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郊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交叉地带,各种治安问题凸显。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脱胎于犯罪情境预防理论,是由:提高违法犯罪的难度、增加违法犯罪的风险、减少违法犯罪的回报、降低违法犯罪的刺激、消除违法犯罪的借口等,五大类策略、二十四小类手段组成的理论体系。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使城郊结合部的治安防控较以往逻辑更加清晰、系统化更加完整。
关键词 城郊结合部 犯罪情境预防理论 治安防控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团队工程【粤司警院2016(106号)】’----犯罪预防与控制模式选择”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甲麟,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司法警务和刑事侦查。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79
城郊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交叉地带,背靠农村,面朝城市,亦农亦工、亦乡亦城,具有过渡性、动态性、边缘性、复杂性等特征,普遍存在着流动人员多,管理服务难;违法犯罪高,防控能力弱;黄赌毒蔓延,涉案人数大;出租房林立,管理良策少;小工厂遍地,安全隐患高;居民成分杂,矛盾纠纷多等治安问题。而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问世以来,已经发展为理论基础厚重、操作措施详实、系统构架完整的犯罪预防理论体系。所以,本文以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体系为切入点,试图从犯罪学的理论中攫取一汪清流,滋育出城郊结合部的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
一、犯罪情境预防理论
犯罪情境预防理论(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于1973年由英国学者罗纳德·克拉克(Ronald V. Clarke)首次提出。 犯罪情境预防具体是指针对特定的犯罪,通过管理、设计和控制犯罪的即时环境和犯罪对象,使实施犯罪行为的难度加大、风险增高、回报减少、借口消除等,从而改变犯罪机会的结构,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犯罪情境预防在2002年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正式列入《预防犯罪准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犯罪情境预防的具体策略方法是由克拉克与德里克·科尼什(Derek B. Cornish)等人,在理论研究及实证汇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终于2003年完成的,是由五大类策略和二十五小类手段组成的实践操作体系。 而该实践操作体系正是本文要重点剖析的,希望能通过犯罪情境预防的具体策略方法与中国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现状的有机结合,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道路。
二、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
(一)提高违法犯罪的难度
克拉克把犯罪情境预防的第一类策略称为增加犯罪难度(Increase the Effort),该策略旨在通过制造阻碍犯罪的障碍和增加实施犯罪的难度,使潜在的犯罪人或知难而退,或感到成功的概率很低,或根本不会被诱惑产生犯意等,进而减少犯罪总量。而该策略在日益严峻的城郊治安形势面前同样适用。
1.目标加固
克拉克把第一类策略的第一种手段定义为目标加固(Target Hardening)。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手段,老百姓們也天天再用,而克拉克做的只是将其归纳到实其践操作体系当中。对于城郊结合部来说,目前常用的方法很多,如安装防盗门和防盗网、换更高等级的锁具和锁芯、添加防盗器报警器等。但是,我们还能加固的依然很多,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强制要求和给予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相信能够让这古老的方式放出新的光彩。
2.门禁控制
克拉克罗列的第二种手段进入控制(Access Control)和目标加固有着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用来防备外敌入侵的护城河、吊桥等皆是其缩影。对于城郊结合部来说,将其称为门禁控制更为接地气,门禁系统应当普遍运用于治安较差地区的所有单位,如出租屋,村办工厂,中小企业等;控制的方式也应多元化,如入口可视对讲、电子门禁卡、电子身份识别码(PINs)等。
3.出入口监控
出口扫描(Screen Exits)是克拉克归纳的第三种手段,旨在增加违法犯罪人员逃跑的难度。城郊结合部背乡面城,四通八达,违法犯罪人员藏匿迅速、逃匿方便,所以对城郊结合部各出入口加强监控势在必行。公安部门要在城郊结合部建立多层次治安监控系统,加强治安卡口建设,充实卡口值勤力量,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布局,充分发挥控堵作用。
4.分流违法犯罪人员
第四种手段是转移犯罪人(Deflect Offenders),目的是使犯罪人彼此分离或远离犯罪目标。城郊结合部是网吧、KTV、酒吧、发廊、桑拿等休闲娱乐场所最为集中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不法之徒勾结、盘踞,进行贩毒、诈骗、抢劫、偷盗、赌博最为猖獗的地方。为了使聚集在城郊结合部的违法犯罪人员分流,我们可以使用聚集场所控制取缔、流动人员分类管理、高危人群管控等多种方式。
