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鞍山地区已经治理的铁矿山生态环境项目为例,将其按照项目周期划分,得出目前鞍山市大部分铁矿山治理项目处于后期评价阶段。提出该阶段主要工作是治理效果观测、植被生长数据采集、土壤改良定点监测,将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对照治理工程在项目前期准备、实施阶段采取决策、技术、方法是否适合本区域实际情况,评价项目工程施工治理后效果,完善鞍山地区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全过程管理。
关键词:鞍山、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对于项目周期的划分,国际上由于各种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一些国家投资体制、运营模式和工作程序不同,划分类型也不尽相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项目划分为: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生产时期;世界银行从贷款的流转、使用于管理的角度将项目周期划分为:项目立项、项目准备、项目评估、谈判与董事会批准、项目后评价;欧盟从投资决策机制的角度划分为:规划、评估、融资、实施、后评价。
我国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和项目建设程序将项目划分为:(1)前期阶段:从策划起到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止,其中包括编审项目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评估、最终项目决策和方案;(2)准备阶段: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批准、核准起,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止;(3)实施阶段:从项目主体工程破土动工起,到工程竣工交付运营止;(4)运营阶段:从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起,到运营一定时期或全部收回投资止,这一阶段一般时间跨度长,其工作主要有正常生产与运营、项目后评价、偿还贷款和更新改造。[1]
目前,我国土地环境治理项目已大规模开展近10年时间,有些治理项目按照投资项目划分处于验收后运营阶段,而地质环境项目重要工作是对项目进行后评价。而鞍山地区类似项目基本上都以竣工验收作为工作的完结,后期一般不进行任何工作。导致国家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质环境治理,而效果不佳的局面。
基于此笔者提出有必要对我们正在大规模进行的政府投资地质环境治理后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治理后与治理过程的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项目治理结束后的养护过程中观察植被长势、取样分析土壤养分变化、对比环境改善情况,从事后完工角度,总结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并通过下一项目实践检验,最终实现该类治理项目在全过程周期内管理,使国家投入资金产生应有的效果。
2.鞍山地区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概况
辽宁省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均降雨量750mm以上,年平均气温8C°[2]。由于地处“鞍本式”区,该城为依托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城市。矿业开采及冶炼业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凭借丰富的铁矿资源一举成为响誉中外的“中国钢铁之都”。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钢兴城的鞍山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3]
矿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生态环境破坏。城区周边已开发的五大铁矿山,即著名的齐大山铁矿、眼前山铁矿、大孤山铁矿、东鞍山铁矿、西鞍山铁矿,合计探明磁铁矿储量31.4亿吨,赤铁礦26.1亿吨。据统计全市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总面积170平方公里[4]。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外延,市区和矿区已经相连,矿区风天扬起的粉尘遮天蔽日,雨天水土大量流失。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鞍山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上个世纪起,鞍山市委、市政府、市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就深刻意识到,治理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着手调查矿山土地环境破坏情况和可治理区域,编制规划。申请国土资源部、辽宁省专项资金,结合本市财政和矿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鞍山周边铁矿山的治理工作。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斗,鞍山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面积已达28平方公里,种植果树和乔、灌木1500多万株。鞍山市由政府投资的大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统计见表1:
表1鞍山地区各大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情况汇总表
其中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投资建设的齐大山铁矿矿区排岩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经过治理后在矿区内形成绿树成荫的果园休闲区、绿油油的草地、蜿蜒的石板小路和灌溉水池等景观。国土资源部长徐绍史部长、鹿心社副部长、徐德明副部长及有关省市领导先后来此参观,对齐大山铁矿地质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成为治理的示范工程。
3.鞍山地区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后评价阶段工作
