月份继续下调,反映出对SARS疫情的影响有过分保守的估计。尽管5月份宏观数据比预期要好,但是,要经济师把这之前的悲观情绪扭转过来,而分析员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来重新调高企业盈利,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就算能从6月底开始(已是我个人非常乐观的期望),也要等好一阵子。就算上升至一个季度才回落,那也已经是第三季度末的事情了。假如市场上涨行情缺乏盈利上升支撑的话,那动力枯竭是迟早的事。眼下指数已经上涨了好一会儿,盈利增长动力还能源源不绝吗?这不能不让人怀疑。
  如果没有盈利增长这一动力,一般的消息有时也可能暂时顶替。在过去的行情里,到高点时就自然会有大量的报道及消息传出,各企业已准备作出连串收购行动,有的估计连定价也已心里有数了。但在这次行情中,却出奇地缺乏此等消息。
  原因又不能不算到SARS疫情头上,四五月间整个北京皆集中火力抗SARS,大家又多留在家办公,就算找到收购猎物,又找谁来批呢?好了,现在一切开始恢复正常,但又需时间通过程序来审批。
  收购消息的重要性除了对一般投资者有着不可抗拒的行情魅力,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任何有益的收购都会使其资产值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股价及资产值的比例。明乎此,那么,在连收购消息都缺乏时,上涨动力还能维持吗?
  第三,“游资”动向不明。这是最关键的。假如能掌握其动向,即使是基本面向下,往往也能逆市而行从中获厚利。只可惜除非阁下手执该“游资”的控制权,否则根本不能捉摸或推测,只能旁观。
  退而求其次,到底市场能否酝酿重大事情作为“游资”出击的借口呢?
  翻来覆去,最可能而且我认为非常有理由相信的莫过于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出现。6月20日中央会和香港签订新的经贸紧密合作安排协议,时间上刚好赶得上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这不是能让市场“游资”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出击吗?要注意的是,中央会批准的资金额度并不是重心,而且完全投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市场的反应及行动却完全不需要等到资金到位才出现,在“市场跑在事实的六个月前”的定律下,“游资”还会等吗?而最难推测的是“游资”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其力度的大小,可以左右当下市场的行情。
  既然此“游资”的力度及进入市场的时间都极其配合,那为何此时宜退不宜进呢?
  从基本面上看,企业盈利动力恢复需要时间,市场的期望又完全达到了,而此“游资”的来临却并不会带来盈利上调的机会。要分清的是,股价的推动力及盈利上调力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宏观背景未有加速向上的情况下,此行情尽管有“游资”的支撑,其下降似乎是不能避免的。
  反过来看,其实“游资”的涌入却可能为一般看基本面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退出机会。如果“游资”在有借口支撑下能兴风作浪,但又未能改变宏观投资背景的话,那么,每次创高点时,又可能正是减持的好机会。
  在众多板块里,其中表现最佳但又已可能到了较高价位的自然是石油天然气板块,可尽量减持。电力更是越出价值面,可以减持别的板块的股票而转至电信板块,假如行情要在现有水平再上涨的话,电信板块差不多可以肯定要做领头羊的。
  有一点不能不提的是,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可能已短期见顶。但对经济动力却不能过分悲观,第三季度可能出现一波行情。经济动力能迅速回复承接第一季度未完的动力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以不应过分悲观。
  
  作者为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
其他文献
2002年11月初现于广东的SARS疫情,由于有关部门的疏忽和失误,到今年三四月之交,酿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对着严峻的形势,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当机立断,改弦更张,摒弃了处理这类事件的传统做法,大幅度提高了政府施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撤换了不称职和有失误的官员,组织和带领政府工作人员承担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职责。  这一系列举措,加上此前政府领导人工作作风和新闻报道等方面的改进,在中国的社
期刊
