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国家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理论界对此的关注则是源于我国上市公司日益严重的财务舞弊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步相对较晚。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均有别于西方的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上亦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源
  
  1、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盈余管理的产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股比重较大,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要进行盈余管理便有较大的可能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再加上“所有者缺位”问题,导致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以至出现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二是我国的类别股份制度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将股权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违反了普通股同股同权的最基本原则,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三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作用有限,董事会交叉任职情况严重,缺乏独立性,因此无法对“关键人”进行有效制衡;四是监事会无法有效发挥功能,监事会成员大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缺乏独立性;五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缺乏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难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衡量,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更难以有效发挥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作用。
  2、外在的制度诱因使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成为必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具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任何人只要其设立的公司符合相应交易所的上市条件,都能自由的在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与股权交易。而我国大陆只有沪深两家交易所,为了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各种监管措施的制定往往与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盈余相挂钩。比如:①上市资格。我国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近三年必须连续盈利;《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在最近三年必须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②配股资格。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解决长期大额资金的重要渠道。中国证监会自1993年起先后5次颁布了有关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规定,其中每次均把净利润作为必备条件之一。③特别处理及终止上市。我国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交易所将对其股票实行特别处理;《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由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实施办法》规定,公司暂停上市后第一个半年后如果仍未扭亏,则证券交易所可以直接做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基于以上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盈余指标的硬性规定,一些上市公司出于上市筹集资金或避免被受特别处理及终止上市等目的便想方设法寻找利润操纵手段,甚至不惜代价进行造假。仔细研究我国当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企业管理当局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自利性行为之外,正是由于上述一系列的外在制度诱因的存在才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泛滥成灾、屡禁不止。
  3、我国中小投资者起不到对上市公司应有的监督与约束作用。从理论上来说,与上市公司产权关系最明晰,利益相关性最大的投资者是股东,他们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特别是真实的报告盈余。但是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投资状况看,大部分是那些以赚取短期的买卖差价为目的的分散的股民或中小投资者,一方面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很有限,另一方面他们要掌握有关决策情况的所有信息、识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成本太高,就其自身来说也是不可取的,所以短期的投机行为占主导地位。而真正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为数很少,即使是股东,也很可能是控股性的大股东。在现今公司治理结构弱化的情况下,大股东已和代理人融为一体了,成为了公司的“内部控制人”,他们本身就是信息的制造者,公司内部真实的收益情况他们再清楚不过,上市公司报告的会计信息对他们无任何价值。对于证券市场上的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公司报告的盈余能否会令股价上升,这是他们取得投机利益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对他们也无关紧要了。这种短期的投机行为对报告盈余的热切期盼以及对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冷漠,客观上助长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思考
  
  1、改进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减少盈余管理的外在制度诱因。针对目前我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关于公司上市、配股、停牌的有关规定,首先,应扩充公司上市、配股的考核标准。针对现行财务指标的主观性强、可操作空间大的特点,可引入一些客观性的财务指标,如现金流量指标等。同时,还应改变财务指标的单一性,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如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关键经营业务指标、获利能力指标或者其他非财务指标等,提高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其次,改进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或被“终止上市”等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事实上促使一些上市公司在亏损头一年或两年通过巨额冲销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其结果是加强了公司机会主义作风。
  2、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建设,压缩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会计准则等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可以压缩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第一,减少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漏洞。加快出台新的具体会计準则,尽量减少无法可依的现象;对于选择空间大的会计政策应规定更为详尽的限制条件,缩小人为调控的空间。第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信息公开性、透明性的保障,也是约束信息提供者的重要力量。目前应加强上市公司对易于被用来操纵盈余的报表项目(例如长期待摊费用、折旧、营业外收入等)的主要构成和计算方法的披露要求;加强上市公司对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及过程的披露。第三,减少制度的多头制定。我国现有的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有多个制定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财政部、证监会、税务机关、证券交易所等部门,各自制定了上市公司相关的法规制度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多头制定有多重标准,可以从各个角度处理问题,但是缺乏统一性、完整性,给财务报告带来不规范,也易形成信息披露操纵。因此,应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尽可能克服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