目前,鞍山市区周边国有大型铁矿山治理项目大部分已竣工验收进入养护阶段,而真正按照全过程管理对治理区域进行正规养护、观测、实验的矿山则少之又少,这就亟待需要对各矿山治理后区域进行养护,在日常养护中建立观测站进行对比观测、数据采集、定点监测等后期评价工作。将已治理矿山施工前规划数据、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原始数据与竣工验收的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并与每个观测周期内的数据进行环比,得出对比结果。编制后期评价总结,与前期规划进行对比,改进日后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并将此结果写入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总结报告中,作为已治理区域成果的资料报送国土资源部门。后期评价和观测工作可以安排在日常养护工作中,也可以申请专项资金对该区域进行持续观测研究结合国土资源部设立的野外观测基地对该区域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和数据统计。
针对鞍山城区周边大型铁矿山已治理区域树种和恢复的特点,结合矿山矿产特点和生产计划安排制定各矿山对比观测内容,详见表2:
表2鞍山城区周边铁矿山治理后监测内容一览表
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对鞍山地区铁矿山进行治理的项目,依照“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逐步建立以后期养护为核心,兼顾进行观测、科学研究为基础的试验示范区和野外观测基地。观测、研究主要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完善,具体步骤是:区域治理工程单项技术研究→区域治理工程综合技术研究→区域治理模式总结→区域生态重建思维与理论方法探索→治理后区域可持续利用(城市土地指标增减挂钩)→治理后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旅游观光、地质公园),最后形成完整产业链,形成科普教研基地。
按照这种思路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项目可将治理成果保持住,将政府投入资金用到实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环境效益;对项目工程进行后评价,进行延续、深入的工作,得出经验与理论数据为后期工程提供依据,为类似区域的治理工作奠定基础,指导后期矿山治理工作。达到规模后可以建设旅游景点,也可以考虑从铁矿的形成到“钢钢铁是如何炼成"为主题的地质公园,产生经济效益;最终成可以为大众提供参观的科普教育基地,产生较好社会效益。
并观察采取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进而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后的成果进行跟踪研究,得出实验数据,指导以后类似工作。
参考文献: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咨询概论.2008,8~10
王衍恩,康志刚等.鞍山市国土资源.1992,73~80
鞍山市政府.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鞍钢集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总体规划编委会.鞍钢集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总体规划(2011—2020).2011,11~12
关键词:鞍山、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对于项目周期的划分,国际上由于各种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一些国家投资体制、运营模式和工作程序不同,划分类型也不尽相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项目划分为: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生产时期;世界银行从贷款的流转、使用于管理的角度将项目周期划分为:项目立项、项目准备、项目评估、谈判与董事会批准、项目后评价;欧盟从投资决策机制的角度划分为:规划、评估、融资、实施、后评价。
我国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和项目建设程序将项目划分为:(1)前期阶段:从策划起到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止,其中包括编审项目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评估、最终项目决策和方案;(2)准备阶段: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批准、核准起,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止;(3)实施阶段:从项目主体工程破土动工起,到工程竣工交付运营止;(4)运营阶段:从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起,到运营一定时期或全部收回投资止,这一阶段一般时间跨度长,其工作主要有正常生产与运营、项目后评价、偿还贷款和更新改造。[1]
目前,我国土地环境治理项目已大规模开展近10年时间,有些治理项目按照投资项目划分处于验收后运营阶段,而地质环境项目重要工作是对项目进行后评价。而鞍山地区类似项目基本上都以竣工验收作为工作的完结,后期一般不进行任何工作。导致国家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质环境治理,而效果不佳的局面。
基于此笔者提出有必要对我们正在大规模进行的政府投资地质环境治理后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治理后与治理过程的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项目治理结束后的养护过程中观察植被长势、取样分析土壤养分变化、对比环境改善情况,从事后完工角度,总结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并通过下一项目实践检验,最终实现该类治理项目在全过程周期内管理,使国家投入资金产生应有的效果。
2.鞍山地区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概况