关于人民币是否应升值的辩论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几星期前,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人民币汇制的社论-建议人民币适当升值。《金融时报》认为中国应逐渐承担和她不断增加的经济实力相称的责任和义务(这与超值人民币向全球输出通缩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篇社论还指出,人民币升值可以刺激消费(进口需求上升),抑制投资过热(汇率上升相当于加息)。  不难想像的是,《金融时报》的观点在国内很难被认同。正如《
期刊
知情权需要法律支撑  《政务公开法》是现今亟需制定颁布的一项法律    现代政治文明要求必须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虽然宪法中并未写“知情权”,但它显然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基石。既然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又不是抽象的主体,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那么,每一个公民对于这个国家里面发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重大事件以及与自己生命财产攸关的一切信息均享有神圣不
期刊
卢万里,前贵州省交通厅厅长。2002年1月24日出逃,2002年4月16日被递解回国,2002年5月9日因涉嫌受贿罪被贵州省检察院逮捕,2002年5月27日被免去九届人大代表职位。从2002年5月至今一直在押。  中国近年来失陷于经济案的省交通厅长绝不在少数,人们记忆所及,便有河南交通厅长石发亮、曾锦成、张昆桐,四川交通厅长刘中山,广东交通厅长牛和恩等等。相关罪案曝光之时,媒体说法都是“前交通厅长
期刊
在当前美元相对于欧元贬值以及世界经济持续萎靡的宏观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人民币到底应该升值,还是维持原状?  汇率制度的选择不能脱离现实的经济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调整汇率的目的是要创造出有利于其经济增长的环境。  汇率的变动会调整一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促使这些要素从使用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使用效率较高的部门,从而影响该国GDP的增长。  对贸易部门来
期刊
2003年8月4日清晨5时52分,韩国现代集团峨山总公司办公大楼下的小花园里,董事长郑梦宪的尸体被一名清洁工发现。警方鉴定后认为,郑梦宪是从总部大楼12层自己办公室窗户跳楼的。  警方在办公室里发现了郑梦宪的三封亲笔信:一封写给峨山公司总经理金润圭;一封写给妻儿老小;而另一封的信封上只有“对不起”三个字。他在遗书中交待金润圭全力推进已故现代集团总裁——郑梦宪之父郑周永希望实现的所有对北事业。对妻子
期刊
虽然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海壳牌”)一直到8月5日才正式宣布,近27亿美元的项目融资协议已经签署,但真正重要的时刻在几天前就已经定格了:7月31日,参与此次融资的海外银行与中海壳牌在香港正式签署协议。次日,签字地点换到了一关之隔的深圳市,而主角之一也换成了国内银行。  与会者除了以财务顾问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为首的各家银行代表之外,还有分别从北京和伦敦来的中海壳牌的两家发起人中国海
期刊
“煤不够用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缺电是中国的经常性现象。随着1985年全国开始推行集资办电,地方、外资纷纷加入中国电力市场,电力紧缺的局面逐渐缓解,到90年代末期停电更是几近绝迹。  然而从2002年开始,停电的噩梦似乎又卷土重来。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5月公布的统计结果,去年全国12个省发生拉闸限电。到了今年上半年,发生随机性停电的省份数字攀升到了16个。此时,夏季的用电高峰尚未到来。  
期刊
6月中旬,虽然有SARS疫情的影响,但沪深A股市场基本上还是沿着原来的趋势在运行。随后一段时间的市场焦点,将从SARS疫情转移到大资金入市,包括社保资金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动向等等。    下半年仍然看大资金入市  最近有消息说,中央银行将对银行准备金利率进行调整,估计是有所上调。再加上对房地产贷款方面的限制,货币政策在目前状况下将有所收紧,大概是不会错的。如果从大势上判断,显然是北
期刊
6月15日,首创集团副总经理王琪在北京的香港上市新闻推介会上宣布,由于海外招股活动已获计划销售额八倍超额认购,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代码为2868,粤语谐音为“易发路发”)的H股,将于6月19日在香港正式挂牌交易。此次首创置业全球发售5.64亿股H股,计划筹资约11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自2001年7月在汇丰投资银行参与下启动的首创置业香港上市的旅程已接近终点。  这家于2002年12月5日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