5.控制高危物品
第四种手段是控制工具和武器(Control Tools
关键词 城郊结合部 犯罪情境预防理论 治安防控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团队工程【粤司警院2016(106号)】’----犯罪预防与控制模式选择”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甲麟,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司法警务和刑事侦查。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79
城郊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交叉地带,背靠农村,面朝城市,亦农亦工、亦乡亦城,具有过渡性、动态性、边缘性、复杂性等特征,普遍存在着流动人员多,管理服务难;违法犯罪高,防控能力弱;黄赌毒蔓延,涉案人数大;出租房林立,管理良策少;小工厂遍地,安全隐患高;居民成分杂,矛盾纠纷多等治安问题。而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问世以来,已经发展为理论基础厚重、操作措施详实、系统构架完整的犯罪预防理论体系。所以,本文以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体系为切入点,试图从犯罪学的理论中攫取一汪清流,滋育出城郊结合部的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
一、犯罪情境预防理论
犯罪情境预防理论(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于1973年由英国学者罗纳德·克拉克(Ronald V. Clarke)首次提出。 犯罪情境预防具体是指针对特定的犯罪,通过管理、设计和控制犯罪的即时环境和犯罪对象,使实施犯罪行为的难度加大、风险增高、回报减少、借口消除等,从而改变犯罪机会的结构,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犯罪情境预防在2002年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正式列入《预防犯罪准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犯罪情境预防的具体策略方法是由克拉克与德里克·科尼什(Derek B. Cornish)等人,在理论研究及实证汇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终于2003年完成的,是由五大类策略和二十五小类手段组成的实践操作体系。 而该实践操作体系正是本文要重点剖析的,希望能通过犯罪情境预防的具体策略方法与中国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现状的有机结合,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道路。
二、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
(一)提高违法犯罪的难度
克拉克把犯罪情境预防的第一类策略称为增加犯罪难度(Increase the Effort),该策略旨在通过制造阻碍犯罪的障碍和增加实施犯罪的难度,使潜在的犯罪人或知难而退,或感到成功的概率很低,或根本不会被诱惑产生犯意等,进而减少犯罪总量。而该策略在日益严峻的城郊治安形势面前同样适用。
1.目标加固
克拉克把第一类策略的第一种手段定义为目标加固(Target Hardening)。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手段,老百姓們也天天再用,而克拉克做的只是将其归纳到实其践操作体系当中。对于城郊结合部来说,目前常用的方法很多,如安装防盗门和防盗网、换更高等级的锁具和锁芯、添加防盗器报警器等。但是,我们还能加固的依然很多,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强制要求和给予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相信能够让这古老的方式放出新的光彩。
2.门禁控制
克拉克罗列的第二种手段进入控制(Access Control)和目标加固有着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用来防备外敌入侵的护城河、吊桥等皆是其缩影。对于城郊结合部来说,将其称为门禁控制更为接地气,门禁系统应当普遍运用于治安较差地区的所有单位,如出租屋,村办工厂,中小企业等;控制的方式也应多元化,如入口可视对讲、电子门禁卡、电子身份识别码(PINs)等。
3.出入口监控
出口扫描(Screen Exits)是克拉克归纳的第三种手段,旨在增加违法犯罪人员逃跑的难度。城郊结合部背乡面城,四通八达,违法犯罪人员藏匿迅速、逃匿方便,所以对城郊结合部各出入口加强监控势在必行。公安部门要在城郊结合部建立多层次治安监控系统,加强治安卡口建设,充实卡口值勤力量,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布局,充分发挥控堵作用。
4.分流违法犯罪人员
第四种手段是转移犯罪人(Deflect Offenders),目的是使犯罪人彼此分离或远离犯罪目标。城郊结合部是网吧、KTV、酒吧、发廊、桑拿等休闲娱乐场所最为集中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不法之徒勾结、盘踞,进行贩毒、诈骗、抢劫、偷盗、赌博最为猖獗的地方。为了使聚集在城郊结合部的违法犯罪人员分流,我们可以使用聚集场所控制取缔、流动人员分类管理、高危人群管控等多种方式。
5.控制高危物品
第四种手段是控制工具和武器(Control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