辽宁省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均降雨量750mm以上,年平均气温8C°[2]。由于地处“鞍本式”区,该城为依托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城市。矿业开采及冶炼业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凭借丰富的铁矿资源一举成为响誉中外的“中国钢铁之都”。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钢兴城的鞍山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3]
矿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生态环境破坏。城区周边已开发的五大铁矿山,即著名的齐大山铁矿、眼前山铁矿、大孤山铁矿、东鞍山铁矿、西鞍山铁矿,合计探明磁铁矿储量31.4亿吨,赤铁礦26.1亿吨。据统计全市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总面积170平方公里[4]。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外延,市区和矿区已经相连,矿区风天扬起的粉尘遮天蔽日,雨天水土大量流失。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鞍山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上个世纪起,鞍山市委、市政府、市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就深刻意识到,治理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着手调查矿山土地环境破坏情况和可治理区域,编制规划。申请国土资源部、辽宁省专项资金,结合本市财政和矿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鞍山周边铁矿山的治理工作。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斗,鞍山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面积已达28平方公里,种植果树和乔、灌木1500多万株。鞍山市由政府投资的大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统计见表1:
表1鞍山地区各大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情况汇总表
其中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投资建设的齐大山铁矿矿区排岩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经过治理后在矿区内形成绿树成荫的果园休闲区、绿油油的草地、蜿蜒的石板小路和灌溉水池等景观。国土资源部长徐绍史部长、鹿心社副部长、徐德明副部长及有关省市领导先后来此参观,对齐大山铁矿地质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成为治理的示范工程。
3.鞍山地区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后评价阶段工作
目前,鞍山市区周边国有大型铁矿山治理项目大部分已竣工验收进入养护阶段,而真正按照全过程管理对治理区域进行正规养护、观测、实验的矿山则少之又少,这就亟待需要对各矿山治理后区域进行养护,在日常养护中建立观测站进行对比观测、数据采集、定点监测等后期评价工作。将已治理矿山施工前规划数据、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原始数据与竣工验收的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并与每个观测周期内的数据进行环比,得出对比结果。编制后期评价总结,与前期规划进行对比,改进日后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并将此结果写入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总结报告中,作为已治理区域成果的资料报送国土资源部门。后期评价和观测工作可以安排在日常养护工作中,也可以申请专项资金对该区域进行持续观测研究结合国土资源部设立的野外观测基地对该区域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和数据统计。
针对鞍山城区周边大型铁矿山已治理区域树种和恢复的特点,结合矿山矿产特点和生产计划安排制定各矿山对比观测内容,详见表2:
表2鞍山城区周边铁矿山治理后监测内容一览表
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对鞍山地区铁矿山进行治理的项目,依照“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逐步建立以后期养护为核心,兼顾进行观测、科学研究为基础的试验示范区和野外观测基地。观测、研究主要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完善,具体步骤是:区域治理工程单项技术研究→区域治理工程综合技术研究→区域治理模式总结→区域生态重建思维与理论方法探索→治理后区域可持续利用(城市土地指标增减挂钩)→治理后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旅游观光、地质公园),最后形成完整产业链,形成科普教研基地。
按照这种思路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项目可将治理成果保持住,将政府投入资金用到实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环境效益;对项目工程进行后评价,进行延续、深入的工作,得出经验与理论数据为后期工程提供依据,为类似区域的治理工作奠定基础,指导后期矿山治理工作。达到规模后可以建设旅游景点,也可以考虑从铁矿的形成到“钢钢铁是如何炼成"为主题的地质公园,产生经济效益;最终成可以为大众提供参观的科普教育基地,产生较好社会效益。
并观察采取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进而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后的成果进行跟踪研究,得出实验数据,指导以后类似工作。
参考文献: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咨询概论.2008,8~10
王衍恩,康志刚等.鞍山市国土资源.1992,73~80
鞍山市政府.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鞍钢集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总体规划编委会.鞍钢集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总体规划(2011—2020).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