  3、健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造就公司规范的内外部约束机制。控股股东和管理者等特定利益集团的自利动机转换为盈余管理行为,通常借助于公司制度缺陷。比如,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很容易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在缺乏制衡机制的治理结构下,公司管理当局很容易实施自利行为。因此,应通过完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补救公司制度缺陷,以制衡各利益集团的行为,抑制部分盈余管理行为。第一,应适当降低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权比重,尽快解决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市场流通问题。消除“一股独大”带来的种种弊端。第二,建立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分离机制,使其各司其职,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同时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监督,改革独立董事的薪酬体制,以便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的独立,起到应有的监督与牵制作用。第三,增强监事会作用。改革监事会的人员结构,让部分外部利益关系人参与治理,切实加强监事会对经营者行为的监督。第四,完善经理人员的薪酬体系。比如对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引入股票期权制度,或者将经理人超出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奖励收益留存于公司,在其经营期限届满后的一定期限内一次返回,从而制约短期化的盈余管理行为。第五,建立经理人市场。通过建立经理人市场,充分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来遏制经理人以公司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个人利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4、转变审计的交易模式,强化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但在目前的交易模式下,会计师事务所好比是上市公司的控制人雇佣的私家侦探,而这个侦探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雇主的违法行为。改变审计服务的交易模式是当务之急,应该将审计意见的使用者和购买者统一起来。比如可要求上市公司每年按其资产或利润的一定比例缴付一定的资金设专门账户管理,用于支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佣金或独立董事的薪酬;改变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等等。同时强化中介机构的质量监督功能,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注册会计师因串通舞弊或重大过失而未能发现重大会计造假,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加大处罚力度。
  5、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市场,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除了市场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瓶颈也会增进信息的不透明度,散户居多、投机性强以及专业知识的缺乏均属于此。这些都可能成为管理层滥用专业判断的诱因,助长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要提高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信息披露的透明程度,有两种方法是可行的:一是小的投资者们联合起来形成机构,借助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提升获得内部信息的能力;二是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开信息,搜集私有信息以引导投资者追随绩优公司。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及其约束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反向物流的重要性。在中国,反向物流管理的空白,物流过程中高比例的产品损坏,加上通讯系统
中国股市运行16年多以来,一直是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状态,可以说是“其牛也勃焉,其熊也忽焉”当其上涨时,均以快速上涨为特色,很快超过其上市公司业绩的基本面,短暂的时间就把上轮熊市跌去的点数补回来,涨幅高达200%或以上,而当其下跌时,下跌的速度也很快,彼时,几乎无人再有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信心为什么中国股市会表现出这种脆弱性呢?  笔者认为,这是国企改革(包括国有银行)未完成的代价具体来说,原因有二:
中陕物流集团陕西大件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经营国家重点工程成套设备运输和货运代理总承包运输业务;提供水、公、铁路多种方式联运业务;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
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这是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在《构建简约管理》(2005)一文中指出,管理的最新趋势及将来发展方向必定是简约管理,但并未明确指出如何去构建简约管理体系。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理论思考,认为构建体系的基础是人力资本产权,只有清晰界定人力资本产权,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的积极作用,方能构建简约管理。    一、人力资本产权与简约管理的联系    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
人才流失严重、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缺乏足够的活力与发展潜力等是宾馆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宾馆酒店业发展的瓶颈。宾馆酒店业必须越过这个瓶颈,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取胜。  影响工作效率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自身的工作能力,一是激励工作的好坏,其公式为:绩效=f(能力*激励),这说明两个能力相同的人,如果激励不同,其工作绩效也不同。也就
汽车4S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s)、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等“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内发展极为迅速,它是汽车厂家为了满足
企业集团在我国的真正形成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从孕育到实行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其间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不过严格说来,我国的企业集团形成与发展今天仍属不成熟的摸索阶段,特别是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及其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亟待规范。    一、企业集团理论的概括    企业集团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企业集团仅指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垄断财团,这类企业集团规模较大、实力雄厚、数量较少,如
降低制造成本,保证按时交货,是企业经营永恒的主题,也是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部门永恒的职能。当今,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无论军方还是民用,无论是消费品还
一、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要素1.外部动力要素。①技术发展推动。技术之所以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是由技术的特性决定的。任何技术知识都具有完成商业化过程的内在特性。一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成为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对象,其资金获得渠道受到极大的限制,影响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和培育成为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由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性较大,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行为的选择,成为这一政策措施能否真正得以落实的关键。    一、制度缺陷: