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转换 深刻挖掘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0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点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中的一部分,侧重于挖掘语句的思想内涵,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一般在散文类文本的题型中出现,小说文本中有一些让考生揣摩人物情感的句子,也可以归入这一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解法为:抓取句中的关键词,将关键词的内涵放到文中去落实,再放回原句进行整合。从最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这类题目的考查呈现以下改变:强调句子内涵的“丰富性”,要求考生能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句子含意。随着考查难度的提升,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三个转换”和“三个挖掘”。
  转换一:“概括”转换为“具体”
  有些语句中的关键词比较抽象概括,往往表述为“一种精神”、“某种情感”等。体会其内涵,就是把这个概括的表述具体化,而答案往往就潜藏在上下文中,只要进行认真筛选,找出与关键词实质相同、表述不一的语句即可。同时,也要将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你”、“他”和指示代词“这”、“那”——转回本来的名词。例如: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歌德之勺》
  【解析】关键词主要是“另一种方式”,从文中落实为“来到了实实在在空间”、“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而“接近你”指“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同时把代词“你”转回具体人物“歌德”。
  【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
  转换二:“形象”转换为“直白”
  形象生动的句子往往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经常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所谓变得“直白”,就是要将文学化的语言转化为直接明了的表述。修辞手法往往用来强化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这是语言转化时思考的重点。同时,“借喻”和“借代”手法中,只出现“喻”和“代”的客体,要将它替换成事物的“本体”。例如: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解析】句子关键词为三处修辞“干瘪的乳房”、“讨饭的碗”、“一生的盛宴”。“干瘪的乳房”为借代,写母亲形体枯瘦,暗指母亲为儿女耗尽心血;“讨饭的碗”为比喻,写母亲生存艰辛;“一生的盛宴”为借喻,指代儿女的幸福人生。其中也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对母亲的感激。
  【答案】母亲耗尽心血,用一生的辛劳为她的孩子创造人生的幸福,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转换三:“结果”转换为“原因”
  艺术化的语言往往具有跳跃性,往往有“果”无“因”,在表达上出现“断层”现象。遇到这样的句子,要多问“为什么会这样”?要从上下文中将“原因”补充完整,形成文意贯通的表述。同时,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也可以归入此类,遇到“现在”、“今天”等词语,可以适当补充“以前”的内容。例如: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总想为你唱支歌》
  【解析】关键词“长大”为形象化的表述,理解为“变得成熟、坚强”即可。随之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变成熟?”通读上下文,得出大西北“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命感动、鼓舞人”这个原因,将它加之于前。
  【答案】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得坚强。
  挖掘一:双关、象征手法挖掘多重含义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双关是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这两种手法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考生不仅要考虑语句的表层含义,还要挖掘句子的比喻义、象征义,以及抽象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情感层面的含义。例如: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灯火》
  【解析】运用上面讲过的方法,“那情景”指代“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的情形”,“累世的家产”强调事物的贵重,“护着”体现作者的珍视。我们不由发问“原因”:一盏普通油灯,作者何以如此珍视?一则是因为生活贫困,但更重要的,这盏油灯是祖母伴读的温馨亲情的象征。
  【答案】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挖掘二:神态、动作描写挖掘情感心理
  在记人叙事或小说类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往往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环境描写含蓄地传达出来,遇到这样的句子应该多加揣摩人物的情感。有些句子的情感还比较复杂,或者矛盾,或者前后变化。例如: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针挑土》
  【解析】先补充出“眼睛亮了”的原因:“我”对“湘援游”表示支持。再挖掘“素净”和“眼睛亮了”两处人物肖像描写的内涵:“眼睛亮了”暗含了喜悦、感激,还有一层象征意味——看到了希望。“素净”是黑妮平时的状态,在“湘援游”进行并不顺利的情况下,“素净”一词体现了人物沉着坚定的性格。
  【答案】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挖掘三:结尾收束语句挖掘主旨内涵
  处于文章结尾部分的句子,不仅具有收束文章内容的作用,而且往往和文章的主旨、价值取向相关。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侧重强调文章的整体理解,对文章的主旨、价值取向的考查几乎逐篇不漏,而且考查方式多样化。例如: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大河家》
  【解析】句子使用祈使语气,表明了作者的一种感召。关联词“与其”表明了对这种价值观念的否定,“不如”意味着对后面内容的推崇。说出“随波逐流”的比喻义,探究“大河家”体现的文化精神,这正是文章的主旨、价值取向。
  【答案】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需要指出的是,在解题过程中,以上六种方法不能割裂开来使用,而是要综合运用,灵活找到解题的切入口。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联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贯穿于其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联想就像一团发酵剂,一下子扩大了作文的思维空间,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思路开阔。所以在作文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善于浮想联翩,让联想成为你作文成功的翅膀。那么,如何在作文中浮想联翩呢?  一、演绎推测  这一式可以用来扩展故事情节,丰富典型细节,能够化简单为复杂,化粗糙为细腻。运用时要以客观事实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丰富
期刊
【文题原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打牌是人们在旅途中喜爱的一种消遣方式,无论是在列车上还是在候车室里,几个人凑在一块,摊开一副扑克牌,时间很快就会被打发过去。从概率统计的角度来讲,一把牌分摊下来,每个玩家手中的牌数均等,不管谁先谁后,出牌的机会都一样。打牌的高手认为,能摸到好牌固然难得,如何合理使用更为重要。有时候,摸到的是“烂牌”,但通过玩家的运筹帷幄,常常
期刊
在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中,女性诗歌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诗人大多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和鲜明的个性为诗坛所瞩目。进入新世纪后,网络的发达与普及,使诗歌的传播变得异常简单,谁都可以写诗,谁都可以发表诗。一部分女性诗人更是利用博客创作了大量诗歌,最为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最为丰富地显露了自己的艺术才华,最为自由地呈现了自己的审美个性,生动而精彩地释放出女性诗歌打动人心的力量。有人
期刊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明天的所获让人向往,今天的现在却也是白驹过隙。只有知道给自己留有空隙的人。才更珍惜快乐的今天和豁达的心境。快乐排遣痛苦,豁达挤走狭隘。而要想快乐和豁达,有一个条件,就是懂得“放下”。懂得“放下”。并不简单指“歇着”或者“闲着”,真正的放下,是轻松的心与明丽的天空。生命需要浓墨重彩,也需要留白与清雅。物质追求太累
期刊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词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
期刊
前些年,法国人拍摄过一部大型纪录片,片名叫做“伟大的飞行”,讲述的是各种鸟儿生活的状态,其中尤以斑头雁占的篇幅最多。摄制组用了三年多时间跟踪斑头雁,真实而细腻地记录了它们的点点滴滴。  这些斑头雁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它们年复一年的迁徒。每年初夏的时候,这些斑头雁就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列,一大群接着一大群,从美洲大陆、欧洲大陆、澳洲大陆、非洲大陆以及亚洲大陆,陆陆续续向北极圈飞去,到那里去躲避漫长
期刊
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小小说。作品通过叙述一对家境贫困的夫妇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相亲相爱、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故事,讴歌了美好的人间真情,谱写了一曲坚贞不渝的爱情颂歌,呼唤人们热爱生活,藐视困难。崇尚真诚,相互关爱,让这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文章以“袜子”为线索。按照时间的顺序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作者运用平缓纡徐的语气和波澜不惊的节奏。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凄美而又略带悲悯的爱情故事:
期刊
桥畔我犹在等你  潘郁琦    当桥边冷落  守着一个几番风雨的诺言  将长发盘起  那一瞬的眼神已镌刻如碑  曾经找不着影子  朝曦也在夕阳的错愕里  瑟缩  明日的言语  却是昨日燃尽的一截青烛  你在霹雳中  化解了众神的哀号  滂沱里  扶我伫立于莲池  如一株初悟初净的新技  田田地风波初定  切割过的颜容  有了名字  来到桥边  我疾疾翻阅来世的名簿  今生不过是个起点  篇章犹未写
期刊
【考纲解读】  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必考点,能力层级为A级。由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情况来看,所选的汉字都是考生平时易错的字。本考点具有单一性,以单考字形为主,既有传统的对错别字单独命题的题型,也有结合字音、词语混合命题的题型,还有以句子中出现错别字的命题方式,都以单项选择的方式出现,题量为1道,分值一般稳定为3分。而命题材料的选择则灵活务实,从课本内容到鲜活的媒体资料
期刊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倒合了我的心情。我苦笑着,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投入了雨帘。  我只是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要去哪儿,或许只是想让自己受受雨水的洗礼,清醒头脑罢了。  是的,我又考砸了。难道正如妈妈所说,我进年级前十名是由必然到偶然,终于要堕入到不可能了吗?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不是滋味。  试卷,被我塞到了桌子的最深处,用一堆书挡着,我知道,我还是不敢面对。这种变化太突然了。我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